趣味新聞網 logo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7期】今年春節前夕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52顆北鬥導航衛星健康狀態評估工作。科技人員通過對在軌運行的北鬥導航衛星進行逐個“體檢”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在軌衛星“懸絲診脈” - 趣味新聞網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7期】今年春節前夕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52顆北鬥導航衛星健康狀態評估工作。科技人員通過對在軌運行的北鬥導航衛星進行逐個“體檢”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在軌衛星“懸絲診脈”


發表日期 2/28/2022, 12:34:15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7期】今年春節前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52顆北鬥導航衛星健康狀態評估工作。科技人員通過對在軌運行的北鬥導航衛星進行逐個“體檢”,確保這些衛星的關鍵技術指標滿足正常… .....


    

天是太空與您相伴 的【第1407

今年春節前夕,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52顆北鬥導航衛星健康狀態評估工作。 科技人員通過對在軌運行的北鬥導航衛星進行逐個“體檢”,確保這些衛星的關鍵技術指標滿足正常提供各類服務要求,持續保持良好的在軌工作狀態。

之所以對衛星進行“體檢”,就是因為上天後的衛星也會像人一樣,有時齣現“小病小痛”,甚至“疑難雜癥”,輕則影響業務應用,重則導緻整星失效。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們深耕航天器在軌診斷維修技術,以實現衛星故障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在軌衛星這般“嬌貴”

說起航天,人們往往先想到萬眾矚目、烈焰升騰的火箭發射。其實,這隻是航天任務的序幕,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在太空投入業務應用,工作纔真正開始。

衛星是人類發射數量最多的航天器,占發射航天器總數的90%以上,並在氣象監測、通信導航、防災減災等領域都有著相當大的用途。衛星作為由成韆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復雜係統,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功能越來越多、價值越來越大。對其檢測診斷、計算處理、控製處置的次數,以及需要下傳監視的遙測參數也在增加。這對地麵控製係統的精度、穩定性均提齣瞭更高要求。然而,衛星技術復雜且密集度高,又處於復雜的空間環境中,發生故障的概率客觀存在、種類多種多樣。

無獨有偶。2019年7月,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係統因位於意大利的精確計時設施授時齣錯,導緻24顆衛星全部失聯,整個係統一度陷入癱瘓狀態。直到一周後,係統纔全麵恢復服務。

與此同時,衛星長期運行在距離地麵幾百公裏至幾萬公裏的真空、失重、超低溫、強輻射且充滿未知因素的太空環境,太空垃圾、太陽活動等均會給衛星帶來麻煩甚至緻命傷害。因此,衛星在壽命期限內難免齣現一些技術問題。

更何況,現代衛星造價高昂,加上發射費用,一顆衛星所耗資金往往是以億元計算的。如果衛星齣現技術故障沒有及時排除或無法排除,巨額經濟損失將無法避免。所以,一旦運行中的衛星齣現故障,各國都會全力搶救衛星,將損失降到最低。

“懸絲診脈”排除故障

地麵上的機器齣現問題,人們可通過各種方法實現故障定位與排除。對於在軌運行的衛星而言,通過電磁波傳輸的方式,顯示衛星元器件工作狀態的遙測參數,是技術人員掌握衛星運行姿態、工作狀態的唯一途徑。

所謂衛星故障診斷與維修,就是在衛星發生故障時,為避免某些部件發生故障而引起整個係統癱瘓或者功能失效,通過遙測數據迅速開展狀態檢測、故障診斷、健康評估等工作,分析衛星當前狀態和未來“病情”趨勢,界定衛星故障等級,確定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並及時實施處置。這就像我國古典小說和傳統戲麯裏常有的“懸絲診脈”情節那樣,憑藉這一核心技術,地麵測控人員可盡早檢測齣隱藏在衛星內部的微小故障,並經過故障辨識和故障隔離後,采取相應的維修保障或者故障降級處理,從而避免衛星災難性故障發生,保障衛星安全運行。

航天器的診斷維修技術,是隨著航天器的飛行任務擴展、控製精度提高以及工作壽命延長等現實要求而發展起來的。以美、俄為代錶的傳統航天強國起步較早,在該領域研究與實踐上做瞭大量工作。

上世紀60年代,隨著人類逐步進入太空時代,航天器診斷維修技術也由此展開。因受當時技術條件、元器件質量和設計水平的限製,人們在這一時期隻能依靠簡單儀錶,對衛星的一些關鍵參數進行單信號閾值狀態監測,以判斷是否發生故障。該方法為人類早期航天器的在軌運行提供瞭一定保障。在這一階段,航天器的平均壽命普遍較短。在載人航天任務中,係統的安全保障體係則是由狀態監測、地麵專傢會診和航天員直接參與等部分組成,飛船故障檢測係統的自主性、實時性及可靠性也都比較差。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伴隨技術發展以及元器件質量、設計水平和工藝水平提高,基於硬件冗餘的診斷維修技術在航天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診斷方法也從簡單的閾值判斷,發展到充分利用各種動態測試技術、監控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使航天器的平均壽命有瞭大幅延展。

美國在執行“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首次建立瞭飛行異常分析及評估係統。該係統包括飛行故障監測和處理、飛行狀態評估、飛行資料規範化整理、故障地麵模擬等,並對所有應急救生參數設置瞭三重重復傳感器和優勢錶決邏輯電路,飛船故障檢測係統的自主性、可靠性明顯增強。

上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蓬勃興起,基於知識的診斷維修技術、尤其是專傢係統技術開始大量應用於航天領域。其中以基於專傢係統、基於測試性模型數據驅動等幾種智能故障診斷技術最具代錶性。同時,航天飛機這類高度復雜且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齣現,使故障診斷維修係統既具備模塊化功能的分布性,又具備相互協調的整體性。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逐步建設與在軌運行,其故障診斷維修係統又進一步具備瞭較大可變性、較好適應性和較強魯棒性,並逐步嚮自主管理的方嚮發展,可使故障中的空間站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繼續完成預定任務。

“牧星人”守護“中國星”

對長期在軌衛星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衛星效能的實現。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至今,經過幾代科技人員不懈努力,航天器在軌管理與控製技術取得瞭長足進步。

早在2007年,我國就依托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開始建設國傢級“衛星總醫院”――航天器在軌診斷維修中心,並緊前開展航天器在軌故障診斷維修領域重大科研項目研究。

隨著在軌衛星數量的不斷增多,我國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在軌診斷維修能力。 2014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成立我國首個航天器在軌故障診斷與維修實驗室, 通過進行航天器在軌故障早期辨識和定位技術、在軌故障仿真與維修技術、在軌可靠性增長和延壽技術等研究,進一步提升我國航天器在軌故障診斷與維修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航天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並成為我國在軌衛星數量持續增加的堅實基礎支撐。

通過收集整理國內外數韆次故障案例,歸納近百萬條診斷知識,該中心自主研發瞭航天器故障診斷專傢係統,有效解決瞭航天器微小故障發現晚、分析慢、定位難等難題。

此外, 中心以北鬥衛星為起點, 按照單個衛星狀態逐一信息化、所有衛星態勢集中可視化、衛星大數據分析快速化3個步驟攻堅剋難,自主研發衛星健康評估係統,建立相對完備的“分係統、關鍵單機、關鍵性能”的3級健康評估指標體係,提齣麵嚮在軌單星的健康評估元知識構建方法, 為每顆衛星建瞭一份詳細的“體檢檔案”。 所形成的衛星係統評估結論,從關鍵部件運行狀態、異常預防應對、空間環境變化和載荷效能保障等方麵,對後續衛星在軌管理提齣針對性對策和建議,有力保障瞭北鬥係統在軌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我國最大的航天器長期管理中心,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目前長期管理我國在軌運行衛星,承擔著衛星日常遙測監視、軌道控製、故障診斷與維修等在軌管理任務,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衛星“大管傢”。 一顆顆“中國星”雖身處太空,但它們並非孤軍奮戰,而是在時刻接受著“牧星人”的貼心守護。

未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還將深度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全麵提升診斷維修能力水平,為未來“巨型星座”在軌管理打下堅實技術基礎。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一箭22星!武大50名學生造“啓明星”拼車成功,僅重19公斤

一箭22星!武大50名學生造“啓明星”拼車成功,僅重19公斤

    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拉燕 【新智元導讀】昨天上午11時06分,中國學生團隊成功研製的衛星「啓明星」拼車成功,隨著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一起升空。 2月27日11時06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成功發射。 殊不知,22星當中有一星還是由武漢大學中國學生團隊研發。這顆星叫「啓明星」。 14時11分收到「啓明星」衛星遙測信號,衛星信號穩定,工作正常。 在武大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啓明星」發射及測控第二現場,參與研製的老師和學生一同分享喜悅。 「學生造」衛星 當天,武漢大學公.......


長八一箭22星創紀錄!你知道一箭多星是怎麼迴事嗎?

長八一箭22星創紀錄!你知道一箭多星是怎麼迴事嗎?

    2月27日11時6分,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發射22顆衛星,刷新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紀錄! 那麼,是不是發射的衛星越多,就越能證明航天技術厲害?先來聽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的解答吧! 一次發射多顆衛星,技術要求確實很高,全世界也隻有中國、俄羅斯、美國、印度、日本、歐洲航天局等掌握這個能力。但實際上,衛星數量多少不是關鍵,發射技術更重要。 01 什麼是“一箭多星”? 我國最早的“一箭多星”發射可追溯到1981年9月20日。當天,風暴一號運載火箭.......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火星探測、空間站等入選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火星探測、空間站等入選

    2021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 供圖 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8日在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等10個項目從專業期刊推薦的310項科學進展中脫穎而齣入選。 最新評選揭曉的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彆是: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2021年5月,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


速度提升45000倍,英偉達用傅裏葉模型實現前所未有天氣預報準確率

速度提升45000倍,英偉達用傅裏葉模型實現前所未有天氣預報準確率

    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 英偉達在天氣預報上放齣瞭「大招」。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可以追溯到 1920 年代。當今,數值天氣預報已經無處不在,並且為交通、物流、農業和能源生産等關鍵部門的經濟規劃做齣瞭貢獻。準確的天氣預報通過提前通知極端事件挽救瞭無數人的生命。 過去幾十年,天氣預報的質量一直在穩步提高。最早的單點動態建模數值天氣預報是由英國科學傢 Lewis Fry Richardson 在 1922 年使用計算尺和對數錶計.......


MIT科學傢首次發現隻對歌唱有反應的神經元,對,隻能人聲帶伴奏的那種歌

MIT科學傢首次發現隻對歌唱有反應的神經元,對,隻能人聲帶伴奏的那種歌

    博雯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尋找技能專精的神經元,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一個永恒的課題。 就拿“聲音感知”來說,雖然對聲音進行廣泛感知的大腦區域早已確認,但人聲語音、器樂演奏、人聲歌唱、自然音等數個更細小領域中的“專精發燒友”就…… 而現在,科學傢們終於首次發現瞭其中隻對歌唱有反應的神經元! 沒錯,必須是有人聲哼唱和鏇律的那種,單純的說話、演講、樂器演奏都不行! 這項研究剛剛登上Current Biology,實驗團隊來自MIT。 沒得說,就等著啥時候湊齊一個可以.......


俄烏戰局或造成危險病原體泄露,美連夜刪除相關信息……

俄烏戰局或造成危險病原體泄露,美連夜刪除相關信息……

    據美國《原子科學傢公報》網站25日報道,在海外設立生物實驗室的美國“生物協同計劃”項目的負責人羅伯特・波普錶示,俄羅斯對烏剋蘭東部地區采取的特彆軍事行動,可能會危及烏剋蘭境內與美國有關的實驗室,造成危險病原體泄露。波普聲稱,自軍事行動開始以來,美方一直沒能與烏剋蘭境內這些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人員取得聯係。 位於烏剋蘭基輔的一處實驗室。圖源:報道截圖 美方稱在烏剋蘭境內的這些實驗室並非生化武器研發設施,而是與其他受美國政府資助並由東道主國傢運營管理的實驗室一樣,是公共衛生和動物衛生設施。波普聲稱.......


22星“拼車”上太空 每顆都有不同的功能

22星“拼車”上太空 每顆都有不同的功能

    多型衛星拼車上天 太空乘客都有誰? 27日上午,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創造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此次發射共搭載瞭海南一號01星和02星、大運號衛星、文昌一號01星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巢湖一號等22顆商業衛星。那這22顆衛星都是什麼種類?又是乾什麼用的? 本次發射的衛星不僅數量創造新紀錄,用途也大不相同。據介紹,本次發射的22顆衛星,每顆都有自己的不同功能。 國傢航天局總工程師 潘愛華:這次7傢商業衛星主要是遙感,然後也.......


血月齣,妖孽現!77天後血月再度齣現,是俄烏衝突的不祥之兆嗎?

血月齣,妖孽現!77天後血月再度齣現,是俄烏衝突的不祥之兆嗎?

    要說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天象,77天後齣現的“血月”必定名列其中。 血月,其實就是月全食,但是月全食並不是黑乎乎的一片,而是呈現齣“紅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瞭這個現象,受“天人閤一”思想的影響,古人認為天上的星象變化對應著人間吉凶禍福。 《京氏妖占》記載道:月若變色,將有災殃。青為飢而憂,赤為爭與兵,黃為德與喜,白為旱與喪,黑為水,人病且死。其中血月就是月亮變紅,因此民間又有瞭一種說法叫做“血月齣,妖孽現”。 更加邪乎的是,曆史上還真的發生過血月與災難相繼齣現的事件,比如:2014年4月.......


中國衛星電源邁齣國産化的重要一步

中國衛星電源邁齣國産化的重要一步

    稿源:中國新聞網 茫茫太空中,航天器唯一的能量來源是太陽。在A星發射一月後,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27日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B星的太陽電池翼,曆經瞭一次重大變革,邁齣瞭中國衛星電源國産化的重要一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簡稱:八院)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電源分係統型號指揮劉詠暉介紹,該衛星采用瞭長壽命、高可靠、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大於30%的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片。針對太陽電池片的最重要元器件――鍺襯底,進行瞭國産化替代。 八院811所聯手中國鍺業龍頭企業,提升瞭鍺.......


福建上空齣現不明飛行物,持續近1分鍾消失,就是煙圈而已?

福建上空齣現不明飛行物,持續近1分鍾消失,就是煙圈而已?

    長時間以來,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話題討論都沒有停止過,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些“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包括美國在進行對不明飛行物調查,結果也是讓我們“大跌眼鏡”,那就是人類的技術無法識彆,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 而對於我國來說,不明飛行物的消息並不多。大多數都是在歐美地區。然而,就算是每次拍攝到瞭不明飛行物,無論是視頻還是照片,也都是“模糊”的狀態,根本不知道拍攝的是什麼。反正大傢看到之後,都是熱議的一個點。那就是“關鍵時刻手機像素”就齣問題瞭,所以根本不知道到底是.......


科學冷知識:已經被科學揭穿的8個關於人體的錯誤知識

科學冷知識:已經被科學揭穿的8個關於人體的錯誤知識

    我們在生活中所相信的大多數知識,都是依托於某些看起來非常常識性的思維邏輯和科學事實。但有時候,某些知識雖然看起來非常符閤科學事實,實際上卻可能存在不少錯誤的信息。而這一次,小編整理瞭,已經被科學揭穿的8個關於人體的錯誤知識。 1、我們不隻使用瞭大腦的10% 關於大腦的傳說有很多,例如我們隻使用瞭大腦的10%,這是錯誤的說法。但在流行文化中,包括一些科幻電影裏,總喜歡提及這個錯誤的知識。科學實驗錶明,我們大腦的大部分區域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有在工作著,這取決於我們在做什麼事情。而且根據個體的不同.......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天問一號登錄火星等入選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天問一號登錄火星等入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2月28日,據科技部官方微博消息,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齣。 天問一號環繞器與火星閤影 圖/國傢航天局 根據得票高低,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彆為: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國傢天文台取得優異成績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國傢天文台取得優異成績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主持或參與取得的3項重要成果入選。 國傢天文颱入選的3項成果為: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國傢天文颱主持完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國傢天文颱共同主持完成),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國傢天文颱參與並作齣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中.......


傻眼瞭!俄烏衝突或波及國際空間站,俄國若退齣,美國該咋辦?

傻眼瞭!俄烏衝突或波及國際空間站,俄國若退齣,美國該咋辦?

    俄烏衝突發生之後,全球多國紛紛錶態,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多國對俄羅斯提齣多方位製裁,而俄羅斯也一一應對。 隨著製裁升級,美國總統拜登更是提齣製裁將削弱俄羅斯航天計劃。目前已經影響到瞭俄羅斯與多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閤作,涉及瞭歐洲多個火箭發射項目,目前暫未波及國際空間站。 針對這些製裁,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在社交媒體上警告稱:“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500噸重的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俄羅斯之所以敢發齣這樣的警告,是因為國際空間站.......


百度計算生物研究登Nature子刊!結果超斯坦福MIT,落地製藥領域

百度計算生物研究登Nature子刊!結果超斯坦福MIT,落地製藥領域

    楊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百度新研究,登上瞭Nature子刊。 科技公司捲到學術圈頂刊上不算稀奇。 但這次有點不同尋常。 研究領域與生物領域直接相關,接收該論文的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MI),影響因子達到瞭16.649。 除瞭專業度保障,研究的實驗結果也超越MIT斯坦福。 而且更關鍵的在於,跟後者大部分“産學研”模式不同。 百度是實打實自己獨立搞齣來的―― 作者全部來自螺鏇槳PaddleHelix,百度生物計算團隊。.......


MIT 2022 十大科技突破揭曉,新冠變種監測、口服藥物等上榜

MIT 2022 十大科技突破揭曉,新冠變種監測、口服藥物等上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全球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瞭2022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它們不僅立足解決當下的新冠疫情危機,也能造福窮苦地區的廣大群體,還能為未來突破鋪平前進的道路。 圖片來源:123RF 年度突破:新冠變種監測 相關機構:GISAID,Nextstrain,Illumina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但凡談及科學,人們總會想到一款款問世的疫苗和藥物,卻會忽略另一個重要的科學事實――新冠病毒是.......


月壤有多少水?從哪來?一手信息大揭秘

月壤有多少水?從哪來?一手信息大揭秘

    最近,來自嫦娥五號探測數據的最新研究顯示,1噸月壤中大概約有120剋“水”。中科院地質地球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空間中心等利用嫦娥五號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所探測的數據,首次獲得瞭月錶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策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轉載注明齣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科院科普雲平颱,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緻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點這裏告訴我你在看 .......


糾結!俄控製國際空間站軌道,俄烏衝突,美4名宇航員怎麼返航?

糾結!俄控製國際空間站軌道,俄烏衝突,美4名宇航員怎麼返航?

    自俄羅斯對烏剋蘭采取軍事行動後,美國又一次展露瞭世界頭號“攪屎棍”的本色,一邊嚮烏剋蘭援助武器,一邊製裁俄羅斯,生怕兩國軍事對抗早早結束。 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新聞發布會上錶示,將終止與俄羅斯在航空領域的一切閤作,並製裁俄羅斯主導的幾個重要航天項目,但不包括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立即作齣迴應,他在推特中寫道:美國要是執意對俄羅斯實施製裁,那國際空間站或隻有提前墜落的份兒瞭!羅戈津進一步解釋道,俄羅斯控製著國際空間站運行軌道、位置,不管是砸到美國,還是砸到歐洲.......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2-28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2-28

    【今日封麵】 近日,位於海口瓊山區的三十六麯溪濕地公園一片春意盎然。蜿蜒的河道與兩岸的早稻田交織成景,處處散發著春天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消息站 屠海超 攝 ●2月27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場使用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將泰景三號01衛星、海南一號01/02星等2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創造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來源:科技日報) 張陽 攝 ●2月2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8日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為: 1、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 2、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 3、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人.......


“牛頓的棺材闆兒”又壓不住瞭?

“牛頓的棺材闆兒”又壓不住瞭?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沒有放棄與重力做抗爭,我們發明瞭各種科技裝置來幫助我們擺脫重力,也學會利用自己的視覺弱點來實現一些反重力場景的構建,例如,你是否見過懸停在半空中的水珠?《驚天魔盜團2》中雨水被控製的效果想必令很多人印象深刻,但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漫舞’不慢,是你的眼睛沒能跟上”中,我們已經為大傢揭秘其背後的“頻閃效應”原理,顯然這種視錯覺依舊不能真正做到使水珠懸浮在空中。 “我要讓雨滴靜止!” 來源:《驚天魔盜團2》 來自加州的設計團隊Simplistyk推齣瞭一款有趣的名為“Le.......


有的墩墩還在路上,有的墩墩已經變黃……如何拯救“焦糖”墩墩?

有的墩墩還在路上,有的墩墩已經變黃……如何拯救“焦糖”墩墩?

    審核專傢:甘強 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 隨著鼕奧的進行,鼕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受到瞭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尤其是北京鼕奧會的吉祥物――可愛的冰墩墩,像是一顆“熊貓冰糖葫蘆”一樣,讓人愛不釋手。不僅在中國,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紛紛開啓安利,軟嘟嘟的身材引發瞭大傢的購買狂潮,甚至齣現瞭玩偶賣斷貨的情況,讓人“一墩難求”。 可愛的冰墩墩 來源丨鼕奧會吉祥物宣傳片 不過,近日,一些在2019年就已經把冰墩墩抱迴傢的網友發現,原本晶瑩可愛的冰墩墩放在傢裏,透明的外殼竟然也變黃瞭!原本晶瑩閃耀.......


歐陽自遠:中國要建月球科研站,還將火星取樣、探測小行星,還要飛到木星

歐陽自遠:中國要建月球科研站,還將火星取樣、探測小行星,還要飛到木星

    “中國要嚮太陽係的星辰大海挺進,這是我們的目標。”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傢歐陽自遠,在“瞰見未來――2022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發錶演講。 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宣布瞭人類空間時代的到來! 齊奧爾科夫斯基,被譽為蘇聯“航天之父”,他的墓誌銘上寫著: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齣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係。“這句話道齣瞭今後上百年甚至上韆年,我們人類的步伐。”歐陽自遠說。 1958.......


可拍4K視頻、“精細感知”海洋……解碼海南一號01、02星

可拍4K視頻、“精細感知”海洋……解碼海南一號01、02星

    2月27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兩顆微小衛星――海南一號01、02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五院2022年首次發射任務。 海南一號01、02星是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可獲取陸地和海洋遙感數據和船舶自動識彆係統信號數據。海南一號01星主要應用於海上動態目標觀測,用戶可藉助光學圖像自主檢測齣海上運動船隻目標,為“海上絲綢之路”保駕護航。海南一號02星主載荷為高分光學相機,具備視頻成像功能,可應用於國土普查、作物估産、森林調查、地質找礦、海洋預報、環境保護、災.......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上綫發布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上綫發布

    IT之傢 2 月 28 日消息,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宣布,探月工程三期地麵應用係統目前已完成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的準備。現公告嫦娥五號任務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上綫公布。 公眾可通過訪問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www.clep.org.cn,進入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數據與樣品發布係統,獲取有關信息,進行科研樣品申請。 IT之傢瞭解到,開展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申請的公告顯示: 1.即日起開始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藉用申請工作。本次藉用申請截止日期為 2022 年 3 月 31 日 24 時。 2.第三批月球.......


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産生於黑洞的嬰兒宇宙中?

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産生於黑洞的嬰兒宇宙中?

    一個驚人的猜想認為,當一個黑洞形成的時候,會産生瞭一個新的“嬰兒宇宙”。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將為我們所處宇宙的起源提供新的綫索,並對宇宙隨後形成的黑洞內部可能發生的事情提供迷人的暗示。 有研究者認為,每個黑洞的內部都孕育著一個新的宇宙。那麼,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是從黑洞中産生的嗎? 自人類誕生以來,一個最讓人睏擾的存在論問題便是:宇宙中的所有這一切從何而來?在無數個世紀的思考與猜測之後,人類在20世紀為這一問題找到瞭第一個科學的答案。我們瞭解到,宇宙中那些遙遠的物體正在彼此加速遠離,這是宇宙.......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243年無解的歐拉36軍官難題解決瞭!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243年無解的歐拉36軍官難題解決瞭!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近日,科學傢利用量子力學解決瞭一個距今243年的著名數學難題――歐拉36軍官問題。 距今243年“無解”的數學問題 歐拉36軍官問題,是由瑞士數學傢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在1779年所提齣的著名問題。歐拉設想,有6個軍團各有6名軍官,且每個軍團中的軍官,其軍銜各不相同,問這36個軍官能否排列成一個6×6的方陣,且每行和每列中均沒有重復的軍團和軍銜?這一問題也可描述為兩個6階拉丁方是否可以正交。 1900年,法國數學傢Gaston Tarry列齣瞭所有可.......


香港“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投入服務

香港“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投入服務

    2月27日,廣州金域醫學集團援建的“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位於香港九龍公園體育館,每天核酸檢測量可達8萬管。圖為工作人員把樣本運進實驗室。 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工作。 “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 .......


星係也會相互吞噬,在40億年後,銀河係將上演星係大碰撞!

星係也會相互吞噬,在40億年後,銀河係將上演星係大碰撞!

    星係是一個由無數顆恒星構成的巨大天體係統,在早期時期被天文學傢們稱之為宇宙島,如今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知道瞭宇宙中存在著眾多星係,其數量就高達數萬億個,而且他們之間的體積也各不相同,有的隻有短短的幾百光年,有的甚至長達上百萬光年。!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就瞭星係如此大的差異!使他們的體積相差巨大呢?答案便是星係之間的相互融閤。 以已知最大星係Ic1101為例,ic1101的直徑長達400多萬光年,其中恒星的數量就超過100萬億顆以上。科學傢通過觀測研究發現,他之所以如此之大就是融閤瞭周圍眾.......


星空有約|3月“天象劇場”主角竟然是它們!

星空有約|3月“天象劇場”主角竟然是它們!

    海報製作:馮娟 早春三月,氣溫迴升,“天象劇場”也開始迴暖。天文科普專傢介紹,3月“天象劇場”的主角是太陽係內幾顆明亮的行星,既有水星和土星上演的“星星相吸”,也有金星和火星帶來的“二人轉”,還有金星、火星和土星聯袂推齣的“三星伴月”。 天津市天文愛好者張子堯2013年11月18日晨在天津拍攝的水星。(本人供圖) 3月2日,水星與土星“相閤”,屆時這兩顆行星距離會很近。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有興趣的公眾可選擇相閤日及前後幾天時間內的黎明時分,朝嚮東南方低空觀測。“雙星地平高度不是很高,再加上.......


到底是誰的?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到底是誰的?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平方公裏,距離遠得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卻有一枚廢棄火箭正在衝嚮月球,預計在3月4日,它以每秒2.58公裏的速度撞嚮月球背麵。 這枚廢棄的火箭重達4噸,到時將在月球背麵右上角撞齣一個直徑達19米的大坑,月球錶麵垃圾又增加瞭4噸,要知道從上個世紀開始,月球錶麵本身垃圾已經多達數百噸。 毋庸置疑,這枚廢棄火箭來自地球人類的發射,我們仔細梳理一下,無非來自於以下幾個航天強國,中國、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印度,那麼這枚火箭到底是誰的? .......


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到底是誰的?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到底是誰的?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平方公裏,距離遠得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卻有一枚廢棄火箭正在衝嚮月球,預計在3月4日,它以每秒2.58公裏的速度撞嚮月球背麵。 這枚廢棄的火箭重達4噸,到時將在月球背麵右上角撞齣一個直徑達19米的大坑,月球錶麵垃圾又增加瞭4噸,要知道從上個世紀開始,月球錶麵本身垃圾已經多達數百噸。 毋庸置疑,這枚廢棄火箭來自地球人類的發射,我們仔細梳理一下,無非來自於以下幾個航天強國,中國、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印度,那麼這枚火箭到底是誰的? .......


202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天問一號、中國空間站等入選

202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天問一號、中國空間站等入選

    每經記者:李明明 每經編輯:陳旭 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獲悉,由該中心牽頭舉辦的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正式發布入選成果。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 圖片來源: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揭示S.......


大白菜為何結球?科學傢發現關鍵轉變期及調控通路

大白菜為何結球?科學傢發現關鍵轉變期及調控通路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大白菜、甘藍等,原本是不結球的,在漫長馴化中,成瞭今天的樣子?它們是如何結球的?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發現瞭大白菜葉球發育過程中,存在以轉錄重編程為特徵的結球轉變期,並揭示瞭植物激素乙烯在大白菜結球發育中的特殊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錶在《植物雜誌》(The Plant Journal)上。 大白菜結球過程的轉錄動態調控模型。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程鋒介紹,葉片結球是重要的園藝性狀,多種蔬菜如.......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公布 科研創新産齣全球領先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公布 科研創新産齣全球領先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瞭202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研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入選項目涵蓋瞭航空航天、生物科技、天文物理、化學能源以及量子計算等多個領域。 “天問一號”落火、“天和”成功發射、二氧化碳澱粉實現人工閤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新冠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的發現、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高性能縴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祖衝之號”量子計算機、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裏亞納海溝、鳥類遷徙路綫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的發現入選瞭2021年十項重大.......


“技術派”嶽秉飛委員:讓提案接地氣,實操強好落地

“技術派”嶽秉飛委員:讓提案接地氣,實操強好落地

    ◎ 科技日報記者 華淩 針對步入“深水區”的醫改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嶽秉飛2012年提齣“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醫療數字化建設,緩解‘看病難’問題”;2019年,當醫療機器人走到醫療一綫和公眾的焦點中,他提齣“關於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破解基層執業藥師缺乏問題”;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嶽秉飛提齣“建立國傢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新中心”“建設高等級動物生物安全實驗室”提案…… 嶽秉飛委員。科技日報記者 華淩 攝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十幾載,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嶽秉飛博士,先後提齣.......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這三大航天成就上榜!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這三大航天成就上榜!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7期】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實現高性能縴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可編程二維 62 比特超導處理器“祖衝之號”的量子行.......


冥王星是否應該再次成為一顆行星?答案被否定,這是為何呢?

冥王星是否應該再次成為一顆行星?答案被否定,這是為何呢?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那就是什麼是行星。就在最近的2006年,冥王星曾經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的地位被剝奪,降級為瞭矮行星。但做齣這樣的決定有必要嗎?自此決定公布以來,我們至今仍迴答著這個特彆的問題--冥王星是否依然是行星。 你是否是事實的偏執者?你是否依然保持好奇?那為什麼還不訂閱更多像我這樣的剪輯,並且瞭解到更多令人著迷的內容呢?在1930 年,天文學先輩們觀測到它,並命名為冥王星。在冥王星發現之時,下流社會的古典統治者之後,科.......


俄烏戰事引發“太空冷戰” ,國際空間站七宇航員咋處?

俄烏戰事引發“太空冷戰” ,國際空間站七宇航員咋處?

    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升級,正在影響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閤作,涉及瞭歐洲的多個火箭發射項目,但國際空間站的閤作暫不受影響。 當地時間2月26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宣布停止從位於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太空港發射的所有聯盟號火箭。 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錶的一份聲明稱:“為迴應歐盟對我們企業的製裁,Roscosmos將暫停與歐洲閤作夥伴在庫魯航天發射場組織太空發射的閤作,並從法屬圭亞那撤齣我們的人員,包括聯閤發射人員。”.......





前一篇新聞
虎年首發!長四丙成功發射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
后一篇新聞
王子文氣質絕瞭!穿牛仔連體褲配大媽絲巾,看似雷人卻意外高級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