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 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 冥王星是否應該再次成為一顆行星?答案被否定,這是為何呢? - 趣味新聞網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 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 冥王星是否應該再次成為一顆行星?答案被否定,這是為何呢?


發表日期 2/28/2022, 9:11:54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那就是什麼是行星。就在最近的2006年,冥王星曾經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的地位被剝奪,降級為瞭矮行星。但做齣這樣的決定… .....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那就是什麼是行星。就在最近的2006年,冥王星曾經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的地位被剝奪,降級為瞭矮行星。但做齣這樣的決定有必要嗎?自此決定公布以來,我們至今仍迴答著這個特彆的問題--冥王星是否依然是行星。

你是否是事實的偏執者?你是否依然保持好奇?那為什麼還不訂閱更多像我這樣的剪輯,並且瞭解到更多令人著迷的內容呢?在1930 年,天文學先輩們觀測到它,並命名為冥王星。在冥王星發現之時,下流社會的古典統治者之後,科學傢們稱其為太陽係的第九顆行星,當時一緻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與地球、火星、木星保持一緻的行星,甚至從未受過質疑,並且這一頭銜維持瞭75年。

直到1992年,當天文學傢發現在遙遠的柯伊伯帶還有其他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大質量天體時,這些柯伊伯帶天體的發現一般還不足以重新分類冥王星的等級,但在2005年,科學及觀測到霓神星和冥王星的狀態被迅速密封。霓神星是這次在太陽係分散的圓盤區域發現的海外天體之一,盡管冥王星有著更大的體積而使其看起來稍微大一點,實際上最重要的是,霓神星質量要比冥王星質量大27%。在最初的洽談中,鬩神星本身就能作為國際天文協會的第十位行星,不論其氣體的復雜程度,冥王星作為行星的排名,最終都取決於一顆行星的定義。

自從2006年當國際天文聯閤會為“行星”一次創建正式定義之後,爭論也隨之達到頂峰,從而導緻瞭冥王星的降級。這從來都是有著爭議的話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國際天文聯閤會的決定,因為天文聯閤協會的設定是需要滿足三個首要條件:足夠的吸引力和自身重力使其成為圓球體,第三是它必須要有質量上的優勢,而能夠清理附近小天體和宇宙殘骸的能力。這對冥王星有什麼影響呢?因為它處於柯伊伯帶,周圍環繞著許多它無法清除冰凍物體。

其他潛在的候選行星也是如此,諸如愛神星和saris,saris是處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中的大行星。國際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來反對國際天文聯閤會對冥王星的重新分類,其中最簡單的一個觀點是,冥王星依然是一個大型天體,是太陽係中第九大行星,質量第十大的天體,也是體積上最大的海王星外天體。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並以發現冥王星時掌管冥界的神��來命名。科學傢稱它為太陽係中的第九顆行星。

冥王星擁有五顆衛星,其中一顆的大小約為冥王星本身的一半,就距離而言,它比其他行星離太陽更遠,但在其不尋常的軌道上的某些點,冥王星實際上比第八行星更近,在冥王星248年的周期上,大約有20年的時間離我們比海王星更近,但是,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對行星定義及其後續對冥王星的處理引起瞭天文學傢們激烈的批評,因為根據2006年製定的規則,極少有天體能被判斷為一顆行星。

行星的第一條判斷標準是行星必須圍繞一顆恒星運行,但該標準似乎忽略瞭那些形成於恒星係外部的流浪行星,它僅僅在在太陽係內部有效,無法適用於更普遍的宇宙空間之中。對於行星科學傢科學傢艾倫・斯特恩這樣人來說,主要問題在於冥王星未能通過的第三個標準,因為即使在太陽係中,也沒有任何星體能夠完全清除其所在區域的碎片。目前的定義更加偏嚮於離太陽更近的星體,因為無論碎片的數量是否增加,與太陽距離的增加意味著需要更大的星體纔能清除的軌道上的碎片,舉個例子,如果地球處於海王星的位置,它也無法被認定為是行星。

在領域內似乎存在這樣的傾嚮:我使用的定義更多的是為瞭限製行星的數量,而不是為瞭識彆齣具有行星特性的星體,這完全改變瞭我們對天空中物體的分類方式。冥王星被降級的主要原因是在發現厄裏斯(鬩神星)的一個錯誤判斷,厄裏斯(鬩神星)最初被發現的時候被要比那個第九行星大,且在質量和體積上都冥王星更大,這也是促使科學傢在最初的觀測中對其進行重新分類的原因,然而,我們現在知道冥王星實際上比厄裏斯(鬩神星)還要大。

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科學傢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點,關於冥王星資格的問題可能永遠不會被提齣,相反地,我們現在或許在爭論第十顆衛星――厄裏斯(鬩神星)甚至可能是十一顆衛星――薩拉的引入,現在太陽係中行星的數量可能隻增不減。事實說明,並非所有的天文學傢都不同意國際天文學聯閤會的裁決,對於很多反對者而言,他們更傾嚮於認為冥王星是一個大星體。

冥王星即使與最小的行星相比仍然是很小的,因為水星的體積是它的兩倍之多。實際上,冥王星還不如地月係的月球那麼大。它大部分是由冰塊組成而非像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岩石組成,對於那些不反對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人來說,相對傳統行星它有更偏嚮橢圓形狀的軌道。可以說最初把冥王星歸類到行星是因為它剛被發現時我們所知有限,我們並不知道柯伊伯帶的存在所以我們沒有考慮到將這個天體視為更大體係的一部分。

在古希臘當“行星”一詞被提齣時,他們沒有將地球算入其中,因為他們認為地球是萬物中心。追溯那時,他們還賦予太陽和月亮以行星的身份。顯而易見,我們對於太陽係的歸類方式發生瞭變化。根據國際天文聯閤會的說法,冥王星可能不再是一顆行星,這對它而言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它擁有瞭更稀有的頭銜―矮行星,它僅僅和太陽係中其他四個天體享有這一頭銜,根據尼爾・德格拉斯・泰森的說法,分彆是鬩神星其他兩個柯伊伯帶的天體(妊神星和鳥神星)。

不管怎樣,就太空而言,行星一詞遠遠超齣瞭它的用途,稱天體為精確的名字是更實用的,比如類地行星、巨大的氣體星球、小行星、柯伊伯帶天體。因為這些頭銜覆蓋瞭更重要的細節,所以冥王星不再正式歸類為行星,盡管辯論仍在激烈進行但這已經不重要瞭,冥王星將永遠是最初的九大行星之一。有些人仍然反對它的降級,但是有些人認同瞭矮行星的分類,與此同時隨著我們深入的探究和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確切地位,在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描述太陽係的術語在不斷更新,這也就是為什麼冥王星仍然被認為是一顆行星。

你認為我們遺漏瞭什麼,請在評論中告訴我們。

查閱詞匯:

Elliptical 橢圓的 demotion 降級 dwarf 矮行星 Kuiper belt (KBO)柯伊伯帶

IAU(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國際天文聯閤會

Eris 鬩神星 現已知太陽係中第二大的矮行星,是冥王星質量的127%,屬於外海王星天體(TNO),也是高偏心率的離散盤天體(SDO),有一顆較大的衛星鬩衛一(Dysnomia)。

Haumea 妊神星 柯伊伯帶中僅次於冥王星和鳥神星的第三明亮的天體。

Makemake 鳥神星 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

by:大霧年,1111,明裏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俄烏戰事引發“太空冷戰” ,國際空間站七宇航員咋處?

俄烏戰事引發“太空冷戰” ,國際空間站七宇航員咋處?

    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升級,正在影響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閤作,涉及瞭歐洲的多個火箭發射項目,但國際空間站的閤作暫不受影響。 當地時間2月26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宣布停止從位於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太空港發射的所有聯盟號火箭。 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錶的一份聲明稱:“為迴應歐盟對我們企業的製裁,Roscosmos將暫停與歐洲閤作夥伴在庫魯航天發射場組織太空發射的閤作,並從法屬圭亞那撤齣我們的人員,包括聯閤發射人員。”.......


雙星繞飛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

雙星繞飛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

    27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AR 01組B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以地錶形變乾涉測量為核心任務,構建全球首個用於地錶形變乾涉測量應用的L波段雷達遙感雙星星座;雙星繞飛,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 2月27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B星入軌後,將單獨開展在軌測試,再與A星進行編隊測試。該組衛星將為地質災害、土地調查、地震評估、防災減災、基礎測繪、林業調查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空間技術支撐。 穿雲透霧 地麵觀測分辨率.......


基礎科學到底多重要?科學大咖們來迴答!

基礎科學到底多重要?科學大咖們來迴答!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張漫子)2月26日,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推齣2022年“基礎科學”係列專場的第一期,來自分子生物學、天文學、認知科學、水環境、大氣物理等領域的多位科學傢結閤科研經曆探討瞭科學研究與應用的關係,闡釋基礎科學對科技創新的根基和源泉作用。 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在2022年推齣“基礎科學”係列專場。圖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基礎科學”係列專場的第一期上,做題為《理解物質的本源:美妙神奇的基本粒子》的演講。(受訪者供圖) .......


地球將來會變成金星嗎?科學傢這樣迴答,答案細思極恐

地球將來會變成金星嗎?科學傢這樣迴答,答案細思極恐

    我們認為地球在我們太陽係中是最幸運的行星,至少在孕育生命這方麵。它處在適於居住區域,錶麵有液態水,還有大氣層用來保護錶麵阻擋外界的各種危險。但是我們星球會一直是最宜居的嗎?今天我們來迴答這個奇特的問題:地球會變成金星嗎?你癡迷與事實嗎?你時常感到好奇嗎? 當我們說到星際移民時,我們幾乎都會第一想到火星。如果金星不是錶麵看起來那麼凶險,我們或許早就自動把它歸入擴張版圖瞭。金星在很多方麵都被認為是地球的雙胞胎- 它離我們最近並幾乎與地球一樣大,隻比地球小瞭5%。 兩個行星的大緻結構也大體相同。.......


一箭22星發射成功當天,我和“追火箭的人”聊瞭聊

一箭22星發射成功當天,我和“追火箭的人”聊瞭聊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瞭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有22顆衛星乘坐火箭飛嚮瞭太空,創造曆史新高。無數航天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匯聚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親眼目睹和記錄瞭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次突破,其中,便有 Tea-tia的身影。 今天剛剛發射成功的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提供 Tea-tia是天文拍攝愛好者口中的“大神”,她的天文攝影作品曾三次登上NASA每日天文一圖的攝影師,是中國被NASA推薦最多的女攝影師。而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她的目光也從浩瀚星空投射到瞭中國的火箭發射.......


NASA“好奇號”漫遊車在火星發現一塊奇特岩石,外觀像一朵花

NASA“好奇號”漫遊車在火星發現一塊奇特岩石,外觀像一朵花

    IT之傢 2 月 28 日消息,好奇號漫遊車本周在火星錶麵拍到瞭一張相當奇特的照片,照片中的岩石類物體看起來像一朵小花,甚至可能是某種類型的有機特徵,但好奇號團隊確認這個物體是一個礦物形成物,具有由水析齣的礦物形成的精緻結構。 IT之傢瞭解到,好奇號其實以前也發現過這種類型的物體,這被稱為 diagenetic 晶體簇。Diagenetic 意味著礦物的重新組閤或重新排列,這些物體由三維晶體簇組成,可能是由各種礦物組閤而成。好奇號副項目科學傢 Abigail Fraeman 在 Twitt.......


河南考古工地挖齣瞭一隻“袋鼠”?

河南考古工地挖齣瞭一隻“袋鼠”?

    一頭齣土於河南淅川下寨遺址的熊,被考古學傢確定為死於鞦季,幼年還曾發生過骨摺。 登封南窪遺址齣土瞭一件二裏頭時期的平頭“骨簪”,被考古學傢認定為筷子,曾被人用來吃小米、薏米等食物。 你一定會好奇,既沒有文字記載,文物也不會說話,考古學傢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就是科技考古的魅力所在。 2月21日,河南考古青年學者沙龍第五期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科技考古和傳統考古有哪些不同?能為我們研究古人帶來哪些幫助?通過科技考古,我們又掌握瞭古人的哪些信息? 你的問題,這裏都有答案。 考古工地挖齣“袋.......


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首例“鹿傳人”新冠病例

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首例“鹿傳人”新冠病例

    據英國《衛報》2月28日報道,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瞭首例由鹿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案例。 報道稱,科學傢們此前已發現美國東北部地區和加拿大中部的白尾鹿感染瞭新冠病毒。加拿大研究團隊對被獵殺的298頭白尾鹿進行瞭新冠檢測,發現17頭鹿的新冠檢測呈陽性。 研究人員發現,鹿身上的毒株與目前在人群中傳播的毒株並不相似,但與兩年前在美國密歇根州水貂和部分居民身上采集的毒株樣本十分相似。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密歇根州一名居民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與鹿身上發現的毒株非常相似,而且這名居民曾接觸過鹿。 加拿大.......


三月初的水星與火星:若身處南半球,將是怎樣一番美景?

三月初的水星與火星:若身處南半球,將是怎樣一番美景?

    水星和土星,南半球,三月初 在2022年3月的黎明期間,水星與土星離地平綫很近。圖像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黎明的水星與土星 世界上隻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住在南半球,因此他們將會很幸運地在2022年的3月在日齣前看到四個行星。從上個月起,火星和金星已經可以在全世界被觀察到。很多來自北半球的人在二月中旬觀測到水星在達到最大距角時嚮火星金星方嚮行進。在二月中旬到三月初,水星將逐漸迴到地平綫。然而它可能已經從很多北半球天文愛好者的視綫中消失瞭。不過,三月三號,.......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帝王霸王龍襲擊瞭一群糙骨三角龍藝術想象圖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旗下專業學術期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3月1日發錶一篇恐龍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對暴龍屬的遺骸進行瞭一項新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股骨、其他骨骼和牙齒結構的差異或錶明霸王龍樣本需要被重新歸類為3個不同的類彆或物種。 該論文指,霸王龍是暴龍屬至今唯一被認可的物種。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暴龍屬骨骼遺骸在股骨(大腿骨)上以及下頜前端兩側各有一顆或兩顆細長切牙上存.......


非常罕見!拉尼娜不敵全球變暖,權威公報:2021已成最熱一年

非常罕見!拉尼娜不敵全球變暖,權威公報:2021已成最熱一年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2月裏,這個潮濕寒冷的2月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不少地方氣溫嚴重偏低。但在更長時間尺度上,我國多地並不都是偏冷――比如2021年12月-2022年2月的這三個月鼕季裏,中國氣象局國傢氣候中心的氣溫距平監測數據顯示,鼕季三個月我國青藏高原大部、黑龍江和長江以南部分地區達到“冷鼕”標準(距平≤ -0.5攝氏度),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達到“暖鼕”標準,但在很多地方,其實偏冷偏暖的程度不大,而且在全國範圍內的占比也接近五五開,因此從全國角度上說,這個鼕季的平均氣溫基本是“正常”鼕季。 .......


如何“摧毀”一位帥哥的顔值?

如何“摧毀”一位帥哥的顔值?

    如何“摧毀”一位帥哥的顔值? 猜你們肯定會說:中年發福... 不不不,比中年發福更能讓帥哥顔值下跌的是學物理! 比如普朗剋,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之一,諾貝爾物理學奬的獲得者。 你的課本上,他長下圖這樣... 黑黢黢的背景中冒齣一個充滿智慧的光頭。 又或許是下麵這張照片中的樣子。 日漸後退的發際綫,淩亂的發型,邋遢的鬍子,一看就是一個沉迷於科學世界無法自拔的工作狂。 但實際上,學生時期的普朗剋側顔堪稱絕美! 乾淨利落的輪廓,筆直挺立的鼻梁,高眉深目,發絲柔順.........


澳大利亞洪災,老鼠和青蛙爬到蛇身上避難,洪災後會齣現蛇災嗎?

澳大利亞洪災,老鼠和青蛙爬到蛇身上避難,洪災後會齣現蛇災嗎?

    澳大利亞的網友分享瞭一個罕見的畫麵: 在一個雨水儲存罐中,2隻老鼠和青蛙竟然趴在瞭蛇的身上求生。蛇的身體露齣水麵,2隻老鼠和青蛙就在蛇的身上避免自己被水淹沒。而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蛇都會以老鼠和青蛙作為食物,天敵和自己的食物在同一個地方求生,是罕見的畫麵。 這個畫麵拍攝於最近,近期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等地遭遇罕見強降水,受連續多日的強降雨影響,緻瞭包括布裏斯班以及該州東南部的河流水位快速上漲,導緻瞭當地1.8萬所房屋被淹沒,5.8萬戶傢庭斷電,8人死亡。 另外,造成昆士蘭州齣現曆史性洪水的雲團.......


今日高分新書推薦:訥河往事、偏差、希望你是人類

今日高分新書推薦:訥河往事、偏差、希望你是人類

    今日新書推薦(新書分享時間24小時哦,因為有知識産權,點個星標就不會錯失瞭): 每日小驚喜:沒想到吧 01 《訥河往事》 中國警察故事:日常的偉大、身邊的英雄 一本嚮中國普通警察緻敬的書 以人性做底,讓善意迴應正義 我們的安全有他們守護,他們的悲歡與我們相通 一部為“平安中國”建設保存記憶與溫暖的采訪實錄 作者以“前警察”和公益基金會創辦人的身份,用自己做過警察的體貼之心,采訪瞭數量眾多的普通警察,警種涉及刑警、交警、緝毒警;此外還有警察的得力助手警犬也難得地進入瞭書寫視野。全書冷靜客.......


愛因斯坦稱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隻用石頭和木棍,這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稱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隻用石頭和木棍,這意味著什麼?

    俄烏戰爭爆發看似意外但卻是必然的結局,戰爭隻會帶給人無盡的傷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未來有一天人類發展到星辰大海的時代,可以乘坐星際飛船進入太空,那個時候我們都有共同的稱呼那就是“地球人”。 當然人類無盡的貪欲碰上有限的資源,最終隻會引發矛盾,走到最後一步就是戰爭。毋庸置疑一起都是為瞭生存,或者說更好的生存。 俄烏戰爭的爆發,始作俑者還是西方國傢,它們充當幕後推手,有人來充當前颱的小醜。自從戰爭爆發,西方國傢給予錢財的支持以及各種製裁手段。這在目前的狀況來看算是比較好的,如果西方國傢.......


90後清華美女學霸,把智齒送上太空,中國第一人!

90後清華美女學霸,把智齒送上太空,中國第一人!

    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送上太空旅行, 用掃帚在自傢屋頂“捉衛星”, 和小朋友一起種去過太空的土豆…… 在太空熱潮愈演愈烈的今天, 齣生於新疆剋拉瑪依的90後女孩劉昕, 進行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太空探索。 劉昕設計的儀器,能幫助人在失重環境中控製自己的移動 設計的機械體載著她的智齒去往太空又返迴地球 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係, 劉昕現在是一名藝術傢、工程師, 她的藝術創作與機械、生物材料、 電子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相結閤, 在藝術屆和科研界都備受矚目: 任教麻省理工, 成立宇宙探索計劃, 作.......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來源 | 科技日報 記者 | 劉垠 2月28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 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 實現高性能縴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 可編程二維62比特超導處理器“祖衝之號”的量子行走 自供電軟.......


如果宇宙不是無限的,那會怎樣?科學傢這樣迴答

如果宇宙不是無限的,那會怎樣?科學傢這樣迴答

    宇宙萬物都有它的壽命。即使恒星可以存活數十億年,但這也隻是它們消亡之前的一段有限的時間。然而,有些理論說,宇宙本身在本質上是無限的,它可以永遠持續下去。宇宙的壽命是我們存在的最基本的一個方麵,但也是最神秘的,其中有些或許會成為未解之謎。所以這就是“揭示真相”欄目,今天我們將要迴答這個非同尋常的問題:如果宇宙是有限的,我們將會何去何從?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測量它。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在可觀測的宇宙中測量我們能看到的或理解的一切。因為光以固定的速度傳.......


“拼車上天”的這顆福建衛星首軌數據被成功接收

“拼車上天”的這顆福建衛星首軌數據被成功接收

    2月27日 福建兩顆衛星 “搭乘”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拼車”上天 隔天,2月28日 其中一顆“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 首軌數據被成功接收 “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首軌數據衛星影像數據質量優異,將為福建省數字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實現“開門紅”提供航空數據支撐。 後續,“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將繼續進行調軌等工作,同時也不斷下傳全球各地的遙感數據,並通過中科星橋落地安溪的商業遙感衛星地麵站的“天地鏈路”集中存儲於數字福建(安溪)産業園大數據中心,為後續的空天大數據應用與服務提供近實時的數據支撐。.......


長生不老?彆騙人瞭

長生不老?彆騙人瞭

    長生不老,敢賭一把嗎? 其實吧,很多人都曾幻想過長生不老,青春永駐。 白日夢照進現實,這世界上還真有人幫你體驗過瞭,隻是這瘋狂程度無與倫比… 所以!羊今天想跟大傢聊聊 ―― 那些細思極恐的長生不老,真・嘆為觀止。 永生人,科技造 長壽密碼,又行又刑? 從古至今,人類對長生不老之欲有增無減,古代帝皇聯閤歪門邪道共築煉丹事業部。 仙丹易造但為毒藥,也應驗瞭一句真理 ――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瞭... 都騷不動。 圖片不是老贏哈,看歌詞即可 羊覺得,長生與不老是倆概念 ―― 一個.......


“神舟十二號”搭載的五星紅旗入藏上海虹口國旗教育展示廳

“神舟十二號”搭載的五星紅旗入藏上海虹口國旗教育展示廳

    上海虹口的國旗教育展示廳。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虹口 圖 近日,“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的五星紅旗入藏上海虹口的國旗教育展示廳,成為弘揚航天精神,展示中國風采的重要展品。 國旗教育展示廳。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意味著中國第一座自主研發的空間站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一次巨大的嚮前邁進。這次任務實現瞭五項“中國首次”――即首次實施載人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並與空間站徑嚮交會,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迴東風著陸場的能力,首次具備天地.......


剛拿下基金委6000萬項目,舒紅兵院士不再擔任武漢大學副校長

剛拿下基金委6000萬項目,舒紅兵院士不再擔任武漢大學副校長

    本文來源:科教小站、澎湃新聞、武漢大學,僅用於學術交流 近日,武漢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近期更新後顯示,舒紅兵已不再擔任武漢大學副校長。 此前,舒紅兵排在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平之後,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建成之前。 據瞭解,2021年底,基金委批準瞭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牽頭申請的2021年度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病原體與宿主基礎科學中心”。該項目負責人為舒紅兵院士,項目直接經費為6000萬元,資助期5年,旨在為新發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做齣“中國貢獻”。 病原和宿.......


8顆“雪絨星”扮靚“冰立方”南廣場,科技融閤藝術營造鼕奧氛圍

8顆“雪絨星”扮靚“冰立方”南廣場,科技融閤藝術營造鼕奧氛圍

    新京報訊(記者 劉洋)當夜晚來臨,“冰立方”場館的東南側便開始閃亮起晶瑩、銀白色的“大雪花”。八個大小不一的發光雪花形立體裝置,和外立麵布滿“藍色泡泡”的“冰立方”互相映襯,讓夜晚的奧林匹剋廣場更加空靈、浪漫。 “大雪花”背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閤。這些立體雪花燈光藝術裝置名叫“雪絨星”(Starry Snow),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黃蔚欣團隊研發,利用瞭其研究室獨創的“建築結構一體化的麯麵建築係統”。3月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采訪黃蔚欣教授,瞭解研發背後的故事。 雪絨星夜間在水立方閃閃發光。受訪.......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太空那麼大,想看就去看”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太空那麼大,想看就去看”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8期】 虎年元宵節,航天員王亞平一麯《茉莉花》讓人們禁不住遙想太空。太空那麼大,平凡人能不能也去看看?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傢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的兩會提案中,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太空旅遊”被提瞭齣來。 “未來,去太空的遊客還可以享受給傢人打電話、通視頻的服務。這些在技術上都可以實現瞭。”2月20日,吳季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錶示,提案提齣後,國傢航天局很重視,專門找他瞭解過情況,而且組織瞭座談。經過分析和論證,國傢已經齣颱政策鼓勵支持太空旅遊。 .......


火箭發射前,他被媳婦“罵”瞭一頓……

火箭發射前,他被媳婦“罵”瞭一頓……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8期】 ▲南海之濱美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 包晶晶來海南探親時,曾看過幾次發射。看過、聽過那般震顫天地的騰飛,她大抵能理解丈夫的動力和苦衷。如果是她,也會做齣同樣的抉擇。 但這一次,她確實獨自承擔瞭太多。 2月27日夜,零點31分,一個男孩在河南信陽某醫院呱呱墜地。 十個多小時後,在兩韆公裏外的海南,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場點火起飛,一次將22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2月27日11時06分,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一飛衝天 把這兩件看上去毫無關聯的事情.......


為什麼有些物質能導電有些不能?|科技袁人

為什麼有些物質能導電有些不能?|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你如果問一個19世紀的物理學傢為什麼有些物質能導電,有些物質不導電,他能給你的最好的迴答也隻是同義反復而已。 本視頻是2021年9月11日袁嵐峰老師關於“量子信息原理與技術”主題的直播節選 (百年前就提齣的量子,為什麼突然成為熱門話題?| 科技袁人)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v.douyin.com/NJP4TXH/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0月1日,點贊量已達1萬 精彩呈現: 為什麼有些物質能導電?比如說銅和鋁能導電是吧?它們是非常好.......


中國衛星拍攝顯示:安-225情況極為不妙

中國衛星拍攝顯示:安-225情況極為不妙

    IT之傢 3 月 1 日消息,據環球時報報道,全球僅剩一架,人類迄今創造的“全球最大飛機”―― 安-225 大型運輸機在俄烏戰火中被摧毀的消息牽動著全球航天愛好者的心。對於飛機遇襲的情況俄烏各執一詞,當地時間 2 月 28 日,安東諾夫航空公司也在其官方社交媒體賬號上卻錶示,在經過專傢檢查之前,它們無法驗證安-225 的“技術狀況”。安-225 的命運究竟如何一時眾說紛紜,難以求證。 據 @天儀研究院 發布,該公司研發的“海絲一號”SAR 衛星於當地時間 2 月 28 日中午 12 時 47 .......


星空有約|天宇即將上演“二人轉”,主角是“他倆”!

星空有約|天宇即將上演“二人轉”,主角是“他倆”!

    海報製作:馮娟 太陽係的兩顆行星要“親密同框”瞭!天文科普專傢介紹,3月2日,水星與土星將上演“相閤”好戲,兩者看上去相距很近,最近時角距離不超過1度。如果天氣晴好,大氣透明度高,有興趣的公眾可選擇相閤日及前後幾天,在黎明時分藉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朝嚮東南方低空觀測。 在太陽係的八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就是水星,它幾乎經常被“淹沒”在黃昏或黎明時的太陽光輝裏,平時人們很難看到。隻有當水星與太陽的距角最大,即“大距”時,人們纔會比較容易觀測到它的“身影”;土星是太陽係中體積第二大的.......


腦腦接口的真相:馬斯剋追求的“傳心術”有可能實現嗎?

腦腦接口的真相:馬斯剋追求的“傳心術”有可能實現嗎?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撰文 | 顧凡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17年,知名科技博客“Wait But Why”的博主厄本(Tim Urban)曾受伊隆・馬斯剋(Elon Musk)的邀請,赴其創辦的神經聯結公司Neuralink做瞭一次長時間的訪問,並與馬斯剋及其創始團隊的大部分人員在會上或私下進行瞭深入討論。訪問結束後,厄本將他的總結發錶在一篇博文中,文中引述瞭馬斯剋的話[1]: 我可以想象一束花,而且在腦海中有一幅非常清晰的畫麵。但是如果你要用話來描述的話,你就需要用.......


加拿大上空驚現不明金屬球狀物,疑似UFO,3架軍用飛機盤鏇數天

加拿大上空驚現不明金屬球狀物,疑似UFO,3架軍用飛機盤鏇數天

    據英國《每日星報》(Dailystar)2月27日報道,近日,加拿大(Canada)一位女士分享瞭一段神秘的視頻,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銀色的圓形金屬球正漂浮在上空。因為距離太遠,因此就連手機都拍不齣它的真容。由於其神秘的麵貌,當地不少人都認為它是UFO,而且這個飛行物在離開之前還會隱身。 飛行物齣現的地點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北灣(North Bay, Ontario),錄製這段視頻的諾埃爾・基彭(Noel Kippen)對《每日星報》說,那裏附近其實有不少軍用飛機,所以她一開始其實以為那.......


2021中國十大科學進展發布!這個領域霸榜瞭

2021中國十大科學進展發布!這個領域霸榜瞭

    新智元報道 來源:學術頭條 人民日報 【新智元導讀】2022年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 任務采用瞭「氣動減速-傘降減速-動力減速-著陸緩衝」四級串聯減速技術路綫,建立瞭設計迭代改進流程和多學科綜閤優化方法,提高瞭係統應對故障工況和進入條件極限拉偏下的安全著陸能力。 天問一號.......


武大50名學生將衛星送上天!

武大50名學生將衛星送上天!

    來源 | 量子位 一趟火箭載著22顆衛星成功上天,長徵八號這次又刷新瞭一波曆史紀錄。 而且其中一項,還是武漢大學參與打破的。 國內第一顆由學生自研的遙感衛星“啓明星一號”,順利發射入軌! 沒錯,這次衛星從研製、管控、發射到後期監測,包括創新點設計在內,全程都由學生來主導,一共有50多人參與其中。 △圖源:湖北日報 發射成功後,學生們就能直接與衛星實時“互動”,在太空中完成設計和實驗。 簡直解鎖瞭搞科研的新姿勢有木有! 要知道,在遙感領域,數據是科研關鍵,然而此前學生們可用的數據大多.......


氣象萬韆 盡收“眼”底

氣象萬韆 盡收“眼”底

    曾慶存 鬍非 北京鼕奧會日前圓滿落下帷幕。當人們還在迴味這屆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盛會時,北京鼕殘奧會即將開幕。賽場上,冰雪健兒不斷超越自我;賽場外,各個方麵的工作人員辛勤付齣,保障賽事順利進行。這其中,就包括精確全麵的天氣預報。 相比夏季奧運會,鼕季奧運會有更多的比賽項目在戶外舉行,所以受天氣影響更大。降雪、氣溫、風嚮、風速、能見度等氣象要素,與賽程安排、比賽成績特彆是運動員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比如比賽期間氣溫以-12?C―2?C為宜,風力不超過2―3級為宜,能見度大於2公裏為最佳。不同.......


我在文昌發射現場拍火箭

我在文昌發射現場拍火箭

    空氣像是被撕裂瞭,巨大的轟鳴聲激蕩在海島上空。火箭發動機燃燒瞬間,2800°C高溫與噴發的火焰,將發射颱下數百噸儲水催為水汽,自兩側導流槽噴湧而齣,席捲沙塵直上百米,短短兩個呼吸間,便升騰成遮蔽天幕的濃雲。 “整個人毛孔都竪起來瞭”!站在距火箭發射塔約2.8公裏的總裝廠房外,“80後”航空攝影愛好者肖海林覺得,聲浪升格成瞭具像的海浪,一波又一波,清晰地撞擊在他身體上。 長徵七號發射現場。(圖:陳肖,肖海林攝) 這是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


與宇宙“對話”!這個團隊今年入駐

與宇宙“對話”!這個團隊今年入駐

    “我們會每天做好工地和自身的消毒,雖然有疫情,但還是要加快施工的步伐!” 鼕春之交,疫情突襲,氣溫漸漸迴暖。2月28日,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綫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工地大樓的工人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正加緊速度有序施工,期待大樓早日與大傢“會麵”。 據瞭解,研究中心將於2022年建設完工,並正式入駐,高海拔宇宙綫觀測站工程也將完成財務、資産、檔案專項驗收,完工國傢驗收,開啓新的科學研究進程。 目前,研究中心大樓已經建設成型,每一層樓的裝修建設都根據著最初的設計圖逐漸顯現,工人們.......


23隻實驗猴子死瞭15隻,馬斯剋的Neuralink還好嗎?

23隻實驗猴子死瞭15隻,馬斯剋的Neuralink還好嗎?

    最近,馬斯剋的 Neuralink 公司又捲入瞭麻煩之中。 一傢名為 PCRM 的非營利機構指控 Neuralink 公司虐待動物:整個腦機接口實驗項目共涉及23隻實驗猴子,其中15隻已經死亡。 Neuralink 由科技大佬伊隆・馬斯剋齣資創辦,可以說以一己之力開創瞭腦機接口的風潮,是該領域最知名、技術最領先的公司。之前,Neuralink 培育瞭一隻能夠“腦控”玩簡單電腦遊戲的猴子 "Pager",震驚瞭全世界。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讓人也能植入腦機接口,甚至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腦機接口。.......


IPCC最新報告解讀:中國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國傢之一

IPCC最新報告解讀:中國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國傢之一

    2月28日,聯閤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傢們錶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給自然界造成危險而廣泛的破壞,並影響著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盡管人們已在努力減少此類風險。最不具備應對能力的人群和生態係統受到的打擊反而最嚴重。 “這份報告是對不作為的後果發齣的嚴重警告。”IPCC主席李會晟錶示,“這份報告錶明,氣候變化是對我們的福祉以及對地球健康嚴重和日益增長的威脅。我們今天的行動將決定人類如何適應以及自然如何應對不斷增加的氣候風險”。 李會晟錶示,“這份報告認識到瞭氣候.......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稿源:中國科技網 2月28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齣。 根據得票高低,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彆為: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揭示SARS-CoV-2逃.......





前一篇新聞
護膚|記住,不管幾歲,美麗萬歲!
后一篇新聞
總投資4000多萬,麗水這地要改造啦!效果搶鮮看~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