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 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話題討論都沒有停止過 福建上空齣現不明飛行物,持續近1分鍾消失,就是煙圈而已?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28/2022, 3:37:18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長時間以來,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話題討論都沒有停止過,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些“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包括美國在進行對不明飛行物調查,結果也是讓我們“大跌眼鏡”,那就是人類的技術無法… .....
長時間以來,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話題討論都沒有停止過,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些“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包括美國在進行對不明飛行物調查,結果也是讓我們“大跌眼鏡”,那就是人類的技術無法識彆,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
而對於我國來說,不明飛行物的消息並不多。大多數都是在歐美地區。然而,就算是每次拍攝到瞭不明飛行物,無論是視頻還是照片,也都是“模糊”的狀態,根本不知道拍攝的是什麼。反正大傢看到之後,都是熱議的一個點。那就是“關鍵時刻手機像素”就齣問題瞭,所以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加上現代技術本身也可以進行“不明飛行物”的刻畫,所以更多人相信很多都是假的。但是,一般來說,針對不明飛行物的齣現,都有三種情況。
第一,人造物體,也就是有人故意弄齣的不明飛行物現象,讓大傢誤以為真,真的有不明飛行物存在。
第二、自然現象。在不同角度之下,通過不同的角度拍攝,可能齣現一些不一樣的畫麵,也容易齣現不明飛行物的模式,曾有人在太陽光之下,拍攝一個視頻,誤以為是不明飛行物齣現瞭,結果經過專傢鑒定,那就是太陽光照射之下産生的,就是自然現象齣現的。
第三、就是真的有不明飛行物,而不是人造物體、自然想象。而當齣現的時候,很多人都聯想到瞭地外生命,因為這些技術人類達不到,隻可能是外星生命。
而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人認為是,也有人認為不是。
為什麼呢?因為人類還未發現任何關於地外生命的證據,有沒有外星人或者地外生命都是一個“疑問”,你說是嗎?肯定也是一個不確定性的說法。包括在2022年的時候,中科院2022跨年演講直播中,中科院院士武嚮平高調宣布,相信外星人存在,也引發瞭大傢的熱議。
當然,你說他說得準確嗎?
完全是沒有依據的,這也是他個人的看法,所以,不是說院士相信外星人存在,就真的有外星人或者地外生命,畢竟也沒有任何的證據。
這不,我國又齣現瞭關於不明飛行物的事情,福建龍海上空驚現不明飛行物,大傢熱議的問題是,這個視頻說的是神秘事件 UFO,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根據海峽導報記者對拍攝者聯係之後的瞭解情況來看,這是一個被稱為UFO的視頻,拍攝地點是位於龍海區海澄鎮海澄中學附近。
按照這一位叫蘇先生的瞭解情況來看,當時他突然看到上空齣現瞭一個巨大的黑圈,並且嚮四周移動,就趕緊用手機拍瞭下來,整個過程持續瞭近1分鍾後消失瞭。
當然,聽他的描述,這看上去的確是比較神奇,那到底是什麼物體呢?難道真的是“不明飛行物”?又是什麼“地外生命”進入地球瞭?它到底是什麼?我們就來直接來解答瞭。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不明飛行物,就是正常的情況。
因為除瞭他拍攝到這個黑圈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拍攝到瞭,導報記者也聯係到瞭,在他的視頻之中也看到瞭一個黑圈。這個網友拍攝的角度還不一樣,從這個角度看,終於揭開瞭這個“神秘黑圈”的神秘麵紗瞭。那到底是什麼物體呢?
這個人拍攝區域是位於石碼錦江道上,可以看到,這個黑圈是位於龍海紫泥鎮造船廠一側徐徐上升的黑煙形成。所以這個拍攝的視頻絕對不是什麼不明飛行物,不是什麼UFO,而是煙霧狀的物質――煙霧形成的煙圈而已,又讓大傢誤會瞭。
所以,並不是UFO或者不明飛行物,這就是福建被大傢熱議的不明飛行物,是假的。廈門的一位天文愛好者易先生也說就是煙圈而已。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地球上的確齣現瞭一些不明飛行物的現象,包括美國拍攝到的。但是我們看到的視頻或者照片,都是模糊的,無法進行任何的論證說明。所以,到底有沒有可能是與地外生命有關呢?
這可能需要進行未來實實在在地找到瞭地外生命,這纔可能得到答案,不然這一直會處於“未知”的狀態。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科學冷知識:已經被科學揭穿的8個關於人體的錯誤知識
我們在生活中所相信的大多數知識,都是依托於某些看起來非常常識性的思維邏輯和科學事實。但有時候,某些知識雖然看起來非常符閤科學事實,實際上卻可能存在不少錯誤的信息。而這一次,小編整理瞭,已經被科學揭穿的8個關於人體的錯誤知識。 1、我們不隻使用瞭大腦的10% 關於大腦的傳說有很多,例如我們隻使用瞭大腦的10%,這是錯誤的說法。但在流行文化中,包括一些科幻電影裏,總喜歡提及這個錯誤的知識。科學實驗錶明,我們大腦的大部分區域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有在工作著,這取決於我們在做什麼事情。而且根據個體的不同.......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天問一號登錄火星等入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2月28日,據科技部官方微博消息,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齣。 天問一號環繞器與火星閤影 圖/國傢航天局 根據得票高低,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彆為: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國傢天文台取得優異成績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主持或參與取得的3項重要成果入選。 國傢天文颱入選的3項成果為: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國傢天文颱主持完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國傢天文颱共同主持完成),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國傢天文颱參與並作齣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中.......
傻眼瞭!俄烏衝突或波及國際空間站,俄國若退齣,美國該咋辦?
俄烏衝突發生之後,全球多國紛紛錶態,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多國對俄羅斯提齣多方位製裁,而俄羅斯也一一應對。 隨著製裁升級,美國總統拜登更是提齣製裁將削弱俄羅斯航天計劃。目前已經影響到瞭俄羅斯與多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閤作,涉及瞭歐洲多個火箭發射項目,目前暫未波及國際空間站。 針對這些製裁,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在社交媒體上警告稱:“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500噸重的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俄羅斯之所以敢發齣這樣的警告,是因為國際空間站.......
百度計算生物研究登Nature子刊!結果超斯坦福MIT,落地製藥領域
楊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百度新研究,登上瞭Nature子刊。 科技公司捲到學術圈頂刊上不算稀奇。 但這次有點不同尋常。 研究領域與生物領域直接相關,接收該論文的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MI),影響因子達到瞭16.649。 除瞭專業度保障,研究的實驗結果也超越MIT斯坦福。 而且更關鍵的在於,跟後者大部分“産學研”模式不同。 百度是實打實自己獨立搞齣來的―― 作者全部來自螺鏇槳PaddleHelix,百度生物計算團隊。.......
MIT 2022 十大科技突破揭曉,新冠變種監測、口服藥物等上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全球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瞭2022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它們不僅立足解決當下的新冠疫情危機,也能造福窮苦地區的廣大群體,還能為未來突破鋪平前進的道路。 圖片來源:123RF 年度突破:新冠變種監測 相關機構:GISAID,Nextstrain,Illumina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但凡談及科學,人們總會想到一款款問世的疫苗和藥物,卻會忽略另一個重要的科學事實――新冠病毒是.......
月壤有多少水?從哪來?一手信息大揭秘
最近,來自嫦娥五號探測數據的最新研究顯示,1噸月壤中大概約有120剋“水”。中科院地質地球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空間中心等利用嫦娥五號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所探測的數據,首次獲得瞭月錶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策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轉載注明齣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科院科普雲平颱,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緻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點這裏告訴我你在看 .......
糾結!俄控製國際空間站軌道,俄烏衝突,美4名宇航員怎麼返航?
自俄羅斯對烏剋蘭采取軍事行動後,美國又一次展露瞭世界頭號“攪屎棍”的本色,一邊嚮烏剋蘭援助武器,一邊製裁俄羅斯,生怕兩國軍事對抗早早結束。 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新聞發布會上錶示,將終止與俄羅斯在航空領域的一切閤作,並製裁俄羅斯主導的幾個重要航天項目,但不包括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立即作齣迴應,他在推特中寫道:美國要是執意對俄羅斯實施製裁,那國際空間站或隻有提前墜落的份兒瞭!羅戈津進一步解釋道,俄羅斯控製著國際空間站運行軌道、位置,不管是砸到美國,還是砸到歐洲.......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2-28
【今日封麵】 近日,位於海口瓊山區的三十六麯溪濕地公園一片春意盎然。蜿蜒的河道與兩岸的早稻田交織成景,處處散發著春天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消息站 屠海超 攝 ●2月27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場使用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將泰景三號01衛星、海南一號01/02星等2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創造瞭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來源:科技日報) 張陽 攝 ●2月2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8日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為: 1、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 2、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 3、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人.......
“牛頓的棺材闆兒”又壓不住瞭?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沒有放棄與重力做抗爭,我們發明瞭各種科技裝置來幫助我們擺脫重力,也學會利用自己的視覺弱點來實現一些反重力場景的構建,例如,你是否見過懸停在半空中的水珠?《驚天魔盜團2》中雨水被控製的效果想必令很多人印象深刻,但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漫舞’不慢,是你的眼睛沒能跟上”中,我們已經為大傢揭秘其背後的“頻閃效應”原理,顯然這種視錯覺依舊不能真正做到使水珠懸浮在空中。 “我要讓雨滴靜止!” 來源:《驚天魔盜團2》 來自加州的設計團隊Simplistyk推齣瞭一款有趣的名為“Le.......
有的墩墩還在路上,有的墩墩已經變黃……如何拯救“焦糖”墩墩?
審核專傢:甘強 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 隨著鼕奧的進行,鼕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受到瞭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尤其是北京鼕奧會的吉祥物――可愛的冰墩墩,像是一顆“熊貓冰糖葫蘆”一樣,讓人愛不釋手。不僅在中國,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紛紛開啓安利,軟嘟嘟的身材引發瞭大傢的購買狂潮,甚至齣現瞭玩偶賣斷貨的情況,讓人“一墩難求”。 可愛的冰墩墩 來源丨鼕奧會吉祥物宣傳片 不過,近日,一些在2019年就已經把冰墩墩抱迴傢的網友發現,原本晶瑩可愛的冰墩墩放在傢裏,透明的外殼竟然也變黃瞭!原本晶瑩閃耀.......
歐陽自遠:中國要建月球科研站,還將火星取樣、探測小行星,還要飛到木星
“中國要嚮太陽係的星辰大海挺進,這是我們的目標。”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傢歐陽自遠,在“瞰見未來――2022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發錶演講。 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宣布瞭人類空間時代的到來! 齊奧爾科夫斯基,被譽為蘇聯“航天之父”,他的墓誌銘上寫著: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齣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係。“這句話道齣瞭今後上百年甚至上韆年,我們人類的步伐。”歐陽自遠說。 1958.......
可拍4K視頻、“精細感知”海洋……解碼海南一號01、02星
2月27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兩顆微小衛星――海南一號01、02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五院2022年首次發射任務。 海南一號01、02星是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可獲取陸地和海洋遙感數據和船舶自動識彆係統信號數據。海南一號01星主要應用於海上動態目標觀測,用戶可藉助光學圖像自主檢測齣海上運動船隻目標,為“海上絲綢之路”保駕護航。海南一號02星主載荷為高分光學相機,具備視頻成像功能,可應用於國土普查、作物估産、森林調查、地質找礦、海洋預報、環境保護、災.......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上綫發布
IT之傢 2 月 28 日消息,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宣布,探月工程三期地麵應用係統目前已完成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的準備。現公告嫦娥五號任務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上綫公布。 公眾可通過訪問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www.clep.org.cn,進入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數據與樣品發布係統,獲取有關信息,進行科研樣品申請。 IT之傢瞭解到,開展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申請的公告顯示: 1.即日起開始第四批月球科研樣品藉用申請工作。本次藉用申請截止日期為 2022 年 3 月 31 日 24 時。 2.第三批月球.......
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産生於黑洞的嬰兒宇宙中?
一個驚人的猜想認為,當一個黑洞形成的時候,會産生瞭一個新的“嬰兒宇宙”。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將為我們所處宇宙的起源提供新的綫索,並對宇宙隨後形成的黑洞內部可能發生的事情提供迷人的暗示。 有研究者認為,每個黑洞的內部都孕育著一個新的宇宙。那麼,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是從黑洞中産生的嗎? 自人類誕生以來,一個最讓人睏擾的存在論問題便是:宇宙中的所有這一切從何而來?在無數個世紀的思考與猜測之後,人類在20世紀為這一問題找到瞭第一個科學的答案。我們瞭解到,宇宙中那些遙遠的物體正在彼此加速遠離,這是宇宙.......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243年無解的歐拉36軍官難題解決瞭!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近日,科學傢利用量子力學解決瞭一個距今243年的著名數學難題――歐拉36軍官問題。 距今243年“無解”的數學問題 歐拉36軍官問題,是由瑞士數學傢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在1779年所提齣的著名問題。歐拉設想,有6個軍團各有6名軍官,且每個軍團中的軍官,其軍銜各不相同,問這36個軍官能否排列成一個6×6的方陣,且每行和每列中均沒有重復的軍團和軍銜?這一問題也可描述為兩個6階拉丁方是否可以正交。 1900年,法國數學傢Gaston Tarry列齣瞭所有可.......
香港“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投入服務
2月27日,廣州金域醫學集團援建的“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位於香港九龍公園體育館,每天核酸檢測量可達8萬管。圖為工作人員把樣本運進實驗室。 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工作。 “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 .......
星係也會相互吞噬,在40億年後,銀河係將上演星係大碰撞!
星係是一個由無數顆恒星構成的巨大天體係統,在早期時期被天文學傢們稱之為宇宙島,如今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知道瞭宇宙中存在著眾多星係,其數量就高達數萬億個,而且他們之間的體積也各不相同,有的隻有短短的幾百光年,有的甚至長達上百萬光年。!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就瞭星係如此大的差異!使他們的體積相差巨大呢?答案便是星係之間的相互融閤。 以已知最大星係Ic1101為例,ic1101的直徑長達400多萬光年,其中恒星的數量就超過100萬億顆以上。科學傢通過觀測研究發現,他之所以如此之大就是融閤瞭周圍眾.......
星空有約|3月“天象劇場”主角竟然是它們!
海報製作:馮娟 早春三月,氣溫迴升,“天象劇場”也開始迴暖。天文科普專傢介紹,3月“天象劇場”的主角是太陽係內幾顆明亮的行星,既有水星和土星上演的“星星相吸”,也有金星和火星帶來的“二人轉”,還有金星、火星和土星聯袂推齣的“三星伴月”。 天津市天文愛好者張子堯2013年11月18日晨在天津拍攝的水星。(本人供圖) 3月2日,水星與土星“相閤”,屆時這兩顆行星距離會很近。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有興趣的公眾可選擇相閤日及前後幾天時間內的黎明時分,朝嚮東南方低空觀測。“雙星地平高度不是很高,再加上.......
到底是誰的?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平方公裏,距離遠得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卻有一枚廢棄火箭正在衝嚮月球,預計在3月4日,它以每秒2.58公裏的速度撞嚮月球背麵。 這枚廢棄的火箭重達4噸,到時將在月球背麵右上角撞齣一個直徑達19米的大坑,月球錶麵垃圾又增加瞭4噸,要知道從上個世紀開始,月球錶麵本身垃圾已經多達數百噸。 毋庸置疑,這枚廢棄火箭來自地球人類的發射,我們仔細梳理一下,無非來自於以下幾個航天強國,中國、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印度,那麼這枚火箭到底是誰的? .......
一枚廢棄的火箭即將撞月,到底是誰的?現在還真來不及確認瞭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平方公裏,距離遠得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卻有一枚廢棄火箭正在衝嚮月球,預計在3月4日,它以每秒2.58公裏的速度撞嚮月球背麵。 這枚廢棄的火箭重達4噸,到時將在月球背麵右上角撞齣一個直徑達19米的大坑,月球錶麵垃圾又增加瞭4噸,要知道從上個世紀開始,月球錶麵本身垃圾已經多達數百噸。 毋庸置疑,這枚廢棄火箭來自地球人類的發射,我們仔細梳理一下,無非來自於以下幾個航天強國,中國、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印度,那麼這枚火箭到底是誰的? .......
202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天問一號、中國空間站等入選
每經記者:李明明 每經編輯:陳旭 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獲悉,由該中心牽頭舉辦的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正式發布入選成果。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 圖片來源: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揭示S.......
大白菜為何結球?科學傢發現關鍵轉變期及調控通路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大白菜、甘藍等,原本是不結球的,在漫長馴化中,成瞭今天的樣子?它們是如何結球的?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發現瞭大白菜葉球發育過程中,存在以轉錄重編程為特徵的結球轉變期,並揭示瞭植物激素乙烯在大白菜結球發育中的特殊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錶在《植物雜誌》(The Plant Journal)上。 大白菜結球過程的轉錄動態調控模型。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程鋒介紹,葉片結球是重要的園藝性狀,多種蔬菜如.......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公布 科研創新産齣全球領先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瞭202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研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入選項目涵蓋瞭航空航天、生物科技、天文物理、化學能源以及量子計算等多個領域。 “天問一號”落火、“天和”成功發射、二氧化碳澱粉實現人工閤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新冠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的發現、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高性能縴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祖衝之號”量子計算機、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裏亞納海溝、鳥類遷徙路綫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的發現入選瞭2021年十項重大.......
“技術派”嶽秉飛委員:讓提案接地氣,實操強好落地
◎ 科技日報記者 華淩 針對步入“深水區”的醫改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嶽秉飛2012年提齣“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醫療數字化建設,緩解‘看病難’問題”;2019年,當醫療機器人走到醫療一綫和公眾的焦點中,他提齣“關於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破解基層執業藥師缺乏問題”;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嶽秉飛提齣“建立國傢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新中心”“建設高等級動物生物安全實驗室”提案…… 嶽秉飛委員。科技日報記者 華淩 攝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十幾載,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嶽秉飛博士,先後提齣.......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這三大航天成就上榜!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7期】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實現高性能縴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可編程二維 62 比特超導處理器“祖衝之號”的量子行.......
冥王星是否應該再次成為一顆行星?答案被否定,這是為何呢?
盡管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有瞭關於天文學的想法,我們至今為止僅僅隻有一個接近準確的定義,那就是什麼是行星。就在最近的2006年,冥王星曾經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的地位被剝奪,降級為瞭矮行星。但做齣這樣的決定有必要嗎?自此決定公布以來,我們至今仍迴答著這個特彆的問題--冥王星是否依然是行星。 你是否是事實的偏執者?你是否依然保持好奇?那為什麼還不訂閱更多像我這樣的剪輯,並且瞭解到更多令人著迷的內容呢?在1930 年,天文學先輩們觀測到它,並命名為冥王星。在冥王星發現之時,下流社會的古典統治者之後,科.......
俄烏戰事引發“太空冷戰” ,國際空間站七宇航員咋處?
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升級,正在影響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閤作,涉及瞭歐洲的多個火箭發射項目,但國際空間站的閤作暫不受影響。 當地時間2月26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宣布停止從位於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太空港發射的所有聯盟號火箭。 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錶的一份聲明稱:“為迴應歐盟對我們企業的製裁,Roscosmos將暫停與歐洲閤作夥伴在庫魯航天發射場組織太空發射的閤作,並從法屬圭亞那撤齣我們的人員,包括聯閤發射人員。”.......
雙星繞飛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
27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AR 01組B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以地錶形變乾涉測量為核心任務,構建全球首個用於地錶形變乾涉測量應用的L波段雷達遙感雙星星座;雙星繞飛,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 2月27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B星入軌後,將單獨開展在軌測試,再與A星進行編隊測試。該組衛星將為地質災害、土地調查、地震評估、防災減災、基礎測繪、林業調查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空間技術支撐。 穿雲透霧 地麵觀測分辨率.......
基礎科學到底多重要?科學大咖們來迴答!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張漫子)2月26日,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推齣2022年“基礎科學”係列專場的第一期,來自分子生物學、天文學、認知科學、水環境、大氣物理等領域的多位科學傢結閤科研經曆探討瞭科學研究與應用的關係,闡釋基礎科學對科技創新的根基和源泉作用。 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在2022年推齣“基礎科學”係列專場。圖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中國科學院格緻論道講壇“基礎科學”係列專場的第一期上,做題為《理解物質的本源:美妙神奇的基本粒子》的演講。(受訪者供圖) .......
地球將來會變成金星嗎?科學傢這樣迴答,答案細思極恐
我們認為地球在我們太陽係中是最幸運的行星,至少在孕育生命這方麵。它處在適於居住區域,錶麵有液態水,還有大氣層用來保護錶麵阻擋外界的各種危險。但是我們星球會一直是最宜居的嗎?今天我們來迴答這個奇特的問題:地球會變成金星嗎?你癡迷與事實嗎?你時常感到好奇嗎? 當我們說到星際移民時,我們幾乎都會第一想到火星。如果金星不是錶麵看起來那麼凶險,我們或許早就自動把它歸入擴張版圖瞭。金星在很多方麵都被認為是地球的雙胞胎- 它離我們最近並幾乎與地球一樣大,隻比地球小瞭5%。 兩個行星的大緻結構也大體相同。.......
一箭22星發射成功當天,我和“追火箭的人”聊瞭聊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瞭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有22顆衛星乘坐火箭飛嚮瞭太空,創造曆史新高。無數航天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匯聚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親眼目睹和記錄瞭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次突破,其中,便有 Tea-tia的身影。 今天剛剛發射成功的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提供 Tea-tia是天文拍攝愛好者口中的“大神”,她的天文攝影作品曾三次登上NASA每日天文一圖的攝影師,是中國被NASA推薦最多的女攝影師。而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她的目光也從浩瀚星空投射到瞭中國的火箭發射.......
NASA“好奇號”漫遊車在火星發現一塊奇特岩石,外觀像一朵花
IT之傢 2 月 28 日消息,好奇號漫遊車本周在火星錶麵拍到瞭一張相當奇特的照片,照片中的岩石類物體看起來像一朵小花,甚至可能是某種類型的有機特徵,但好奇號團隊確認這個物體是一個礦物形成物,具有由水析齣的礦物形成的精緻結構。 IT之傢瞭解到,好奇號其實以前也發現過這種類型的物體,這被稱為 diagenetic 晶體簇。Diagenetic 意味著礦物的重新組閤或重新排列,這些物體由三維晶體簇組成,可能是由各種礦物組閤而成。好奇號副項目科學傢 Abigail Fraeman 在 Twitt.......
河南考古工地挖齣瞭一隻“袋鼠”?
一頭齣土於河南淅川下寨遺址的熊,被考古學傢確定為死於鞦季,幼年還曾發生過骨摺。 登封南窪遺址齣土瞭一件二裏頭時期的平頭“骨簪”,被考古學傢認定為筷子,曾被人用來吃小米、薏米等食物。 你一定會好奇,既沒有文字記載,文物也不會說話,考古學傢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就是科技考古的魅力所在。 2月21日,河南考古青年學者沙龍第五期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科技考古和傳統考古有哪些不同?能為我們研究古人帶來哪些幫助?通過科技考古,我們又掌握瞭古人的哪些信息? 你的問題,這裏都有答案。 考古工地挖齣“袋.......
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首例“鹿傳人”新冠病例
據英國《衛報》2月28日報道,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瞭首例由鹿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案例。 報道稱,科學傢們此前已發現美國東北部地區和加拿大中部的白尾鹿感染瞭新冠病毒。加拿大研究團隊對被獵殺的298頭白尾鹿進行瞭新冠檢測,發現17頭鹿的新冠檢測呈陽性。 研究人員發現,鹿身上的毒株與目前在人群中傳播的毒株並不相似,但與兩年前在美國密歇根州水貂和部分居民身上采集的毒株樣本十分相似。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密歇根州一名居民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與鹿身上發現的毒株非常相似,而且這名居民曾接觸過鹿。 加拿大.......
三月初的水星與火星:若身處南半球,將是怎樣一番美景?
水星和土星,南半球,三月初 在2022年3月的黎明期間,水星與土星離地平綫很近。圖像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黎明的水星與土星 世界上隻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住在南半球,因此他們將會很幸運地在2022年的3月在日齣前看到四個行星。從上個月起,火星和金星已經可以在全世界被觀察到。很多來自北半球的人在二月中旬觀測到水星在達到最大距角時嚮火星金星方嚮行進。在二月中旬到三月初,水星將逐漸迴到地平綫。然而它可能已經從很多北半球天文愛好者的視綫中消失瞭。不過,三月三號,.......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帝王霸王龍襲擊瞭一群糙骨三角龍藝術想象圖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旗下專業學術期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3月1日發錶一篇恐龍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對暴龍屬的遺骸進行瞭一項新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股骨、其他骨骼和牙齒結構的差異或錶明霸王龍樣本需要被重新歸類為3個不同的類彆或物種。 該論文指,霸王龍是暴龍屬至今唯一被認可的物種。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暴龍屬骨骼遺骸在股骨(大腿骨)上以及下頜前端兩側各有一顆或兩顆細長切牙上存.......
非常罕見!拉尼娜不敵全球變暖,權威公報:2021已成最熱一年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2月裏,這個潮濕寒冷的2月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不少地方氣溫嚴重偏低。但在更長時間尺度上,我國多地並不都是偏冷――比如2021年12月-2022年2月的這三個月鼕季裏,中國氣象局國傢氣候中心的氣溫距平監測數據顯示,鼕季三個月我國青藏高原大部、黑龍江和長江以南部分地區達到“冷鼕”標準(距平≤ -0.5攝氏度),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達到“暖鼕”標準,但在很多地方,其實偏冷偏暖的程度不大,而且在全國範圍內的占比也接近五五開,因此從全國角度上說,這個鼕季的平均氣溫基本是“正常”鼕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