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3:46:08 PM
近期的疫情,似乎沒有停止的趨勢。
尤其是3月份以來,疫情幾乎覆蓋著全國大部分省市,而近幾天上海、吉林更是成為疫情的“高發期”。
而與以往疫情不同,本輪疫情卻有一個新的特點----在新增病毒感染患者中,無癥狀感染者多過確診病例,尤其是近三天以來,無癥狀感染者居多。
為何無癥狀感染者持續大量齣現?
主要是-----奧密剋戎變異株自身特點有關。
事實上,早在2021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便曾發布一篇論文,通過3000萬新冠病毒感染者數據中,得到一個無癥狀感染病例,大概在40%左右。
不過這3000萬人感染,多數都是德爾塔以及更早的毒株。
而隨著病毒株不斷變化,如今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主要是奧密剋戎。
而通過之前南非以及其他地區的數據中,新西蘭衛生部較為權威,其公布這組數據中就提到: 奧密剋戎毒株的無癥狀感染者數字在25-54%之間。
之前就已多次強調,奧密剋戎變異株傳染力增強,同時期毒性也會相對減弱,因此臨床癥狀就會輕一些,很多感染者感染後短時間內都沒有錶現齣臨床癥狀。
而本輪上海本土疫情的新冠病毒分型為 奧密剋戎變異株BA.2亞型 。
雖說奧密剋戎變異毒株流行期間病死率下降,但 隱匿性強、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臨床癥狀不典型 ,卻也讓疫情防控帶來不少的難度。
無癥狀多,也與早期篩查、早發現有關係
隨著我國各地核酸檢測能力不斷提高,多數地區的核酸檢測目標是 在24小時內完成劃定區域的核酸檢測任務 。
因此,這也讓大多數地區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盡早發現感染者,多數無癥狀的感染者能夠及時被發現。
同時我國居民也大規模進行疫苗接種,人群機體免疫力普遍增強,體內病毒也不會大量繁殖。
一旦病毒濃度提高,疫苗發揮其較大作用,抗體響應也會反擊,從而導緻病毒載量檢測齣呈陽性,但“毒性”卻難以發揮齣來,無癥狀感染者錶現也居多。
“混打”加強針,究竟是什麼意思?
從2月下旬以來,國傢衛健委部署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即“混打”加強針,引發瞭公眾關注。
由於此前很多人打瞭三針新冠疫苗,有些網友認為這次的序貫加強免疫接種,應該是新冠“第四針”。
事實上,這種解讀是不正確的,本次序貫加強免疫屬於 異源加強免疫 ,是一種異源加強針,而不是繼前三針後的第四針。
什麼叫異源?
所謂異源,就是從不同的技術路綫來達到相同的免疫效果。例如,某人接種兩次疫苗,都是滅活疫苗,就說此人這兩次接種是同源接種。
如果第一次接種的是滅活疫苗,而第二次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就說此人這兩次接種是異源接種,異源接種就是俗稱的“混打”。
加強針無論是同源,還是異源,隻需打一針就行瞭。如果打瞭同源加強針,就不要再打本次的異源疫苗。
也就是說,有些人通過本次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後,最多隻會一共打三針,不可能齣現打第四針的情況。
接種新冠疫苗有三種:
如果接種 新冠滅活疫苗 ,隻要打兩針,兩針的間隔時間為3-8周;
如果接種的是 重組亞單位疫苗 ,則需要打三針,兩針間隔時間為4周;
如果接種的是 腺病毒載體疫苗 ,就隻要打一針即可,其中接種重組亞單位疫苗,全程需要打三針。
可能有人要問:對於接種重組亞單位疫苗的人來說,需要加強免疫接種這一針,算不算新冠第四針呢?
當然不算。
因為本次序貫加強免疫接種的對象,必須同時滿足四個重要條件:
1、年齡在18歲及以上。
2、已全程完成2劑次滅活疫苗接種。
3、接種的時間間隔大於6個月。
4、此前沒有打過加強針。
根據這些條件可見,接種重組亞單位疫苗的人,不符閤本次序貫加強免疫接種的條件。此前已經打過加強針的也不參與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這樣一來,無論接種哪種疫苗,最多隻需打三針,不可能再打第四針。
無癥狀的感染者,同樣也具有傳染性
為何此次疫情會如此嚴重呢?
除瞭奧密剋戎傳播速度快, 無癥狀感染者增加也會容易造成病毒的隱匿傳播,被發現時往往已經導緻較多人感染 。
雖說無癥狀感染者臨床並沒有明顯癥狀,但通過核酸檢測依然能夠檢測齣體內帶有病毒的核酸,具有一定的病毒載量,一樣也具有傳染性。
也正因如此,無癥狀感染者的存在,不僅讓疫情發現時增加睏難,同時大量無癥狀感染者若不及時被發現會促使病毒擴散,也增加控製疫情的難度。
何時纔能實現社會清零?早日恢復日常生活秩序,這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
誰都不願意看到疫情大麵積爆發,唯有同舟共度,守望相助,風雪之後定有陽光普照,春寒過後定有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