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韆裏,浩浩蕩蕩的贛江,貫穿瞭贛鄱大地。韆年窯火,岸邊窯口的裊裊青煙伴隨的滔滔不絕的贛江水雲煙氤氳。
吉州窯位於江西省吉安的贛江兩岸,是宋代江南地區一座聞名遐邇的綜閤性民窯。
窯址沿江分布。其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優越,周邊盛産原材料且交通便利。
吉州窯遺址
窯址周邊瓷土儲備量豐富,且品質極高, 所以吉州窯取土十分方便。
吉州地區一直都木材産區,盛産鬆木,因此燒窯所需的燃料也十分充足。
依托贛江進行齣貨運輸,贛江流經南昌齣鄱陽湖入長江可流 通到全國各地,産品外銷十分便利。
吉州窯始於五代,盛興於宋。
早期時燒製的瓷器品種雜多。包括影青瓷、定窯的印花白瓷、磁州窯的白地黑花瓷乃至包括龍泉窯的青瓷與仿哥窯瓷器等。
因為燒製品種眾多,提升瞭窯口整體的工藝水平,為後期自主研發燒製的黑釉係列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吉州窯可以說是集各名窯之大成者。
吉州窯虎皮釉茶具
吉州窯自身所具有的這些優良的自然條件,用之不竭的胎土和燃料資源為吉州窯瓷器的燒造和窯廠的發 展延續提供保證。
便利的水運交通以及産品外銷渠道,使吉州窯的規模不斷擴大, 盛燒百年。
工藝上,吉州窯工匠將傳統陶瓷工藝和當地民間藝術結閤並加以創新, 形成瞭自成一派的風格,以獨特的黑釉瓷和釉下彩繪瓷獨樹一幟,成為一代名窯,在中國陶瓷史有著重要地位。
它善於博采眾長,陶瓷産品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藝術風格。
吉州窯的品種繁多,釉色全,造型豐富,而且燒造工藝和裝飾藝術精湛高超,獨創頗多,堪稱中國陶瓷藝術界的一顆耀眼的黑珍珠。
吉州窯黑釉木葉盞
在吉州窯白地釉下彩繪瓷的曆史淵源及發展曆程中,宋朝是中國陶瓷業極為發達的朝代,各地名窯輩齣,燒造技術和製作工藝日臻成熟,陶瓷業得到瞭普遍的發展。
吉州窯從南宋開始,在湖南長沙窯釉下彩繪工藝的基礎上,並融閤瞭磁州窯的一些工藝特點,最終創燒齣一種新的釉下彩繪瓷—吉州窯白地釉下彩繪瓷,至元代有瞭較大的發展。
在各窯係的關係中,磁州窯的彩繪瓷藝術對吉州窯曾經産生過較大影響。吉州窯與磁州窯的釉下彩繪都是以斑化石做彩繪料,以中國畫技法為基礎,根據各自的裝飾紋樣的構成形式,用畫筆在瓷胎上繪畫花紋,再用釉覆蓋,然後燒製而成的。
它們不同的是:磁州窯釉下彩繪瓷是在施有化妝土的坯體上進行彩繪,而吉州窯的彩繪瓷則在製作工藝上進行瞭改革,以彩繪料直接畫於坯胎上,使得燒成後的産品呈色有瞭較大的變化。
磁州窯彩繪料呈色偏黑,釉麵較光亮;而吉州窯彩繪料呈色偏醬紅色,且光亮度不如磁州窯,從而形成瞭一種特有的古樸、拙實的風貌。
吉州窯彩繪梅瓶一對
吉州窯彩繪瓷的器型豐富多樣,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麵。文房用品,生活起居用品、祭祀用品,以及觀賞、裝飾用品等。
經考古發掘,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生活起居用品的器型主要有執壺、碗、罐、盆、粉盒、瓷枕等;文房用品主要有筆洗、硯滴等;祭祀用品主要有各式不同造型的香爐;觀賞、裝飾用品主要有瓶、花盆等。
吉州窯的裝飾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反映瞭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生活態度。
裝飾紋樣有花鳥蟲魚、飛龍鴛鳳、人物、自然山川和吉祥文字等內容。
這些具有濃鬱鄉土氣息的裝飾內容反映瞭民間傳統審美意識中質樸的藝術格調。
吉州窯黑釉鐵銹花鬲式爐
吉州窯釉下彩繪瓷裝飾的題材內容,可概括為兩大類:
一、與中國民間文化傳統習俗相關聯的
如神話中的龍鳳,動物界的喜鵲、鴛鴦戲水、奔鹿、飛蝶、雙魚等,植物花草中的牡丹、蓮花、蘆葦、梅蘭竹菊等,以及海浪波濤等自然裝飾題材。
這些傳統紋樣往往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如牡丹是美麗、富貴的象徵,梅蘭竹菊寓意清高,蓮花象徵高潔,奔鹿寓意福祿,蘆葦象徵祿位,鴛鴦戲水比喻成雙成對,魚與“餘”諧音,常被用來寓意富足、連年有餘等,這些都錶現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
吉州窯荷花紋象耳瓶
二、與宗教色彩和傳統圖案相關聯的紋飾
如八卦紋、迴紋、捲草紋、纏枝紋、棱格紋、編織紋、弦紋等。八卦紋隻發現裝飾在香爐的腹部上,一般被幾何紋、海水波濤紋所襯托。
傳統圖案主要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吉州窯白地釉下彩繪中的二方連續紋樣多作為配飾而裝飾於陶瓷的口沿、頸部以及底部,也有以捲草紋、纏枝紋等作為主體裝飾於陶瓷的。
而四方連續紋樣中的龜斑紋、棱格紋、編織紋一般作為釉下彩繪裝飾圖樣中的錦地紋樣而飾於陶瓷的主要部位,從而形成錦地開窗的形式,具有結構嚴密與無限延伸藝術感受和審美特徵。
吉州窯印花小壺
吉州窯淳厚質樸、含蓄秀麗的藝術風格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正如清人藍浦《景德鎮陶錄》所雲:“江西窯器,唐在洪州,宋齣吉州。”吉州窯以其挺拔秀美的造型,配以絢麗多彩的釉色,或變化萬韆的結晶斑紋引人入勝,獨步一時,其形態、色彩、繪畫及至釉麵亮度均調和的恰如其分,達到瞭科學技術與工藝美術錶現的高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