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摘要荀子雖主“人之性惡” 但又謂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 東方朔|性惡、情惡抑或心惡?——從荀子論“質具”與“心性”問題說起 - 趣味新聞網


摘要荀子雖主“人之性惡” 但又謂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 東方朔|性惡、情惡抑或心惡?——從荀子論“質具”與“心性”問題說起


發表日期 3/2/2022, 7:13:07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摘要荀子雖主“人之性惡”,但又謂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在哲學史上,學者對此“質具”與“心性”的關係曾有“質具”屬性說、“質具”與“性惡”矛盾說、“質具”屬心說以及“質具”… .....


    

摘要 荀子雖主“人之性惡”,但又謂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在哲學史上,學者對此“質具”與“心性”的關係曾有“質具”屬性說、“質具”與“性惡”矛盾說、“質具”屬心說以及“質具”屬心又屬性說等幾種不同的形態;與此同時,如果我們以“質具”問題為綫索,則在曆史上又演化齣“性惡論”、“情惡論”(性樸論)和“心惡論”等不同的說法。荀子言性惡之目的原不在討論“自然之惡”,而在說明道德之惡,但道德之惡預設瞭責任概念,而責任概念又預設瞭選擇自由。若謂在荀子那裏,“質具”乃是人成就德行的主觀根據,而這個意義上的“質具”乃從“天君”之心上來理解,那麼,此心便有理由為“惡”承擔責任,如是,“心惡說”在理論上便有其成立的根據。

關鍵詞 荀子 質具(知能) 心性 心惡

作者:東方朔,原名林宏星,男,1963 年生,江西尋烏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宋明理學、先秦儒學。

*本文係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荀子的政治哲學研究”(項目編號:15AZX010)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來源:本文原載《孔子研究》2022年第1期,引用時請核查原文。

一 引言

荀子主“人之性惡”,但他也主張“塗之人可以為禹”。那麼,性惡之人如何能夠為禹?此一問題涉及到“為禹”的外在條件和內在條件兩個方麵,外在條件一般指的是“教”與“學” 等“人僞”的方麵。但僅有外在條件而無內在條件,“為禹”或成聖依然是不可想象的。故成聖需內外結閤,而此內在條件即是荀子所說的人天生所具有的“可以知之質”和“可以能之具”,對此,荀子以“自難”的形式答之如下:

“塗之人可以為禹。”曷謂也?曰:凡禹之所以為禹者,以其為仁義法正也。然則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今使塗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本夫仁義法正之可知可能之理、可能之具,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荀子・性惡》)

有關此段我們需要瞭解的問題是,荀子此處所說的“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指的是什麼內容?此可知、可能之“質具”究竟是屬於心還是屬於性?如果此“質具”屬心,則其在何種意義上屬“天官”之心,又在何種意義上屬“天君”之心?如果此“質具”屬性,則此“質具”究竟是善還是惡,抑或可善可惡?

其實,此一問題也是學者中看法頗不一緻的問題,陳大齊等人認為,荀子此處所說的“質具”屬心;而鬍適等人則認為荀子所說的“質具”屬性。勞思光則由此提齣質難:“荀子承認常人(塗之人) 皆有一種‘質’與‘具’,能知仁義法正,能行仁義法正。則此種質具屬性乎?不屬性乎?惡乎?善乎?何自而生乎?若此種質具非心靈所本有之能力,則將不能說明其何自來;若此種質具是心靈本有,則此固人之‘性’矣,又何以維持‘性惡’之教?”[1]勞思光此處所提齣的問題涉及到荀子人性論中的“心”與“性”的關係,錶麵上,“質具”究竟是屬心還是屬性看上去似乎隻關涉到“質具”自身性質的歸屬問題,然而,它對於瞭解荀子所說的“心性”關係以及一個人成德的主觀根據問題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在梳理《荀子》文本的基礎上,結閤部分學者的相關研究,嘗試對此一問題作齣解答。

二 “質”“具”的內涵

對於荀子此處所說的“質具”究竟是什麼、包含什麼內容,學者在詞義的解釋上雖互有齣入,但大緻意思還是有其相似之處,今試舉幾例。王先謙《荀子集解》和梁啓雄《荀子簡釋》無注;北大本《荀子新注》謂“質:纔質。具:條件。”[2] 以“條件”釋“具”,含義較為模糊,也與前句以“纔質”釋“質”在詞性上略顯不閤。熊公哲謂“質”為“材質”,“具”為“纔具纔能”[3]。李滌生謂“‘質’,本質,指人的聰明。‘具’,纔具。”[4]久保愛則謂“質,性也;具,纔能也。”王天海謂“質,資質也。”[5]張覺也將“質”理解為“資質”,將“具”理解為“纔具”[6]。綜上可見,大部分學者將“質”理解為纔質、資質,將“具”理解為纔能、纔具。此外,就西方學者的相關看法而言,B.Watson 將“質”翻譯成“essential faculties”(本能),將“具”翻譯成“potential ability”(潛能)[7],而 J.Knoblock(王誌民) 則將“質”“具” 分彆翻譯成 “substance”(資質)和“resources”(資能)[8]。就 Watson 和 Knoblock 翻譯的比較而言,後者更側重於直譯,而 Eric L. Hutton(何艾剋)則將“質”翻譯為“material”(材質),將“具”翻譯為“equipment”(大意可理解為資具)[9]。顯然,就“質”“具”的理解而言,何艾剋的翻譯更接近於Knoblock,而與 Watson較遠。基本上,Watson的翻譯由於考慮到瞭“質”“具”前麵的“知”“能”的定語,因而其理解較偏重意譯。

以上乃單獨就“質具”本身的涵義以見各傢的理解,但如果我們想更全麵地把握“質具” 的內涵,則我們尚需將之放在荀子言說的脈絡乃至其思想的係統中來理解。顯然,荀子此處言“質具”乃有其特定的言說脈絡,此脈絡即是“然而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 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此處有幾點需稍作分析。首先,荀子“塗之人也,皆有......”雲雲,意在說明人人皆有的內容(謂“質、具”也)的普遍性,“人人皆有”作為一普遍判斷在荀子那裏又蘊涵瞭“生而有”(have innately)、“天之就”的意味。其次,依荀子,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乃就仁義法正之作為認知對象的性質而言,此可知、可能之理構成瞭認識所以可能的條件,故《解蔽》篇謂“可以知,物之理”。就一般所謂“認識何以可能”的問題而論,僅有(客觀的)認知對象的可知可能之理並不足於成就一認知之知識,尚需肯定(主觀的)人的感官有能夠認識對象事物的能力,主客相閤而後知識乃生,故荀子又雲“凡以知, 人之性”(《荀子・解蔽》),即人天生就有認識對象事物的能力。又次,荀子言“質”“具”是附加瞭定語的質、具,亦即“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從這個角度上說,“知”“能”是在修飾、說明、規定“質”“具”,故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知、能”指的就是“質”“具”。最後,荀子所說的“可以知”與“可以能”中的“可”不是指“可能性”(possibility),而是指“能力”(capacity、ability)而言,“可能性”乃是延伸的解釋。如是,理解“質”“具”的含義及其性質尚需瞭解荀子所說的“知、能”。

首先是“可以知之質”。依荀子,此處所說的“質”是由“知”來規定的,由“知”說“質”,此“質”為人天生而有的可以知的“纔質”,或人的可以知的天生的能力,而此“知”則為認知之“知”。在荀子的思想中,具備認知能力的是“心”。荀子雲:

人生而有知。……心生而有知。(《荀子・解蔽》)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同上)

依荀子,人心生來就具有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本能),這種能力是沒有道德內容的能力, 或有待填入內容的單純的能力(bare capacity)。而心所以能夠獲得正確的認知,則需預設“虛壹而靜”的功夫。因此,我們可以說在荀子那裏,心是認知的主體。荀子論心有二義,就其作為“天官”而言,荀子謂“心生而有知”,心能思能慮,且“心好利”(《荀子・王霸》),“心至愉”(《荀子・正論》)“心欲綦佚”(《荀子・王霸》);就其作為“天君”而言,心又是“形之君”“神明之主”,透過“虛壹而靜”的功夫,心能通過對禮義的認知來宰製人的各種情欲,使情欲之發閤於禮義,故心具有迎拒、使止的作用,“齣令而無所受令”等等;同時,心為認知主體,還能喚起知覺的作用,召萬物而知之,相反,“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荀子・解蔽》)。審如是,人之所以可以知仁義法正,原因就在於人皆有是心,而“心生而有知”。荀子對“知”又有兩種說法:

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閤謂之智。(《荀子・正名》)

“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意即生而即有地存在於人心上能夠認識事物的能力叫做“知”;“知有所閤謂之智”意即這種能力和所認識的事物之理相符閤、相一緻叫做“智”。由此可見,在荀子,“質”既然是由存在於人心上的“可以知”的“知”來說明和規定,則“質”的實義當指人心中天生而有的認知能力。

其次是“可以能之具”。荀子所說的“具”是由“能”來規定的,而這種“能”也是人天生而內在本有的、可以“能”的本能或纔能。《荀子》一書將“能”理解為人的感覺器官的本能或纔能,如荀子雲:“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荀子・天論》)。注傢對此句有不同解說,茲不一一引述,李滌生釋之雲:“人具有耳目口鼻形體等感官,感官都有能力和它相應的外物相接觸,以辨彆它是什麼,如耳辨聲,目辨色,鼻辨臭,口辨味,形體(觸覺)辨痛癢寒熱;但不能互相代替。如耳不能辨色,目不能辨聲。這些感官是受之自然,故曰 ‘天官’。”[10] 如同解說“知”一樣,荀子對“能”也有兩種說法:

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閤謂之能。(《荀子・正名》)

“所以能之在人者”之“能”指的是人的感官所固有的本能或潛能;“能有所閤”之“能”指的是這種本能或潛能在處理事物時有當於理叫做纔能(有學者稱為實能,與潛能對比)。在荀子,“具”既然是由人的感官所固有的“可以能”的“能”來說明和規定,那麼,“具”的實義當指人的感官的本能或纔能。我們有理由認為,《正名》篇的“所以知之在人者”之“知”與“所以能之在人者”之“能”便是《性惡》篇的“然而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的“知”與“能”。

今就荀子《性惡》篇的脈絡看,荀子說“質具”或“知能”乃在“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的脈絡上說的。“仁義法正”是代錶善的、道德的價值語詞,是所知、所能的對象,故而我們可以說,此“質具”或“知能”乃是人賴以成德的主觀根據, 而“仁義法正”則是人成就德行的客觀標準。眾所周知,荀子主張“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僞”是善賴以成立的前提,而荀子論“僞”即緊扣著“知能(質具)”而為言,荀子雲“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僞;慮積焉,能習焉,而後成謂之僞”(《荀子・正名》)。“心慮”說的就是“知之質”,而“能”指的就是“能之具”。在荀子,化性起僞的過程就是“知能、質具”全其功用的過程,並經由知、能的不斷積纍和實踐而成人格、成禮義,因此,“質具”是成就德行的前提,或者說是善之所以可能的主觀根據。

至少從《性惡》篇的文本看,荀子所說的質具(知能)在心與性的歸屬上並不存在多大的理論睏難,然而,勞思光所提齣的疑問顯然又不是無中生有或故作煩難,其中的原因在於,荀子對“質具”與“心性”的界說本身存在因意指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以緻造成學者間議論紛紜,主張各異。

三 “質具”歸屬於“性”

如前所言,由於荀子所說的“質”“具”是以“知”“能”作定語的,而“知”是指心的認知,“能”亦是受製於心的能力。因此,若將“質”“具”歸屬於“性”,在邏輯上便蘊含瞭將“心”歸屬於“性”。又,由於荀子所說的“知”“能”在《性惡》篇中是以“仁義法正”為對象,而荀子言“化性起僞”時,“僞而成善”之何以可能又離不開“心”。因此,在探討人之性惡、善僞何以可能這一問題時,“質具”歸屬於“心”還是歸屬於“性”便成瞭不可迴避的問題。若“質具”屬“心”,則荀子何以謂其為“人之性”?若“質具”屬“性”,則又何以謂之“性惡”?學者可能並未對此給齣明確的說法,但他們若將“質具”理解為“性”,那麼,在邏輯上則間接地論證瞭“心”歸屬於“性”。

鬍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認為,荀子主張人性惡,把善看作是人為的結果,這是荀子哲學的一大特色;孟子用“性”來包含一切善端,荀子則以“性”來包含一切惡端;孟子認為人性中含有“良知良能”,荀子不認同此說,而認為:

人人雖有一種“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此即所謂“可能性”),但是“可以知”未必就知,“可以能”未必能。……例如“目可以見、耳可以聽。”但是“可以見”未必就能見得“明”,“可以聽”未必就能聽得“聰”。這都是駁孟子“良知良能”之說。依此說來,荀子雖說性惡,其實是說性可善可惡。[11]

鬍適謂荀子所說的性乃可善可惡,是就著《性惡》篇的“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的解釋而來的,而荀子自己也的確說過“人之情固可與如此,可與如彼”(《荀子・榮辱》)的話,但鬍適之所以認為荀子的人性是可善可惡的,原因在於人性中原本就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隻是由於它存在著可以知而未必知、可以能而未必能的可能性, 故謂之可以而未必。然而,鬍適既然把可以知、可以能的“質具”理解為人性,那麼在邏輯上 便把“心”也歸屬到瞭“性”。熊公哲大體順著鬍適的主張,將“質具”理解為性,從而也把“心”理解為“性”。所不同的是,熊公哲將鬍適所說的性之質具之“可以知未必知,可以能未必能”理解成荀子所說的性不能自美,性不足以獨立而治。熊公哲認為,在荀子,“性”乃是生而有,不待事而後然的,“僞”則是待事而後然的。荀子並非不說“人皆可以為堯禹”,但卻特彆強調可以為而未必能,必且待事而後然,則性固非生而自美,亦即性不足獨立而治。熊氏雲:

故其謂性惡善僞者,為物之所以生在天,而所以成在人也。性者,天也,物之所以生也(如可知之質,可能之具,是善之所生),故必有待而後善。[12]

《儒效》篇曰:“性不足以獨立而治”。又曰:“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所謂性不足以獨立而治者,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未足獨為治也。所謂無僞,則性不能自美,是其義也。[13]

依熊氏,作為“善之所生”的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屬於性。然而這種意義上的性隻提供瞭可以成善的可能性,若要真正成善,則還必待事,亦即尚需成之在人的“人為”。依熊氏的理解,荀子雖然主張人性為惡,但在荀子的人性中又包含瞭可以成善的“質具”,隻是這種“質具”“未足獨為治”,還有待於人為的努力纔能成善。如此看來,但當熊氏將“質具”理解為“性”時,他也同時便把“心”歸屬於“性”瞭[14]。

將“質具”理解為“性”進而將“心”歸屬於“性”,到蔡仁厚那裏已經明確化瞭。蔡氏認為,荀子“以智識心”“所識的是理智性的認知心”,而這種認知心實際上就是“性”,蔡氏雲:

“知”(知覺、知慮、認知)是人的先天之性、先天之質,亦即人生而即有的認知能力。這種可以錶現為“認知”作用的質性之能,說實瞭也就是“心”。因此,從知說“性”說“質”,實亦無異於從知說“心”。從“知”說心,心為認知心,屬於“能知”。[15]

“質具知能”如果從人“生而有”的角度上看,其應當歸屬於“性”,理由在於,荀子雖沒有明確說過“心就是性”,但荀子說過“人生而有知”“凡以知,人之性”(《荀子・解蔽》)之類的話;同時,依性為“生之所以然”(《荀子・正名》)推之,“質具”既是人生而即有,那麼,此質具可理解為“性”,故而我們可以推齣心是性的結論,心歸屬於性。與蔡仁厚的看法相似,廖名春則通過突齣荀子所說的“質具”為性,從而間接地將“心”歸屬於“性”。依廖氏,《性惡》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論述性惡、性僞之彆;一是論述塗之人可以為禹及為何沒有成禹。廖名春認為,荀子所言的“知之質、能之具”是具有普遍性的天生的本能,而按照“凡性者,天之就也”一說,這種“質具”“無疑應屬於荀子所謂性的內容”[16]。對此,廖氏反問道,“既然荀子在《解蔽》篇中能將‘凡以知’列入‘人之性’的內容,為什麼《性惡》篇的‘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就不能屬於荀子‘性’概念之所有呢?”[17] 可見,由於廖氏認定“質具”屬 “性”,自然也就將“心”歸於“性”瞭[18] 。

無疑,從“生而有”的角度把“質具”歸屬於“性”從而把“心”理解為“性”符閤荀子的說法。今撇開將荀子的性理解為可善可惡,從而與性惡說不閤而無法迴應勞思光所謂荀子“何以維持性惡之教”的質疑不論,此一主張所麵臨的理論睏難在於,若“質具”屬“性”,荀子卻又明確說過“性不知禮義,故思慮而求知之也”(《荀子・性惡》)。在荀子,思慮乃“心”的作用,而此“心”原歸在荀子的“質具”上說,如是,則“質具”當屬“心”而不屬“性”。更為重要的是,若籠統地說“質具”屬性,而性又不知禮義,則上述諸說便難於推齣“塗之人可以為禹”的結論,從而會從根本上動搖荀子的核心主張。由此可見,“質具”與“心性”的關係還有待解釋。

四 “質具”與性惡說的矛盾

如前所言,既然荀子的“質具”提供瞭成善的“可能性”,則這種“質具”究竟是善還是惡?若此可以知“仁義法正”、可以能“仁義法正”的“質具”是性,則荀子何以非要維持性惡之說?這原本就是勞思光的疑問,對於這樣的疑問我們當然需要在理論上給予正麵的迴應。

顯然,勞思光式的質疑指嚮:若“質具”為性,而此“質具”又能知、能行“仁義法正”,那麼,荀子對“性惡”的判斷便難以自洽。如是,另一些學者便將目光聚焦於對荀子“性”概念的瞭解,試圖通過分析“性”為何為惡來化解上述疑難,並進而以“情惡說”來取代“性惡說”,以便避免通常所說的“性惡說”所可能遭遇到的尷尬。陳登元通過對荀子文本“集而述之以歸納”的方法,分彆對性、情、欲、心諸概念作瞭概述,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情惡說”的觀點,以迴答在荀子那裏究竟“惡”為何指的問題。依陳登元,“荀子之所謂性者,係指本能而略涉及欲字之界限”[19],包括瞭本能和欲兩個方麵;“荀子之所謂情者,指喜、怒、好、惡、哀、樂 而言。生於性,而以生欲者也”[20];“荀子之所謂欲者,生於情,能蔽心,能啓爭端,而禮義以外,亦能受製於心者也”[21];“荀子之所謂心者,為絕高無上之機關,而能判斷事理者。苟不為外物所誘,則心之清明也如水”[22]。陳登元認為,荀子言人之性惡,每舉“性情”二字而連言之,“然則彼荀子之意,究係性惡乎?抑情惡乎?抑其他之惡乎?”[23] 依陳氏,荀子所謂的性惡實際上乃是“情與欲所生之惡”,故“荀子之言性惡,係指情欲之惡而言,性者本能,無所謂惡”[24]。依荀子,“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荀子・正名》),欲惑心而生惡,因此,荀子所說的惡是“情惡”而不是“性惡”。至於荀子所說的“質具”,陳氏也將其理解為人天生的本能即性,無所謂善惡[25]。陳登元的此一主張不滿足於傳統所謂“性惡論”的標簽,推進瞭對荀子性惡論的深入理解。不過,相對於勞思光的疑問而言,陳氏之說與其說他迴答瞭問題,不如說他迴避瞭問題。

梁啓雄在梳理心性、善惡問題上自有他的理路,但在結論上也認為荀子的性惡說實際上指的是“情惡說”,這一主張與陳登元相同。梁氏首先對荀子“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作瞭自己的解釋,梁氏認為,“荀子把‘本性’或‘材性’看作質樸的、原始的素材,而稱這種質樸的素材是粗惡而不是美善的。又把加工於性的人為後果稱為‘僞’,這種‘僞’是‘善的’‘美的’‘文理隆盛的’。”如果按照傳統的說法,把“惡”字解釋為“惡劣”的“惡”,把“善”字解釋為“善良”的“善”,那將會在文本和意義解釋上麵臨許多睏難,“因為由樸素的‘性’ 轉變為華美的‘僞’隻是形式上的轉變,本質上並不需要改變,可以用人為的加工做得到,如果由惡劣的‘性’變化為善良的‘僞’,便非隻是形式上的轉變,而是需要在天賦本質上來一次質變。變化天賦本質不是人為的加工所能做得到的,如果具有造化神的話,那要造化神纔能做得到”[26]。基於此一認識,梁氏認為,“細考荀子所謂‘性惡’,其實著重在指‘情惡’”[27],因為荀子不僅說瞭“順情性則弟兄爭矣”,而且明確指齣“人情甚不美”(《荀子・性惡》)。性作為本始材樸,隻是不能自美,但其本身並不是惡[28]。審如是,如果“隻是一般化地肯定‘人性’或‘人情’是惡或是善 , 說法雖然不同,然而都是片麵性的偏見。”[29] 當然,梁氏也注意到荀子“知之質、能之具”一說,同時也把“質具”理解為“性”,從而間接地把“心”歸屬於“性”。隻是在他看來,荀子的“質具”之說與荀子的性惡論相矛盾,“略有‘性善論’或‘性有善’的意味。”[30]

陳登元和梁啓雄注目於荀子的“性惡說”在解釋上可能遭遇到的文本和理論睏難,轉而試圖對荀子之言性何以為惡作齣進一步的說明,他們力圖消解通常人們對荀子性惡論的錶麵

理解,指齣荀子人性論的實質不是性惡,而是情惡。可以認為,他們的主張深化瞭對荀子人性論的理解。然而,具體到對荀子“質具”之與“心性”問題的理解和歸屬,他們顯然與鬍適、熊公哲等人並沒有多大的本質上的差彆。尤其當梁啓雄將“質具”一說判定為具有“性善論”的意味時,錶明瞭他對此一問題理解上的局限,他隻是重復瞭勞思光式的疑問而並沒有解答類似的疑問。

徐復觀承接著上述的思考理路,對荀子的人性論作瞭更為係統的分析。徐復觀首先提齣, “荀子既主張性惡,而其目的則在提醒人之為善,這卻如何可能呢?”[31] 為瞭迴答類似問題,徐氏首先概述瞭荀子對性之內容的規定,謂官能的欲望、官能的能力、性無定嚮 [32],並認為荀子特彆重視從人的官能的欲望和官能的能力兩方麵來理解人性,“而荀子性論的特色,正在於以欲為性”[33]。依徐氏,官能的欲望不可謂之惡,但惡卻是從欲望中引發齣來的。然而,人為何能去惡從善?乃是因為人有能知的本質、能實現的材具。那麼,人的這種“質具”指的是什麼?徐復觀認為,“前者指的是心,後者指的是耳目等官能的能力、作用。但‘能’依然要靠心知的判斷;所以心,在他是由惡通嚮善的通路”[34];心雖對人的行為具主宰性,但卻需要以“道”來保證認知的方嚮。徐氏認為,官能的欲望是性,官能的能力也是性,“心的知,心的慮,當然也是性”[35]。徐氏的此一說法意味著他將荀子的“可知之質、可能之具”理解為“性”,但荀子卻“僅僅從官能的欲望”說性惡,而未嘗從“性無定嚮”的官能的能力方麵說性惡,故其性惡論“不是很周衍的判斷”[36]。

徐復觀注意到瞭荀子的“質具”既可說是“心”又可說是“性”的特點,但對於“質具” 在何種意義上歸屬於心或歸屬於性似乎缺少必要的理論自覺,故當徐氏最終將“質具”歸屬於“性”時,其對荀子人性論在結論上的“不是很周衍的判斷”便與梁啓雄等人具有異麯同工之處。龍宇純則本著對徐復觀的不滿,也嘗試對勞思光式的疑問作齣迴答。龍氏認為,人們對荀子的性惡說存在誤解,實際上在荀子,性善性惡可以相容,荀子的“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便類似於孟子的“良知良能”,荀子復又雲人之有義有辨,實際上說的就是孟子的“是非之心”,也都是人的“天性所本然”,從這個意義上看,龍氏實際上贊同心屬於性[37]。龍宇純認為, 在荀子思想中,肯定人性中具有是非之心非常重要,否則,聖人“積思慮,習僞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荀子・性惡》)便不可能,而塗之人也根本無法成為聖人。既然“質具”類似於良知良能,是“天性所本然”,荀子為什麼還要主張性惡說?龍氏認為,這“顯然不是因為他所見人性與孟子全不相同。……隻是有鑒於聖王禮義與性善說不能相容,乃不得不斟酌取捨。……而改言性惡。換言之,性惡說乃是有所為而發,故錶麵上雖取與性善說相對,齣發點則不在性本身,而在聖王禮義;不在性之果為惡,而在聖王禮義之不可無。”[38] 對於本文在一開始引入的勞思光對“荀子質具之解未精,故欲在性外求價值根源,於是提齣心”的質疑,龍宇純認為,荀子在《正名》《解蔽》篇所說的“心”“便是‘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的‘質’,故‘心慮而能為之動’的‘能’也便是‘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的‘具’”,此心既然是“生之所以然者”,即此心就是性,如是,“質具”也就歸屬於“性”,不需要在性外找心,以求價值根源 [39]。

龍宇純的辯解顯然存在諸多問題,無論將荀子的“質具”理解為孟子的“良知良能”,還是將荀子的“義辨”理解為孟子式的“是非之心”,皆不免望文生義,缺少必要的鑒彆,至於對荀子之“質具”與“心性”關係的理解則其需解釋之處尤多。但龍氏看到瞭荀子的性惡論乃“有所為而發”,目的在強調“與聖王,貴禮義”,即此而言,則其對荀子所以如此持論的用心當有較為恰當的理解,殊為難得。

五 “質具”與“心性”

著眼於人“生而有”的角度,將“質具”歸屬於“性”,在荀子那裏是有文本根據的,但在義理解釋方麵至少錶麵上似乎與“性惡說”有�I格之處,因為質具之知能既以“仁義法正”為對象,在荀子,此“質具”便是人成德的主觀根據,是通嚮善的橋梁,如是,此“質具”是善是惡乃需有一個斷定。由是,學者轉而用心於對“性惡”的解構,亦即將荀子的“性惡說”理解為“情惡說”,以便維持荀子思想的一貫。無論是陳登元的“情欲之惡”、梁啓雄的“性僞之辨”還是徐復觀的“以欲為性”,目的都在說明荀子思想中性本無善惡,情欲纔是真正造成惡的根源。不過,相對於“性惡說” 而言,“情惡說”隻是一種變種,因為荀子主要是由“情”和“欲”來規定和說明“性”的,果如是,“情惡說”也依然可以是“性惡說”。更為重要的是,“情惡說”所麵臨的一個文本上的解釋睏難在於,荀子並不認為“情欲”與“惡”之間具有分析的、必然的關係,故荀子認為:“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製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荀子・解蔽》)但由於他們著眼於對性的具體內容上的分析,不滿足於“性惡”的標簽,因而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認為荀子的“性惡”的說法不夠周延。沿情惡說下而及之,學者如周熾成、林桂臻等便有“性樸論”“性不善論”之主張 [40]。

以上“性惡說”和“情惡說”對“質具”與“心性”關係的理解和詮釋雖然已經有所涉及,但他們對“質具”在荀子思想中究竟如何是性、如何不是性似未有完全自覺的意識,在最終結論上他們也大多將“質具”歸屬於“性”。與此不同,另一部分學者則將荀子的“質具” 理解為“心”,並在此基礎上自覺地分析“質具”既屬於“心”又屬於“性”。

陳大齊在《荀子學說》一書中闢專章討論荀子的“心理論 ”,並且 把“質具”都歸屬於“心”。依陳氏,荀子有關心理的作用可以有“心理作用的成分” 和“具體的心理活動” 兩種不同的分類。對於心理作用的成分的分類,陳氏將荀子《正名》篇中對“性”“情”“慮”“僞”“事”“行”“知”“能”的定義瞭解為八種心理作用,而它們又可以分為性、知、能“三個成分”[41],類似於現代心理學中的“知”“情”“意”三分法。陳大齊認為,在荀子的心理論中,“情即是性,欲屬於情,故亦屬於性。慮是知慮,故屬於知。解作記憶的誌,是知所遺留而儲藏於心,故亦屬於知。僞是‘情然’之上加以知慮的選擇,而後由‘能’加以 發動,故是性知能三者所閤成的。唯獨性知能三者,既非齣自它種成分所閤成,又不能相互歸 屬,故可推知,性知能三者應是心理作用的成分。”[42] 如是,荀子之心便包含性、知、能三個成分,“不能相互歸屬”[43],荀子所說的性“是心理作用三個成分中的一個成分。……性中涵有欲的作用而不涵有慮的作用。慮屬於知。……性與知各為獨立的心理作用,並不互相涵攝,故性中不能有知慮”[44],而且“能屬於心”[45]。如此一來,陳氏雖沒有具體論及“質具”,但惟其將“知能”歸屬於“心”,則邏輯上“質具”自然也就歸屬於“心”瞭。與陳大齊略有不同,李滌生認為荀子所說的“質”“具”“此二者亦先天之本然,但齣於心而不齣於性。”[46]李氏此說似乎包含瞭 兩個判斷,就“質具”為“先天之本然”而言,原含有“天之就”之義,而在荀子,“天之就”落在“性”上說 [47],依此,“質具”當指“性”;然而,李氏此處又謂此“質具”齣於心不齣於 性,是主體之人的聰明和纔具,依此,“質具”指的是“心”。如是,李氏的說法便包含瞭“心”(質具)是“性”,也包含瞭“心”(質具)是“心”兩個方麵 [48]。

陳大齊依據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將“質具”從功能作用上歸屬於“心”,無疑有其獨特的視角。陳氏顯然很清楚,荀子所說的“質具(知能)”是“與生俱來,‘不事而自然’的”[49],依此,“質具”(知能)當屬於“性”。然而,陳氏必依荀子“性僞之分”的原則,區分兩者根 本上的不同,而“僞”之所以為“僞”,則由“心慮”(質)與“能”(具)構成,如是,“質具”也必不能同於與生俱來的“性”,此所以陳氏主“性知能”三者之不能相屬之原委。今案,陳 氏之說固有其理由,然而,如前所言,在荀子,此“質具”乃人所以能成德之主觀根據,今若謂“質具”(知能)不是“性”,亦即不是自然而然、與生俱來的,那麼,此一推論既與荀子的說法相悖 [50],同時,人之成德也便缺乏先天普遍能力的保證,果如是,則“性知能”不能相屬的主張 將難於承受理論上所要付齣的代價。李滌生的說法雖然包含瞭“質具”是“性”也是“心”兩麵,但其主張似未從荀子的思想係統中統觀“質具”與“心性”的關係,更未及思考當將“質具”歸屬於“心”或“性”時各各可能遭遇的理論睏難。

為此,何淑靜乃轉而專門討論荀子思想中的心性關係,並對此作瞭最為係統的分析。何氏指齣,在荀子那裏,心性關係有心(質具)是性和心(質具)不是性兩種不同的理解,這兩種不同的理解隸屬於不同的脈絡並且都有其理論上的必要。言心是性,乃從“生而有”上說;言心不是性,乃從“實踐功夫”上說。何氏特彆區分心所具有的“天官”與“天君”的雙重身份,心為天官是性;心為天君雖然也是天生而自然的,但它能僞而成善,成為作道德實踐的主觀根據,則它又不是性,而且還是能治性和治己的主體,蓋人之所以能夠積僞成善“就在於人人皆有可以‘知’與可以‘能’(行)仁義法正之‘質具’”[51],“依此,此‘質具’就是人認知禮義與實踐禮義的根據。由‘心’是人認知禮義與實踐禮義的根據,吾人即可知,此‘質具’就是‘心’”[52]。故而此心之質具斷不能從生而有的“動物性”的“性”上來瞭解。簡言之,心之質具在“生而有”上雖是性,但由於它(從天君上說)能作“虛壹而靜”的功夫以知禮義和以禮義來治性,故心之質具能從自然的、無價值的存在層次中超脫齣來,成為能知能治的道德實踐的依據,緻使人不但在價值上有彆於其他動物,且為天下最貴者 [53],因而此“質具”又不是性,而是作為“天君”的心。在何氏看來,“質具”是性有文本的根據,但僅言“質具”是性,將需要麵對“性不知禮義”的問題;同時,若“質具”隻是性,同於“自然的情欲”,則原本 “質具”之作為道德實踐的主觀根據又如何可能?另一方麵,若“質具”不是性,不是人“生而有”者,那麼,人之作道德實踐便失去瞭天生能力的保證,成聖也便成為不可能[54]。由此可見,“質具”在何種意義上是“心”又是“性”,在何種意義上不是“心”或不是“性”,需要在文本和義理上得到確切的說明。

當然,何氏所論主要在荀子思想中的心性關係,對於性、情(欲)、心與惡的關係分析非其措意的重心。不過,在荀子的思想係統中,惟當將心之“質具”理解為人成德之主觀根據時, 則人之作惡的主體在邏輯上亦可以推到心上,如是,“心惡說”也便可呼之欲齣,而不必如勞思光所說的那樣非要“維持‘性惡’之教”。但何氏並未順此作進一步的思考,而循通常的情流無節而為惡說[55],故在此意義上,我們未嘗不可以將何氏也看作“情惡說”。順此思路,王邦雄在吸收何氏看法的基礎上則沿著“性惡說”“情惡說”一路,進一步提齣瞭“心惡說”。王邦雄認為,在荀子,性是自然,僞是人為,人性沒有價值可言,人為禮義纔是價值的實現。人性無善無惡,可善可惡,人性中的情欲不加節製而生惡,如是,性情欲求的自然人性,與爭亂窮的惡,不是分析的關係,而是綜閤的關係,故惡不是本質的,而是發生的[56]。情欲之發展,在荀子,並不一定發生爭亂(惡),關鍵在於心慮知能(質具)的作用,即提供度量分界,“無度量分界,是心的失職”,“故從客觀麵的反省,應是心惡說,而不能是性惡說”[57]。王邦雄轉而探討荀子的心性關係,認為心是天生,盡管有治五官的虛用,但從“性者,天之就也”看,心也是性,而塗之人皆有的“知能”“質具”“皆就生而有的自然人性說,而知能的主體是心,是心的知能作用,也是性”[58]。如是,荀子言性有兩麵,“一是情、欲、求的性,一是心、知、能的性。情欲求的一麵,是被治的,心知能的一麵是能治的。然而,心可以知而不知,可以能而未能,可以生禮義而不生,可以有度量分界而未有,故爭亂窮的惡當由能治的‘心’擔負全責,而心是性,故性惡說亦可成立。”[59] 此外,從性僞之分的角度上看,性不同於僞,而僞齣於心的知慮能動(質具),心是能治的主體,性是被治的對象,如是,心(質具)不是性。這樣看來,荀子那裏,“心有兩種性格,一為心是性,一為心不是性。”[60]總體地看,王邦雄對於心(質具)是心還是性的分析並沒有超齣何淑靜的範圍,相反,有些地方還有徒增混亂的說法。蓋若按照何淑靜的分析,作為成德之根據的心能治性,那麼,此一意義的心當不作自然之“性”解,故當王邦雄說“爭亂窮的惡當由能治的‘心’擔負全責”時,“心惡說”可以有其成立的理由;然而,他接著又說“而心是性,故性惡說亦可成立。”此時的“心是性”便是語意上含混的滯詞。

尚需提及的是,若隨“心惡說”的思路往前推進,則 Sung Winnie(宋曉竹)的觀點也可歸屬於類似的主張,盡管其聚焦的主題有所不同,也未緊扣“質具”與“心性”的歸屬問題。在《荀子思想中的欲:欲望自身能激發行動嗎?》[61] 一文中,宋氏並不同意在荀子那裏“欲”是激發行動的動力,因而也是造成惡的根源的說法,而認為荀子所說的“好利”的“心”具有追求欲望對象的自然傾嚮的含義,因此,道德失敗(惡)的根源在於“心”依一種特定的不恰當的方式活動,換言之,惡是由“心”造成的。例如宋氏通過對荀子“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 的分析,認為就“心”選擇“情”作為行動理由而言,“情”作為行動理由本身並不能直接激發行動,真正激發行動的是“心”。宋氏進一步認為,在荀子那裏,道德失敗並不是“心”在激發行動中沒有製衡“欲”的結果,而是“心”對“欲”給予瞭不正確的權衡,選擇瞭錯誤的行為方嚮 [62],故而道德失敗的根源在於心的不作為或作為錯誤。同樣,在《〈荀子〉道德轉化問題之初解》[63] 一文中,宋氏進一步指齣,荀子的人性惡應當被理解為“心”具有追逐自利的不適當的自然傾嚮,如荀子雲“心好利,而�Y祿莫厚焉”(《荀子・王霸》);而禮則通過形塑和規製人的自然情感來轉化“心”的這種不適當的自然傾嚮,至於這種具有不適當的自然傾嚮的“心”為什麼能夠使一個人“守道而禁非道”?宋氏認為,其關鍵就在於“心”(質具)有認知的能力。因此,在荀子那裏,“化性”實質上指的是“化心”,而心作為能知能行(質具)的“天君”乃可以治理五官。總之,宋氏的論著原本並不討論“質具”與“心性”的關係,其所針對的問題是要“糾正”流行的一種看法,即在荀子那裏,“欲”是激發行動的動力,也是造成惡的根源,而宋氏則認為,真正激發行動的動力是“心”,同時,“心”也要為惡負責。顯然,宋氏的此一主張蘊含瞭“心惡論”的看法[64]。

六 簡短的結語

本文所作之初意原在討論荀子《性惡》篇的“質具”與“心性”的關係,並以勞思光的疑難為牽引問題的綫索,藉由簡略的學術史的迴顧以便一步步呈現其問題的實質。正如在本文開始時所說的,“質具”屬心還是屬性並非單純隻關涉到質、具自身性質的歸屬問題,它對於理解荀子的成德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因此,勞思光式的質疑便有理由加以正視和迴應。經由我們的梳理不難發現,學者對此的研究呈現齣逐步拓展和深入的特點,故而從綜閤的角度上,我們認為,在荀子,“質具”屬心也屬性都有各自文本解釋上的根據;單言“質具”是心或是性,從荀子的思想係統而觀,皆不免失之一隅,同時,也皆有其自身難於避免的理論睏難;而不論“質具”是屬心還是屬性,對於荀子的成德之學而言都有其成立的理由和理論上的必要。若“質具”不是心而是自然情欲的性,那麼,人便無法作“化性起僞”的功夫;若“質具”隻是性而不是心,那麼,依“性不知禮義”推之,人便無法以“仁義法正”為認知和實踐對象,人禽之彆也無法看齣;但若“質具”不是性,亦即不是人人生而有、“天之就”的性,那麼,依“質具”為人的成德的主觀根據推之,人之成德的主觀根據便會失去其普遍性能力的保證,而“塗之人可以為禹”之說也會落空,且心之“質具”作為“天君”以區彆於“天官”之說亦無由得解。

站在荀子的思想係統上看,上述諸種推論皆為義理上的內在要求,且有其邏輯上的理由。雖然在荀子那裏,“質具”隻是作為單純的能力或有待填入內容的能力(capacity remain to fill in content),故而肯定“質具”為人人皆有並無法確保人成德之必然。然而,有之固如此,無之卻不然;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這也造就瞭荀子道德哲學重認知、倚師法、厚積靡的特色 [65]。而我們從簡略的學術史的梳理中又不難看到,圍繞荀子“質具”與“心性”的關係,在思想史 上至少呈現齣“質具”屬性說、“質具”與“性惡”矛盾說、“質具”屬心說以及“質具”屬 心又屬性說等幾種不同的形態,它們或交相為用又各有倚重。與此相應的是,如果我們以“質具”為導引綫索,則學者對荀子性惡論的理解,在曆史上則演化齣“性惡論”“情惡論”(性樸 論)和“心惡論”等不同的說法。顯然,上述的這些形態和說法上的變化我們應該把它看做 是從不同的角度深化和拓展對荀子思想的理解的努力。我們的主張是,在荀子的思想係統中, “性”與“惡”或“情”(欲)與“惡”的關係並不是分析的關係,而是綜閤的關係;也因此,“性惡說”或“情惡說”皆非分析判斷,而是綜閤判斷。換言之,我們從荀子“性”“情”的概念中並不能直接分析齣“惡”,更為重要的是,荀子言性惡之目的原不在討論“自然之惡”,而在說明道德之惡,但道德之惡預設瞭責任概念,而責任概念又預設瞭選擇自由。在荀子,這些皆不能在性情欲的概念中被說明,皆隻能在心的概念中來說明。審如是,假如我們認定在荀子那裏,“質具”(知能)乃是人成就德行的主觀根據,而這個意義上的“質具”乃從“天 君”之心上來理解,那麼,此“天君”之心便有理由為“惡”承擔責任。蓋若謂荀子之惡是人順“性”“情”而“無節”所造成的,則在邏輯上其“所以無節”者乃直指心未發揮其“天君”的作用,一任“情”“性”之肆意、放縱,乃至“齣乎貪利爭奪”(《荀子・性惡》)而為惡,故惡亦可謂心之失責或不作為,如是,則心要為惡承擔責任 [66]。且如前所言,在荀子,“情”“性”與“惡”之間並無必然的關係,人的天生的情、性既無能力、也無理由為惡負責,如是,“心惡說”在理論的邏輯上便有其成立的根據 [67]。

這便是我們所欲說明的結論。

注釋:

[1]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84 年,第 335 頁。

[2]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第 399 頁。廖名春采《荀子新注》注釋,見廖名春:《荀子新探》,台北:文津齣版社,1994 年,第 110 頁。

[3]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下),重慶:重慶齣版社,2009 年,第 519 頁。

[4][10] [46][47]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學生書局,1979 年,第 553 ,367 ,553,541頁。

[5]王天海:《荀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2005 年,第 953 頁。

[6]張覺:《荀子譯注》,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2012 年,第 346 頁。

[7]B.Watson:Hsun Tzu:Basic Writing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p.166.

[8]John Knoblock, Xunzi: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 ,Vol Ⅲ .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158.

[9]Eric L. Hutton, Xunzi: The Complete Text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4, p.254.

[11]鬍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年,第 316-317 頁。鬍適此處將荀子的“可以知、可以能”理解為“可能性”,就緊扣文句而言乃是一種延伸的解釋。

[12]熊公哲:《荀卿學案》捲四《性僞第九》,台北:商務印書館,1931 年,第 29 頁。

[13]熊公哲:《荀卿學案》捲四《化性第十》,第 33 頁。

[14] 唐端正則為瞭論證荀子的性中有價值根源,極力論證人的心知質具屬於性,認為“把心劃在性以外,顯然不閤荀子性僞的界說。”參閱唐端正:《荀學價值根源的探討》,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續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9 年,第 187 頁。

[15]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1984 年,第 408 頁。

[16][17]廖名春:《荀子新探》,第 108、110,111 頁。

[18]鮑國順主張將荀子言性分成狹義和廣義兩種,依此,我們大體可以將荀子所講的“質”和“具”歸之於廣義的“性”的範疇之中。參閱鮑國順:《儒學研究集》,高雄:復文圖書齣版社,2002 年,第 145 頁。

[19][20][21][22][23][24][25] 陳登元:《荀子哲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年,第 144,147,148,150,155,158,156 頁。

[26][27][29][30]梁啓雄:《荀子思想述評》,《哲學研究》1963 年第 4 期。

[28]莊錦章(Kim-chong Chong)教授也認為,對荀子而言,人性中既無“善性”(goodness),亦無“惡性”(badness),“正如同告子一樣,荀子緊守著一種道德中立(moral neutrality) 的立場。” 參閱 Kim- chong Chong, Early Confucian Ethics:Concepts and Arguments , Chicago:Open Court 2007,p.96.

[31][33][34][35][36]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1969 年,第 239,234,239,255,255 頁。

[32]依徐氏,荀子所謂“生之所以然者” 謂性,乃是“求生的根據,這是從生理現象推進一層的說法”(參閱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第 232 頁),疑非是。牟宗三認為,荀子此語說的就是“自然生命之 ��所生發(蒸發)之自然徵象,如生理器官之自然感應、生理欲望之自然欲求、乃至生物之自然本能、心理之自然情緒等”(參閱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73 年,第 87-88 頁),所言端的。

[37][38][39]龍宇純:《荀子思想研究》,龍宇純:《荀子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7 年,第 64-67,74,83-84 頁。

[40]參閱林桂臻:《論荀子性樸論的思想體係及其意義》,《現代哲學》2012 年第 6 期。

[41][42][43][44][45][49]陳大齊:《荀子學說》,台北:中華文化齣版事業社,1956 年,第 37,37,37,47,63,34頁。

[48]可進一步參閱李滌生:《荀子的性惡論》,《民主評論》第15捲第18期。

[50]在荀子,“質具”乃人所固有,與生俱來的,具有普遍性,故雲“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性惡》)。

[51][52][53][54]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津齣版社,1988年,第60,64,67,47-49 頁。

[55]何氏認為,在荀子,“‘人之性惡’乃意指人放縱、恣睢情性則為惡。換言之,‘人之性惡’乃意指人順性而無節則流為惡。‘惡’是人順性而無節所産生的。”(同上書,第 77 頁)

[56][57][58][59][60]王邦雄:《論荀子的心性關係及其價值根源》,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1986 年,第 38,38,40,40,40 頁。

[61][62] Sung Winnie,“Yu in the Xunzi:Can Desire by Itself Motivate Action?”,in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2012)11,pp.369-388,380.

[63]Winnie Sung,“Ethic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Xunzi:A Partial Explanation”,鄭宗義主編:《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三輯,桂林:灕江齣版社,2016 年,第 69-97 頁。

[64]越四年,Eric Hutton(何艾剋)發文對宋氏的觀點進行瞭分析和駁難,參閱 Eric Hutton,“Xunzi on Moral Psychology”, in Dao 7 (2016),pp.201-227.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Xunzi , ed. by Eric Hutton. 限於篇幅,此處不展開論述。

[65]倪德衛則以“漸進主義者”(gradualist)來加以說明,參閱 David S. Nivison,The Ways of Confucianism:Investigations in Chinese Philosophy,Ed. By Bryan W. Van Norden, Chicago:Open Court1996, p.205.

[66]法蘭剋福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其具有對第一序的欲望作齣反思性的自我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或所謂第二序的意誌決斷(volitions)在荀子那裏便與他所說的“天君”之心密切相關。參閱 HarryG. Frankfurt,“Freedom of the Will and the Concept of a Perso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68,No.1 (January 1971),pp.5-6.

[67]所需說明的是,無論是王邦雄還是宋曉竹都沒有從正麵對荀子的“心惡說”給齣論證,他們隻是在論述相關問題時拖帶齣來的,為此筆者已撰另文《荀子對‘心惡說’的論證》。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1970年,江蘇挖齣清狀元墓,卻齣土兩塊玻璃,專傢喊道:這是眼鏡

1970年,江蘇挖齣清狀元墓,卻齣土兩塊玻璃,專傢喊道:這是眼鏡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期,隻要看到有人戴眼鏡,就覺得他一定是書呆子。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這種看法也有瞭很大改變,各種潮人、明星即使不是近視眼,為瞭美觀也會紛紛戴上眼鏡齣門。 “戴上各式各樣”的眼鏡,不會再像以前印象中那樣古闆,反而是變得更加的有氣質瞭。我們對眼鏡的認識隻停留到瞭近現代,那麼古代的眼鏡又是什麼樣子呢? 01 公社意外發現古墓,考古專傢不敢掉以輕心 在1970年的鞦季,人們如火如荼的在進行豐收。而江蘇木瀆的金山公社卻有瞭驚人的發現。當天,公社裏的村民正在山腳下挖水渠.......


莫言|刺與愛

莫言|刺與愛

    刺與愛 文|莫言 圖|網絡 編輯|烈馬青蔥 地磚明亮,多肉的倒影 仿佛浸在水裏 夕陽落照 仙人掌在鏡中亭亭玉立 林小姐在書裏暗暗悲泣 當心它的刺紮進你的縴指 提防她用淚還你 最怕紅樓夢裏人 詩也許可以止痛 挑刺時,有人引弓如滿月 刺齣來瞭,愛趁隙而入 ― END ― 作者簡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謨業,齣生於山東省高密市,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著名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其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


海男|一個人的圖騰

海男|一個人的圖騰

    一個人的圖騰 文|海男 圖|網絡 編輯|烈馬青蔥 我見聞過瞭那些死亡的根須,堅守此地的人們 仍然煉焙著青銅器,用於酒樽的,模仿著嘴唇 用於釀窖的,藏於清風明月的倒影 不知不覺,許多凋亡的 生命重又歸來,包括我自己 用前所未有的醒悟,脫離瞭母腹 自由瞭嗎?有人在問我 那是風語正好經過瞭 我的領地。在清掃瞭許多來曆不明的枝葉毛屑之後 突然感覺到瞭從未有過的輕鬆 我可以跑起來嗎?從傢門口跑上幾公裏 一個憂傷的虛無主義者 開始止步,這座荒野延伸到瞭瀾滄江邊 夜晚的瀾滄江是黑色的,江.......


意詩流|曉角詩選

意詩流|曉角詩選

    【自由放逐|格物緻知】 �w特立獨行的文學平颱�w 歡迎關注 一 意詩流 詩歌 圖片選自網絡 侵刪 【曉角詩選】 母親於我 鼕天,一塊上霜土豆的夢裏 我和七十年代重閤 那個火熱,青春 黑發長在天上的年代 農田裏供奉齣你來 我的母親 聽說也是十七歲 一百七十厘米高 雙手緊握,眼睛裏長著春天的草 前路漫漫,足有村口到考場的距離 在路邊我看你走過後 也許隻有榆樹會解釋你的命運 而現在 我也正十七歲 沒有雙手,站成一柄鍬把來挖掘自己的腦子 卻常常在鞦葉中失敗 這又該列成哪個公式 黑夜留下空白的.......


陳劍: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打造襄陽文化新地標

陳劍: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打造襄陽文化新地標

    3月1日,襄陽市博物館新館布展深化設計匯報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劍,副市長王芳等齣席會議。 匯報會上,北京天圖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匯報瞭市博物館新館深化設計方案。與會專傢學者對博物館展陳內容、設計理念、錶現形式、空間布局等方麵進行瞭討論,並提齣瞭意見和建議。 陳劍指齣,要提高站位,充分自信。作為2800多年建城史的國傢曆史文化名城,我市要把文旅産業放在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支撐襄陽高質量發展的“三分天下”格局。具體到博物館新館建設,要按照國傢一級博物館和全國博物.......


餘秀華|細腰

餘秀華|細腰

    細 腰 文|餘秀華 圖|網絡 編輯|烈馬青蔥 “不能讓北風吹落。”她把玫瑰搬進屋子 玫瑰落瞭還會開呢,她說:多天真的植物啊 恰恰風吹進瞭她的身體,微弱的嗚咽從腰部開始 多年來,她如一隻空杯,杯口嚮北 這是他不知道的,一個人扭頭的習慣 久治不愈 院子裏會開滿花,許多芳香都打開 她的影子裏有許多空 她說:你看,酒是填不滿的,河水也填不滿 “如果一個人足夠豐盈,她就會切斷 一切男女貪歡” 那時候她麵北坐著,歪下去的酒杯倒齣郢中城 護城河的潮汐 ― END ― 作者簡介:餘秀華(1.......


瑰麗神奇的 “那”是什麼?

瑰麗神奇的 “那”是什麼?

    在八桂大地上,壯族先民創造瞭獨特的稻作文化,也叫做“那”文化。“那”是古壯語,意為水稻田。“那”文化融入瞭他們的生産、生活,他們視“那”為他們的生命和靈魂。 百越民俗盛典《那人那謠》劇目,作為自治區文聯重點文藝創作項目,通過廣西稻作民族豐富的節日習俗、人生禮儀、歌、舞、戲、樂等藝術形式,講述壯族節慶民俗文化故事。 壯族人有春祈鞦報的風俗,春天祈禱風調雨順,五榖豐登;鞦天真誠感恩,感謝所有給予生命的人和事。《那人那謠》劇目就分為分《春之祈》《鞦之報》上、下篇。 .......


河南許昌畫傢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河南許昌畫傢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許昌畫傢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張洪濤、河南許昌人,九三學社社員,現為河南省美術傢協會會員,九三學社社中央畫院畫傢,河南省九三書畫院國畫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花鳥畫傢研究會會員。他的作品及美術評論文章多次發錶於各級報刊雜誌,並多次參加各類展覽。其中作品和美術評論發錶於《美術報》、《河南日報》、《神州詩書畫報》、《人民文藝傢》、《收藏》等報刊雜誌。 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張洪濤2022年網絡作品展 張洪濤.......


李買剛演戲的“五個一樣”(附精彩音視頻)

李買剛演戲的“五個一樣”(附精彩音視頻)

    李買剛在秦腔界不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錶演藝術傢,而且是一位思想過硬、作風過硬的優秀黨員,他既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更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退休前,他是劇團的主要演員,又是業務團長,卻從不居功自傲,總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同誌們同甘苦,完成任務。演齣中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堅持“五個一樣”:城市農村一個樣,白天晚上一個樣,觀眾多少一個樣,條件好壞一個樣,主演配角一個樣。有時一天三場演齣,場場賣勁,經常帶病工作,晚上打吊針,白天照演齣。在傳承方麵,他從不保守,甘當人梯,先後多次為青年演員讓颱、.......


閤肥定瞭!最高150萬!

閤肥定瞭!最高150萬!

    記者昨日從閤肥市委宣傳部獲悉,為充分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閤肥市文藝齣精品、齣人纔、齣效益,加快打造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文化之城,日前,閤肥市委宣傳部和市財政局聯閤修訂印發《閤肥市文學藝術精品扶持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閤肥市組織創作生産,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文藝作品,以及宣傳推廣閤肥城市品牌文化、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網絡文藝作品或新媒體賬號給予奬勵扶持。 在奬勵扶持奬項方麵 根據重要程度,從高到低分為五個層級。其中, 一類為全國常設性文藝奬項最高奬, 二類.......


28《道德經》通解·章廿八

28《道德經》通解·章廿八

    28《道德經》通解・章廿八 原文以馬王堆齣土的帛書《老子》甲本為主。紅色字體為原本殘缺、後人校補。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恒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德不��,復歸於無極。�縞�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製無割。 注釋: 知其雄守其雌:雄,本義指公鳥;泛指提供“精子”的動物,即雄性動物;引申為陽剛、不屈、強悍等。雌,本義指母鳥;泛指雌性動物;引申為陰柔、柔弱、屈伏.......


百字令·月夜過七裏灘

百字令·月夜過七裏灘

    內容取自網絡,由公眾號重新整理 百字令・月夜過七裏灘 清・厲鶚 月夜過七裏灘,光景奇絕。歌此調,幾令眾山皆響。 鞦光今夜,嚮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音遙去,西岩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破前灣茅屋。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飄蕩,白雲還臥深榖。 譯文 在一個月夜渡過七裏灘,見到的風光景色奇異無比。我吟誦此詞,聲音差不多傳遍各山。 今夜鞦月的光,正灑嚮桐江。像專為照耀嚴光高隱的足跡。風.......


單霽翔:從“故宮看門人”到“世遺守望者”

單霽翔:從“故宮看門人”到“世遺守望者”

    ▲單霽翔接受新華每日電訊專訪。吳佶攝 年近七旬的單霽翔,穿著他標誌性的黑布鞋,再次齣發瞭。 2021年,他擔任發起人和文化嚮導,完成瞭全國首檔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裏走單騎》前兩季的錄製。特彆是最近幾個月,他以平均兩天一期節目的錄製周期,帶領“萬裏少年團”遍訪河南、江西、福建等7個省市12處遺産地。這些遺産地分布廣泛、各具特色,其中既有1987年中國首批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項目,也有2021年最新的世界遺産項目,還有名列《世界遺産預備清單》正在爭取成為世界遺産的項目。 每到一地,他除瞭.......


職場探“新” |氣球造型設計師陳瑜 小氣球玩齣大名堂

職場探“新” |氣球造型設計師陳瑜 小氣球玩齣大名堂

    美麗精緻的白雪公主 喜慶十足的財神爺 神采飛揚的聖誕老人…… 誰會想到,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都是用五顔六色的氣球製作的! 這些驚艷的作品 都齣自蘭州氣球造型設計師陳瑜之手 這個愛做手工的女生 用一雙巧手 編齣一個斑斕的夢幻世界 把氣球造型設計變成瞭 一項兜售創意、“燃爆”快樂的事業 一時“心血來潮” 開啓新的人生 “大傢看,像這樣把長條氣球打成大小一緻的結,做齣花瓣,然後再連接一個綠色的長條氣球做齣花杆。”2月28日,一場彆開生麵的氣球造型設計培訓會正在進行中,主講人陳瑜手把手教大傢用.......


嗨,理工er!新學期要看好書哦~

嗨,理工er!新學期要看好書哦~

    嘿,小編又來問候啦! 新學期新氣象 讓我們捧杯暖茶讀一本好書 為此,小編獻上一份書單 記得收藏哦 希望可以溫暖你整個學期的悠閑時光 推薦書單 1 《平凡的世界》― 路遙 2 《活著》― 餘華 3 《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4 《人間值得》― 中村恒子/奧田弘美 5 《烏閤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 6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7 《詩經》 《平凡的世界》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 即使最平凡的人 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作者:路遙 齣版: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


濰坊非遺傳承人麵對麵“秀”絕活 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濰坊非遺傳承人麵對麵“秀”絕活 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日訊 作為文化名市,濰坊非遺項目眾多。為瞭讓廣大市民近距離接觸非遺、認識非遺,近日,濰坊市濰城區非遺培訓班拉開帷幕。 老貓花燈非遺傳承人李梅現場講解瞭花燈發展曆史,指導市民體驗花燈的紮製、裱糊、繪畫的全過程,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梁曉敏是一位退休工人。通過現場學習,她製作瞭一盞生肖花燈。梁曉敏告訴記者:“今天學會瞭做小兔子花燈,一步一步學下來,收獲很大,很有成就感,對花燈的製作過程有瞭全麵的認識,也更喜愛這門手藝瞭。” 據介紹,花燈是我國的傳統民間.......


專傢得知一老人傢有狀元捲,連續24次登門求要,老人無奈:拿走吧

專傢得知一老人傢有狀元捲,連續24次登門求要,老人無奈:拿走吧

    文物的價值,其實我們應該也知道,怎麼說呢,如果你祖傳一件元青花,那麼隻能是很“遺憾”的恭喜你,你就要一夜暴富瞭,而且絕對不能是那些拆遷的那種土豪可想比,而是那種一下子成為億萬富翁的那種性質,想一想是什麼感覺吧! 在幾十年前的時候,其實許多地區的文物專傢會經常下鄉,其實就是去農村裏尋找文物,看似很荒誕,其實那個時候的農村裏確實有大量的寶貝,而其中不少確實是被專傢們撿漏瞭,說來也確實是太傳奇瞭。 39年前的山東青州鄭母村就齣現瞭這麼一檔子事情,文物專傢叫做魏振聖,當時的他就去瞭這個鄭母村尋找文.......


多媒體特窟特展《敦煌奇境》聲像揭秘|莫高窟220窟為何傳奇?

多媒體特窟特展《敦煌奇境》聲像揭秘|莫高窟220窟為何傳奇?

    敦煌,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莫高窟,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 第220窟,一個連接敦煌與長安的傳奇洞窟 它經曆瞭多少歲月、由誰修建? 壁畫題材來源何處、又為何如此精彩? 敦煌研究院首次官方授權指導的綫下多媒體特窟特展《敦煌奇境――傳奇洞窟220窟之謎》已經正式登陸上生・新所,展至2022年3月22日! 本次展覽選題自莫高窟220窟的唐代樂舞壁畫,通過多媒體劇場、情景打造、壁畫樂器實物復原等豐富的展陳方式,配閤音樂、氣味等感官元素,帶領觀眾從洞窟和壁畫走進曆史和生活,身臨初唐時期的盛世景觀。 .......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作者:張景文 現如今,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驚人的爆發力,迅速成為瞭當今的世界大國。 1949新中國成立 1950抗美援朝勝利 1964原子彈爆炸成功 1973雜交水稻誕生 1978迎來改革開放 1997香港迴歸 2008舉辦奧運 2010舉辦世博會 2013精準扶貧 2018港珠澳大橋通行 2021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 中華民族的偉大發展,接力棒已經交到瞭我們的手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如何做好修身?成為一個對大眾乃至國傢的有用之人呢? .......


華山論劍召開前,《九陰真經》在誰的手中?原著中已有明確暗示!

華山論劍召開前,《九陰真經》在誰的手中?原著中已有明確暗示!

    金庸先生小說《射雕英雄傳》中,華山論劍開始前,《九陰真經》在誰的手中?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朋友在問,想必大傢也都想知道。所以,本文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個問題吧,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之所以說不難,是因為小說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答案卻很明顯。之所以說不簡單,則是因為雖然答案明顯,但你得說得有理有據,大傢纔能信服。 言歸正傳,接下來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為瞭能說清楚,說明白,咱們從華山論劍的起因說起。 華山論劍的起因,是為瞭爭奪一部武學寶典《九陰真經》。 話說這《九.......


溫州洞頭漁民畫展勾勒海島群眾幸福躍變

溫州洞頭漁民畫展勾勒海島群眾幸福躍變

    近日,浙江溫州市洞頭區“藝寫百島幸福躍變”暨“輝煌百年紅動百島”漁民畫主題大賽作品展在該區政協書畫院開展,今年89歲高齡的吳秀雲老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漁婦迎郎漁滿倉奔小康》入選展齣,她開心地說:“畫畫可以平靜自己的內心,也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我72歲開始學漁民畫,剛開始覺得很睏難,我就不斷跟著文化館的老師學習,走在街上或者在宣傳冊、報紙、電視上看到好的圖案內容,我都會立刻用手機拍下來作為參照物創作。”吳秀雲說。 去年,洞頭區舉辦瞭“輝煌百年紅動百島”漁民畫主題作品創作大賽,一批漁民.......


無盡的緬懷|岑桑:老驥伏櫪,擎起《嶺南文庫》大纛

無盡的緬懷|岑桑:老驥伏櫪,擎起《嶺南文庫》大纛

    “隻要還有船和風,我還是要齣海的!”岑桑常常念起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裏那位老漁夫桑提亞哥說的這句話。如果說岑桑在他早期的文學齣版事業上一路“奮楫爭先,踏浪前行”,那麼退休後主持《嶺南文庫》則是他“老驥伏櫪,誌在韆裏”的又一次揚帆齣海。 岑桑在嶺南文庫三十年座談會上 20世紀80年代,岑桑首次倡議齣版大型地域文化叢書《嶺南文庫》,明確提齣嶺南地域文化的重要性,開始瞭新的徵程。三十多年來,岑桑傾注瞭大量心血,大力推動《嶺南文庫》的持續齣版,實現瞭他當時倡議的初衷: 第一,用300個選題從各個角.......


“本見畫畫”印泥的使用是左手托印泥盒,右手持印

“本見畫畫”印泥的使用是左手托印泥盒,右手持印

    圖文/孫本見 過年迴傢時在書櫥裏發現半盒蓖麻油,十幾年前買的,已經有點發黃的膏狀,像夏天用的清涼油。我把它帶過來,一盒硃砂印泥有些乾瞭,正好派上用場。 孫本見作品 經常見到一些朋友用的印泥有的質量太差,或用的方法不對,直接影響印章所應有的效果。印和印泥是文房雅器,講究的朋友,從不外藉。印泥盒要保持清潔乾淨,用完及時蓋上,南方潮濕,夏天容易生黴菌,要定期在太陽下晾曬,晾曬時間不宜過長,一個多小時即可。 孫本見作品 新買的印泥一定要自己調製後再用,否則,印油浮在錶層太多。取下印泥盒裏配備的白色.......


【辭賦】東樓賦‖覃鴻傑

【辭賦】東樓賦‖覃鴻傑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東樓賦 覃鴻傑 �k道亙古通今,宜賓源遠流長。韆年文脈,涵養禮儀之邦;萬世山川,滋潤聖賢之鄉。勝絕巍巍東樓,名振泱泱大唐。文壇留詩話,騷客著詞章。使君醵盛宴,工部嘆國殤。重碧酒中吟,橫笛樂未央。山榖點贊少陵,江樓品瓊漿;君子相邀雅士,麯水酌流觴。曾經水火遭殃,曆盡風雨滄桑。 時維辛醜,序屬端陽。今之惠築,盛世逢良。東樓齣顔,瑞獸呈祥。神韻風流,氣宇軒昂。覆瓦灑流金,麯欄掩海棠。莊重安然矗立,大氣更加堂皇。拔地齣玉宇,入穹上雲蒼。飛簷畫棟兮,驚鴻繞梁。祥閣硃楹.......


【奮鬥者】硬骨頭許建民‖張喜洋

【奮鬥者】硬骨頭許建民‖張喜洋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硬骨頭許建民 張喜洋 初識許建民,那是2001年的一個下午。和許多普通的日子一樣,當時我正坐在廣東佛山南海丹竈祥旺集團塑料車間辦公室內,我的職位是人事課長,兼企業內刊《祥旺人》主編。 許建民找我,是交他的文學作品給我。那時還沒興起電腦打字,寫作仍是純手工活兒。一個普通的文學寫作者,通常需要在300字或500字的稿紙上,用鋼筆撰寫齣漂亮的文字,然後通過投稿信箱或麵交的形式,將文稿送到文學期刊編輯部。 2008年初,本文作者張喜洋(右)與許建民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文.......


【傳統文化】揭秘峨眉武術非遺傳承人喬正權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道‖陳龍獅

【傳統文化】揭秘峨眉武術非遺傳承人喬正權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道‖陳龍獅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揭秘峨眉武術非遺傳承人喬正權 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道 陳龍獅 2022年1月,筆者迴到闊彆已久的老傢四川樂山休假,在近2月的“休假式”采訪調研中,我六次從樂山到峨眉山,有幸認識瞭峨眉武術非遺傳承人、“功夫峨眉品牌”創始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峨眉山市政協委員、峨眉武術名傢,國傢傳統武術一級A級裁判員、國傢一級社會指導員喬正權先生。他的武術人生格言是:“用一顆淳樸的心傳承武術文化、以一片葉的能量淨化武德靈魂!” 筆者第一次與喬正權先生見麵,他便帶我到中峰寺觀看他的習.......


神巫六六又一次太監瞭,決定放棄萬訂筆名,開馬甲寫小眾文

神巫六六又一次太監瞭,決定放棄萬訂筆名,開馬甲寫小眾文

    神巫六六又一次太監瞭,這或許都已經不能算是新聞瞭。畢竟他的太監之名在讀者間都流傳很多年瞭。 不過這次太監的反應還是讓人比較在意的,因為他決定放棄“範馬加藤惠”這個經營起來的萬訂筆名瞭。 太監的原因很簡單,成績太差沒人看,反而不是他沒有靈感寫不下去瞭。這和他以前太監的原因還是很不一樣的。 畢竟以前他都是說自己沒有靈感寫不下去,也不願意勉強自己寫下去,而選擇進宮的。 與此同時,他打算再開馬甲,去寫自娛自樂的小眾文,也提醒讀者如果以後認齣他隻需要默默跟讀就好,意思可能就是做熟悉的陌生人。 看.......


在瀋陽故宮探尋清代宮廷的保暖妙招

在瀋陽故宮探尋清代宮廷的保暖妙招

    皮衣、氈帽、小手爐……3月1日,“溫暖瞭 故宮――清宮鼕季生活用品展”在瀋陽故宮開展。展覽通過“寒室有燔炙”“宮錦裹裘裳”兩個單元,60件瀋陽故宮院藏文物讓參觀者們一窺清代宮廷的保暖秘訣。(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勇) 來源:光明日報 .......


24節氣倒計時驚艷世界!今年將要發行的這套紀念幣也會火嗎?!

24節氣倒計時驚艷世界!今年將要發行的這套紀念幣也會火嗎?!

    2022北京鼕奧會已經圓滿落幕,但它那美輪美奐的開幕式仍然為大眾所津津樂道,相信在今後很多年都是國人的美好迴憶。 其中最讓趙小妹難忘的就是24節氣開幕倒計時,中國式的浪漫太驚艷瞭! 驚艷!24節氣倒計時 開幕式倒計時用24節氣的方式取代瞭阿拉伯數字倒數,從“雨水”開始,到“立春”落定,時間走過四季,每一幀都是壁紙,太美瞭! 每一個節氣還配瞭一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這是在嚮世界宣告,這就是中國的文化自信! 雨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春分--春風.......


“時尚”這條路,博物館可以怎麼走?

“時尚”這條路,博物館可以怎麼走?

    2022年2月26日,中國絲綢博物館迎來建館3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一天,中國絲綢博物館攜手杭州大廈打造的“國絲・時裝博物館”正式開幕。三十年來,服飾和時尚是國絲館收藏、研究、展示的重要內容,時尚範更是國絲館的四大特色之一。值此建館三十周年之際,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用一篇用心的文章迴顧與展望瞭國絲館的時尚之路。 2022年2月26日下午,我們終於在中國絲綢博物館30周年的紀念正日,在杭州時尚人氣最旺的杭州大廈中開齣瞭一傢國絲・時尚博物館。 位於杭州大廈內的國絲・時尚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是.......


穿越古今,帶你去看星星——管城區長青路小學豫見博物館課程

穿越古今,帶你去看星星——管城區長青路小學豫見博物館課程

    中原網訊(趙文源)“同學們,讓我們現在一起坐上時光機迴到古代。現在是一個晴朗的夜晚,假如我們在沒有人幫助也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怎麼分辨東西南北?”3月1日,管城區長青路小學豫見博物館課程以《古人帶你去星》為主題開課,杜夢瑩老師在上課前就給學生拋齣瞭這樣一個問題。 通過學生們熟悉的北鬥七星,自主發現當時最為先進的科學儀器,從而引齣繪有北鬥七星的文物――銅壺滴漏。看到它的圖片後,同學們十分驚訝:“它長得這麼像水桶,居然是一件計時工具!太不可思議瞭!”“其實在我國,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計時工具。”.......


刻畫情懷頌大韆——品賞江永前先生《五百羅漢》圖長捲小記

刻畫情懷頌大韆——品賞江永前先生《五百羅漢》圖長捲小記

    刻畫情懷頌大韆 ―― 品賞江永前先生《五百羅漢》圖長捲小記 “羅漢百傢何栩栩,苦心孤詣意為先。名馳域外金城絕,刻畫情懷頌大韆。”這是筆者為甘肅工藝美術大師江永前先生近期完成的藝術巨作、30米長捲《五百羅漢圖》而創作的一首小詩。江永前先生係甘肅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傢、工藝微雕傢、葫蘆雕刻傢、畫傢和篆刻傢。 江永前,1970年齣生於甘肅臨夏,師為母親教導,之後又分彆在北京、陝西、青海等地訪師求學。求學期間悉心從師孜孜以求,取精揚長勤奮刻苦,最終走齣瞭一條屬於自己的書畫、葫蘆、雕刻藝術之路。.......


國傢文物局辦公室關於做好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

國傢文物局辦公室關於做好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

    國傢文物局辦公室 關於做好2021年度 全國博物館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物局: 為推動完善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製度,提高博物館數據統計和信息公開水平,根據《博物館條例》等規定,我局將通過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係統(以下簡稱年報係統)組織在綫開展2021年度博物館信息報送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報送範圍 (一)年報係統已登錄博物館 2021年已在年報係統注冊,並報送過2020年度信息的5788傢博物館。 (二)年報係統擬登.......


首傢藝術元宇宙社區“Meta彼岸”開啓公測 科技能否幫助藝術再次創新?

首傢藝術元宇宙社區“Meta彼岸”開啓公測 科技能否幫助藝術再次創新?

    2022年,元宇宙將發展到什麼地步,恐怕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百度的希壤、字節的�ㄠ�,天下秀的虹宇宙……國內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社區、社交和娛樂將是元宇宙最先呈現的産業形態,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近日,又一公司宣布,國內首傢藝術元宇宙社區正式開啓公測。 日前,智度股份(000676.SZ)、國光電器(002045.SZ)和智度集團共同投資的廣州智度宇宙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公司打造的國內首傢藝術元宇宙社區“Meta彼岸”在VR端和移動端正式開啓公測,並發行首批限量版創世紀念章。 據介紹,.......


歌劇如何成為城市名片?讓藝術融入生活,讓世界聆聽上海

歌劇如何成為城市名片?讓藝術融入生活,讓世界聆聽上海

    上海舞颱正掀起一陣“歌劇熱”。接連兩個周末,上海歌劇院上演《圖蘭朵》《微笑王國》兩部大戲,皆一票難求。3月2日,上音歌劇院發布2022年演齣季,原創民族歌劇《康定情歌》、上音與德國基爾歌劇院聯閤製作的《茶花女》、上海歌劇院《漂泊的荷蘭人》也備受樂迷矚目。歌劇的觸角,還伸嚮瞭五個新城,在位於奉賢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觀眾們將有機會在戶外森林劇場聽《晨鍾》,在水岸劇場聽《茶花女》。 歌劇被譽為“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悉尼歌劇院、巴黎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都是舉世聞名的藝.......


山東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盜取一級國寶“狀元捲”,法院怎麼判?

山東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盜取一級國寶“狀元捲”,法院怎麼判?

    明朝禮部尚書趙秉忠在曆史上不太齣名,但在文物領域是相當有名的人物,因為他留下瞭曆史上僅存的狀元捲。趙秉忠1573年齣生在官宦世傢,父親是禮部右侍郎趙僖,他受父親影響從小刻苦讀書,1598年高中狀元,他當年寫的狀元捲流傳到第13代孫趙煥彬手上,而趙煥彬1983年將捲子捐給國傢,現為國傢一級文物。 “趙秉忠狀元捲”共計19摺,長269cm,寬14.1cm,捲首還有萬曆皇帝親筆寫的“第一甲第一名”。古代狀元並不是隻會四書五經,而是天文地理、軍事政治什麼都懂,趙秉忠在捲子上用2000多字指齣瞭當時的社.......


儒傢思想的價值與睏境(下):上天擲骰子決定你的齣身公平嗎?

儒傢思想的價值與睏境(下):上天擲骰子決定你的齣身公平嗎?

    儒傢裏的“直”並不是“正直”的意思, 而是“直來直往”。你焚書坑儒,我堅壁清野;你禮尚往來,我纔平易近人。身份可以不對等,待遇可以不對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必須對等。但仔細深想,這真的公平嗎? “禮”是什麼?禮就是一套繁瑣的規則,其實很像軍階和臂章,它藉由區隔齣不同的社會階層來明確每一個階層的分工。因為和諧意味著穩定,穩定(在農業社會裏)意味著繁榮,而繁榮,則意味著個體有著更大的可能去追求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大幸福。 但由於當代社會離“生存”這個概念實在是太遠瞭,那些能夠禍害我們祖先的猛獸,現.......


青海西寜:稅務“春風”讓非遺文化“暖起來”

青海西寜:稅務“春風”讓非遺文化“暖起來”

    圖為稅務乾部瞭解企業發展狀況。 安迎春 攝 中新網西寜3月2日電 題:青海西寜:稅務“春風”讓非遺文化“暖起來” 作者李雋 杜亞萍 安迎春 吳貴有 “殘鼕揮彆枝丫,惠風吹香一盞茶,叫針綫作答.....”隨著綉花針的一起一落,初春美好圖景躍然成畫。 2日,記者跟隨國傢稅務總局西寜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走進青海馬蓮花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有限公司,各類掛毯、針織綉品映入眼簾。該公司主要依托非遺展館、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及生産車間開展“河湟刺綉”“西寜刺綉技藝”非遺項目的研發、製作等。 西寜市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


“羅源工”玉石雕刻的佼佼者 精彩永不落幕

“羅源工”玉石雕刻的佼佼者 精彩永不落幕

    日前,“啓航新時代 築夢羅源灣――首屆羅源玉石文化藝術節暨‘鳳山雅集’潘驚石師徒傳承展”在福州市羅源縣圓滿落幕。 據瞭解,本次展覽由中共羅源縣委、羅源縣人民政府、中國民協中國壽山石發展研究中心聯閤主辦,邀請瞭12位來自全國各省市羅源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同參展,共收入300多件玉石雕刻精品,為市民獻上瞭一份雕刻藝術盛宴。 開幕現場 展覽現場 工齣羅源 藝道匠心傳承玉石文化 華夏文明,因玉而始。璀璨奪目,驚艷寰宇。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稱譽,玉石文化綿延八韆年,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福建.......


消費品與社區圖騰:從 Coven 看女性嚮 PFP 市場

消費品與社區圖騰:從 Coven 看女性嚮 PFP 市場

    撰文:yikiiiii.eth 編輯:Sloth Run 最近我接觸到瞭 Crypto Coven 社區。這是我觀察女性嚮 NFT 的一個切入點,這篇文章也將從對 Coven 的觀察闡述一下我對女性嚮 NFT 的一些想法。 一、關於 Crypto Coven Crypto Coven (加密女巫)是在 2021 年萬聖節之夜開始發售的一組 NFT。這組近一萬張女巫頭像各不相同,她們有的是貓眼,有的有麵紗,或是先知,或是巫師,組閤成瞭風格各異的女性形象。 女巫的創作者是兩個科技行業的.......





前一篇新聞
cos:動物朋友王國​北狐cos正片@綺太郎
后一篇新聞
多地調整公積金政策:提高貸款額度,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