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3:06:22 PM
查證者:奧利寶丨創傷與急診醫學顧問
近日,一則#廣西女子肝髒被蟲子吃掉三分之一#的新聞上瞭熱搜。說的是桂林全州的俸女士患瞭不明原因的上腹脹痛、惡心,隨後醫生通過檢查和診療,從俸女士的肝髒內找到瞭一條寄生蟲。這條寄生蟲體狀似魚形,大小約3.5X2.0cm,取齣來之後還能遊動且仍然具有破壞力。專傢說,從俸女士體內取齣的不是肝吸蟲,也不是薑片蟲,而是肝巨片形吸蟲,比肝吸蟲大好幾倍。
一、肝巨片形吸蟲屬於片形吸蟲,其成蟲在終宿主體內以肝髒組織為食
吸蟲是感染人體的一類常見的寄生蟲。一部分吸蟲主要侵染肝髒,被稱為肝髒吸蟲,包括華支睾吸蟲 (也稱中國肝吸蟲)、麝後睾吸蟲 (也稱東南亞肝吸蟲)、貓後睾吸蟲 (貓肝吸蟲) 以及肝片形吸蟲 (羊肝吸蟲)、肝巨片形吸蟲等種類。
在中國,最為常見的肝髒吸蟲是華支睾吸蟲 (C. sinensis),也就是俗稱的肝吸蟲,尤其是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患者常因生食含有華支睾吸蟲的囊蚴的淡水魚蝦 (如順德魚生) 感染。其不僅引起肝髒和膽管炎癥、病變,還可引起膽管癌和肝癌。華支睾吸蟲現在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明的第一類緻癌物。華支睾吸蟲病也是中國危害較大的一種主要寄生蟲病。
圖為華支睾吸蟲成蟲 (左) 和蟲卵 (右)
這則新聞中,患者感染的是肝巨片形吸蟲。和華支睾吸蟲稍有不同,肝巨片形吸蟲屬於片形吸蟲,同屬片形吸蟲的還有肝片形吸蟲。
肝片形吸蟲 (Fasciola hepatica) 和肝巨片形吸蟲 (F. gigantica) 的形態、生活史非常相似。兩種片形吸蟲的成蟲主要寄生於反芻動物,如牛、羊、駱駝、鹿,有時還可寄生於馬、兔、大型足類動物和一些嚙齒動物。兩者的中間宿主主要是蝸牛,包括椎實螺、土蝸螺、截形椎實螺、僞琥珀螺屬的物種。不過兩種片形吸蟲寄生的蝸牛種類有重疊也有不同。
左為肝片形吸蟲成蟲,最大可為 30mm*15mm;右為肝巨片形吸蟲成蟲,最大可為 75 mm*15mm
肝片形吸蟲分布於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尤其是有牛羊飼養的地區。目前,歐洲、中東、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亞洲、非洲的部分地區都已經報告瞭人類感染,在大洋洲和北美的報道相對較少。肝巨片形吸蟲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目前亞洲和非洲部分地區有人類感染病例報道,尤其是埃及報道較多。此外,還有一些介於肝片形吸蟲和肝巨片形吸蟲之間的“中間形式物種”報道。
片形吸蟲的發育過程 (生活史) 從終宿主的糞便中排齣蟲卵開始。蟲卵在溫暖的水體中孵化,發育成毛蚴,毛蚴脫去縴毛變成囊狀的胞蚴,進入蝸牛體內進一步發育。
在蝸牛體內,胞蚴發育成雷蚴,再發育成尾蚴。尾蚴成熟後離開蝸牛,在水體中自由遊動,附著在水生植物,如芹菜、萵苣、菱角、荸薺 (馬蹄) 上,尾部脫落形成囊蚴。
人或牛、羊等終宿主攝入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後,囊蚴在腸道脫囊而齣,穿破腸道,通過體腔、經過肝髒實質組織,遷移到膽管成熟,造成膽管、肝髒和胰腺等組織的炎癥和病變。成蟲通過腸道排齣蟲卵,周而復始。
圖為片形吸蟲生活史,包括肝片吸蟲和肝巨片形吸蟲
片形吸蟲成蟲在終宿主體內以肝髒組織為食,在中間宿主體內以消化腺和肝髒組織為食,自由生活階段並不攝食。
新聞中患者的肝髒,正是被肝巨片形吸蟲所食。由於肝髒實質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在病變初期患者可能不會感覺到疼痛。不過,人體片形吸蟲感染如不及時治療, 可引起肝髒損傷, 嚴重者可緻肝髒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 持續和嚴重的感染會引起肝縴維化和肝硬化, 可能引起肝膽管型肝癌。
華支睾吸蟲目前在國內有上韆萬名感染者,然而,人體片形吸蟲感染在我國相對少見。我國自1921年報道首例來自福建省的片形吸蟲感染患者以來, 有記載的確診病例報道隻有百餘例, 且多為肝片形吸蟲感染,極少為肝巨片形吸蟲。
2011年底至2012年初,雲南省大理州發生肝巨片形吸蟲爆發流行,共有26名患者被診斷為肝巨片形吸蟲感染。專傢在牛羊糞便中找到瞭片形吸蟲蟲卵、在水溝環境中查見椎實螺(巨片吸蟲的中間宿主)、並在其體內查見片形吸蟲幼蟲。
專傢進一步調查發現,一些農戶在溝壑中種植魚腥草,並在魚腥草水田中施用牛羊糞便;水田中有大量椎實螺孳生;當地居民普遍存在食用涼拌魚腥草習慣,佐料是香菜、大蔥,且香菜、大蔥在收獲銷售前也常被泡在有椎實螺孳生的水窪中,最終引起肝巨片形吸蟲的爆發流行。
二、感染肝髒片形吸蟲後會有什麼癥狀?
人體感染片形吸蟲的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急性期癥狀,患者可能會齣現發熱、寒戰、右上腹痛、肝腫大,有時還會齣現厭食、惡心、嘔吐和蕁麻疹等癥狀。在此期間,片形吸蟲穿齣腸道、通過腹腔、遷移到肝髒實質。因此,急性期癥狀主要與蟲體引起的炎癥、對組織的破壞及毒性和過敏反應有關。急性癥狀通常在6周內消失。羊感染時較為劇烈,主要是因為吞入含有大量囊蚴(上韆)引起的反應。
除瞭遷移到肝髒,片形吸蟲也可以遷移到肺髒、皮下組織、胰腺、泌尿生殖道、眼睛或大腦等部位異位寄生。
慢性期,也稱膽道期,通常在感染後約6個月開始,可持續10年或更長時間。患者可能無癥狀,也可能會齣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消瘦、肝髒腫大和黃疸 (可看到皮膚和眼白發黃,提示肝髒功能損害) 等癥狀。此時主要是因為成蟲阻塞膽管以及化學刺激,引起膽管和肝髒的炎癥和病變。炎癥疾病可能呈間歇性發生。因此,對於不能解釋的反復肝膽炎癥,應考慮到肝髒吸蟲感染的可能性。
三、如何診斷吸蟲病?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和體徵初步評估,再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檢查,例如:
糞便檢查:肝髒吸蟲會在肝膽管産卵,蟲卵通過腸道排齣,糞便中有時可以找到蟲卵。
免疫學檢查:人體感染寄生蟲後,免疫係統會産生相應的免疫物質 (抗體),可直接檢測人體內是否有對應的免疫物質,來初步篩查是否感染。
影像學檢查:例如超聲檢查、計算機斷層掃描 (CT)、磁共振成像 (MRI)、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ERCP) 或膽管造影,有時內窺鏡檢查也能發現蟲體。
圖為一名13歲患者體內的肝片形吸蟲,ERCP
四、用驅蟲藥可以治療吸蟲病,如果病變嚴重則需通過內鏡或手術治療
對於華支睾吸蟲,通常使用吡喹酮、阿苯達唑等藥物治療。但是,片形吸蟲對於這兩種藥物反應不佳,主要使用三氯苯達唑、硝唑尼特等藥物治療。
如果病變嚴重,齣現膽道梗阻、膽結石等並發癥,通常需要通過內鏡或手術治療。
如果齣現身體不適且有相關不潔飲食史,最好前往醫院相關科室(通常是全科、消化內科)就醫,不要自行用藥。
五、預防吸蟲病需要注意飲食衛生
多數吸蟲屬於食源性寄生蟲,因此預防主要依賴於注意飲食衛生。
我國東南、東北地區高發的華支睾吸蟲 (肝吸蟲),主要是因為患者主動食用瞭未烹熟的淡水魚、蝦,如“魚生”、“魚生粥”等。因此,我們建議避免食用未經烹熟的淡水魚、蝦。此外,螺類 (蝸牛) 包含多種寄生蟲,如果食用,必須充分烹熟。處理生食後不洗手、生熟砧闆和器皿混用也可能引起感染。蘸料不能殺死寄生蟲。
本文提及的片形吸蟲,包括肝片形吸蟲和肝巨片形吸蟲,在發育過程中附著於水生植物上,如芹菜、萵苣、菱角、荸薺 (馬蹄) 等。為預防寄生蟲或其它疾病,人們應避免生食水生蔬菜或浸泡在水窪中的蔬菜,最好充分清洗並煮沸食用。此外,還應避免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整體上來看,片形吸蟲在我國不多見,所以無需過度擔心。
本文編輯:fycfeng
關注【較真】,獲取更多靠譜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係騰訊較真獨傢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