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7:48:56 PM
如何堵上院感漏洞?
撰文 | 燕小六、汪航
來源 | “醫學界”公眾號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我國多地、多點暴發。4月8日0-24時,我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334例+23815例。
同時,醫療機構內感染事件頻頻發生。
“這幾天,我們自己病區齣現病人及護工感染,兩天內快速增長達十餘人。”地處上海的某醫院一位護士稱,4月4日,醫院兩名病區護士核酸陽性。
4月5日,醫院在院內齣現陽性工作人員的情況下,派人外齣采樣,院內沒有消殺防疫。
次日,有一個病區醫護幾乎團滅。
8日,醫院下達閉環管理通知。同一天,上述護士發帖稱,所在病房收到第一批防護設備。在此之前,其所在病房已經“裸奔”多日。“期間,其他科室把我們當疫區看待。但我們這裏沒有被封控,人員齣入自由。”
“醫學界”注意到,該醫院所在地區於4月1日淩晨起全麵靜態管理。為方便工作以及避免影響傢人,病區所有護士一直住在病房內,和患者、傢屬共用廁所,在護士台吃飯。有的人沒有儲備任何生活物品,衛生巾等必需品都靠同事支援。
“我們希望醫院把陽性患者轉移並妥善安置,或把我們密接醫護安排隔離。不然,一個患者陽瞭,整個病房會陽。這隻是時間問題。”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上海另一傢醫院。
該院一名護士在微博發帖稱,自己是科裏第6個被通知陽性的。在其確診後,院方通知科室不上班,關門消殺。此時距離該院首例醫務人員報告陽性,已過去2天。
該院一名患者傢屬嚮“醫學界”證實,其86歲的外公在3月29日,因腦卒中被該院收治,4月7日老人被確診陽性。85歲的外婆正在院內閉環陪護,4月6日至今的核酸檢測結果未知。
“我先在微博上刷到消息,說院內可能有感染。等到我外公確診後,外婆說情況還蠻嚴重的。病人和傢屬隻能待在病房裏,醫護會送飯到門口,每天隻能齣房間打1次熱水。”這名患者傢屬在微博求助稱,不知能否將老人轉移到有救治能力的方艙,以及外婆核酸結果未齣,能不能和外公一起去方艙。
在上述求助消息傳齣的同一天,上海市紀委監委通報,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浦東分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嚴、處置不力的問題,緻多名病人、員工感染。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黨支部副書記、院長周寶國被免職。這是上海本輪疫情中,第一位被公開免職的醫院院長。
該院院內感染事件被公開前的數天,醫院多名醫護、員工曾在網絡發聲,尋求援助。
疫情之下,院感事件頻頻發生
如果將時間跨度設定在常態化防疫以來,院感事件亦是不絕於耳。涉及醫院包括鄭州六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石傢莊市槁城人民醫院、新樂市中醫院、青島市胸科醫院、青島第五人民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及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
今年4月5日,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通報兩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分彆為獨立傳染病區護士和醫生。該院是婁底市唯一一傢新冠定點救治醫院。
“醫學界”梳理前述相關事件及通報,發現新冠院感事件主要源於4方麵: 第一 ,規定執行力度不夠或管理鬆懈,比如石傢莊市槁城人民醫院對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未做到“應檢盡檢”,先入病區再做檢測的現象普遍,且病區管理混亂,陪住證可以換人使用。
第二 ,醫院建築設計、硬件條件達不到要求。比如,青島市胸科醫院新冠住院患者與普通病區患者共用CT室(全院僅一個CT室)。
第三 ,在近期幾傢醫療機構院感事件中,易感染人群疏於保護等問題被暴露齣來。除感染、急診外,部分門診、住院等科室醫務人員麵臨防護物資不足。
第四 ,發現陽性病例後沒有馬上轉至方艙隔離或單間隔離,緻使感染擴大。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對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管理的反思及其對策》,我國仍麵臨專業傳染病防控和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儲備不足問題。病例激增、重癥增多,醫務人員感染暴露規模大、交叉多、距離近、時間長,導緻有些醫院多個科室病區醫務人員感染。
如何堵上院感漏洞?
“我國絕大多數醫院已建立感染管理科,製定一係列規章製度。但新冠疫情就像放大鏡,顯現、放大醫院感染管理的短闆和漏洞。”國傢衛生健康委員會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張鴿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對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管理的反思及其對策》一文作者。他寫道,麵對新冠病毒和將來可能的其他新型傳染病,需堅持問題導嚮,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管理。
張鴿在文中給齣一係列對策、思考。
第一,加大院感投入 ,在防控基礎設施、場所、資金、人力、物資等方麵予以保障,加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這是院感防控的基礎。
第二 ,提高精準控製傳染源能力。 醫院堅持和完善預檢分診管理製度,嚴格發熱門診管理,嚴格住院患者陪護和探視管理;落實首診醫師負責製,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隔離和醫學觀察。
第三 ,多措並舉切斷傳播途徑。 醫院對重點區域常態化堅持“三區兩通道”管理,人員防護嚴格分區分級防控,避免交叉感染。加強環境感染控製,做好病房、醫療檢查設備、排汙係統等各類工作生活環境和物品的清潔消毒,加強通風管理,進入院區須正確佩戴口罩。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加快醫務人員職業健康體係建設和安全防護用品標準體係發展,要注意手衛生,在診療活動中堅持標準預防。
第四,分類施策保護易感人群。 做好各類人群職業暴露後的應急處置預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對醫務人員的危害。
第五,努力保持醫務人員身心健康, 綜閤考慮醫務人員工作時間、腦力體力負荷、醫護風險、管理和科研等因素,加強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基礎研究和乾預疏解,避免因體力勞纍、心理抑鬱等因素降低免疫力。
針對當前疫情形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4月9日告訴“澎湃新聞”,這一波奧密剋戎襲擊來得很快很猛,對醫療體係造成衝擊,特彆是正常的醫療秩序受到衝擊。
他認為,在這一波動態清零過程中,更大的啓示是我們應該為下一階段的抗疫做更充分的準備,應該在對老年人的加強針接種、藥物儲備、核酸檢測能力、隔離病房建設、分級診療體係等方麵作更積極的建設。如果不建成強大的抗疫體係,即使這次實現瞭社會麵清零,明天仍然會麵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資料來源: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對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管理的反思及其對策.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1,44(1) : 74-76.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00722-00829
來源:醫學界
責編:徐李燕
校對:臧恒佳
製版:薛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