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2006年 葉春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采風。作為嶺南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 葉春生:廣東民間文化保護的先行者 - 趣味新聞網


2006年 葉春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采風。作為嶺南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 葉春生:廣東民間文化保護的先行者


發表日期 3/16/2022, 9:45:41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2006年,葉春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采風。作為嶺南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葉春生逾六十載的學術生涯,始終以“嶺南”為治學之“根”。雲遊韆山萬水,廣結三教九流,他將畢生的心血都凝結在20餘部專… .....


    

2006年,葉春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調研采風。

作為嶺南民間文藝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葉春生逾六十載的學術生涯,始終以“嶺南”為治學之“根”。雲遊韆山萬水,廣結三教九流,他將畢生的心血都凝結在20餘部專著、500萬字文章的字裏行間,開創“嶺南民俗學派”的先河。

從葉春生的學術軌跡裏,人們可以看到一位學人守護嶺南文脈的熱忱,看到一位傳人綿延先賢遺誌的初心。他在執教中山大學的20年裏,重啓瞭中大民俗學的深厚傳統,創造瞭新的輝煌;他親手栽植的滿園“桃李”,更成長為各大高校與研究機構的中流砥柱。

在《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70年學術史》所收錄37位訪談人裏,葉春生成為唯一入選的廣東學者。麵對新時代賦予嶺南文化“雙創”工程的使命,由他開創的“嶺南民俗學派”砥礪前行的足跡,仍將帶給後學無窮的啓迪。

人物名片

葉春生 男,漢族,1939年10月齣生。民間文藝傢(民俗學),從藝57年。被譽為嶺南民俗學派的主要倡導者和建設者,為《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70年學術史》所收錄37位訪談人中唯一入選的廣東學者。學術專著達50多本,代錶作品有《區域民俗學》《嶺南俗文學簡史》《民間文藝學教程》《嶺南民間文化》以及《廣東民俗大典》等。成立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創辦《民俗》新刊,後發展為《民俗學刊》;編輯齣版《文化遺産》,成為國內大學第一傢定期齣版刊物。曾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奬・學術著作奬和第二屆、第八屆廣東省魯迅文藝奬。

民俗學是用腳走齣來的學問

葉春生齣生於雲南河口,從小深受和諧共融的多民族文化影響。自1959年考進中山大學中文係後,他的學術生涯就與“嶺南”二字結下不解之緣。5年後,葉春生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成為鍾敬文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培養的三屆民間文學專業研究生之一。

鍾敬文是中國民俗學奠基人。上世紀20年代,他與顧頡剛、容肇祖等發起創立“中山大學民俗學會”。中山大學也成為中國民俗學的重要發祥地和學術中心。負笈北上的經曆,讓葉春生從內心深處燃起瞭重鑄中山大學民俗研究傳統的熱望。

“我們搞民俗學的人,就得紮根在民間,田野就是我們的課堂。”葉春生還記得,導師鍾敬文初次見麵留下的諄諄教誨。長年纍月的田野調查讓他深深體會到:民俗學是用腳走齣來的學問。葉春生也以此為座右銘,通過言傳身教指引和鞭策學生。

研究生畢業後,葉春生被分配到信宜縣工作。經過十年的鄉野磨練,民俗研究的初心卻始終沒有淡忘。無論身在何處,他都懷著濃鬱的興趣搜集當地的民間文學。1978年,葉春生終於如願以償,迴到中山大學中文係任教,全心投入民間文學研究和教學。

“嶺南民俗”從此成為葉春生治學安身立命之本。此後30年間,他踏遍瞭嶺南的山山水水,寫下500多萬字各類文章,個人學術著作20多部、閤作編著30多部。《區域民俗學》《嶺南俗文學簡史》《廣東民俗大典》等嶺南民間文藝經典深受學界肯定。

顧名思義,“學問”之道,“學”與“問”是關鍵。要收獲“來自民間的學問”,自然應嚮民間問道。與人們眼中的“學院派”不同,弟子們眼中的葉春生卻有幾分“江湖氣”。販夫走卒、高僧貧道、匠人術士、江湖郎中,都是他樂於交遊的對象。

“隻要有一技之長的人,我都拜他為師、跟他學藝。”與三教九流相處,先生總是虛懷若榖。在葉春生看來,這些“俗界異人”不僅是“故事簍子”,更是嶺南風俗最權威的“解碼人”,身上總有象牙塔裏學不完的“絕技”。

有一次,葉春生去開平調查,招待所服務員看到“中山大學”的介紹信,誤以為來者是中山縣人,便安排他與兩個中山縣的打石工同宿。葉春生索性“將錯就錯”,與二人交起瞭朋友,打聽到許多有關石匠的習俗趣聞,成為此次調查之行的意外收獲。

跟隨過葉春生下鄉的學生,總忘不瞭葉老觀天察地的本領,身體若有不適,葉老還會熱情地獻上自己收集的民間“偏方”。葉春生也喜以“萬能膠”自喻:“我們搞民間文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得懂一點,否則又談何研究呢?”

“書齋裏永遠學不到真正的‘民俗學’,田野纔是民俗學者的‘傢’:隻有走進田野,我們纔能汲取養分,纔能得到‘活’的材料。”葉春生總結道。

篳路藍縷再續嶺南民俗學脈

從恢復傳統到再創輝煌,葉春生可謂中山大學民俗學成長曆程的見證人。改革開放之初,作為中大中文係民間文學、民俗學方嚮唯一一位任課老師,他自掏腰包設立“振興中山大學民俗奬”,奬勵錶現突齣的學生,並將學生們的優秀作業刊印成書。六期院係刊物《民俗》輯刊生動地見證瞭這段往事。

步入新世紀,葉春生擔任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創辦瞭新的《民俗學刊》。刊物的時代特性也更加鮮明,“區域民俗學”成為刊物探討焦點,並在內地學術界率先發起有關民俗文化産業、應用民俗學的討論,引起廣泛關注。

2002年12月,經過整閤,由古代戲麯研究所、民俗研究中心組成的“中山大學古代戲麯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研究所”掛牌,兩年後被確立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年3月更名為“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中大民俗學的影響力由此再上新台階。

脫胎於《民俗學刊》的《文化遺産》,如今已成為民俗學界重要的核心期刊。為深化前輩學人留下的民俗學脈,葉春生帶領學生重新齣版《中山大學民俗學叢書》,書稿幾經周摺方告集納齊備,凝聚三代嶺南民俗學人心血的力作終於在2003年與公眾見麵。

“一為學術,二為文藝,三為民生”,是中山大學民俗學會的初心。身為廣東省民間文藝傢協會的創會會員,葉春生沒有停止過對民間文化的發掘。通過他的積極奔走,黃閣鎮古老的麒麟舞重返時代舞台,過百座古村落也通過認定得到搶救與保護。

對保護文化遺産的態度,葉春生從不固步自封。在他看來,民俗學不僅是一門學術,更是一種技能,可以轉化為生産力並産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文旅融閤就是‘活保’民俗文化很好的途徑,一代一代的傳承纔能永葆生命力。”

著名民俗學者王文寶將葉春生譽為“嶺南民俗學派”的開創者。“嶺南民俗”之所以成門成派,既得益於葉春生本人取得豐碩卓著的研究成果,更有賴於葉春生悉心培育齣一群為嶺南民俗文化的保護、宣傳和弘揚不懈努力的“守望人”。

葉春生曾榮膺“南粵優秀教師”稱號,門下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不計其數,民俗學專業碩士、博士就近50名,可謂桃李滿天下。如今,這批民間文藝的“種子”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等十幾所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開枝散葉,結齣纍纍碩果。

除瞭腳踏實地的學風,葉春生亦師亦友的人情味,讓其弟子同樣銘記於心。無論學生在經濟、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什麼睏難,他總是第一個伸齣援手。即使在退休之後,感念恩師,登門探望和求教的門生依然絡繹不絕,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從未間斷。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施愛東滿懷感佩地評價恩師葉春生:“作為一位沉潛鄉間田野的民俗學者,葉老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他的思想和學說卻能藉助學生、藉助文字,穿越時空而流播天下。”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傢藝術傢

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傢藝術傢

    王筱�E 範勃 李誌良 林文祥 吳佩錦 林俊敏 (阿菩) 何世良 林藍 陳擎 魏葆華 王筱�E 以優質原創作品培育本土話劇市場 “以具有審美品格的戲劇作品滋養人的精神世界。”是我為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確立的藝術追求。從2005年開始,我以劇院領導和藝術總監、導演的身份,帶領廣話,在話劇演齣相對貧瘠的市場環境下,以十三號劇院為演齣陣地,培養話劇觀眾,培育話劇市場,建設專業隊伍。17年間,堅守初心,始終如一。十三號劇院已成為廣州話劇演齣的文化品牌,聞名於戲劇界,.......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鞦光依舊似春光(新作評介) ――《我這九十年》讀感 收到束沛德先生題贈的《我這九十年――文學戰綫“普通一兵”自述》,一口氣讀完。這裏有我熟悉的《我當秘書的遭遇》《我也當過炮手》《難忘菡子》等篇章,也收錄瞭我未曾讀過的不少新作。全書分為“我與作傢協會”“我與兒童文學”“我的良師益友”“我的筆耕生涯”“我的親情傢風”“我的夕陽時光”6輯,以“我”為主角,雪泥鴻爪,串聯起作者與文學結緣的人生軌跡。讀後,有一種翻閱厚重老相冊的感覺,落花流水,蔚為大觀,須眉畢現,栩栩如生。這本書無疑是束沛德先生九十.......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

鬱達夫的海外“文”蹤

    作者:劉 俊 鬱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聲名卓著的作傢,他齣版於1921年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在這本集子中的三篇小說《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發錶後即在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於深藏在韆年萬年的背甲裏麵的士大夫的虛僞,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纔子們震驚得至於狂怒瞭。為什麼?就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直率,使他們感受著作假的睏難”――從郭沫若的這段話中,不難感受到鬱達夫小說一經問世就産生的巨大衝擊力。 小田嶽夫譯《過去――.......


詩話梨園│昝金香:留得伶名一段香(附精彩音視頻)

詩話梨園│昝金香:留得伶名一段香(附精彩音視頻)

    昝金香 秦腔名傢 昝金香(1944-2015)陝西鹹陽人。著名秦腔錶演藝術傢,興平市人民劇團二級演員。11歲開始學藝,曾嚮名藝人崔曉鍾學藝,主工正小旦。1957年到興平人民劇團。她的錶演細緻灑脫,唱腔剛韌激越、酣暢飽滿、富有激情。她扮演的竇娥、王昭君,特彆是在《馬嵬坡》中扮演的楊貴妃,都很受群眾歡迎。 緬懷昝金香|馮萌獻 一 情鍾戲麯步梨園, 茹苦耕耘四十年。 藝苑尊師勤礪煉, 舞颱跋頂肯登攀。 唱腔婉轉聲情茂, 演技超群戲路寬。 動魄驚心《紅燈記》, 感天撼地《竇娥冤》。 二.......


與唐代詩人實現生命對接

與唐代詩人實現生命對接

    本報電(記者張鵬禹)詩佛王維為何從儒學轉嚮佛學,在入世齣世之間,他如何應對內心的睏厄?從一介布衣到朝堂重臣,韓愈如何從邊緣走嚮中心,發齣自己的聲音?白居易的人生是否如他所說的“知足保和”那樣淡然超群?近日,茅盾文學奬獲得者張煒的隨筆集《唐代五詩人》對這些問題給齣瞭自己的答案。該書凝結瞭張煒20多年來研習古詩的結晶,擇取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隱5位唐代重要詩人,從曆史、哲學、詩學、美學、文學史和寫作的角度,深入他們的精神與藝術世界,讓每一位詩人在文本中復活。 在張煒看來,人性決定詩性.......


陝西夜塬遺址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萬餘件

陝西夜塬遺址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萬餘件

    央廣網西安3月16日消息(記者劉昱)3月15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位於陝西省洛南縣的夜塬遺址發掘項目取得重要收獲,發掘齣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1.2萬餘件。 考古齣土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央廣網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夜塬遺址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保護和搶救曆史文化遺産,經國傢文物局批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牽頭,聯閤相關單位對該遺址進行瞭考古發掘。 本次發掘的區域位於遺址東南部,發掘麵積約500平方米,目前可見的地層堆積分為36層,深度達22.......


為什麼說“名都自古並州”?這座博物館告訴你…

為什麼說“名都自古並州”?這座博物館告訴你…

    MUSEUM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唐代李白的贊譽彰顯昔日龍城風華;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並州”, 宋代瀋唐這句詞吟唱著這座都城的詩畫風流…… 今天,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主角是: 太原博物館。 如果你想瞭解 太原建城2500年悠久的曆史文化, 來這裏是最好的選擇。 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從距今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開篇, 直至明清時期, 每一個曆史節點中最為璀璨的一頁, 都被收錄其中, 明亮且耀眼。 ▲山西晚報2022年3月15日報道版麵 往.......


交流|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韓精彩上綫

交流|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韓精彩上綫

    為落實中韓兩國元首“中韓文化交流年”共識,推動中韓文化、文物交流與閤作,2022年3月10日起,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章丘區委宣傳部、章丘區文化和旅遊局、章丘區龍山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共同承辦的“黃河文化的日齣:山東龍山文化文物圖片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及媒體平颱同步推齣。圖片展精選30餘張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新石器時代大規模遺址群的代錶性文物圖片,展示當時先民生産生活的日常圖景。 山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以城子崖遺址.......


畫捲繪寫新時代氣象

畫捲繪寫新時代氣象

    作者:賴 睿 畫捲銘記曆史、鎸刻時代。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從中國美術館館藏中精選近300件作品,以中國畫、油畫、版畫、漆畫、農民畫、連環畫、雕塑、影像等藝術形式,盡情抒寫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彰顯時代精神。 奔馬(中國畫)徐悲鴻 我把春天帶迴傢(中國畫)曾春平 最美太湖水(油畫)商亞東 經典與新創同場亮相 本次展覽分為“以美錶現新時代”“以美獻給新時代”兩個篇章。第一篇章.......


15件事,瞭解普奬首位非洲得主

15件事,瞭解普奬首位非洲得主

    微信公眾號更改瞭推送規則,如您不想錯過精彩內容,請將“上海工地”公眾號設為星標,並在文尾點擊"收藏""在看""贊",可讓您第一時間看到我們。 本文來源:建日築聞,如需轉載請注明齣處。 “我隻是希望我的社區能成為建設過程的一部分”。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在去年發錶的 ArchDaily 采訪中談到。很難想齣能更好地概括這位新晉普利茲剋建築奬得主的謙遜和影響力的話,正是因為他讓村民們參與到結閤道德承諾、環境效率和美學質量的建築建設中,他的作品聲名鵲起。 弗朗西斯・凱雷,在西非齣生,在歐洲接.......


想象力大概是當下最稀缺的資源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想象力大概是當下最稀缺的資源丨2021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01 持續思考的問題 張輝,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輝:這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寫作關於萊辛( G.E. Lessing, 1729-1781)的一本新書。已寫瞭十年,正處於殺青階段。應該感謝萊辛,他讓我獲得瞭遠觀自己、乃至遠觀我們時代的可能性。這大概是我們所亟須的。因為,往往“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我們或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瞭看清自己和自己時代的參照係。 李雙誌,復旦大學德語係青年研究員。 李雙誌:我在2021年持續思考的問題是:以文學研究為誌業,能否.......


《湖南劉氏大同族譜》齣版發行

《湖南劉氏大同族譜》齣版發行

    作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重大科研成果,《湖南劉氏大同族譜》將在今年4月5日正式上市發行。 據《湖南劉氏大同族譜》主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繼德介紹,該書是在2010年齣版《湖南劉氏源流史》基礎上考證與補充,是湖南省漢文化研究會專傢曆時12年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分4捲,設源流世係、傢規族訓、文化傳承、孝德模範、聯誼發展、文明博覽、漢苑春鞦等7大篇,共計248萬字。 其中,源流世係篇記錄瞭湖南劉氏的源流與世係、遷徙與發展、文化與文明;傢規族訓篇龔收錄漢代5帝20多篇詔訓、180餘族2.......


曆史的當代迴望,《中國》第二季破圈共振“中國精神”

曆史的當代迴望,《中國》第二季破圈共振“中國精神”

    走進曆史,走進《中國》。昨晚,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Z文化聯閤齣品的大型曆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正式收官,觀眾跟隨鏡頭在那些具有開創性、轉摺性或標誌性的重要曆史節點中,生動追溯今日中國如何一路走來。 獨特美學風格掀起“曆史熱” 持續創新引發《中國》IP破圈效應 《中國》第二季播齣以來,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其集均到達率居地方衛視晚間時段紀錄片冠軍;高知屬性明顯,CSM全國網高學曆觀眾占比超4成。全網熱度持續走高:據美蘭德藍鷹指數顯示,該片蟬聯紀錄片融閤傳播指數榜16連冠,超6成在播日.......


什麼是“閨怨詩”?唐朝人的愛情貧乏​,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

什麼是“閨怨詩”?唐朝人的愛情貧乏​,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

    有一個小日……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學者,一生緻力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他曾經鑽研瞭唐詩裏的閨怨詩,得齣一個結論:閨怨詩就是以第三人稱寫的愛情詩,說明唐朝人在第一人稱的愛情詩上的錶現,很貧乏。(見鬆浦友久《中國詩歌原理》) 這個我咋說呢,這個咋說呢,屬於是閻王麵前拉提琴――盡TM鬼扯,不過吃飯砸鍋嘛,也是隔壁的傳統藝能瞭。 今天就來說說,什麼是閨怨詩,還有閨怨詩到底是不是愛情詩? 什麼是閨怨詩? 閨怨詩,是我古代詩歌的一種內容形式。 閨怨詩的起源很早,《詩經》就有“君子於役,不知其期”,後世逐.......


詩詞海報|飛花令·雨花

詩詞海報|飛花令·雨花

    相關閱讀: 詩詞海報 |飛花令・嶽麓 詩詞海報 |飛花令・開福 詩詞海報 |飛花令・望城 詩詞海報 |飛花令・長沙縣 詩詞海報 |飛花令・瀏陽 詩詞海報 |飛花令・寜鄉 .......


深切緬懷│著名秦腔錶導演藝術傢司存瑞先生逝世

深切緬懷│著名秦腔錶導演藝術傢司存瑞先生逝世

    一級演員、原寜夏秦腔劇團編導室主任、著名秦腔錶導演藝術傢司存瑞先生,2022年3月14日(壬寅年二月十二)20時4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銀川逝世,享年78歲。 緬 懷 秦腔藝術傢 司存瑞 司存瑞,生於1945年,祖籍天津。一級演員,著名秦腔錶導演藝術傢。1954年入寜夏平羅縣劇團開始學藝,1969年調入寜夏自治區秦腔劇團,先後任演員、導演及編導室主任,2005年退休。 師承賈興福、陳易平等前輩名傢,主工架子花臉兼演銅錘,戲路寬綽,扮相生動神儀,功底嫻熟紮實,塑造人物性格鮮明,先後在《.......


《紅樓夢》一個細節點破人性:看不起奴纔,卻又想做奴纔

《紅樓夢》一個細節點破人性:看不起奴纔,卻又想做奴纔

    我們中國人打心眼裏,是看不起奴纔的。這種看不起天長日久,就變成瞭一種骨子裏的憎恨和衊視,於是就有瞭“軟骨頭”、“狗腿子”之類的稱謂。 可另一方麵,我們又怕奴纔。 為什麼怕呢?因為奴纔身後都有主人,而且還必然有一定的勢力。其實有勢力的主人,也不一定就有多可怕,畢竟咱平頭老百姓,八竿子打不著。可如果奴纔非要“狐假虎威”、“狗仗人勢”,還真夠喝一壺的。 這或許就是一些人,雖然覺得當奴纔憋屈,卻依舊願意當奴纔的原因。 就像《紅樓夢》裏的周瑞傢的 周瑞傢的,是北方對已婚婦女的一種稱謂,意思就是周瑞的.......


始建於元代!它纔是中軸綫上最早的“天橋”

始建於元代!它纔是中軸綫上最早的“天橋”

    古都中軸綫不僅是北京的建築軸綫,也是文化的軸綫。晚清、民國年間,北京正陽門以南的天橋成為古都文化地標之一。其實在古都中軸綫的悠久發展史上,有過元、清兩座時代不同的南北“天橋”,萬寜橋纔是北京中軸綫上最早的“天橋”。 此天橋非彼天橋 最早將元、清兩代“天橋”混而為一的,是民國年間的方濟川。他撰寫的《天橋納涼詩》記錄瞭晚清、民國年間北京南城天橋地區的繁盛景象。其中提到:“水心亭上耽醇酒,歌舞颱前聽鄭聲。豈是長安人盡醉,不知大廈近將傾。”又稱:“五百年前一石橋,今來此處也魂銷。酒茶樓畔笙歌醉,車.......


李白清高的一生

李白清高的一生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神靈",是唐代宏大的新民主主義詩人,被子代喻為"詩仙"。他的一生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任性,開掛。 據《新唐書》記事,李白為興聖太歲(涼武昭王李�保┚攀浪錚�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溫和大手大腳,愛喝酒作詩,喜交友。 神龍元年(705年),李白五歲,發濛涉獵。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贏得瞭社會名流的贊揚流傳。 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郡主和賀知章的歌功頌德,玄宗看瞭李白的詩賦,對其甚為心儀。便召李白進宮,令李白敬奉翰.......


蘇軾最齣彩的一首詞,代錶宋詞最高水平!

蘇軾最齣彩的一首詞,代錶宋詞最高水平!

    人生一世,風風雨雨,怎樣麵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是每個人都要麵對的人生課題。在中國古代的文人中,蘇軾的人生對我們最有參考意義,他豐富的一生,可以讓我們在麵對人生的各種境遇時,都能得到有價值的人生提示。 因此就有人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 蘇軾的一生,經曆過多次大起大落,在人生的變幻難測之中,他也獲得瞭對人生更深的體悟,因此,在他的詩詞中,有著對人生深刻的洞見。 蘇軾的詞有很多,但是有一首最齣彩,最豁達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


盜墓賊為何不拿墓中的銅錢?除瞭不值錢外,還有這幾個原因

盜墓賊為何不拿墓中的銅錢?除瞭不值錢外,還有這幾個原因

    從曹操的官盜起,在盜墓這件事情上就很常見。為瞭利益,盜墓賊也都有各自的團體,並立瞭各自的規矩,但是從那些被盜的古墓中可以看齣,古墓中的銅錢,盜墓賊幾乎不會去拿。 第一:銅錢的價格低廉 古墓中有更好的陪葬品,比如金銀玉器,或者瓷器青銅器,這些東西比起銅錢來,更加實在,而且容易攜帶。 第二:則是年代問題 我們都知道古代造的銅錢,每個皇帝都有每個皇帝的年號,過瞭年號雖然不能說不流通,但是在使用上,還是有諸多限製的。 盜墓賊盜墓,一般都是前朝的古墓居多,你在清朝,盜瞭一堆明朝的銅錢,你敢拿齣去.......


隨筆丨童中賢:羅洋翠染文脈深

隨筆丨童中賢:羅洋翠染文脈深

    羅洋翠染文脈深 文/童中賢 “羅洋是何地耶?”這是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捲一・灤陽消夏錄一(3)》羅洋山人中記載的一個問句。羅洋是什麼地方呢?我國有不少山同名,羅洋山也不列外。據考,在中國比較有名的羅洋山主要有兩個,一個在長沙,一個在溫州。 溫州的羅洋山位於平陽縣鰲江塘川境內,據說是一方引人樂道的潛龍寶地與仙居勝境。“此處春來青野蔥鬱、鶯啼燕語,夏時草長蝶忙、甘泉瀠洄,鞦到疊翠流金、層林漸染,鼕至空林薄霜、雲繚霧繞,實乃書不盡之旖旎、道不完之絕美,行走蜿蜒迤邐的羊腸麯徑、盡覽一水縴迴的.......


探訪四川百年文化老字號“詩婢傢” 張大韆、齊白石等曾是常客

探訪四川百年文化老字號“詩婢傢” 張大韆、齊白石等曾是常客

    詩婢傢陳列的宣紙。 張浪 攝 詩婢傢工作人員正在布置一場畫展。 張浪 攝 詩婢傢美術館館長趙文溱展示齊白石做客詩婢傢創作的國畫(詩婢傢詩箋)。 張浪 攝 詩婢傢陳列的端硯-大觀園。 張浪 攝 市民從詩婢傢前經過。 張浪 攝 詩婢傢陳列的壽山石印章。 張浪 攝 3月16日,記者探訪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琴颱路的百年文化老字號“詩婢傢”。“詩婢傢”於1920年由鄭次清創辦,距今已有百餘年曆史,目前以經營近現代和當代名人書畫、舉辦畫展、拍賣為主,兼具文創和教育多闆塊融閤發展。 早在.......


文學與影視,攜手開拓新境界(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文學與影視,攜手開拓新境界(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來源:人民日報 上圖:小說《人世間》書影。資料圖片 下圖:電視劇《人世間》海報。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嚮文學緻敬,嚮現實主義緻敬,嚮普通勞動者緻敬,嚮一代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奮鬥者緻敬,是小說《人世間》的精神內核 電視劇《人世間》成功地將有力量的文學轉化為有魅力的光影,源自創作團隊高度契閤的藝術追求與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匯山河。貼著時代的脈搏、貼著人民的心跳,文藝創作天高地闊 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帶來瞭大範圍的追劇熱、討論熱。 2022年早春時節,不少中國傢庭在電.......


中國?中國!

中國?中國!

    1963年,陝西寶雞 一件剛剛齣土的青銅器上 赫然齣現: “餘其宅茲中國,自茲�V民” 這是關於“中國”的最早記載 何尊,和其上的銘文“宅茲中國,自茲�V民”,描繪瞭周朝營建洛邑的曆史 自此 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 擁有瞭一個共同的名字 中國人 而中國這兩個字 也逐漸成為我們血脈中 亙古流傳的記憶 紅山玉龍 一度被認為是中國龍文化的源頭 但是,什麼是中國? 有人說:天下之中,是為中國 有人說:萬邦來朝,齊聚中國 有人說:民心所嚮,方成中國 《四庫全書》,囊括乾隆以前的曆代典籍,.......


《揚子江》頭條詩人柏樺,又是重復羅列,這就是好詩?

《揚子江》頭條詩人柏樺,又是重復羅列,這就是好詩?

    每個月都月初,就是各大刊物“頭條詩人”的發布期。說實話,自從知道中國詩歌網有發布這個的習慣之後,便著瞭迷。總是想知道,哪些“著名詩人”會成為哪些“著名刊物”的頭條詩人? 圖片來源於中國詩歌網 這不,《揚子江》2022年3月的頭條詩人發布瞭,是柏樺。《揚子江》以“緻江南”為題,發錶瞭柏樺的八首詩,這些詩都是描寫江南的。既然是頭條詩人的詩嘛,怎麼也要讀讀的。果然,其中的一首《紹興,八盤》引起瞭我的興趣。 圖片來源於中國詩歌網 這首《紹興,八盤》共有兩小節,第一小節讓人有些看不懂,感覺好像是紹興.......


是愛的川流不息,還是恨的綿綿無盡

是愛的川流不息,還是恨的綿綿無盡

    大眾日報記者 劉蘭慧 近年來,作傢張煒的創作有瞭一些新的轉嚮,他開始將視野轉嚮童年、轉嚮故鄉。張煒以非虛構的寫作方式創作瞭很多新的作品,給非虛構寫作提供瞭另一種風景,也提供瞭一個新的生命思維方式。 張煒的近作《愛的川流不息》以流暢簡約的綫條,勾畫齣一人一貓的形象。從一隻寵物貓“融融”來到傢裏開始,逐漸展開故事情節,作者用深情的筆觸書寫瞭自己養寵物的幾段經曆,在一次次與動物的相處與彆離中,雙方的歡樂與離愁相互交織,最終構築瞭一個超越物類邊際、交相融閤的共有精神世界,有著很強的哲學意味與深.......


發現彆樣山東·走近山東手造|它為何常被外國友人“點名”

發現彆樣山東·走近山東手造|它為何常被外國友人“點名”

    大眾日報記者 趙念東 張浩 劉春德 楊秀秀 以刀代筆以瓷為紙,曹州刻瓷遠銷海內外 牡丹花開白瓷上 刀與瓷的每次“相遇”,都會深入瓷盤“肌理”;刀與瓷的每次撞擊,花瓣經絡趨於清晰。3月10日,在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鵓鴿堂村一處農傢小院內,曹州刻瓷非遺傳承人馬憲榮正伏於案前創作,金石交錯間,一朵牡丹花躍然於細膩如脂的白瓷之上。 “刻瓷是指使用特製的刀、錘等工具,在陶瓷上雕刻圖案並塗色的傳統手工技藝,是由遠古陶瓷刻胎、印記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在瓷釉上雕刻的技法齣現在清初,並盛.......


微海報|東營人的“防疫十二時辰” 每一刻都是守護

微海報|東營人的“防疫十二時辰” 每一刻都是守護

    大眾網東營齣品 設計:張雲舉 .......


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龔灘古鎮寫生藝術季啓幕

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龔灘古鎮寫生藝術季啓幕

    3月11日,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龔灘古鎮寫生藝術季在重慶酉陽正式拉開序幕,本屆寫生藝術季從即日起一直持續到7月。 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龔灘古鎮寫生藝術季開幕式現場。(供圖) 當天,《印畫龔灘》優秀學生作品評選活動及“墨法正源”―2021中國畫學術邀請展龔灘巡展”等係列活動也同步在龔灘景區舉行。 開幕式上,重慶市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藝緻辭錶示,近年來,酉陽縣不斷探索“藝術+旅遊”融閤發展之路,持續舉辦多屆龔灘寫生藝術季、藝術傢寫生采風交流行等藝術活動,吸引大批藝術愛好者慕名前來,.......


壬寅年“軒轅杯”全球華人書畫大賽評選公示

壬寅年“軒轅杯”全球華人書畫大賽評選公示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華人文精神的化身。以“鼎新”、“大公”、“中和”為精髓的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 由新鄭黃帝故裏景區管理委員會、河南省黃帝故裏基金會主辦,河南中州文博書畫院、新鄭黃帝故裏文化發展研究院等承辦,鄭州大學書畫研究院、海外華人書法傢協會(印尼)、鄭州大學墨痕書畫社等協辦的“軒轅杯”全球華人書畫大賽評選工作,於2022年3月初在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大學南校區舉行。 此次大賽自2021年11月發布徵稿啓事.......


為什麼《西遊記》中的沙僧成不瞭佛?

為什麼《西遊記》中的沙僧成不瞭佛?

    西遊記是一部年齡跨度非常大的著作,老少都愛看,而且拍成的電視劇更是經久不衰,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這部經典不同階段,看齣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小孩子看打鬥,中年人則看到瞭現實的殘酷,尤其是西遊記背後的東西,無比真實。 取經團隊,其實就是融閤瞭現實中,很多團隊的特點,完全符閤一個真實團隊的各種特點,而且這個師徒團隊,每個人的背景,能力,都不一樣,完全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 最能體現差異的就是最後的封賞瞭,唐僧和悟空最後都成瞭佛,豬八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 ”,白龍馬為“八部天.......


若孫悟空沒有金剛之軀,二郎神能獨自擒住他嗎?你看觀音說過什麼

若孫悟空沒有金剛之軀,二郎神能獨自擒住他嗎?你看觀音說過什麼

    很多人認為,孫悟空和二郎神兩人神通無二,實力不相伯仲,若非道祖齣手相助,二郎神根本無法擒住孫悟空。 其實,二郎神的實力應該略勝孫悟空一籌。 原著第六迴,二郎神和孫悟空比試變化之術,孫悟空幾乎被二郎神全麵壓製,無論變什麼二郎神總能剋製他,這便足以說明問題。 但也有人認為,孫悟空比試變化之術之所以輸給二郎神,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先使用變化之術。誰先變誰吃虧,因為後變者可以見機行動,變剋製前者的東西。 其實,這不是先變與後變的問題,作者設計這一段情節,就是為瞭體現二郎神技高一籌。 若非如此,先變根.......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 劉更生:雕琢時光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 劉更生:雕琢時光

    近日,在北京金隅龍順成文化創意産業園內的古舊傢具修復中心,記者見到瞭大國工匠劉更生,他正在為徒弟講解雕刻技藝的精髓。 劉更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京作硬木傢具製作技藝第五代代錶性傳承人、北京金隅天壇傢具股份有限公司龍順成公司工藝總監。 他從事京作硬木傢具製作與古舊傢具修復已經39年,從一名木工成長為北京一級工藝大師、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大工匠、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打磨精湛技藝 1983年,19歲的劉更生和那個年代的很多青年人一樣,頂替父親的工作崗位吃.......


迪拜世博會中國館迎來“湖南時間”

迪拜世博會中國館迎來“湖南時間”

    3月16日,2020年迪拜世博會湖南活動周暨湖南商品走進中東綫上博覽會正式開幕。此次活動周以“攜手湖南,共創未來”為主題,於2022年3月16日至18日在迪拜世博會中國館舉辦。開幕式主會場設在長沙市瀟湘華天大酒店,同時在迪拜設立境外分會場,邀請境外企業傢代錶參會。 此次湖南活動周將采取境內境外相結閤、綫上綫下相結閤的方式舉行,主要活動內容包括預熱路演、開幕式、綫上巡館及重點産業推介、重點産業專題對接會、城市主題日、湖南商品走進中東綫上博覽會、中國館湖南活動周綫下展覽等。 湖南元素“飄香”迪.......


郭靖給的“俠之大者”的啓示,隻要有為國為民之心,由此盡力,就是真豪傑

郭靖給的“俠之大者”的啓示,隻要有為國為民之心,由此盡力,就是真豪傑

    什麼樣的人能稱之為大俠? 第一次對“大俠”這個詞有瞭深刻的概念,來源於《神雕俠侶》。 郭靖教導楊過:“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睏厄固然乃是本分,但這隻是俠之小者,江湖上之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地助守襄陽……” 想郭靖、黃蓉夫妻二人,夫妻情深意重,郭靖時時敬重黃蓉,念著愛妻,然而在危難之際,都是黃蓉聽從郭靖的意願,郭靖想做什麼,黃蓉盡力去輔助郭靖,幫助郭靖實現郭靖的理想。 郭靖以民族大義為重,於是倆人處處以國為先,大半生想著的都是天下百姓的疾苦。 .......


真我為何難尋?認知自我需穿過自欺,剋服對於他人意見的依附

真我為何難尋?認知自我需穿過自欺,剋服對於他人意見的依附

    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黃月 1 “尋找真我”是一個流行於當代暢銷書與影視劇的語匯,又像歌麯裏唱的“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隻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少年》),想象真我的存在讓人們倍感安慰,仿佛曆經世事變遷,隻要人們願意就能尋迴心中那個最初樸素的形象。然而,真我是什麼?心中那個“少年”真的會在原地等待嗎?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資深教授陳嘉映在新書《感知・理知・自我認知》一書中指齣,認知自我是痛苦的,且也不存在一個現成的自我等待人們發掘。召迴“從前的那個少年”的過.......


東西問|侯深:自然保護隻是西方觀念?

東西問|侯深:自然保護隻是西方觀念?

    (東西問)侯深:自然保護隻是西方觀念?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自然保護隻是西方觀念? 作者 侯深 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傑齣學者 自然保護(nature conservation)是當代環境保護的核心議題之一,然而它並非一成不變的觀念。與之相反,它始終存在於自身的時代與地區的語境之中,並不斷發生轉變。然而,無論何時何地,自然保護的根本目的不在於經濟發展,而在於美學意義上,或自現代以來,以自然為名而對自然進行的保護。它既要求對自然進行客觀的觀察與理解,同樣也要求保護.......


射雕英雄傳中,江南七怪武功二流,為什麼誰都不怕?原因很簡單

射雕英雄傳中,江南七怪武功二流,為什麼誰都不怕?原因很簡單

    在金庸武俠中有很多組閤,比如《倚天》中的玄冥二老以及少林三渡,《鹿鼎記》中的白氏雙俠,《射雕》中的江南七怪等等。 就連《神雕》中的楊過和小龍女,若組閤起來使用雙劍閤璧,金輪法王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不過這些組閤基本上都是一流甚至超一流的高手,可《射雕》中的江南七怪就比較差瞭,頂多算得上二流。 可即便如此,他們卻誰都不怕,就算是遇到瞭五絕,都敢上去硬剛。尤其是柯鎮惡,無論輸贏,他都是一副盛氣淩人的模樣,縱然是被對手打趴在地,他也要昂著頭說一句:“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那麼問題來瞭,江南七怪為何誰.......





前一篇新聞
培養國際化創新後備軍 深圳民辦高中探新路
后一篇新聞
2022多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延期!四川會推遲嗎?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