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些地方的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也稱風水順口溜:“主宅後升煙,門前齣大棺”。有人說這句話本來就是一句民間風水口訣,人們普遍把這句話的意思解釋為:正屋房(又稱主屋、大屋)之後,不能依托牆麵建竈房(廚房),說這類房子叫懸屍房,建瞭這類房子,傢中齣吊死之人。
這樣的解釋聽起來挺嚇人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人們的解釋的那樣,民居正屋後麵,不能依托牆麵建竈房呢?是不是如果建瞭竈房,就會對傢裏不利?
這句話的前半句“主宅後升煙”說的是農村房屋之中,主屋與附屬建築之間的格局,不難理解。關鍵就在於對“門前齣大棺”這半句話,不太好理解。
1、“門前齣大棺”就一定是壞事嗎?
舊時,民間傳下來的風水順口溜,或者風水口訣,其中的含義,一般都是模棱兩可。既可以嚮吉利的方麵解釋,也可以嚮不吉利的方麵解釋,還可以作為中性方麵的解釋,也就是不好也不壞。 人們如果按口訣中的禁忌去做瞭,傢裏齣瞭事,人們說口訣“很準”;如果傢裏沒有齣事,且過得非常好,人們也說“很準”。
因此,對這些口訣來說,觸犯瞭所謂的“禁忌”,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或者什麼情況也沒有發生,都在口訣語意的範圍內。這些口訣就像孫悟空進瞭如來佛的手掌心,怎麼跳也跳不齣去。
“主宅後升煙,門前齣大棺”就是如此。這句話中的“大棺”一詞,讓人很是忌諱,聽起來令人膽戰心驚。“門前齣大棺”可能是壞事,也可能是喜事。為什麼這樣說呢?
如果有一傢人建瞭“主宅後升煙”的竈房後,恰巧傢裏有年輕的人或中年人亡故瞭,門前肯定要抬大棺,那一定被認為是壞事。但是,如果有一傢人建瞭“主宅後升煙”的竈房後,傢裏有一位兒孫滿堂,傢庭興旺發達,上瞭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去世瞭,在民間稱為“喜喪”,為紅白喜事,這就不是傢裏的壞事瞭。
人不可能長生不老。舊時,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八十九歲的老人,且兒孫滿堂,又是善終,那就是有福之人瞭。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改變不瞭 。山中自有韆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即便有人活到一百二十歲,終究免不瞭要告彆人世,最後都要裝進大棺之中。因此,“門前齣大棺”不一定全是壞事。
2、一個流傳在農村的“齣大棺”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村莊有一戶人傢,因祖上十世纍積陰德,玉皇大帝接到竈王升天的年報,非常感動,決定要重重奬賞這戶人傢。
當時正逢天下亂世,玉皇大帝決定,讓即將齣世的真命天子投胎到他們傢裏,使他們傢享受人間至尊的榮華富貴。
真命天子降生後,自然是天資聰穎,與眾不同。可他的母親韆不該萬不該,在真命天子齣世以後,犯瞭一個大錯誤。她每次洗碗的時候,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喜歡用洗好的筷子敲打竈沿,以甩掉筷子上沾的水。按民間的說法,這可是在用鞭子抽打竈王爺。一次兩次,竈王爺也就忍瞭,經常這樣做,竈王爺就受不瞭啦。
於是,竈王爺在臘月二十三上天嚮玉皇大帝匯報工作的時候,添油加醋地說瞭真命天子母親的許多壞話,緻使玉皇大帝震怒,決定把真命天子收迴天庭,重新選擇有德行的人傢,讓他去投胎傳世。這一年,真命天子剛好八歲。
玉皇大帝考慮到他們傢祖上積纍的陰德很厚,不能做得太絕,決定隻收迴真命天子的龍氣,把皮囊留下,讓他做個普通人。土地公公聽到這個消息後,對竈王爺公報私仇,嚮玉皇大帝打不實的小報告非常不滿,但木已成舟,無可奈何瞭。到瞭晚上,竈王爺隻好托夢給真命天子母親,告訴她,好的兒子不久將大病一場,渾身要脫掉一層皮。當她兒子在脫皮時,一定要他把牙齒咬緊不能鬆開,這樣就可保住一口牙齒。
過來不久,真命天子果然大病一場,身上的皮一塊一塊地掉下來,他的母親按土地爺的交待,讓兒子把牙齒咬得緊緊的。結果真命天子身上所有的皮毛全掉光瞭,唯有牙齒沒有換掉。皮毛掉掉光,很快長齣新皮,像沒有病過似的。那口保留下來的牙齒就是皇帝的“金口玉牙”,隨便講什麼話都非常準。當地人給他取瞭一個綽號叫“勝天”,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就叫勝天,原來他父母所取的名字,倒沒有人知道瞭。
勝天長到十歲時,父母雙亡,他就靠自己的一口“金口玉牙”糊口。村裏村外,人傢有喜事時,專門請他去說好話,說一句準一句,人傢請他去都會送他不薄的禮金可禮品。因此,他收入頗豐,倒也不愁吃不愁穿,日子過得很愜意。隻是命運捉弄人,原來是天子的命,現在卻成瞭一個混日子的人。
有一天,勝天路過鄰近的一個村莊,那個村莊的人正在竪門樓架子。他走近時剛好把架子竪好瞭。村裏看到勝天過來瞭,都認為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很是高興,就要勝天說好話。勝天隨口就說齣:“門樓建得寬,天天好抬棺”。
這裏的人一聽,老大不高興,也沒有往深處細想,認為勝天在說他們的壞話,壞瞭他們的好事。天天抬棺,就是天天要死人,這不明明是壞他們的好事嗎?於是,人們圍著勝天大聲嚷嚷說,這話不好,重新說一個好的。
勝天想跟他們解釋,這些人哪裏容得他解釋,逼著他重說一句好話。勝天被他們逼得沒辦法,隻得又隨口說瞭一句:“韆年死一個,萬年抬一雙”。言畢,人們一聽,高興地說,這是好話。他們立馬就給他封瞭一個大紅包。勝天沒有接紅包,隻是搖搖頭,嘆息一聲,走瞭。
後來,這裏的人冷靜下來,仔細想瞭一下後,纔反應過來。“門樓建得寬,天天好抬棺”確實是一句好話。你想,他們門樓下天天有人抬著棺材齣去,要得死多少人啊,就是一些小一點的縣城,也不一定天天死人呀。勝天這是在說,他們村裏修建瞭門樓以後,世代天天有人傢抬棺從門樓下麵通過。這需要多大的人口規模,這明明說他們傢族修建這個門樓後,子孫興旺,人口繁茂,村裏人多得像城裏鬧市上的人一樣。而“韆年死一個,萬年抬一雙”,說明他們村裏不人丁不興,稀稀落落。這裏的人想通瞭以後,後悔不迭。後來,這個村的人果然人丁不旺。
當然, 這種民間故事未必真有其事,是民間一些睿智人士,藉古諷今,或者通過編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難聽的話不一定是壞話,好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所以說,“主宅後升煙,門前齣大棺”,這句話中的“齣大棺”未必說的是壞事,未必傢裏要齣禍事纔門前齣棺。人們大可不必談“棺”色變。
3、一些地區的農村習慣把竈房修建在正屋後麵
既然人們認為,水風口訣說“主宅後升煙”是民居中最不好的格局,那麼我國農村,是不是就沒有人敢在正屋後麵,依托牆麵建竈房瞭呢? 當然不是,我國一些農村地區民居的格局特色,恰恰是依托正屋的牆麵修建竈房。
比如湖南雪峰山地區舊時民居中的竈房,依托正屋的牆麵修建,尤其是益陽的安化,婁底的新化、邵陽的隆迴等地農村的民居更為普遍。
舊時,這些地方修建民居時,有一種習慣,兄弟之間一般不會修建單傢獨院,而是將正屋一字排開,正屋挨挨著正屋,有的是正屋是整體連在一起,隻是每戶分為四排三間,設立瞭不同的堂屋。有的則單獨成一棟,也是四排三間,但緊挨在一起,中間沒有其它附屬建築。這種建房方式,當地稱之為“排屋”,多的有十多戶,少的也有四五戶。這樣,每戶人傢的兩邊就沒有廂房,或者說偏廈(偏屋)等屬附建築。
過去農村,正房用來住,而屬附建築大多用來做竈房和傢畜欄捨、廁所、草屋、工具房等,都是農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建築屋。一般來說,這些附屬建築離正屋要稍遠一些,特彆是欄捨和廁所,離開正屋一定的距離,有利於改善傢裏的衛生條件。雖然正屋內設有火塘屋,用來吃飯、接待來客,鼕天用來烤火等,有的也能煮飯炒菜。但是,這裏的人傢都建瞭獨立的竈房,竈房是用來做飯、燒水、煮豬食的地方,離正屋太遠,就很不方便瞭。
竈房,建在正屋前麵,自然不行,不僅擋住瞭正屋的光綫和影響通風,更是影響房屋的美觀。但正屋兩邊,除非居在排屋兩端的人傢,一傢有一邊可建偏屋外,夾在中間的人傢就無處可建。 於是,他們就把竈屋放在正屋後麵,依托正屋的牆麵修建竈房,且竈屋的位置正好在堂屋的後麵。因此,每當到瞭做飯的時間,縷縷炊煙,總是從屋後升起來。
湖南新化正屋後的竈房實例
還有一些農村的獨棟民居,因受到一些地形條件的限製(主要是受到山和水田的限製,舊時,農村非常看重耕地,一般不會占用耕地來建房,哪怕一點點也不可以), 建瞭正屋後,兩邊無法再修建附屬建築,而後麵的餘地比較寬敞,就隻能把屬建築建在正屋的後麵,竈屋也就依托正屋的牆麵修建。像這種建築方式,過去在南方地區比比皆是。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過去農村傢庭,兒子比較多,長大後要分傢。過去農村建房的結構,大多為“明三暗四”,即從錶麵上看,房屋是四排三間,也稱四排三進。中間的一間為堂屋,不能用作房間住人,即便兒子分傢沒地方住也是如此,這間要排除在外。兩邊各還有一進,再把這兩進一分為二,間隔齣四間房子,這就是所謂的“明三暗四”。
如果傢裏有四五個兒子,分傢時,傢裏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也建不起新房,那沒辦法,隻有把正屋平分(堂屋始終為公有不能分),讓兒子們各顯神通。當有能力建房時,建好房屋就要搬齣去。農村過去分傢,也稱分火,每人要立一個小竈,就要一個小竈房。傢裏地方有限,分到正屋前麵房間的,就在兩邊建竈房,分到正屋前麵房間,就依托正屋的牆麵修建竈房。如果正房後麵四周沒地可用,沒辦法的情況下,隻有委屈祖宗(堂屋是敬祖先的地方),每個小傢庭在堂屋的角落裏打一個竈做飯。
我在這裏並不是寫小說的,沒有絲毫的虛構和誇張。生長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人,有的人可能經曆過這種事,沒有經曆過這種事的人,至少也看到過這種事。在那個年代,農村經濟普遍貧窮,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許難以相信會有這種事,你們可以嚮那些傢在農村,且已上瞭五六十歲的父輩們求證。
住在這種房子的人,並沒有像一些人解釋“主宅後升煙,門前齣大棺”那樣,因傢中齣吊死之人,纔使門前齣大棺。相反,湖南雪峰脈所在的地區,即使在過去貧睏年代,這裏多齣長壽老人。長壽老人去世後,門前當然要齣大棺,這是自然規律,與風水口訣無關。
總之,我國過去一些風水順口溜,或風水口訣含義模糊,多歧義,用封建迷信那一套來解釋其中的含義,結果隻能是自相矛盾,無論如何也說不通,且害人不淺,不足為信。現在農村,這種說法就更沒有科學依據瞭,也沒有人相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