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5:46:47 PM
前言
《長津湖》電影將人們的視綫再次拉到六十多年前。那個貧苦卻努力掙紮嚮上的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就麵臨著外患的侵擾。美國對朝鮮半島戰爭的乾預,嚴重威脅著我國的領土。於是,抗美援朝戰爭就這樣爆發瞭……
《長津湖》這一電影再次嚮我們講述瞭當初傷亡慘重卻又碩果纍纍的一次戰役。它不僅讓長津湖戰役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顯,也讓我們見識瞭那些保傢衛國的好兒郎:比如楊根思,比如令美國人咋舌的冰雕連……
或許美國人直到如今也會疑惑,都已經隻剩自己瞭,為什麼還要做“無謂”的犧牲?
楊根思與冰雕連早已告訴大傢答案。
長津湖與楊根思
楊根思死時纔28歲,放到當今社會,人生不過纔剛開始;然而,在1950年,他便於朝鮮的大雪長眠。
雖然楊根思年輕,但是他的作戰經曆一點兒也不少。1944年的時候,楊根思就加入瞭新四軍,那時候抗日戰爭都還沒結束,而他也不過22歲的年齡。年輕的他不僅經曆瞭抗日戰爭的勝利,還參與瞭解放戰爭,並且獲得瞭“爆破大王”的稱號。
那時,共産黨與國民黨的戰爭還處於前期階段,無論是兵力還是其他方麵,都遠遠比不上國民黨,因此隻能靠著自己的力量慢慢蠶食對方。楊根思所在的部隊就收到瞭來自上級的命令:嚮國民黨守軍的前沿陣地進發。
然而,由於拉雷受潮,楊根思連續想國民黨的碉堡下送瞭兩次炸彈,也沒能讓炸彈成功炸響。於是他咬咬牙,再次拿起拉雷朝碉堡送去,最終三顆拉雷同時爆炸,讓國民黨一半的碉堡遭受損害,最終迎來此次的勝利。
三送拉雷的行為和冷靜的思維讓他在這次與國民黨軍隊的做戰爭成為瞭“爆炸大王”。
長津湖的戰役,卻讓他成為瞭“爆炸英雄”。
1950,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楊根思也成為瞭其中一員。11月28日,楊思根奉命同自己的戰友守在小高嶺陣地,以此阻斷美軍南下的意圖。
他們一個小連隊麵對美軍一個營的兵力,不僅沒有膽怯,反而憑著自己的毅力成功擊退瞭美軍的八次南下。然而,到瞭美軍第九次進攻的時候,百來號的連隊隻剩下兩個人還活著,一個是排長,一個便是楊根思。
楊根思作為連長,以命令的方式讓排長迴到營地匯報工作,自己麵對美軍的進攻,腦子裏也隻有堅守任務的念頭,當最後的炸彈用完之後,他抱著炸藥包衝嚮瞭敵營,實現他的爆炸任務。
楊根思曾說過: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剋服不瞭的睏難,不相信有戰勝不瞭的敵人!”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中國最終將戰無不勝的美國趕迴瞭美洲。
長津湖與冰雕連
與楊根思奮戰到死的不同,長津湖還有另一個令人扼腕的存在,他們甚至沒能等到奮戰的時刻,那便是冰雕連。
冰雕連,是我們後來人對他們的一種敬稱,實際上的冰雕連包含瞭三個連隊的士兵。
1950年11月,正值嚴鼕的朝鮮半島為抗美援朝的士兵們帶來瞭更嚴峻的挑戰。一眼望去隻能看見茫茫的一片白,走在雪地裏都能藏著自己的半個身子,然而他們的任務是埋伏在此等待伏擊南下的美軍。
不停歇的風雪本就讓他們的行動不便,加之不知道美軍什麼時候南下,冰雕連的士兵們便早早地埋伏在瞭長津湖畔。然而,他們既不能有所動作暴露自己的位置,還要忍受著零下四十多度的氣溫。
當等到美軍南下,迎接他們的一一排排早已失去呼吸的冰雕。他們沒有傷痕,沒有血跡,就這樣以冰雕的方式離開瞭戰場。這一幕,震驚瞭無數的美國士兵……
為什麼楊根思與冰雕連即使是死,也要固收長津湖呢?這就不得不說到他們所堅守的位置瞭。
卓越的地理位置
無論是楊根思阻擋美軍八次的小高嶺還是冰雕連埋伏的長津湖畔,都是美軍南下的必經之路。
如果不在此地進行堅守和埋伏,那麼南下的美軍便會與其他軍隊匯閤。
中美之間軍事武器的差距本就極大,加之物資等因素,能成功擊退美軍都是用盡瞭渾身解數。假使在將他們打退的時候再讓他們有機會與其他美軍匯閤,不僅影響來之不易的成功士氣,也會讓自己接下來的戰鬥麵臨更加不利的局麵。
因此無論如何,都得抓住這個機會。
尾聲
戰略位置固然重要,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抱有必死的決心。
中華民族是最具民族情懷與傢國大義的民族之一,在近現代錶現得尤為明顯。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是死在自己為信仰奔波一生的路途中;李大釗同誌就義,而是死在自己社會主義的理想之中……
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即使沒有任務、沒有命令,也選擇瞭赴死,因為他們要用自己的生命將理想點燃,將信仰照亮。
楊根思與騎兵連亦是如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是保傢衛國是他們的信仰,他們怎會眼睜睜看著美軍離自己的傢園越來越近,眼睜睜看著新中國遭受主權的威脅呢?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誌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