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完全是為瞭堅強我們的意誌,纔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泰戈爾
曾幾何時,“眾生皆苦”隻不過是人們在書中纔能讀到的詞語,然而,當我們走上社會,見識和經曆瞭種種事情之後,纔終於明白,這短短的四個字,是無數人心酸眼淚的閤集。
齣生於大涼山的巴木玉布木曾經曆過傢徒四壁、女兒夭摺的不幸,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一直堅強地生活著。
直到11年後,已經靠脫貧緻富的她纔在偶然間得知自己曾在網絡上走紅過。
一張關於“母親”的照片
春節,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因為它代錶著“團圓”和“希望”,在春節來臨之前,無數在外務工的遊子紛紛背著大大小小的行囊,擠在狹小的車廂裏,坐上迴傢的路。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更能看到人世間的辛酸苦辣。
2010年的周科還是一個初齣茅廬的小記者。在春運期間,為瞭能夠拍到好的素材,他總是拿著相機盯著來來往往的腳步匆匆忙忙的人,期盼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照片。突然,一個人突然映入瞭他的眼簾,那就是巴木玉布木。
周科之所以注意到巴木玉布木,並不是因為她長得美麗動人,相反,因為長時間的勞作,巴木玉布木看起來十分憔悴。
那時候的巴木玉布木背上背著比她還高的行李,沉重的行李壓彎瞭她的背脊,但是即使如此,她仍緊緊抱住懷中的孩子,而她的眼睛,一直盯著人群熙熙攘攘寫火車站。
在見到巴木玉布木的那一刹那,周科的心就狠狠地顫動瞭——那是源自心靈深處對母親的敬佩、對堅強的生命的觸動。鬼使神差地,周科舉起相機把那令人心酸而感動的一幕拍瞭下來。
不久之後,那張照片便隨著一份份報紙齣現在瞭大街小巷,每一個看到這張照片的人被照片中的巴木玉布木所感動瞭。周科也因為這張照片而獲奬,從此職業生涯一帆風順。
時過境遷,報紙和網絡上的熱詞早已換瞭一波又一波,鮮為人知的是,就在人們對巴木玉布木緻以無限的贊美時,她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那個被她緊緊護在懷裏的小女兒,因為生病去世瞭。
直到11年後,當巴木玉布木知道她曾經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默默地低下瞭頭,黯然地掩飾著自己的悲傷。
無聲的悲苦
巴木玉布木齣生於大涼山,一個以貧窮而齣名的地方。由於傢庭貧睏,身為女性的巴木玉布木不僅打小就要承擔起繁重的傢庭勞動,而且連接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
麵對如此不公,巴木玉布木雖然反抗過,但是她的反抗總會被父母視作不懂事的錶現,最終,她還是放棄瞭想要讀書的願望。
巴木玉布木的不幸遠不止於此,在成傢之後,巴木玉布木的父母迫不及待地為她找尋瞭一門親事,然後迅速將她嫁瞭齣去。幸運的是,巴木玉布木的丈夫巫其石雖然並不富裕,但是對妻子卻十分好。
在嫁給巫其石之後,巴木玉布木難得地過瞭一段比較幸福的時光。在那段時間,巴木玉布木的兩個女兒相繼齣生。
人生的風雨雖然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就在巴木玉布木滿足於現狀的時候,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他們一傢越來越貧窮,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難,更為艱難的,是他們傢還有兩個嗷嗷待哺的女兒。
麵對一貧如洗的傢庭,大人或許能夠忍下來,但是小孩卻難以支撐。為瞭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小傢,從來沒有離開過大山的巴木玉布木決定到大城市打工。
就這樣,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帶著小女兒一起來到瞭南昌。
對於幾乎沒有受過教育的巴木玉布木而言,在大城市找工作無疑是一件比較睏難的事情。為瞭盡快掙到錢,讓自己的傢庭脫下貧睏的帽子,巴木玉布木去到工地搬磚。
搬磚非常辛苦,每次下班的時候,巴木玉布木都纍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瞭。
在最初來工地的那段時間,也有不少人勸說巴木玉布木換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但是都被急需用錢的她婉拒瞭。
那時候,小女兒纔齣生不久,還正是需要仔細照顧的時候。可是白天在工地上的工作已經使得巴木玉布木筋疲力盡,又如何能悉心照顧小女兒呢?
一段時間之後,水土不服的小女兒生病瞭。眼見小女兒因病痛而遭受摺磨,巴木玉布木的心如刀絞。
可是初來乍到的她根本不知道怎麼帶女兒去就醫,而高昂的醫藥費迫使他們對醫院的大門望而卻步。
眼見小女兒的病情越來越重,心亂如麻的巴木玉布木決定帶著女兒迴到老傢,因為傢鄉的醫藥費比較便宜。
那段時間正值春運,巴木玉布木費盡力氣纔搶到瞭一張火車票。雖然她們纔來南昌不久,但是她們的行李卻不少——衣服、被子和女兒的尿布等等。
因為沒有錢買行李箱,巴木玉布木將所有的東西用一個麻布口袋裝起來,再將比自己還高的口袋背在自己的背上。
背上背著行囊,手裏提著口袋,這或許是當年許許多多返鄉農民工的群像。但與眾不同的是巴木玉布木胸前抱著的那個小孩。
那時候的巴木玉布木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旁人眼中的模樣,眼睛死死地盯著火車站——“迴傢!那是自己女兒活命的希望!”
令人惋惜的是,那時候小女兒的病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而越發嚴重,在迴到傢鄉沒多久,小女兒便因為病情過重而去世。
親眼看到女兒在自己麵前閉上瞭眼睛、感受到女兒的身體一點一點變涼的巴木玉布木悲痛欲絕,她恨不得讓自己代替女兒。
她不斷地拷問自己:“為什麼當初沒有安分地待在大涼山?為什麼要帶著女兒去南昌?”她認為女兒之所以會夭摺,就是因為無法適應南昌的環境,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她自己!
雖然巴木玉布木日日以淚洗麵,但是現實並不允許她悲傷太久的時間,因為她的大女兒還需要她的照顧,她的傢庭還需要她來支撐。
雖然還沒有完全從女兒夭摺的悲傷中走齣來,但是在看到傢徒四壁的現實後,巴木玉布木隻能強迫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用雙手開啓新生活
小女兒的夭摺給瞭巴木玉布木沉痛地打擊,但是她並不是一個自暴自棄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巴木玉布木也漸漸從那次陰影中走瞭齣來,她開始明白,在人世間所有的疾病中,“窮病”是最難治的,她的小女兒與其說是死於水土不服,不如說是死去貧窮。
因為貧窮,所以巴木玉布木纔不得已帶著小女兒遠走他鄉。因為貧窮,巴木玉布木無法將足夠的精力放在小女兒身上。還是因為貧窮,她無法在女兒生病後給予最好、最及時的治療。
在明白瞭這個道理之後,巴木玉布木再次思考該如何讓自己的傢庭擺脫貧窮。
因為之前的外齣務工給她帶來瞭巨大的打擊,於是這一次她決定留在傢裏。
正所謂“時也命也。”就在巴木玉布木做齣這個決定之後不久,“精準扶貧”戰略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來到巴木玉布木居住地的扶貧乾部在充分地考察瞭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特色之後,發現當地煙葉種植發展得很不錯。
於是提倡“通過提高種植技術提高煙葉種植的産量,發展自己的特色産業,從而走上脫貧緻富的繁華大道。”
扶貧乾部的建議如同一道驚雷,劈散瞭巴木玉布木心中的迷茫。她開始嘗試著在自己那幾畝田地上種上煙葉。
種植煙葉說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沒有種植煙葉的經驗,最初的收益並不理想。
後來,在扶貧乾部的幫助之下,他們漸漸掌握瞭高效種植煙葉的方法。漸漸地,他們的煙葉越種越好,收益也越來越高,一度達到瞭年收入上萬的水平。
或許對於不少人而言,年入上萬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但是對於大山深處的巴木玉布木而言,這是他們之前幾年收入的總和。
嘗到甜頭的巴木玉布木越做越有勁,他們不斷地開墾齣新的田地用以種植煙葉。不過短短四年的時間,巴木玉布木便成功摘下瞭貧睏的帽子。
在2018年的時候,他們一傢人便搬離瞭原來連基本的遮風擋雨都難以滿足的草房子,住進瞭新修的大房子。
住進新居的那天,巴木玉布木看著整潔漂亮的房子,心裏比蜜還甜——她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強為她的小傢開闢瞭一片新天地!
當悲傷已成往事
眼見日子越來越好,巴木玉布木開始憂心孩子們的學習。在小女兒去世之後,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又相繼生育瞭三個孩子。
雖然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巴木玉布木非常明白:隻有好好讀書,纔能走齣這片大山,纔能飛得更高更遠。因此,她一直堅持要讓自己的孩子們讀書。
讓所有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花費一大筆錢,當前一年幾萬的種植煙葉的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巴木玉布木再次和丈夫商量著外齣打工。
一開始,丈夫因為當年小女兒的夭摺,不認同妻子的想法,但是在妻子一次又一次地勸說之下,同意瞭妻子的建議。不過這一次他們並未去到南昌那個“傷心之城”,而是到瞭福建。
在福建打工的日子非常苦,但是巴木玉布木和丈夫都甘之如飴,因為他們現在每多流一滴汗,遠在韆裏之外的孩子們的日子就會好過一分。
當記者看到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卻依然笑容燦爛的巴木玉布木時,不由地感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呀!”麵對大傢的感慨,巴木玉布木不以為意:“比起十年前,現在的日子已經好太多啦!”
結語
時隔十一年,當巴木玉布木的報道再次齣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不少人都為她曾經的悲苦遭遇而同情她,可是巴木玉布木並不需要人們的同情。
她生於貧瘠的大涼山,從小就沒有過過什麼好日子。
但是她就如一株雪蓮花,雖然生長於荒蕪,但是總是能去主動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最終在逆境中展開絕美的花瓣,嚮世人譜寫一麯自強不起、勇敢頑強的生命贊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