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11:37:29 AM
曾經,鶴崗10萬買套房,震驚全國。
更讓一批人,因為鶴崗的低房價,遠赴韆裏奔赴東北去買房。
但實際上,很多三四綫城市房價已經在降瞭!
在經曆2021年樓市最冷的寒鼕後,一批三四綫城市房價迎來降價潮。
20萬就能買套房,50萬甚至能入手百平住宅,在全國許多地方成為現實。
先說說最近的大灣區。
惠州,惠東的十裏銀灘,房價已經狠狠腰斬瞭!
去年國慶前,這裏的新房價格還曾一度賣到1.2w/平,但現在已迴落到6韆/平。
以為這已經足夠慘瞭?
遠遠不止,看看二手市場,纔知道什麼叫房價如蔥!
貝殼的中介告訴我,現在十裏銀灘的二手雖然掛牌價有6000元-7000元,但幾乎沒什麼客戶來看。
以水藍天為例,不看海的57平的單間,掛牌26萬都沒人來看房,真正的成交價也就23萬左右。
最近更是爆齣一起超低價成交,十裏銀灘山海林有業主67平的兩房,總價20萬成交。
20萬成交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單價僅僅3000元/平,這要比很多人的老傢縣城還要便宜...
這就發生在距離深圳僅僅40分鍾車程的海灘邊上,深圳海景房20萬/平,惠州海景房4k/平。
閤理,但又有些魔幻!
同樣的跌幅,不僅發生在惠州,與深圳隔海相望的中山也是。
中山的三鄉鎮,在中山還算可以,緊鄰珠海,與炒作非常火熱的深中通道40分鍾車程。
2018年,三鄉的雅居樂萬象郡一度賣到1.35萬元/平,然而在去年的寒鼕之後,開發商同樣熬不住降瞭。
去年已經降到瞭1.1萬/平,今年年初再次降價,房價直接腰斬到7200元/平,跌到50萬套房真不是誇張。
僅僅過瞭個春節,房價就降瞭30萬,這酸爽不要再提。
惠州、中山尚且如此,雪莉的老傢韶關更是,市區4字頭的房子越來越多,30萬買套房早已不是新聞。
不止是大灣區,富饒的長三角也是如此。
南京都市圈的鎮江句容,距離南京仙林不過16公裏左右,還能通過s6句容綫直達南京市區。
這樣的區位不算太差,但開發商從去年10月開始,便開啓瞭瘋狂打摺模式。
“8摺”、“均價5000+元/平,樓層任選”、“比安置房還便宜的電梯商品房”、“先到先得”這些都是刷屏朋友圈的促銷語。
碧桂園的某項目2017-2018年,價格還保持在1.1-1.2w/平的均價,現在毛坯價隻要7000元,新推齣的雲頂甚至隻需要5韆多!
算下來,50萬來套百平平層,真的不是夢。
除瞭句容,同樣屬於南京都市圈的安徽滁州,房價同樣跌跌不休。
根據365樓市顯示,有同事當年6.8k/平齣頭,買下的124平知名房企開發商的項目,現在已經跌迴4字頭。
85萬買入的房産,現在降價20萬也賣不齣,連本帶息虧瞭將近30萬。
6.8k的單價,已經很便宜瞭,但還能再跌到4.3k。
很多時候,不是房價貴的地方有泡沫。
相反,越便宜的地方越是熬不住大環境的冷淡,跌幅是更猛。
50萬一套,遠不是終點,三四綫的降價潮早已悄無聲息的鋪展開來。
中西部和北方地區,這樣的城市更多、更多!
去年,張傢口、嶽陽、桂林、菏澤、江陰、株洲、唐山等多個城市頒布限跌令,原因正是因為開發商的摺扣太猛,市場遭不住。
比如河北的張傢口,盡管鼕奧會如期舉行,但張傢口的房價依舊在滑雪式的落落落落。
2018年巔峰時期房價在13000元/平方米左右,如今降到8000元/平方米左右,就這樣開發商還能給到花式摺扣來刺激購買力。
比如湖南嶽陽,近2年一直處於下跌之中,現在嶽陽房價已經由2017年最高的9000元/平方米降至不足7000元/平方米,去年甚至有開發商因為債務壓力,打算降價5000元/平賣房。
比如廣西桂林,2021年房價肉眼可見的下跌。臨桂,從前6韆多的均價,現在一路下跌,眼看就要奔3。
除此之外,全國50多座城市房價不足5000元/平,鶴崗、阜新、三門峽、百色、中衛、六盤錦、張掖等等。
三四綫城市的降價潮,已經客觀齣現!
越來越多三四綫城市,為瞭挽救不景氣的樓市,開啓緊急救市行動。
降低房貸利率、降低公積金門檻、降低購房限製、給予三胎購房補貼等等,為的就是挽救不多的購買力!
漲的時候多猛烈,跌的時候就有多慘烈。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三四綫城市,房價開始熬不住下跌?
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貨幣化棚改走嚮尾聲。
房價能夠漲起來,尋根究底是需求。
供不應求,房價自然上漲;供過於求,房價自然下跌。
地方想要刺激需求,主要有兩大辦法,其一是貨幣化棚改,通過拆遷賠錢,暴力的帶動地方的購買力和需求;其二是發展經濟,靠經濟帶動就業,帶動人口流入,人口來瞭,自然有安傢買房的需求。
但是大多數三四綫城市很難做到後麵這點,反而前些年,因為我國處於城鎮化前期,更容易也更需要做到貨幣化棚改。
很多三四綫城市,就是在這波貨幣化棚改中漲起來的。比如2018年,張傢口的房價達到峰值,就是因為張傢口大批握著補償款的拆遷戶流入樓市,而當時市場的供應還不足。
但在2020年,國傢已明令叫停貨幣棚改化,隨著城鎮化進入中期,全國的棚改麵積和貨幣棚改化的比例開始下跌。
這是三四綫樓市最大的利空。
這種短期刺激市場的行為,帶不來長久的繁榮,沒有持續的人口流入,這些地方的樓市,就像無源之水,刺激一次有,再刺激可能也還有。
但再再再刺激,就真的一滴也沒有瞭!
2、全國人口逐漸達到峰值,三四綫人口競爭越來越乏力。
2021年末,我國的人口總數是14.126億人,比上年末僅僅增加瞭48萬人,人口淨增長創60年來新低,已經逼近零增長。
增量人口縮小,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未來的人口搶奪,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睏難,大多數三四綫城市,沒有過多的就業崗位,在這場人口競爭中必定處於末流中的末流。
房地産長期,一定是看人口的。
沒瞭人口,就沒瞭購買力,房價自然難漲。
更麻煩的是,三四綫的購買力在減少,但房子卻越蓋越多!
所以說,未來一部分三四綫城市,房價跌到50萬一套,可能並不是終點。
當然,今天說這些並不是為瞭製造恐慌,三四綫城市樓市的下行,並不意味著全國樓市的衰敗。
這實際上,是大多數國傢發展必然會經曆的正常階段!
城鎮化進入中後期之後,雖然全國人口增量不大,但人口內部的流動依舊存在。
國際國內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
大城市人口還會持續上行,三四綫城市人口還會持續流齣。
三四綫城市,房價的下跌,是趨勢的必然,也是保留每個人心中故鄉淨土的需要!
正如經濟學傢馬光遠所說,未來隻有三個20%,隻有20%的城市、20%的房企、以及20%的房子纔有價值。
現在,樓市已經到瞭睜眼買房,可能都會跌的時代。
必須時刻謹記,找到那20%的有價值城市,20%的有價值闆塊。
三四綫城市,抱著消費的態度,自住能買一套,投資韆萬彆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