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甄嬛傳》還是《武林外傳》,能跨越十餘年,始終符閤主流審美,與其自身的厚度和立體性密不可分。它們不是流水綫上的産品,而是在構築一個新的世界。
文 | 盛寒
編輯 | 太子
來源 | 博客天下(ID:bktx2008)
鄭曉龍本人應該也不會想到,十一年過去瞭,觀眾還在“過情關”。
前不久,“甄學傢”們還因為劇中到底有沒有剪鞦打開食盒下毒的鏡頭,進行瞭一場你來我往的辯論賽。
大傢從《甄嬛傳》豆瓣小組,吵到瞭微博、小紅書,甚至驚動瞭剪鞦的扮演者楊凱淳,她翻齣當年的劇本和光碟,證實確實沒有那場戲,但打電話給剪輯師,二人對畫麵似乎又有模糊的印象。
▲ 圖 / 小紅書
就這樣,這場“剪鞦食盒辯論賽”,過瞭一周還沒有停歇。
與平行時空等玄乎的說法相比,這更像是曼德拉效應,即大眾對曆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對“甄學傢”來說,這種情況早就不是第一次瞭,瀋眉莊有沒有滴油燒自己、甄嬛穿純元衣服時皇上有沒有打她耳光等,都曾引發過爭議。
最近很多人都被“謝謝你,因為有你”的鏇律洗腦,於是有網友將這首歌剪成瞭安陵容的錶演麯目,#求求安陵容彆唱瞭#隨即登上熱搜,緊貼時事。
對影視作品而言,十餘年間被幾代觀眾反復琢磨推敲,不斷造梗,可謂幸事一樁。而觀眾們樂此不疲地品味,也映襯著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生命力。
沒有一個 “ 甄學傢 ” 是無辜的
現在說起《甄嬛傳》,最常齣現的一句話是什麼?
毫無爭議,一定是那句——“鄭曉龍:你們沒有彆的劇可以看瞭嗎?”
如果說其它經典劇集是階段性地站上“文藝復興”的舞台,時不時掀起一波迴憶殺,那《甄嬛傳》就是擂主,這麼多年,壓根就沒退過場。考古久瞭,“甄學傢”們的手段也愈發嫻熟多樣。
曆經十年,《甄嬛傳》考古學已經衍生齣瞭三個派彆。
▲ 圖 / 豆瓣
第一個派彆處於考古1.0階段——顯微鏡追劇。觀察力敏銳、深摳細節,是入門基礎,各種穿幫鏡頭、演員撞臉梗,是他們的戰績。
那些穿幫往事,也被重溫瞭一遍。小到皇宮裏有煙頭、電綫槽、下水道井蓋、礦泉水瓶,大到甄嬛眼睫毛掉瞭一半、崔槿汐穿L碼、玉嬈耳夾戴反瞭、宮女打哈欠,都被網友截圖留證。
3月20日,#甄嬛的眼睛裏有打光闆#登上微博熱搜。起因是小紅書用戶在盤劇過程中,發現甄嬛眼中有清晰的光亮輪廓,便截圖和網友分享。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大傢一起玩起瞭“找茬”遊戲。連雍正題字“花好月圓人長久”的片段,也被網友發現瞭字替的存在,並打趣道“原來大胖橘寫字這麼醜”。
▲ 圖 / 微博
在《甄嬛傳》裏找熟麵孔這件事,也成為瞭網友茶餘飯後的消遣。上周,“給華妃抬轎子的宮人是汪蘇瀧吧”,就喜提熱搜,乍一看還真與汪蘇瀧頗有幾分相似。
除瞭細節狂魔以外,“甄學傢”裏也存在著大量的文化輸齣使者,以金句、錶情包輸齣等方式,進入瞭考古2.0階段。
口誤版的“翠嘴打爛她的果”,成為瞭網友戲謔錶達憤怒的方式;甄嬛對四郎說的那句,“那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瞭”,已經成為瞭馳騁在各大評論區的情感體;“粉色嬌嫩,你如今幾歲瞭”,則轉換為網友的內涵神句。
▲ 圖 / 微博
甄嬛、華妃、四郎、皇後的錶情包,功能也十分齊全,評時事、說職場、談愛恨……就沒有《甄嬛傳》錶達不瞭的情緒。
某種程度上,《甄嬛傳》已經成為瞭一種社交名片。看過《甄嬛傳》的人在互聯網上衝浪,或多或少能找到些同好,也因此衍生更多段子手。
三月中旬,“《甄嬛傳》裏的四種文學”火瞭。“世界上有四種通,圓通、中通、申通,還有臣妾要告發熹貴妃私通”、“世界上有四種情,愛情、友情、親情,還有賤人就是矯情”……
▲ 圖 / 微博
沒人能想到,這些諧音梗與熱門台詞,直接帶火瞭“五種文學體”,並被多部劇應用於營銷中。
比如《餘生,請多指教》的相關話題“世界上有五種笑,真笑、大笑、假笑、微笑,還有小太陽林之校”。粉絲們也被激發瞭創作欲,“世界上有五種k,方塊k紅桃k黑桃k梅花k,以及任何一個人不來看顧魏我都會很傷心的ok”等,開始滿天飛。
《與君初相識》也用它來宣傳,“世界上有五種意,失意、得意、滿意、同意,還有我們的寶貝長意”等文案,快速在微博上傳播。
玩梗式營銷,對於打開劇集知名度而言是利好的。老劇造梗、帶火梗,再被新劇應用於劇集營銷,在某種程度上,頗有文化傳承的味道。
▲ 圖 / 微博
從這個角度來看,持續至今的“甄嬛熱”,已經不再囿於大眾對經典內容的懷念,而是形成瞭其獨有的造梗能力和文化聚集效應。
當然,“甄學”的生生不息、“甄學傢”隊伍的不斷壯大,也離不開3.0階段的玩傢——藉助短視頻平台二次傳播。
一張“甄嬛抱腿”的錯位圖,也在抖音上掀起瞭“甄嬛抱腿挑戰”的熱潮,吸引大量明星、素人參與挑戰,目前播放量已經超過2億。
一些腦洞大開的剪刀手通過齣神入化的剪輯,或將《甄嬛傳》與當下的熱門內容緊密結閤,或是與其它經典強強聯閤。
▲ 圖 / b站截圖
如B站用戶“花蛾子TV”,就用換臉技術,將《甄嬛傳》與《康熙來瞭》剪輯在瞭一起,推齣瞭《甄嬛轉S》係列劇,被網友評價為“又損又好笑”,第一集的播放量就突破瞭百萬。
近期,#沒有甄嬛傳接不住的詩#也登上瞭微博熱搜,“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水一定有問題”、“衣帶漸寬終不悔,翠果打爛她的嘴”、“雲想衣裳花想容,本宮賜你一丈紅”等朗朗上口的詩句,刺激不少網友詩興大發,參與到《甄嬛傳》台詞寫詩活動中來。
在這一個個熱搜、一場場造梗運動的背後,《甄嬛傳》的社會功效也在不斷升級。它已經擺脫瞭劇集傳播的單一屬性,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瞭連接情感共鳴的紐帶、文化傳播的介質。
而這一切,每一個“甄學傢”,都“逃不瞭乾係”。
《甄嬛傳》的同道中人們
以經典劇集的身份,被打上社會文化烙印的《甄嬛傳》,是天之驕子,但它也有老對手。
比如2006年上綫的《武林外傳》,同樣是一代人的精神港灣。三月中旬,明星偷稅事件再次被披露後,#甄嬛傳武林外傳主演要挺住#這一詞條,迅速登上瞭微博熱搜。
“我的人生裏不能沒有《甄嬛傳》和《武林外傳》”,似乎成為瞭一種精神共識。
在微博上,有“同福客棧知識競答”等博主,構築瞭一個個《武林外傳》愛好者的聚集地。在這裏,他們將《武林外傳》的台詞與各種熱點相結閤。
比如老壇酸菜事發後,燕小六的腳和那句“能不能把腳拿齣去”,齣現在瞭微博上;大S結婚時,網友讓莫小貝化身為大S媽媽,“你還敢結婚瞭?誰同意瞭?誰允許瞭?誰批準瞭?”一連串台詞運用相當應景。
▲ 同福客棧知識競答。圖 / 微博
明星天價片酬披露後,現代版呂秀纔的那句“一百萬一集夠不夠?不夠再加,一韆萬沒問題瞭吧?”也被翻瞭齣來。
傢事國事天下事,《武林外傳》的台詞似乎都能插上一嘴,“沒有武林外傳接不上的梗”。
豆瓣《武林外傳》小組則是另外一種氛圍,它是一種近烏托邦式的存在。七俠鎮、同福客棧,仿佛真的存在於某個遙遠的角落,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像是大傢的老朋友。
大傢會一起認真推算他們的年齡,有時候也會一起聊聊八卦,“老白知道無雙對他的感情嗎”。也會有人感慨,“每次聽到老邢說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都會覺得很開心”。
▲ 圖 / 豆瓣劇照
市井氣裏的俠義理想、真心關照彼此的純粹、吵不散的羈絆……讓《武林外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瞭大眾對理想生活的投射。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裏,也有一群人在努力延續這個烏托邦。2019年7月,湯裏同福客棧在江西宜春正式營業。
客棧是2018年天真派劇組拍攝《天真派武林外傳》時搭建的,盡可能還原瞭《武林外傳》劇組2006年在北京平榖天雲山拍攝原址,也是全國唯一一處《武林外傳》的復原場景。
同福客棧除瞭提供住宿業務、按時發送江湖月報外,每到節假日還會推齣各種活動,大傢裝扮成《武林外傳》裏的角色,在七俠鎮一日遊、玩劇本殺、拍劇照、吃涮肉,短暫地進入平行時空。
▲ 湯裏同福客棧。圖 / 微博
2021年5月客棧停運,據官方消息,客棧不會被拆掉,隻是第一階段的運營團隊撤離。大傢閉著眼睛都能走一圈的同福客棧,還會“江湖再見”。
同樣在大傢記憶裏生根發芽的,還有《傢有兒女》。沒想到2022年瞭,大傢仍然在羨慕劉星傢的夥食,不但通過外景找到瞭他們傢小區,甚至還扒起瞭他們傢的傢底,憑藉三室一廳的大house、劉梅的包包等推斷齣“傢底夠厚”。
劉星“我要把這玩意染成綠色”等錶情包、“紅手綠手大白手”等鬼故事,至今仍在互聯網上流傳。劉梅和夏東海的傢庭教育,時不時也會被拿齣來做案例。
▲ 圖 / 豆瓣劇照
影像十年,一場大浪淘沙,能被觀眾反復琢磨,不隨潮水退去的“珍珠”,也就這麼幾顆。而它們的永流傳,關乎自身的品質、審美的變遷,也得益於時代的塑造。
一部劇看十年,觀眾在看什麼?
時代變瞭。
雖然十年前看《甄嬛傳》的,和十年後看《甄嬛傳》的,很有可能是同一撥人,但要是把他們穿越時空放在一起,很難不自己和自己打起來。十年的時間像是一杆天秤,社會文化、主流思想、審美語境的變化,都使天秤的重心發生傾斜。
舉個例子,當年甄嬛和果郡王的愛情,戳中瞭不少人的少女情懷。但在現階段,果郡王和甄嬛的禁忌之戀,讓不少“嗑學傢”直呼這糖咽不下。很多人在“盤”《甄嬛傳》時,都會留個彈幕,然後把甘露寺這段直接跳過。
這摺射齣瞭大眾對影視劇審美情趣的變遷。2011年前後,觀眾對瑪麗蘇愛情有極高的包容度,浪漫被允許淩駕於一切之上,《一起來看流星雨》《宮》《迴傢的誘惑》等作品能刺激觀眾分泌多巴胺,在當時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但在當下,審美大方嚮已經從天馬行空迴歸現實,像果郡王和甄嬛這樣“離離原上譜”的愛情故事,並不討喜。反倒是甄嬛和安陵容,甄嬛和四阿哥等“冷(邪)門cp”,讓不少人覺得有趣。
觀眾對角色的解讀,也發生瞭逆轉。比如十年前在觀眾眼裏,甄嬛是正義果斷的颯爽女主,華妃是腦子不夠靈光的大反派,安陵容是自私陰暗的白眼狼。
但近幾年,不少人都覺得甄嬛有些“綠茶”,對人物行為做齣瞭更多解讀。比如初入宮時,甄嬛發現瞭導緻芳貴人小産的麝香,明白瞭後宮的爾虞我詐,開始以養病為名避風頭,但卻沒將信息共享給好姐妹眉莊;安陵容得瞭皇上賞賜的浮光錦,送給瞭甄嬛,甄嬛卻轉身賞賜給瞭浣碧;麵對溫實初和果郡王的好,甄嬛也是來者不拒……
安陵容則“洗白”瞭,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理解安陵容作為“小鎮青年”的難處。無依無靠、隻求自保的無奈,讓不少人共情。歌聲美妙、擅長調香、會冰嬉、綉花手藝好……也讓安陵容收獲瞭十項全能的稱贊。
對於角色,觀眾變得更包容瞭,審美標準已經駛離瞭非黑即白的時代。允許復雜、允許不純粹、允許角色存在內部的矛盾性,正在成為共識。
大範圍的女性意識覺醒,也賦予瞭《甄嬛傳》另一種基調。十年前那會兒,開啓大女主爽劇時代、精彩宮鬥,是《甄嬛傳》的主要標簽。
那時候,觀眾對甄嬛是智慧崇拜,目光附著在沒有顯赫傢世的女子,該如何在後宮生存。“你在《甄嬛傳》中能活到幾集”,是觀眾在當時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在當下,甄嬛在父權社會中,不依附於男性、不淪陷於愛情,甚至一次次衝擊封建王權的“爽”,是觀眾更常探討的話題。與曾經的智慧崇拜相比,甄嬛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自我意識的覺醒,成為瞭《甄嬛傳》更大的閃光點。
大眾對《武林外傳》的懷念,則帶著些情景喜劇沒落的色彩,但其自身內容的多維性,也同樣不可忽視。
這十幾年間,大眾對精神世界的需求變得更復雜、更考究,而《武林外傳》裏關於職場、關於理想關係、也關於對人群體性的探討,恰好承載著許多人的精神投射。
《武林外傳》裏的職場刻畫頗具現實,這群不打不相識的人們,最初各自心懷鬼胎算計著彼此。當老闆的佟湘玉,總想著怎麼剋扣員工工資,郭芙蓉總琢磨著怎麼逃跑,李大嘴總想占點小便宜,白展堂也隻想找個避風港。
但就是這麼一群最初不閤拍、毫無團魂的人,在雞飛狗跳的生活裏慢慢磨閤,成為瞭彼此的後盾,不推卸、不逃避,一起料理爛攤子,天塌瞭一起扛。
這樣的職場關係,沒有人是不嚮往的。即便在當下,封閉情感逐漸成為一種自我保護機製,但同心協力、共同戰鬥的狀態,遠比成為一座孤島更有吸引力。
在車馬快、情感易支離破碎的時代,《武林外傳》中怎麼吵也吵不散的羈絆、真心相守的情義,直白、動人、難得。
▲ 圖 / 豆瓣《甄嬛傳》小組
可以說,無論是《甄嬛傳》還是《武林外傳》,能跨越十年的時間,始終符閤主流審美,與其自身的厚度和立體性密不可分。它們不是流水綫上的産品,而是在構築一個新的世界。
未來,《甄嬛傳》《武林外傳》們會永不退場嗎?“年輕”的影視劇們有誰會成為經典嗎?還會有觀眾對一部劇執著十年嗎?
誰又能說得清呢,但亙古不變的是,隻有走穩現在,纔能拿到未來的入場券。
每人互動
你喜歡看《甄嬛傳》嗎?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博客天下(ID:bktx2008)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