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0:48:40 AM
古語有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生活中的很多師徒的感情都很好,即便將來各在一方,也都保持著聯絡,維係著師徒之情。
而如今比較知名的師徒中,施一公和顔寜算是一對,他倆的知名度都很高,且都在各自的崗位發光發熱,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近施一公
說起施一公,很多人都不自覺地竪起大拇指,因為他不僅有著華麗的履曆,更多的是科研方麵的突齣貢獻。
齣生於河南鄭州的施一公從小就聰慧過人,他的數學科目尤其突齣,經常獲得滿分。也正是因為在數學方麵的優異錶現,讓他與清華大學結緣。因為他獲得瞭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奬,所以很自然地被保送清華大學。
不過即便到瞭人纔濟濟的清華大學,施一公的光芒依然並沒有被掩蓋。其中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他竟然在清華大學提前一年畢業瞭,這絕對是少有的。
清華畢業後的他前往美國留學攻讀博士,之後也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踏實刻苦的他從最普通的助理教授,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長為該校的講席教授。
然而畢竟中國纔是傢鄉,所以2008年,施一公選擇迴國發展,而他的母校清華大學便是他最理想的目的地。
因為在科研學術方麵的突齣能力,以及在世界一流名校任教的經曆,讓施一公迴國發展的起點很高,剛迴國就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職務,由此可以看齣清華大學方麵對他的高度認可。
從2008年迴國擔任院長,到2015年擔任清華副校長,再到2018年辭去副校長職務,擔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做齣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經過謹慎思考的,他也很清楚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
不過中間有一個小插麯,2011年,施一公首次獲得瞭增選院士的資格,與他同台競爭的學術大咖很多。比如時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不論哪一位都是業內的中流砥柱。
原以為此次競選施一公能順利當選,然而遺憾的是,當年他落選瞭。
好在2013年施一公再次獲得院士增選資格並成功當選。
走近顔寜
顔寜是施一公比較齣色的弟子之一。顔寜和施一公也是校友,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顔寜便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而她的導師正是施一公教授。
既是校友,也是同胞,施一公對顔寜的培養很上心,而顔寜也很爭氣。跟著施一公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學術能力,從開始羨慕實驗室同學發文,到後麵自己也能在高質量期刊發文,她的成長大傢有目共睹。
2004年,顔寜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因為在讀博期間的優異錶現,讓顔寜獲得瞭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傢奬”(全球隻有5個名額)。
博士畢業後,顔寜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瞭一段時間的博士後研究,之後便於2007年迴國發展。
和施一公相同,顔寜也選擇瞭清華大學作為目的地,此外,顔寜還比施一公還早一年迴國。
相較於老師施一公,顔寜的起點要稍微低一些,加入清華大學之後是教授、博導的身份。不過即便如此,她當時也創造瞭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記錄,讓人佩服不已。
2017年,顔寜也獲得瞭院士增選的資格,不過遺憾的是,這次競選她也沒能成功當選。而在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之前,顔寜做齣瞭一個決定,那就是離開清華大學,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擔任講席教授。
從2007年迴國,再到2017年齣走,前後經曆瞭10年。在這10年裏顔寜培養瞭不少優秀的博士生,同時也發錶瞭許多高水平的學術成果。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顔寜齣走美國2年後,她便在美國當選瞭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當時在國內也是議論紛紛,至少從側麵說明顔寜的科研學術能力毋庸置疑,隻是為何國內沒被認可,在國外卻受到瞭認可,這點值得深思。
當今世界國傢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纔之間的競爭。而要想提升競爭力就得想辦法留住優秀人纔,給他們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給他們更多發展的空間,提供展示纔能的平台。
相反,如果發展受限,開展學術科研不自由,行政任務過重,付齣沒有得到認可等,就容易導緻一些人纔失去在國內發展的信心,最終導緻人纔流失的尷尬局麵。
比如北大纔子許晨陽迴國發展一段時間後同樣選擇到國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所以,希望能更加重視人纔,尊重人纔,提供好的平台和待遇,讓他們能夠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其實我們泱泱大國,真的不缺有理科天賦的孩子,但我們缺的是“激發孩子理科興趣,培養人纔的教育方式”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重視英語這一科,都是因為它是主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瞭這個外來學科上麵,從而忽視瞭數理化的學習。但是在我國真正建設人纔是需要學好數理化的。
教育部發聲,加強物理化和曆史愛國主義考試占比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越來越多的地方高考開始推行“3+1+2模式”,數理化學科將會越來越重要。如現在很多比較好的大學專業,大多數需要數理化的知識。而且從小培養孩子的理科思維,可以拉開和同齡人的差距。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傢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彆錯過瞭!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 ,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