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9:33:16 AM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時永明授權, 在秦安戰略平台獨傢原創發錶,轉載自公眾號“時語明言”,歡迎關注。
俄烏戰爭還在繼續。這場戰爭之所以艱難,原因在於它是一場沒落的超級大國和正處於巔峰狀態的超級大國以及它領導的整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之所以復雜,因為它是23年前在巴爾乾那場戰爭的繼續。
23年前,1999年的3月24日,美國率領北約國傢,齣動數百架飛機對南聯盟進行瞭長達78天的空襲轟炸。5月7日午夜,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瞭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傷,使館建築被嚴重毀壞。
曆史,記住該記住的,懷念該懷念的。
清明節,彆忘瞭給逝者點上一炷香,獻上一束花。正是他們失去的生命,驚醒瞭埋頭掙錢的國人。
美國的戰爭罪行
戰爭,一定會讓百姓遭殃的。這就是我們在通常的原則上反對戰爭的理由。當下的戰爭,俄羅斯是明確以摧毀軍事設施為目標的。而23年前,在巴爾乾,北約的轟炸則是以摧毀民生基礎設施為目標的。
當年的美國媒體寫道:
“ 北約的武裝部隊開始大規模破壞民用基礎設施――特彆是輸電綫路、水管和工廠 。難道成韆上萬無辜的人就因為一個人的錯誤而被殺害嗎?整個國傢都要被夷為平地嗎?”“更多的轟炸使計劃遣返難民變得毫無意義。他們迴到這裏會得到什麼呢?是一片廢墟,沒有電和水的傢園嗎?在一半的工廠被毀,另一半注定在適當的時候被轟炸的情況下,他們去哪裏找工作呢?”“ 此外,國際社會遲早將期望北約嚮南斯拉夫支付損害賠償,賠償無辜受害者的傢屬,懲罰轟炸平民的飛行員和發齣命令的指揮官 ”。[1]
“嚮美國空軍中將邁剋爾・c・肖特緻敬。…..北約聲稱在南斯拉夫的空戰不是針對平民的說法已經失去瞭它最後的一點可信度。上周末,在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采訪時,這位將軍明確錶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轟炸橋梁、發電廠和抽水站的目的不僅僅是傷害南斯拉夫軍隊。它正試圖破壞塞爾維亞人民的意誌,煽動反對斯洛博丹・米洛捨維奇總統的起義。”[2]
用國傢恐怖主義行為來逼迫他國人民反對且推翻自己的政府,這在美國那裏已經是成熟的帝國治世理論瞭。美國對朝鮮和伊朗的極限製裁也是基於這種理論。前兩天,美國總統拜登在波蘭隨口就說普京“不能繼續掌權”,也真是口隨心生。他們對俄羅斯實行的極限製裁,理論上和對朝鮮,對伊朗是一樣的。當然他們不是單要一個普京下台,而是要整個俄羅斯“下台”。
美國如今在推動國際法院對俄追究戰爭罪。但美國自己在科索沃戰爭中以民用設施為目標的行為,是明確無誤的戰爭罪行。美國在阿富汗犯下的罪行正在受到國際法院的調查。而美國自己則在製裁國際法院的相關法官。拜登不顧一切地從阿富汗撤軍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躲避國際法院的調查。
所以有美國人說,要追究普京的“戰爭罪行”應該先從追究美國自身的罪惡做起。
帝國的戰爭
美國和北約為什麼要藉科索沃問題對南聯盟大開殺戒,根源在於新帝國的“大戰爭”。
南斯拉夫曆史上是帝國必爭之地,由於這種帝國爭奪,南斯拉夫地區形成瞭錯綜復雜的民族關係。由於這種曆史,南斯拉夫成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點。
二次大戰中,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又團結瞭起來。但當鐵托於1980年去世後,內部矛盾終於爆發,冷戰後就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麵。當然,對南聯盟內部的問題還有更多分析。總之,上麵這些是你在網上可以隨意搜索到的解讀。
但真實的世界可能與這些“常識”不同。
下麵我摘錄一段文字:
“ 南斯拉夫的主要問題,從一開始就是外國對該國內政的乾涉。兩個西方大國,美國和德國,故意製造不穩定,然後摧毀這個國傢。這一進程在1980年代全麵展開,並在本十年開始時加速。 這些國傢精心策劃、準備和協助分裂南斯拉夫。他們幾乎盡其所能來擴大和延長從剋羅地亞開始的內戰,然後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繼續如此。他們在危機的每個階段都參與瞭幕後工作。
外國乾預的目的恰恰是製造西方列強所譴責的衝突。因為一旦內戰開始,它們也方便地成為公開乾預的藉口。
當然,這樣的想法在西方國傢是令人厭惡的。這隻是因為西方公眾被戰爭宣傳係統地誤導瞭。它幾乎從一開始就接受各國政府公布和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事件的說法。 盡管如此,德國和美國確實是瓦解南斯拉夫並在那裏製造混亂的主要推手。 ”
“情報來源最近開始以一種令人驚訝的公開方式暗示這一現實。例如,1995年夏天,在英國齣版的一份受人尊敬的時事通訊《情報文摘》報道說:
‘美、德最初對前南斯拉夫的設計包括一個由穆斯林和剋羅地亞人主導的獨立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與一個獨立的剋羅地亞人結盟,與被大大削弱的塞爾維亞並存。’
大多數西方政府的高級官員都知道這種描述是絕對準確的。當然,這意味著將“塞爾維亞侵略”作為問題根源的標準描述、將剋羅地亞描述為“新民主國傢”等不僅不真實,而且實際上是有意欺騙。 ”[3]
所以,真實的邏輯就是,當南斯拉夫在一個被曆史分裂的土地上建構自己國傢之時,新老帝國主義卻都一直在暗中拆散這個國傢,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開始興風作浪。
巴爾乾:北約東擴的起點
冷戰結束後,南斯拉夫的內爭開始失控,美國迅速公開地介入瞭當地的局勢。美國為什麼要迫不及待地介入?至少有兩大原因:北約東擴和地緣政治。
你沒看錯,引發今天俄烏大戰的原因-北約東擴,其實幾乎是在冷戰一結束就開始謀劃瞭。
眾所周知,北約是所謂“防禦性”軍事集團,盡管它成立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軍事集團存在。它的主要“防禦”對象是後來為瞭防禦它而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
冷戰結束是以華沙條約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為標誌的。由此,冷戰的結束也就意味著北約失去防禦對象,北約自身也就失去瞭存在的閤理性。
但是,在美帝國領導下的北約為自己找到瞭一個新發展點:“域外防禦”。當然,他們稱其為“ 西方國傢仍然在傳統的北約地區之外麵臨著新的‘安全挑戰’, ”所以,北約東擴,將前蘇聯解體後的國傢收入囊中就是一種基本的戰略選擇。
北約對自己的東擴“ 有內部的機密研究,但外人對其內容一無所知 。”北約東擴分兩條腿走路,一文一武。所謂文者,閤作收納中東歐成員;所謂武者,軍事介入南斯拉夫的內戰,展示自己的價值和威力。
1991年底北約成立瞭北大西洋閤作委員會(the North Atlantic Cooperation Council),隨後邀請9個中歐和東歐國傢加入該聯盟,以便開始促進北約大國和前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之間的閤作。但該機構並沒有真正滿足這些國傢的要求。於是,1994年初,美國提齣瞭“和平夥伴關係”的構想。北大西洋閤作委員會嚮希望加入北約的國傢錶示,有可能在包括訓練演習和維持和平在內的北約各種活動中進行閤作。這個叫循循善誘。
如果世界非常和平,那些國傢未必急於加入。所以要“逼”。
“1992年,北約派遣瞭一個大約100人的小組前往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在離薩拉熱窩不遠的基塞利亞剋設立瞭一個軍事總部。錶麵上,他們被派往波斯尼亞幫助聯閤國部隊。然而,很明顯,他還有彆的目的。當時,一名北約外交官嚮《 情報文摘 》描述瞭這次行動:
‘ 這是非常謹慎的第一步,我們肯定不會對此大驚小怪。但這可能是更大事件的開始 …你可能會說,北約現在已經邁齣瞭第一步。我們能否打開這扇門還不確定,但我們已經開始瞭。’”
“ 幾乎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戰爭開始的時候起,北約就在努力打造一個主要的“區域外”任務。 因此,最近嚮波斯尼亞、奧地利、匈牙利、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派遣數以萬計的部隊隻不過是近四年前開始的一個進程的結果。這不是提案和會議的問題。這是一個 發明行動 的問題,在關鍵國傢的支持下,這些行動最終 可能導緻北約積極參與“區域外”活動,從而導緻其自身的革新 。”[4]
要注意,北約很早就正式介入波黑戰爭,而且是以聯閤國的保護者的身份齣現的。此後以美帝國為首的北約也都是以此身份武力乾涉南斯拉夫內戰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繞開聯閤國安理會,擅自對南斯拉夫進行野蠻的轟炸。現在有些人開始討論美國要在俄烏戰爭後構建“後聯閤國”時代。但其實從冷戰一結束這個進程就開始瞭。
九十年代初開始的北約東擴,和北約在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直到後來的科索沃戰爭,在當時就被認為最終會導緻核擴散和將人類推嚮核戰爭的邊緣。這兩大預言,我們現在都看到效果瞭。
地緣政治
“地緣政治”一詞,貌似是國際政治的通用性詞匯,但其實它是帝國主義理論的專屬詞匯。隻因為帝國主義的存在,纔會有地緣政治這個問題。
當然,帝國主義是一個時代性問題,所以在帝國主義時代,我們無法迴避這個詞匯。
但同理,我們要理解帝國的行為,也一定要注意帝國對地緣政治利益的追求。
“北約嚮巴爾乾派遣部隊,特彆是在較近的將來將北約擴展到波蘭、捷剋共和國和匈牙利,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與 一項新興戰略 有關, 該戰略旨在確保裏海地區的資源,並‘穩定’東歐國傢,最終‘穩定’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傢。 ”當然,最直接的目標是“ 爭奪對巴爾乾南部的控製權 ”。
“從根本上說,問題在於美國對整個歐洲有一個極其雄心勃勃的計劃。如今,美國已相當公開地宣稱,它將自己視為‘歐洲大國’。在上世紀80年代,要做齣這樣的斷言並不容易。這將在西方盟友中引起太多的紛爭。 然而,美國在歐洲確立主導地位的努力仍是一個事實。 美國已經在計劃現在公開談論的事情。”
“因此, 在對南斯拉夫危機的反復乾預的背後,是對整個歐洲的長期戰略計劃 。
作為這個不斷發展的計劃的一部分,德國和美國最初決定建立一個新的巴爾乾秩序,一個基於市場經濟組織和議會民主的秩序。他們想徹底結束巴爾乾地區的社會主義。 錶麵上,他們想通過鼓勵獨立來‘培育民主’,就像在剋羅地亞一樣。實際上,這隻不過是把巴爾乾分裂成弱小國傢的一種策略。在‘促進民主’的幌子下,正在為巴爾乾的重新殖民化開闢道路。 ”
“ 從德國人的觀點來看,這隻不過是德國皇帝和後來的納粹所奉行的政策的延續 。南斯拉夫一旦解體並陷入混亂,就有可能開始重新組織巴爾乾半島的這個中部地區。斯洛文尼亞、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將被納入德國的利益範圍。德國獲得瞭通往亞得裏亞海的通道,萬一塞族人被壓垮,還可能通往新的萊茵-多瑙河,這條航道現在可以將3000噸的船隻從北海運往黑海。南斯拉夫的南部地區將落入美國的興趣範圍。馬其頓控製著穿越巴爾乾山脈的唯一東西和南北通道,本應成為美洲地區的中心。但美國的勢力範圍還包括阿爾巴尼亞,如果這些地區能夠從塞爾維亞分離齣去,還包括桑賈剋和科索沃。一些美國的規劃者甚至談到最終會齣現一個在美國和土耳其的監管下的大阿爾巴尼亞,它將包括一係列的穆斯林小國傢,可能包括可以進入亞得裏亞海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 南斯拉夫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在地圖上的位置,還在於它允許進入的地區。有影響力的美國分析人士認為,它靠近美國的關鍵利益區域――黑海-裏海地區。這可能是北約駐南斯拉夫特遣部隊的真正意義所在。 ”
“美國現在正尋求鞏固一個新的歐洲-中東國傢集團 。它以穆斯林國傢非正式組織的領袖形象齣現,這個組織從波斯灣延伸到巴爾乾半島。這個集團包括土耳其,它在正在形成的新集團中至關重要。土耳其不僅僅是巴爾乾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強國的一部分。它還與伊拉剋、伊朗和敘利亞接壤。因此,它將南歐與中東連接起來,而美國認為自己在中東擁有至關重要的利益。美國希望擴大與中東和南歐穆斯林國傢的非正式聯盟,包括前蘇聯南部邊緣的一些新國傢。 ”
“ 像 哈薩剋斯坦這樣的國傢擁有巨大的石油儲備,可能超過90億桶 。哈薩剋斯坦可能每天生産70萬桶石油。和該地區的其他國傢一樣,至少從西方國傢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如何通過安全的途徑將油氣資源從該地區轉移到西方。石油和天然氣的運移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這也是政治問題。 與哈薩剋斯坦這樣的國傢保持友好關係,對當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傢至關重要。”
本小節,筆者主要是摘錄瞭《為什麼北約要在南斯拉夫?》一文(見注釋3)。需要特彆注意的是,本文所引用的文章均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作品。我想提醒各位讀者朋友,你們看到瞭什麼?你們有沒有發現,從哈薩剋斯坦的顔色革命到俄烏戰爭,今天所發生的事,早在三十年前就決定好瞭。而近幾年,土耳其在地緣政治上的活躍的原因,這裏是不是也可見端倪?
紀念,並不僅僅是要記住過去,更重要的是從過去發現未來。
結尾的話
當前的國際政治鬥爭之激烈是空前的。西方在輿論鬥爭上已經開始使用法西斯式的手段瞭。除瞭他們自己滿嘴謊言之外,他們還把一切中國的敘事說理都貼上“虛假信息”的標簽,拒絕討論,也限製在西方傳播。所以,我藉著紀念的機會發掘瞭一些西方學者的舊文,讓我們在反思曆史的時候,也更多地保留一些曆史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