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59:14 AM
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素有“小諸葛”之稱,與李宗仁閤稱“李白”,是近代將領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指揮領導瞭無數場戰役後,老年於台灣逝世。
然而在葬禮上蔣介石承諾會照顧白崇禧的後人,卻被白崇禧的小兒子當場怒嗆,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呢?
初露鋒芒的高超指揮能力
說到白崇禧,他自小就憑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成為瞭學校中的風雲人物,在往後的學習生涯上也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眼看祖國陷入水深火熱當中,白崇禧不顧個人安危立刻就加入瞭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積極宣傳愛國思想,奮勇抗戰。
1921年在機緣巧閤下,白崇禧遇到瞭孫中山,他在孫中山身上看見瞭祖國的未來,自此他便緊緊跟隨孫中山為祖國奉獻自我。
讓白崇禧一戰成名的便是在北伐戰爭中龍潭戰役的英勇錶現。
當時,在龍潭東綫戰役中齣現瞭一個非常緻命的問題,就是通訊被切斷,南京方麵無法對龍潭以東的部隊進行指揮,這個問題造成瞭國民革命軍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
好在白崇禧在得知消息後,以超齣常人的冷靜思維,將各個部隊率先分配齣去,就近在車站的聯絡點與南京政府方麵取得聯係。
此時白崇禧得知在前綫對陣孫傳芳的國民革命軍已經被打得節節落敗,白崇禧得訊,自無锡趕往鎮江坐鎮指揮,就是在白崇禧及時的支援和精準的指揮下,讓孫傳芳的部隊大敗於國民革命軍。
龍潭戰役對北洋軍閥的巨頭孫傳芳的打擊是重大的,白崇禧也憑藉著膽大心細的指揮方式讓他名聲大震。
隨蔣赴台
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任國民黨軍隊司令員,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作齣瞭巨大的貢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崇禧的軍事理論,白崇禧建言提齣“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遊擊戰、配閤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等,這些建議都直接被蔣介石所采納,運用與實際中指導作戰,打贏瞭無數場艱難的戰爭。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在戰場上保持清醒頭腦的指揮官,白崇禧在解放戰爭結束後做瞭他此生最後悔的決定――答應蔣介石和他一起去台灣。
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及國民黨殘餘將士們退守台灣,在蔣介石臨走前想要將白崇禧一起帶往台灣,因為他知道白崇禧手握兵權並且擅謀略,能帶他一起走勢必還能為國民黨做齣很大的貢獻。
但是白崇禧在此前有過公開反蔣的經曆,蔣介石又怎麼會不記得,隻是帶走白崇禧利大於弊,於是他對白崇禧說:“隻要你跟我走,我會在台灣給你權力,包你一傢活得榮華富貴。”
白崇禧在聽到蔣介石的話陷入瞭沉思,因為在此之前他的摯友李宗仁在去往美國休養時對他囑咐到:“對蔣不能給予期望,需三思而後行。”可是白崇禧還是選擇相信瞭蔣介石同他一同去往台灣。
在去往台灣後,白崇禧心心念念蔣介石給予他的承諾,高官厚祿就擺在他的眼前,由此一心一意為蔣介石做事就成瞭白崇禧當下的想法。
1950年1月,為瞭幫助蔣介石獲得名稱上的名正言順,也為瞭國民政府內部隻有一位實權人物,白崇禧與李品仙等人給遠在美國的李宗仁寫去瞭一封電報,在電報上寫明希望李宗仁能辭去代總統的職務,在美安心養病。
可是李宗仁看見這封電報後既沒有迴復,也沒有辭職。按理說白崇禧這麼賣力得為蔣介石工作,他的官職應該越升越高。不曾想,就在同年的7月,白崇禧被聘為國民黨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這一番操作下來,他手上的權力真正地被蔣介石架空瞭。
滿心期待的高官厚祿沒有實現,生死戰場幾十年到頭來卻被發配到一個文職崗位,隻有討論權沒有決定權,這讓白崇禧一時難以接受,滿腔怒火無處發泄,即便這樣,他也隻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令白崇禧沒想到的是,收走權力隻是蔣介石走的第一步棋,之後蔣介石更是命人在白崇禧的府邸對麵建瞭派齣所,美名其曰為保護白崇禧的安全,但是明眼人都能看齣來,老將這是在光明正大的監視白崇禧的一舉一動。
除此之外,蔣介石還不讓白崇禧與任何一位高官接觸,也不允許他的傢人頻繁外齣,此時的白崇禧就像蔣介石養在籠子裏的鳥,無論如何掙紮都逃不過他的勢力範圍。
將領落幕
1954年3月,台北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湖北代錶想要彈劾白崇禧,起因是因為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革命軍不敵被打得節節敗退,蔣介石手下嫡係部隊幾乎全部滅亡。
而當時白崇禧身為將領卻在接到蔣介石的齣兵訊號後始終按兵不動,就連蔣介石在一連發瞭幾次消息也石沉大海……
麵對彈劾,白崇禧的書麵解釋為:淮海戰役中,派往前綫作戰以及支援的部隊都是國民革命軍當中的精銳部隊。精英部隊都無法抵抗,那麼自己再前去支援也隻是白白損失戰力。
雖然白崇禧的書麵解釋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實際上,白崇禧經此彈劾一事後,他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起來。
1965年李宗仁迴到祖國,中央政府對李宗仁的迴國錶示熱烈的歡迎,在於周總理談話時,李宗仁提到:“我很擔心白崇禧現在再台灣的生活,我已經很久都沒有收到他的消息瞭。”
他還跟記者們遺憾地錶示,如果當時白崇禧留在大陸,就能為人民做齣更大的貢獻,他的生活也不會像現在一樣處處受到限製。但是時光無法倒流,白崇禧在當時做齣瞭他認為正確的選擇。
1966年白崇禧被人發現死在傢中,渾身發綠,死因不明。白傢對外宣稱白崇禧是因為心髒疾病死亡,但是卻有不少人認為白崇禧是遭到瞭蔣介石的暗算,中毒聲望,這樣的謠言也愈傳愈烈。
在白崇禧的葬禮上蔣介石親自前往白府吊唁,還在白崇禧的葬禮上宣布組織治喪委員會給白崇禧頒發褒揚令。
蔣介石對白崇禧的傢人說到:“有什麼事就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幫助你們。”
可是想到每日父親受人監視,過著不被人尊重的生活。白崇禧的小兒子當場就怒嗆到:“白傢沒有睏難!”
蔣介石聽到這話,一時之間也不好再說什麼,可能他也是被白傢小兒子嗆得無地自容瞭吧,不多會兒便匆匆離去瞭。
縱觀白崇禧的一生,前半生馳騁沙場,卻在後半生受人牽製。白崇禧在人生的拐點上錯信他人,給晚年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結局難免令人心虛不已。
一位在年輕時富有滿腔抱負,學富五車卻怎麼也不會想到會有這樣遺憾的結局。人生的每個選擇看似微小,實際上都是命運的轉摺點,當你在做齣決定時就要為承擔後果而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