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2:14:50 AM
1976年七月,華夏大地發生瞭一件讓所有人都感到悲傷的事情,
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瞭高達7.8級的地震,一瞬間唐山人民就失去瞭生存許久的傢園,
很多百姓也在此次特大災害中喪失生命。
北京軍區副政委遲浩田此時正在山東老傢休息,
當他看到唐山消息後迫切地想要趕去前綫參與工作,
他緻電中央錶達自己要去唐山的意願,不久後他接到瞭來自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的調令:
命遲浩田為抗震搶險小組組長前往唐山。
與群眾們一同度過難關
遲浩田接到調令後行李都沒有來得及收拾就帶領其他成員趕赴河北,但傢中人不放心此時已經47歲的遲浩田再去冒險。他對傢裏人說:
“我打瞭一輩子仗都不怕,這時人民更需要我,我怎麼能不去?”
到達唐山後,跟隨遲浩田與抗震救險的武警部隊接觸交流,
據武警所說此次情形危險萬分,震後伴隨著無數小震,
已經有很多戰士在營救時遭遇突發小震而犧牲,各位領導請遠離建築。
但遲浩田等人一緻決定跟隨武警戰士一同參加救援工作,
經過幾天的救援,遲浩田臉上、脖子上受瞭很多傷,
同行的小組成員實在擔心他的安危,眾人一緻提議讓遲浩田先休息幾日。
遲浩田此時站在廢墟上,頂著驕陽滿臉是汗的嚮大傢說道:
“大傢的關心我理解,但是我們是受到組織信任前來的,我們不僅是來救援的,我們更是一個標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睏難就退縮、就休息,我們要讓唐山人民看到希望,我們要一直站在這裏帶領大傢度過睏難。
”
隨著地震頻率減少以及各方支援,唐山人民被營救齣來很多,但是受災人民此時心裏都有一種陰霾:
失去瞭傢人失去瞭傢園,自己也沒有活下去的動力瞭。
遲浩田自到達唐山那天起就意料到會有這種情況的齣現,於是他組織小組成員嚮大傢傳遞新生和堅強的思想。
在大傢堅持不懈的宣傳和陪伴影響下受災人民心態良好許多,此時有人說到:
“這些外鄉來的領導沒日沒夜的為大傢著想,他們從未放棄守護我們的傢園,身為本地人我們更應該要站起來度過難關。”
遲浩田聽到這些話後欣慰地笑瞭笑,大傢也被中央小組日復一日的行為所感動,大傢環抱在一起患難與共,
就此産生瞭不嚮命運屈服、百摺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精神。
遲浩田的故事
有一晚大傢聚在一起討論到遲浩田,一旁的武警官兵說:
“組長身手矯健,執行營救任務時展現瞭驚人的運動力和持久力,這是很多官兵都沒做到的。”
大傢對遲浩田充滿瞭好奇,此時秘書也參與討論並告訴大傢:
“其實遲浩田組長並不是文官齣身,他早年間參加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是真正從槍林彈雨之中走齣來的戰士。”
遲浩田看到大傢聚在一起
,在大傢的強烈要求下以及自己想藉自己故事給大傢重建信心的想法,
他嚮大傢說道他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
據他迴憶,他當時作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三營指導員,
跟隨許世友將軍在朝鮮戰場上如同天兵一般將美國大兵打得落花流水。
但就在他帶領營部前往長津湖的時候發生瞭意外,
那時的朝鮮戰場氣溫低達零下40度,戰士們收到命令需要對撤退的美軍進行堵截,在埋伏時要保持肅靜不能暴露隱蔽位置。
遲浩田那時看嚮瞭營裏的戰士,大傢仿佛同雪色融為一體,
無論老兵還是新兵,他們在如此惡劣的大自然環境下一言沒發,眼神裏隻有堅韌,因為他們都知道作為士兵的意義,此刻他們雖然在朝鮮境內但也是為瞭保傢衛國而戰鬥。
遲浩田最後說道:
“等美國大兵齣現時戰士們浴血奮戰,將這些日子的熱血全部揮灑,後麵得知像這樣在雪中久等的隊伍不止我們一支,許多士兵身體凍僵瞭直至凍死瞭都沒有吭一聲,就是這樣的堅韌性讓外軍見識到瞭我軍的血性。”
隨後遲浩田對大傢說道:
“當時戰場上大自然帶來的災害也讓人很痛心,有一位花甲年紀的老戰士就在我身邊被活活凍死,但是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始終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的信仰,要比美國人堅強,甚至要比大自然堅強,扛過嚴寒我們就勝利瞭。”
大傢聽後深受感染,有群眾一抹熱淚說道:
“是啊,前輩們用熱血染紅白血,用生命抵禦外敵纔迴來我們的美好生活,唐山人民也不該在一次天災下就失去信仰,隨意拋棄前輩們為我們帶來的傢園。”
猛將遲浩田
遲浩田聽完大傢反映後感到十分欣慰,嚮大傢告彆後就繼續參與災後重建工作。
此時有一個中年人自豪地說道:“其實我以前是遲浩田組長手下的兵,我給大傢講講組長年輕時候的故事。”
中年男人說:
“早期我們都是許世友將軍手下的兵,許世友將軍被稱為“猛將”,在他的影響下華東野戰軍整支部隊的指揮官都是“猛將”,遲浩田就是其中的代錶人物之一
1949年5月12日,國民黨退守上海,以蘇州河為界限作防禦工事,敵人在橋上放滿瞭裝上沙子的麻袋,橋邊盡是掛滿鐵刺的鐵絲網,又占據高低進行火力壓製,形成瞭滴水不漏的封鎖綫。
遲浩田帶領隊伍幾次衝陣無果,
在心急如焚的情形下眼神無意間掃到瞭身邊的下水井。此時他腦海裏齣現瞭一個奇妙的想法:
或許可以通過下水道穿過敵人防綫最後直達敵人指揮部後方。
有此想法後他立馬找來當地人詢問:
“我們能從這個下水井穿過蘇州河到達對岸嗎?”
老鄉說:“可以倒是可以,但是下水道裏位置十分狹小,而且布滿糞便異常難聞。”
遲浩田倒不怕臭味撲鼻這些情況,
他僅僅帶領兩名士兵就鑽進下水道。
一進下水道果然臭味異常,隨行戰士直接吐瞭齣來,但是他們三人依舊強忍惡心,一步一步地嚮前方走去。
曆時一個多鍾頭他們終於到達河對岸,遲浩田小心翼翼地打開井蓋
,遲浩田和兩位戰士齣來之後在卡車後麵隱藏偵查,見到敵方指揮部中坐著一位上校軍官。
國民黨部隊大概沒有想到解放軍能突破防綫直達陣地後方,所以這位軍官身旁隻有一個警衛員,
刹那間警衛員和軍官就被突然衝齣的三人敲暈,
隨後三位戰士背著軍官重新鑽迴下水道,將他帶往解放軍指揮部。
他
們到達指揮部後還沒來得及清洗就請求會見旅長,旅長也被這三個渾身惡臭的人驚瞭一下,
看清麵龐後纔知道是遲浩田等人。
旅長看嚮那個還在暈厥的國民黨軍官震驚地說道:
“乖乖噢,你們三個把敵方師長給我扛迴來瞭。”隨後指揮部利用這個倒黴的上校師長獲悉國民黨所有火力分布和換崗時機,最
終一舉解放上海。
大傢被這個事情逗得發笑,心裏感嘆道原來遲浩田年輕的時候這麼勇猛。
再接迴京調令
曆經三個月的唐山抗震救災工作結束,遲浩田一行人在震區的錶現被傳迴中央
,他們不但很好地完成瞭救援任務,其為唐山人民建設的自信心更是被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錶揚嘉奬
。
此時還在震區做最後交接工作的遲浩田突然接到來自中央的電話,紀登奎在電話中說道:
“你們這次做得非常好,等你做完唐山的工作又要接受新的任務瞭啊,迴到北京我們見麵說。
”遲浩田被這突然的電話弄得一時找不著北,但是心裏十分開心自己能一直為人民貢獻一份力量。
十月八日,在唐山受災人民的不捨和挽留下,遲浩田等人踏上瞭迴京之路。剛下飛機就有一個西裝筆挺的人徑直走來,他興高采烈地說道:“
請問是遲浩田同誌嗎?我是中聯部部長耿彪。”遲浩田不解的迴答道:“我是遲浩田,請問你有什麼事?”
耿彪帶遲浩田上車說道:“
中央交給我們一項重大任務,等到瞭地方讓紀登奎同誌親自跟你說。”
遲浩田這下纔明白老領導紀登奎給自己的任務原來是前去人民日報。
紀登奎早已等候多時,見到遲浩田後立馬起身握住他的手,滿臉笑意地說道:“
唐山這三個月辛苦你瞭,你總算迴來瞭,在北京休息幾天就準備去人民日報工作,你願意嗎
?”遲浩田思慮片刻,想起自己曾經在《解放軍報》有過三年的工作經驗,隨即迴答道:“
我願意,一定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
。”
隨後紀登奎嚮大傢任命道:“
經商討一緻決定命遲浩田同誌為人民日報總負責人、總副編輯,前期由耿彪同誌作為輔佐。”
其實有很多人對組織的任命錶示不理解,
因為遲浩田本人作為“武官”齣身,雖然他一生之中戰功顯赫甚至有解放軍報的工作經驗,
但是大傢依然認為他難以勝任總負責人這個職位。
其實瞭解遲浩田的人都知道他不僅在戰場上立功無數,
而且曾在解放軍高級步兵學院以及軍事學院閤成係學習多年,解放軍報任職期間也深受好評
,所以遲浩田被紀登奎選擇成為人民日報總負責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這樣遲浩田在人民社會裏曆經一年多的歲月裏不負眾望,他不僅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還將人民日報打造成中國第一報,獲群眾好評無數。
結語
1976年的大地震令無數中國人痛心,但有無數遲浩田這樣的人趕赴災區重建唐山,將不屈不撓的唐山精神深刻印在每個人心中,再接調令的遲浩田又高效完成在人民日報的工作,我們應當嚮他學習,為社會和國傢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