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8:30:04 AM
在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戰士們俘虜瞭不少國民黨軍的高級將領,在全國解放之後,他們和之前的僞滿洲國高層一起都成為瞭戰犯,被集中關押在戰犯管理所中接受改造教育。
這些人在學習改造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瞭自己之前犯下的錯誤,開始主動瞭解學習革命的相關曆史以及理論知識,讓自己能夠為新中國的建設齣一份力。
這些之前的高官都是難得的高素質人纔,因此國傢領導人們決定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從1959年開始,部分改造態度積極的戰犯得到瞭特赦,其中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中不但有末代皇帝溥儀,還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這些人在接受特赦之後還被安排瞭新的工作。
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始終放不下包袱,為瞭幫助這些新公民舒緩心情然後更好地融入新社會,周總理特意在之後安排他們帶著自己的傢人到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參觀,由於這些省份都在長江之南,因此他們也將這次旅行戲稱為"下江南"。
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曾經的風雲人物大都淚流不斷,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一、末代皇帝重獲自由的欣喜
在這一行考察團中,流淚次數最多的莫過於末代皇帝溥儀。
他在這次參觀中多次熱淚盈眶,比如在南京參觀中山陵的時候其就在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前落淚,在雨花台前,他也為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懺悔不已,因此留下瞭淚水。
而對於溥儀來說,之所以在這次參觀中會有如此情緒化的錶現,其根本原因是他終於重新獲得瞭自由。
溥儀作為末代皇帝,曾經是中國名義上的領導者,但是那時他的權力已經十分有限,他自己甚至從來沒有齣過紫禁城。
在清朝滅亡之後,溥儀又成為瞭一些野心傢手中的傀儡,被先後帶往天津和瀋陽,後來成為瞭僞滿洲國的皇帝。但對於溥儀來說他依然是不自由的,這讓他的內心十分壓抑。
在日本戰敗之後,溥儀成為瞭戰犯,他一度認為自己會和其他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樣落得個淒慘的下場,再也不能獲得自由。
但是新中國的寬大政策讓他重新獲得瞭公民的身份,這已經讓他十分感激。
此時的溥儀依然十分小心,他擔心會有人重翻舊賬,剝奪他的身份,因此他的內心依然存在恐懼。
不過這次江南行,讓溥儀深刻瞭解到自己已經和其他公民一樣,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瞭,這讓他的內心充滿欣喜。
況且他在前半生中從來沒有踏足過江南,這次齣行讓溥儀見識到瞭大好河山,這使得他第一次感受到瞭祖國的廣闊,這是他之前所從來沒有體會過的。他在自己的迴憶錄中曾經這樣寫道:
過去在北京住瞭這麼多年 ,一直沒齣來過,後來到滿洲,也是聽日本人安排,要我去哪就去哪,都是悶著頭走,什麼也看不到 ,雖名為皇帝,實為囚徒,如今算真正解放瞭。
這種體驗好似將溥儀從逼仄的自我空間中釋放齣來,讓他對自由的感知更加深刻,自然會情難自禁,多次流下熱淚。
二、國民黨高官內疚落淚
相比於長期受製於人,重獲自由的溥儀,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們在這一路上的內心的感受則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國民黨的高官們在之前都曾經或長或短地在江南地區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於舊社會的江南有著十分深刻的記憶,對於解放戰爭前後這裏百姓的生活狀態也是十分熟悉的。
這次故地重遊,這些往日高高在上的將軍們終於有機會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之中,這讓他們有瞭完全不同的體驗。
在過去的日子裏,他們隻會在行軍的路上看到周邊的百姓,那時的人們望嚮他們的神情中更多的是畏懼和謹慎。
然而現在這些百姓的眼中有著明亮的光彩,他們中的每個人都積極地投入到瞭新中國的生産建設之中,這種昂揚的生活熱情是這些高官之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
而且江南各地的百姓迎接他們的時候也都是很熱情的,這讓他們感覺到瞭徹底的新生,也紛紛拋開瞭和溥儀一樣的心理包袱,這讓他們的內心感到無比歡暢。
按理說這些高級軍官大都經曆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應該有著十分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不會輕易落淚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和溥儀一樣潸然淚下呢。
在這次江南行的過程中,除瞭讓他們感受新中國的蓬勃氣象,欣賞美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帶領他們參觀紅色景點,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共産黨革命先烈們的光輝事跡。
在參觀紅色景點的時候,這些國民黨高官們更加直觀地看到瞭烈士們的付齣和堅定的革命精神,雖然之前在戰犯管理所中他們就已經學習瞭相關的曆史,但是身臨其境帶給他們的衝擊無疑是更大的。
和溥儀不同,這些國民黨高官們都有和解放軍正麵作戰的經曆,他們也都曾經迫害過共産黨員。
眼前的情景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想起瞭自己曾經和解放軍作戰的經曆,他們都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後悔,他們認為自己犯下瞭不可饒恕的錯誤,並為自己的罪行懺悔。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戰犯都留下瞭內疚的淚水。雖然他們流淚的次數遠沒有溥儀多,但是從中我們也能看齣他們改過自新的決心。
三、江南行對於特赦戰犯的意義
周總理之所以會為這些高級戰犯們安排這次江南行,除瞭讓他們放鬆心情並接受自己的新身份,以及遊覽紅色景點強化革命教育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便是要讓這些人纔全心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
這次江南行是在1964年初開始的,當時的中國剛剛從前麵幾年的自然災害中恢復元氣,正需要大量的優秀人纔。
而這批戰犯中的杜聿明,宋希濂等人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齣色人纔,除瞭軍事能力之外,也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和不俗的文化水平,如果能夠讓他們加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對於全國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齣發之前,他們都被安排在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中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幫助其他工作人員補充和整理曆史文件,以便於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近代史。
但這些人的纔華遠不止於此,因此這次江南行在遊山玩水和參觀紅色景點之外,還讓這些戰犯們到各地新建的學校以及工廠中參觀考察。
安排這些行程的目的除瞭讓他們感受新中國的建設氛圍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看一下當時中國工業的發展情況,以他們的閱曆是會看齣不少問題的,他們的建議可以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發展。
因此對於這些戰犯來說,這次江南行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次考察,來審視他們是否真心實意地接受瞭新中國的領導,並且願意加入其中。
從溥儀等人頻頻落淚的結果上來看,這次考察無疑是成功的,這批特殊的戰犯在當年11月的時候紛紛當選瞭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在更重要的政治舞台上獲得瞭新的位置。
他們之後提齣的一些建議為國傢的發展提供瞭不小的幫助,其中宋希濂等人還積極投身於統戰工作之中,這些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
除瞭自己接受改造之外,他們還帶動自己的子女傢人們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其中杜聿明最具有代錶性。
當時他的一些子女生活在海外和台灣,杜聿明通過信件叮囑他們不要相信蔣介石政府的鬼話,要積極推進統一事業並為新中國的建設奮鬥。
值得一提的是,杜聿明提點的後人中有他的女兒杜緻禮,以及其丈夫著名的物理學傢楊振寜。
四、結語
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曾經有一些同胞因為種種原因站在瞭共産黨的對立麵。
由於他們都對革命先烈犯下瞭罪行,因此在建國初期他們都成為瞭戰犯,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中接受教育。
隨著他們對於革命的認識日漸深刻,其中的不少人也認識到瞭自己的錯誤,這些人也就不再是我們的敵人因而得到瞭特赦,他們在恢復公民身份的同時也得到瞭新的工作。
不過他們中的一些人始終放不下包袱,這讓他們始終生活在擔憂之中,為瞭緩解他們的壓力,同時對他們進行考察,國傢在1964年的時候安排他們進行瞭江南行。
在參觀過程中,溥儀等人真正體會到瞭自由的感覺,新中國的蓬勃氣象也讓他們深受鼓舞,每到動情之處他們紛紛落淚。
部分同行的國民黨高官也為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流下瞭悔恨而內疚的淚水。
這次江南行最重要的意義是讓他們堅定瞭建設新中國的信念,後來這些優秀的人纔為國傢的發展提齣瞭許多寶貴的建議,也算是將功贖罪瞭。
注:
本文關於特赦戰犯江南行的相關內容描述,參考自《溥儀迴憶錄》
文章結閤史料並摻雜個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