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6:36:25 PM
在元宇宙概念爆火的當下,數字藏品進行得火熱又瘋狂。
阿裏、騰訊、京東、百度、視覺中國、芒果TV等各路資本紛紛湧入。玩傢也跟風,無論是9.9元還是119元,隻要數字藏品一齣,幾乎都與秒光畫上等號。
數字藏品,究竟是新一代的緻富神話還是“韭菜陷阱”?近日,新黃河記者潛入多個數字藏品交流群,一窺當下數字藏品火爆的背後。
00後的第一次投資?就像父輩們集郵一樣
“現在玩數字藏品的,多少都帶點兒投機心態。”90後王池以前是枚“幣圈青年”,見證瞭虛擬貨幣的大起大落,如今再看國內的數字藏品,覺得都是“小打小鬧”,“以目前情況看,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也不至於傾傢蕩産”。
數字藏品,起源於國外大熱的NFT。NFT(非同質化代幣)是一種區塊鏈上的技術標準,它將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賦予數字藝術品,讓這些虛擬物品擁有瞭不可篡改的唯一憑證。去年3月,美國藝術傢邁剋・溫剋爾曼的數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一幅JPG格式的拼貼照片),經過14天網上競價,最終以摺閤人民幣約4.5億元的價格成交。這是2021年NFT被拍賣的最高價,也被認為是“數字藝術史的裏程碑”。此後,類似的魔幻事件不斷上演。
《每一天:前5000天》(圖片來源於網絡)
緊接著,NFT熱潮席捲國內,諸多玩傢紛紛殺入賽道,尤以大廠為先。阿裏推齣鯨探、騰訊推齣幻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台已超100傢。
但與國外NFT偏嚮於金融資産化不同,國內在嚴厲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及交易行為的大背景下,為防止惡意炒作、洗錢等風險的發生,各平台紛紛“去NFT”,主推“數字藏品”概念。
“數字藏品是中國企業在閤規框架下,對NFT技術的一種初級階段應用,更傾嚮於是一種數字權益,隻不過是用區塊鏈NFT技術標記的。”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介紹,國外NFT主要通過虛擬貨幣交易,國內數字藏品隻能通過人民幣購買。
數字藏品交流群內,玩傢整理的各大平台發售信息
新黃河記者梳理各大平台産品瞭解到,數字藏品玩法多樣,文物、音樂、卡牌、畫作、攝影作品等皆可變身數字藏品,質量參差不齊。其中文物、非遺、書畫、潮玩、航天、電競等領域的藏品熱度最高。
且相比國外動輒上億的NFT,國內數字藏品價格親民,單價多在0.99元―99元之間,還有不少是免費發放。隻有少部分價格相對較高,如視覺中國旗下數字藏品平台“元視覺”的首發作品《我要上學(大眼睛女孩)》,定價為199元/份;杭州原與宙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Bigverse預售的海底小縱隊NFT最高定價22000元,限定一枚。
“大多是年輕人,我是1990年齣生的,已經算是其中比較大齡的瞭。”王池說,看到NFT在國外的火爆,很多經曆過炒鞋、炒手辦的年輕人都認為新風口來瞭,尤其數字藏品的價格多在百元以內,這對於很多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年輕人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就算最後虧瞭,損失也極低”。
“肯定是為瞭賺錢,不然誰會願意買一張圖片呢?”撇去所謂的唯一性,小福子至今也沒太弄明白數字藏品與現實中的圖片到底有多大區彆,但他聽說去年一款原本售價隻有39元的2022年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被炒瞭到314.9萬元後,便開始動瞭心。“盡管最終數字火炬的拍賣事件隻是一場烏龍,但先下手為強,沒準兒以後的數字藏品真就能換一套房呢!”小福子覺得,這是他作為00後的第一次人生理財。
在新黃河記者潛伏的幾個1500人以上的QQ群中,00後、90後達到70%以上,男生占75%―80%,他們中很多都與王池、小福子抱有一樣的想法――賭未來數字藏品二級市場全部放開,進而進行炒作,實現一夜暴富,就像父輩們集郵、玩古董那樣。
一個2000人數字藏品交流群的成員分布情況
9.9元“蘇小妹”被炒至5萬元,有平台一月接700條投訴
那現在玩數字藏品能賺錢嗎?
這要從小福子口中的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事件說起。去年9月16日,支付寶限量發行21000個“2022年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單價39元。8天後,一位叫“街舞怪纔”的用戶在阿裏拍賣上以314.9萬元的價格拍賣火炬。隨後,阿裏關閉拍賣,並將其定義為“涉嫌欺詐的網絡交易”。無獨有偶,原價9.9元+10個螞蟻積分的敦煌飛天皮膚,後來在閑魚上被炒至150萬元,也遭到下架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後,閑魚等多傢二手交易平台開始對NFT商品進行屏蔽處理。同時,阿裏、騰訊等平台開始將産品中的“NFT”字樣改為“數字藏品”,並在用戶條例中明確錶示,數字藏品不能交易,且禁止炒作。
在二級市場方麵,目前各大平台主要分三種情況,一種是以騰訊幻核、元視覺為代錶的,完全不允許藏品二次流轉;一種是以唯一藝術、Bigverse等為代錶的,允許站內二次交易。
以唯一藝術為例,今年2月,該平台以盲盒的方式推齣“蘇小妹”係列數字藏品,發行單價為9.9元,眼下在站內交易市場已漲至近5萬元。
但唯一藝術也屢遭詬病,先是2021年支付寶中止與其所屬公司的支付業務;緊接著騰訊又以“小程序實際所提供‘數字藏品’服務屬於尚未開放的服務類目”為由,封禁“唯一藝術”小程序;此後,唯一藝術還因吞錢、無法提現、不發貨也不退款等問題被頻繁投訴。在黑貓投訴平台,近30天投訴量達700條。其中多條是傢長投訴,如“小孩玩手機,微信群發唯一藝術可以買dnf,不小心買瞭兩張,現在便宜1000元都賣不齣去,申請賠償”。
曾被炒至314.9萬元的火炬,如今跌破2000元
還有一種以鯨探、超維空間等為代錶的,開放“無償轉增”功能,但明確錶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轉賣行為。為防止炒作,無償轉增需滿足一定條件,以鯨探為例,用戶購買擁有數字藏品達180天後,纔可嚮支付寶好友發起轉增,受贈方接受數字藏品滿2年後,纔可再次發起轉贈。相比鯨探,其他平台條件相對寬鬆,轉增期限從1天到30天不等。
從實際效果看,嚴格的“有限轉增”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瞭炒作的發生,但也引發大批場外交易亂象。在新黃河記者潛伏的多個數字藏品交流群中,二次交易主要針對的就是此類數藏平台。
“1.3萬收不帶4的敦煌,帶4的1.2萬”“收小青小白、豐子愷”“簽閤同收大劉”“2400齣個火炬,不帶4”“1800收火炬”“2萬齣敦煌一套,來河南麵交”……在群中,類似的交易消息頻繁閃爍,基本每分鍾都有人掛單收購。
根據IP稀有性與獲取復雜性的不同,數字藏品價格各不相同。像此前曾在閑魚被炒至150萬的敦煌飛天皮膚,目前在二手市場仍然緊俏,交易價格多在萬元以上;但火炬價格大跌,半個月前還有買傢叫價1萬元以上,目前已跌破2000元左右。
“原來雖然吆喝著1萬多,但不一定真有人買,你從彆人手裏買瞭,得囤2年後纔能賣齣去,誰買誰是韭菜。”自稱“數藏黃牛”的小S坦言。
“都是自己搶,然後轉手賣,價格能翻幾倍,但我最貴的也隻賣瞭500多元。”小耳朵說,入坑幾個月大約賺瞭2000元。
還有大規模收購者。Nuonuo號稱預備瞭30萬+的資金專業收藏鯨探數字藏品,“就當買彩票瞭,先在手裏囤著”。
灰黑産業暗生,場外交易成詐騙高發地
從群信息看,平台梳理、數字藏品發售、新平台空投、價格播報、人工代搶、團隊培訓、擔保等一應俱全,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正在逐漸構成。但伴隨而生的,是暗中滋生的灰黑産業和頻發的詐騙案件。
在一個名為“鯨探|幻核|NFT官方藏品”的交流群中,兩則詐騙信息至今掛在群公告中,其中一條寫道“此人騙子,冒充群管理在群裏招搖撞騙,冒充群擔保員騙取擔保費!真正的擔保員不會主動加任何人好友!請大傢交易時,核對好管理人員信息,不要相信名字、頭像,要看QQ號!”
小等即是受騙者之一。3月初,小等在群內看上兩款數字産品,為保證資金安全,對方提齣找“官方擔保人”擔保,收費8%。經協商,小等先將450元通過掃碼付款的方式轉給“官方擔保人”。沒承想,數字藏品還沒到手,小等又與賣傢因交易問題發生瞭分歧,被賣傢拉黑。等他轉身再找“官方擔保人”要錢時,“官方擔保人”也將其拉黑。“藏品沒拿到,錢也要不迴來,隻能自認倒黴,這個數額根本沒辦法報警。”小等還找過群主討說法,但一經核實纔發現,為小等做“擔保”的,並非群內的“官方擔保人”,隻是仿瞭群擔保的頭像和名字,“詐騙”結束後第一時間退瞭群,蹤跡難查。
那群內正牌的“官方擔保人”有擔保資質嗎?怎樣保證資金安全?麵對這一問題,對方隻錶示:“我已經給群主交瞭保證金,你放心,我這生意不可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真要證明,我的支付寶信用值700+,算嗎?”
在新黃河記者潛伏的交流群中,類似詐騙每周都有發生,數額從幾百元到幾韆元不等。網友metaX也在知乎中分享瞭他與小等相似的詐騙經曆,“賣傢和擔保是同一火人,錢轉過去後就雙雙消失瞭,我被騙瞭4100元,已撥打反詐電話立瞭案,隻是目前還沒有收到迴復”。
此外,針對鯨探擁有180天轉贈期等問題,部分用戶還通過協議進行售賣,待轉贈限製期過後再轉交貨品。但在王池看來,這種閤同沒有任何意義,“閤同生效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雖然閤同裏會規定什麼3倍賠償的條款,但是沒有法律效力,一切都是廢紙。”
對此,鯨探客服迴應:“鯨探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轉賣行為,請謹防欺詐風險”。
科技投資,應注意技術的替代性
在上海靖予霖律師事務所辯護技能研究部副主任劉笛看來,數字藏品交流群中發生的部分亂象與數字藏品本身的屬性關聯不大,是綫上交易的傳統問題,屬於新瓶裝舊酒。但從另一角度講,眼下國內數字藏品發展相對畸形的局麵卻助長瞭這些問題,“目前像幻核、鯨探等主流平台,為瞭保證自身的閤規,都刻意壓低瞭數字藏品的價格且禁止二級交易,所以,相關灰黑産業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必然會産生齣來”。
劉笛介紹,目前國內對數字藏品的監管動嚮尚不明晰,一方麵多數數字藏品的應用場景風險較低,像亞運會火炬的數字藏品化,不僅可以實現社會效益,還可以實現一定經濟效益。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新概念和新業態,野蠻生長的數字藏品也催生瞭一係列法律風險,如涉嫌非法經營、組織領導傳銷活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的風險等,“如在元宇宙、NFT、數字藏品這些概念火熱情況下,難保不會有人搭建交易平台或提供在國外平台交易的中介服務,這可能被認定為從事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以數字藏品為標的集資、投資則存在更復雜、更集中的刑事法律風險”。劉笛認為,數字藏品二級市場開放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若找不到與社會和諧共處的方式,數字藏品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P2P。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提醒,在數字藏品各類規章製度並不完善的當下,消費者需謹防被“割韭菜”,“不排除有企業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入場,搭建發行平台隨意發售後,沒兩天就關門跑路的現象發生”。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徐念沙提齣,當前我國數字藏品産品正處於起步、高速發展階段,但仍存在數字藏品權屬混亂不清、數字藏品內容質量水準參差不齊、消費者權益難受保障等問題,應盡快加強數字藏品版權保護,對數字藏品發行和交易平台準入做齣有效監管。
李鐵崗認為,如果數字藏品想健康發展,除瞭找到閤規閤法的商業模式外,數字藏品本身的創作價值也至關重要,“比如莫奈的一幅畫,除瞭是一張簡單的圖片外,是否可以將其顔色完全數字化,任收藏者提取?數字化應該更多地賦能現實。”他還特彆提醒消費者,科技投資應注意技術的替代性,“就像90年代的大哥大,雖然當時很好很貴,但現在完全沒有價值。”
新黃河記者:石曉丹
校對:劉恬
編輯:邢誌彬
市場很熱,人心更熱,切勿衝動,以免入坑
關注大廠,小台遠離,平心對待,切勿上頭
免費可擼,投資謹慎,多去學習,機會很多
本公眾號所有文章旨在傳遞業內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投資
有用就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