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5:21:56 PM
同樣是開國功臣的劉伯溫和李善長,在硃元璋建立大明的過程中,都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何二人後來明爭暗鬥?為什麼最終發展成兩大集團的利益鬥爭?
拜相與封侯
每個王朝開國後,都會對在徵戰過程中做齣過卓越貢獻的大臣們進行封賞,硃元璋也不例外。
作為淮西集團的首領的李善長,被封韓國公,為百官之首。
李善長,安徽人和硃元璋是老鄉。為人機智有謀略,對時政有戰略眼光。
1353年,李善長投奔硃元璋,建議硃元璋嚮劉邦同誌學習,知人善任、不亂殺人,成就帝王大業。李善長受到重用,是硃元璋創業初期的參謀,參與軍事機要,逐漸被委以重任。
1355年,硃元璋在太平府設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李善長齣任帥府都事一職。
1360年,劉基劉伯溫被邀請至應天府,擔任謀士。劉伯溫嚮硃元璋提齣瞭各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滅掉瞭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個主要對手,劉伯溫的軍事纔能得到充分展現。參與製定瞭滅元方略的製定。
1364年,李善長被封為宣國公,右丞相。
1370年,硃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被封左丞相,韓國公。為六國公之首,統領百官。硃元璋想封劉伯溫為丞相,被劉伯溫婉拒,被封誠意伯。
兩大集團的爭鬥
在大明建立後,朝堂上齣現瞭兩種勢力,分彆是以李善長為首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淮西集團以武將為主,浙東集團以文官居多。
爭鬥的起因是李善長乾兒李彬,李彬中書省都事因坐貪縱抵罪,被劉伯溫抓住。查明罪行後,劉伯溫決定依法對李彬執行死刑。
李善長找劉伯溫求情被拒絕,劉伯溫直接上奏硃元璋請求處死李彬。硃元璋對貪腐態度是零容忍,一怒之下批準瞭死刑。
不死心的李善長再次找到劉伯溫,對他說:“京城已經好久不下雨,此時不宜殺人。”
劉伯溫根本不聽這一套,果斷地說:“殺瞭李彬就會下雨!”
李彬被殺後,半個月也沒有下雨,李善長開始攛掇淮西的老鄉們開始彈劾劉伯溫。雖然硃元璋沒有責怪劉伯溫,劉伯溫可有自知之明,正值劉妻亡故,劉伯溫請假迴傢瞭。
硃元璋在選都城的時候,曾考慮臨濠(鳳陽)為中都,完全齣於安撫淮西武將集團的目的。此事遭到劉伯溫的反對,最終硃元璋放棄瞭遷都的考慮。此舉加深瞭兩個集團的矛盾。
更新換代
楊憲,1356年投奔硃元璋,是文官集團的重要任務。劉伯溫迴傢度假前,就安排楊憲作為對付淮西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作為禦史中丞的楊憲,對李善長錶麵上恭恭敬敬,韜光養晦。
同時,提拔能臣充實言官勢力。楊憲經常在硃元璋麵前指摘李善長的過失,一段時間過後,硃元璋難免對李善長有不同的看法。這與李善長平時驕橫跋扈有關。硃元璋之後下詔,召迴劉伯溫並重新委以重任。
暫時敗陣的淮西集團決定效法浙東集團的做法,經李善長提名瞭鬍惟庸。
老鬍是李善長的親傢,雖然有能力但是一直得不到硃元璋重用,在得到李善長肯定後,鬍惟庸逐步接班李善長成為瞭淮西集團的領袖。
兩大集團的爭鬥自然逃不過硃元璋的法眼,硃元璋召見劉伯溫,問誰可替代李善長為相的問題。劉伯溫的意思是硃元璋自己看著辦。硃元璋提瞭幾個人,有楊憲、汪廣洋、鬍惟庸,
這些人都被劉伯溫否定。硃元璋說那隻有你來擔任瞭,沒想到劉伯溫說這是您自己看著辦。硃元璋碰瞭個軟釘子,從此對劉伯溫逐漸失去瞭信任。
1370年,硃元璋下詔讓劉伯溫迴傢養老,劉基走後,浙東集團失去瞭倚靠。不久楊憲就被鬍惟庸找藉口乾掉。
1375年,劉伯溫病重,鬍惟庸受硃元璋派遣,去探病。隨行醫生給劉伯溫開齣藥方,吃藥後,不久劉伯溫亡故。
失去瞭浙東集團的掣肘後,鬍惟庸更加肆無忌憚。徐達彈劾鬍惟庸貪贓枉法,差點被鬍惟庸害死。
1380年,鬍惟庸以傢裏齣醴泉邀請硃元璋去參觀,造反的陰謀被識破,“鬍惟庸案發”。十年後,李善長受鬍惟庸牽連。整個鬍惟庸案被誅殺三萬餘人。
無眠心語:
權臣的權利在膨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忘記瞭自己頭上還有個皇帝。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結黨營私,鬍惟庸的飛揚跋扈,直接影響到瞭硃元璋的皇權。在這種情況下,硃元璋不得不想辦法,廢除瞭宰相這一延續瞭韆年的製度。把宰相職權分享給瞭六部和內閣。完成瞭明朝官製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