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9:35:52 AM
唐太宗一生果斷英明,但麵對皇嗣這個敏感而復雜的問題,照樣一籌莫展,被弄得焦頭爛額。雖然說沒有因此而發生大的動亂,造成宮廷流血事件,但他教子無方,或失於嚴苛,或失於溺愛,以緻太子易人,最終確立生性軟弱的李治為接班人。盡管李世民在這個兒子身上花費瞭不少心血,但他終究不成器,為以後幾十年的宮廷內亂埋下瞭禍根。
荒唐太子
武德九年(626)十月,唐太宗即位纔兩個月,就立八歲的長子李承就為太子。李承乾齣生在宮中的承乾殿,因此而得名承乾。李承乾從小聰明伶俐,知道努力上進。也能識大體,讓李世民很喜歡。他齣外不在京城時,常常讓李承乾代理政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幼養尊處優的李承乾慢慢地沾染上瞭不少壞習慣,生活日益荒唐頹廢。
李承乾曾讓人鑄造瞭一個近兩米高的銅爐和一口巨大無比的鍋,雇用逃亡的奴隸偷盜老百姓的牲畜,放在大鍋裏煮,然後跟他的手下分著吃。李承乾的舅舅是突厥人,受其熏染他從小就喜歡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他還特彆挑選瞭一些相貌類似突厥人的侍從,把頭發梳成小辮,身披羊皮,到草地上牧羊。他樂此不疲,還口齣狂言道:“有朝一日我當上瞭皇帝。一定要把頭發解開,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突厥阿史那裙的酋長)。如果他給我一個將軍當,我一定不會比彆人乾得差。”
李承乾跟叔父漢王李元昌的關係很好,常常結伴齣去遊玩。李承乾把手下的人分成兩隊,兩人各率一隊,全都身披毛氈縫製的鎧甲,手拿竹槍竹刀,紮營列陣,衝鋒廝殺,好像真的打仗一樣。有誰敢不聽從命令,就把他綁在樹上毒打一頓,不少人因此而喪命。
李承乾在宮中養瞭一個十多歲的樂童,長得十分漂亮,還能歌善舞。李承乾對他異常寵愛,和他同起同睡,還給他取瞭個綽號叫“稱心”。李世民聽說瞭這件事,怒不可遏,派人把稱心殺瞭,還狠狠地費罵瞭李承乾一頓。李承乾不知悔改,竟在太子宮裏闢齣一個房間,侯上稱心的狠像,令宮人早晚焚香祭類,他經常到那裏去,徘徊流淚。李承乾還在太子宮中建造墳墓,埋葬立碑,裝著身體不舒服,幾個月不上朝。
唐太宗對這位太子真是恨鐵不成鋼,接連選派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師,如左庶子於誌寜、右庶子孔穎達等,對他嚴加管教。李承乾對於老師們的直言規諫會都聽不進去,還懷疑他們背後到皇帝麵前告自己的狀。
太子被廢
李承乾的種種劣跡讓唐太宗越來越失望,便把目光轉到第四子魏王李泰身上。貞觀十年(636),李世民以李泰愛好文學為理由,下令在魏王府中設立文學館,讓李泰隨意選擇有學問的人。唐太宗這樣做,顯然是為李泰當太子創造條件。李泰的親信們心領種會,讓李泰奏請編撰《括地誌》一書。唐太宗立刻推奏,還拔瞭很多經費。曆經數年時間,50篇的《括地誌》終於編成,李世民很高興,下令收藏進秘閣,貨賜給李泰上萬匹錦緞。到瞭貞觀十六年(642),李泰每月得到的賞賜已經遠遠超過瞭太子李承乾。李泰腰粗腹大,快走和跪拜都很吃力,李世民就特許他可以坐著轎子上朝。
李承乾見自己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同時疾病纏身,腿也瘸瞭,心中的恨意越來越濃,就派親信紇乾承基等人去暗殺李泰,結果沒有得手.於是,他又暗中聯絡叔父李元昌和兵部尚書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陰謀發動政變,迫使太宗退位。
貞觀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緊鑼密鼓地策劃政變時,唐太宗第五子齊王李佑在齊州(今山東曆城)發動叛亂。消息傳來,李承乾喜形於色地對紇乾承基說:“太子宮的西牆,距皇宮隻不過 20 步遠。跟我共同創遺大業,不是比齊王更容易嗎?”
不料,齊王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在審間謀逆案件時,牽連到紇乾承基。審訊中紇乾承基把李承乾密謀發動政變的方案供瞭齣來,唐太宗大為震驚,立即指定長孫無忌等人組成專門法庭進行調查審判,最終認定太子謀反證據確鑿.按理說李承乾犯的是死罪,但當李世民詢問待從官員該如何處置李承乾時,沒有人敢迴答。畢竟是父子連心,李世民下不瞭手,隻是把李承乾廢為庶民。
李泰遭貶
李承乾被廢後,李世民有心立李泰為太子,長孫無忌卻堅持要立李世民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李治是長孫皇後所生,管長孫無忌叫舅舅。舅舅偏嚮外甥,也是情有可原。不知是否巧閤,這時候在太原齣現瞭一塊怪石,上麵刻著“治萬吉”這樣三個字。長孫無忌說,那石文所顯示的就是上天的意誌,立李治為太子必定天下大吉。聽長孫無忌這麼一說,李世民不禁心動瞭。
李泰知道父親要改主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找到李治恐嚇道:“你和李元昌關係很好,不會像他那樣吧?”李元昌作為李承乾的黨羽,因謀反罪被砍瞭腦袋。李治讓李泰說得心裏害怕,整天悶悶不樂。李世民見瞭覺得很奇怪,就問李治怎麼瞭。李治不會撤謊,把李泰的話學瞭一遍。從此,李世民對李泰有瞭看法。
有一天,李世民招來李承乾,讓他說齣謀反的理由,李承乾不無委屈地說:“兒臣貴為太子,還要求什麼呢?隻是因為身遭李泰的陷害,所以纔與一些朝廷大臣謀求自保,不想受瞭奸佞之人的教唆,做齣不軌之事。如果李泰成為太子,正好讓他的計謀得逞瞭。”
聽瞭李承乾的這番話,李世民不禁點瞭點頭說:“我倘若立瞭李泰,便是錶明太子這個位子可以用陰謀詭計來取得。而且,要是立李泰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難活命;要是立李治為太子,李泰和李承乾都可保無事。”
於是,李世民下詔將李泰降為順陽王,住到均州鄖鄉(今湖北均縣)。李世民認為自己這樣做既是為江山社稷打算,也是為李泰本人著想。
擁立李治
貞觀十七年(643)四月初的一天,朝會結束後,李世民單獨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蘚婉宜熗�,旁邊侍立的是惴惴不安的李治。李世民說:“我的三個兒子(指李承乾、李佑、李泰)和一個弟弟(指李元昌),廢的廢,亡的亡,讓我傷透瞭心呀!”說著他竟一頭撞嚮禦座,還抽齣佩刀朝自己的咽喉刺去。
長孫無忌等人大驚失色,急忙上前抱住李世民,奪下瞭他手中的佩刀。長孫無忌猜齣瞭李世民的心意,就問他有什麼心事。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我想立晉王為太子。”長孫無忌聞聽此言,正中下懷,當即接口道:“臣遵旨。有誰敢有異議,我就把他殺瞭。”
李世民喚過李治,對他說:“你舅舅已經答應擁立你瞭,還不快快拜謝。”李治連忙對長孫無忌深深地鞠瞭一躬。
李世民又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你們幾個人雖然同意瞭我的意見,但不知道外麵的意見怎麼樣?”
長孫無忌答道:“晉王仁孝忠厚,天下歸心。陛下如若不信,可以招來百官詢問,必定眾口一詞。如果有不同意的,那就是我欺騙陛下,罪當萬死。”
李世民不再猶豫,把滿朝文武聚集到太極殿,大聲問道:“朕想在其他幾個兒子中選立一位太子,你們認為誰最閤適?”話音剛落,眾人就異口同聲道:“晉王仁孝,當為太子!”李世民見李治居然眾望所歸,一時龍顔大悅,當即下詔將李治立為太子。
法不偏私
李治成為太子後,唐太宗一度非常後悔,因為李治個性懦弱,太宗擔心他難當重任。而在李世民的 14 個兒子中,他認為“英果類我”的就是第三子吳王李恪,於是有心改立李恪為太子。李恪的生母是隋煬帝的女兒,門第和聲望都很高。最重要的是,他的見識纔華俱佳,人品又好,威望遠遠超越其他皇子。李世民對這個兒子格外關注,不管公務傢事多麼繁多,總是要常擠齣時間來與他促膝談心。
父皇的倍加寵愛恰恰害瞭李恪。他仗著自己是皇帝的愛子,在封地安州頻繁外齣射獵,任意踐踏農民的莊稼,被告到禦史柳範那裏。柳範上書彈劾他,李恪卻不以為然,認為父皇不會把他怎麼樣。不料李世民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免去李恪的官職,並削去他領地上三百戶稅收。
唐太宗對李恪如此重責,並不是不愛他,反而是愛之太甚,寄予厚望。李恪免職迴京後,李世民還找他單獨做瞭一次長談,告誡他要遵守臣子的本分:“父子之間雖然是至親,一旦犯罪,則天下的法令不能夠偏私。”
李世民這樣說其實是為他的愛子著想,但李恪到底也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唐太宗死後,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和妻子高陽公主聯絡薛萬徹、柴令武等人,打算發動政變,廢掉高宗,擁立荊王李元景。但是計劃泄露,一韆人等都被逮捕。高宗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藉機將李恪牽連進來,結果李恪含冤而死。
循循善誘
李治成為太子後,李世民希望他能盡快成為一個閤格的儲君,便不惜耗費大量精力對他進行教育。每次視朝,李世民都讓李治站在一旁,讓他觀看自己是怎樣處理政務的,還不時讓他參與意見。在日常生活中,李世民也是經常藉題發揮,讓李治懂得為君之道。
看見李治吃飯,他就說:“你要知道稼穡的艱難,不奪衣時,纔能經常有飯吃。”看見李治騎馬,他就說:“你應知道不耗盡其力,纔能常有馬可騎。”看見李治在樹下小憩,就說:“木要以墨繩為準纔能正直,君要能夠接受勸諫纔會聖明。”看見李治乘船,他就說:“君主就像一條船,百姓就像河裏的水。水可以浮起船航行,也能掀起波浪將船打翻。”這句話本來是魏徵說給他的,他又把它拿來教育李治。
每次聽到父皇的教誨,李治都會畢恭畢敬地肅立聆聽,錶示一定要銘記在心。到瞭晚年,李世民還親自撰寫《帝範》12 篇賜給李治,讓他從中領會修身治國的帝王之道。
太宗割須
李世民還想到自己百年之後,應該有一個能人來輔佐李治,於是就想到瞭開國元勛李�蕖�
有一次在宴會上,李世民對李�匏�:“朕思考再三,覺得隻有把太子托付給你最閤適。當年你對李密能做到不忘恩義,如今也不會辜負我!”李�尢�瞭,感動得老淚縱橫,把手指頭都咬齣瞭血,用以錶示自己的忠心。不一會兒,李�蘚鵲貿磷聿恍眩�李世民脫下衣服,親自披在他的身上。
李世民對李�薜畝鞽璨皇譴誘饈輩趴�始的,早在貞觀十五年(641),李�奩蕉�南侵的薛延陀歸來,突然身患暴病,醫官開齣藥方,裏麵有一味“鬍須灰”的藥引子。李世民正在一旁探視,二話沒說,馬上剪下自己的鬍須,讓醫官拿去和藥。按照傳統的孝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輕易不能損傷,更何況天子為臣子割須,更是亙古未聞。李�奘艸樅艟�,急忙掙紮著爬起來,連連磕頭,把頭都磕齣血來。李世民卻輕描淡寫地說:“我這樣做是為瞭社稷,你不必在意。”李�薏∮�以後,越發賣命地為李世民效力,唯恐辜負瞭聖恩。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重,他囑咐李治說:“李�薏胖怯杏�,屢擔大任,我死之後,他不一定服你。現在我眨他到外地當都督,等你即位後再將他官復原職,他就會感恩於你。”
李�匏坪趺靼滋鋪�宗的心意,接到詔書後,連傢都沒迴,就離京赴任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