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5:08:29 PM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推進,怎樣培養“一帶一路”建設所需人纔,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國際中文教育的一綫教師,筆者在不斷總結現有“中文+專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對復閤型國際化人纔培養的衡量標準、教學機製、語言教育及職業教育疊加所需的課程體係模塊進行深入探索,並據此實踐。本文基於這一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國際中文教育以及進一步完善國際化人纔培養模式提齣建議。
[關鍵詞]國際中文教育;中文+專業;國際化人纔培養;“一帶一路”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齣,國際中文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一方麵國際中文教育在國際語言文化交流乃至科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麵為配閤“一帶一路”建設對高素質復閤型國際化人纔的培養需要,國際中文教育正試圖探索齣一條適閤新時代國際化人纔培養理念的人纔培養模式。怎樣建立具有更強針對性、實用性的“中文+專業”復閤型國際化人纔培養體係,真正實現國際中文教育由規模擴大嚮內涵式發展的轉變,是本文探索和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中文+專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2018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提齣應開設技能、商務、中醫等特色課程,建立務實閤作支撐平台。同時,“中文+”這一概念也被首次提齣。由此,“中文+”內涵建設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中文+”內涵建設內容與“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對接度非常高,其務實閤作的要義是對“一帶一路”建設所急需人纔的培養和輸送。隨著這一概念的提齣以及各國不同行業對中文人纔需求的大幅增長,泰國、馬來西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100多所相關中文機構相繼開設瞭“中文+”課程,涉及高鐵、經貿、旅遊、法律、海關、航空等數十個領域,課程包括空乘中文、鐵路中文、醫療中文、FAAP商務中文、物流中文、全球職業規劃研究等特色中文課程。隨著“中文+”的培養觀念逐步樹立並深入人心,“中文+”被納入不少相關中文機構發展的快車道,從而在“中文+”教學的多元化方麵有瞭諸多積極嘗試。目前,“中文+”培養模式還未形成完整的培養體係,且培養質量不高與社會對高素質復閤型人纔的需求形成其中一大矛盾,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麵存在突齣問題。
第一,評價體係問題。新時代國際化人纔需要熟悉中文、瞭解中國國情且精通專業。當前對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多以“預科+專業”的教育培養模式為主,這種模式將中文培訓集中於專業學習之前,且主要是日常生活化的中文語言,並通過“漢語水平考試(HSK)”來考量學生的中文水平。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後,中文水平對專業理解的影響沒有繼續跟蹤,且在學生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大部分並未繼續設置中文課程,這就導緻一些在中文學習階段錶現優異的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後卻很難跟上學習進度,甚至無法順利畢業的情況。
第二,人纔培養體係與機製問題。新時代需要新的國際化人纔培養機製,而我們現階段對復閤型國際化人纔的培養目標尚不夠明確,培養體係也不夠健全,如何通過完善國際化人纔培養體係與機製提高人纔培養質量,成為新形勢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化工大學立足學校定位及學科特色,就如何更有效實施“中文+”進行瞭初步探索與嘗試。怎樣開設課程,采取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如何以地道的語言講解專業知識,是學校目前著力攻關的重大課題。北京化工大學與意大利熱那亞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本科雙學位項目是學校與海外高校開展來華留學生聯閤培養的首個項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來華留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課程隻能在綫完成,包括綜閤漢語課。在完成瞭最基本的64學時的生活漢語後,意方提齣希望采用workshop(工作坊)的形式進行第二學期32學時的“交際漢語”課程。這一提議給教學帶來一大挑戰,既要繼續激發和延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有限的中文展開討論。在通覽所有教材後,教師自編教學材料並在閤適的話題中融入專業詞匯和內容。例如,在話題“談學習”中,引入工業設計專業造型、材料等詞匯,讓學生通過描述某一産品設計進而交流完成教學(如下圖)。實踐證明,這一方式不僅提高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擴充瞭其詞匯量,包括課堂上未涉及到的專業詞語的中文錶達。因此筆者認為,探索更加有效的“中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並滿足未來工作需求,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對“中文+專業”人纔培養關鍵環節的 思考
傳統的國際人纔培養模式主要集中於對中文的教授及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在這種模式下,我國已培養瞭一批知華友華的國際人纔。國際化人纔培養是一項長久發展的重要工作,如何令國際學生更好領會中華文化的內涵深度和精神特質,甚至成為弘揚新時代中國先進文化的使者,則需要將人纔培養模式與國際學生的專業甚至職業發展聯動起來,讓“中文+”教育助力其實現終身發展,纔可能使其將對華情感根植於心。筆者認為,關鍵點有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把握“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人纔培養趨勢。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文在全球經濟貿易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受到各國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國際中文教育也迎來最佳發展時期。在國際中文教育抓住時代機遇實現較快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挑戰和睏境。研究中文教學的目標、內容、形式以及師資等方麵存在的問題,構建適閤“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中文教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係,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探索更符閤“一帶一路”建設新形勢下的國際化人纔培養模式。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和地區,具有專業背景的國際化人纔成為最急缺的人力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嚮,培育一批優秀的“中文+專業”的復閤型人纔是當前國際中文教育麵臨的新課題。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結閤中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特點,在設計更有針對性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更具個性化的管理,以及運用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麵,北京化工大學均進行瞭積極探索,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閤型國際化人纔起到瞭一定作用。
第三,建立“中文+專業”教育的專業評價體係。“中文+專業”教育作為不斷發展的專業教育,需要有完備的評價標準,以判斷專業是否符閤國際化人纔培養的客觀規律並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目前,在國傢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加快調整的新形勢下,北京化工大學擬從專業設置、結構及專業人纔培養質量等方麵入手,建立“中文+專業”教育的專業評價體係,通過現狀調查與分析,明確人纔培養目標,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國際化及“雙一流”建設,提高人纔培養質量。
第四,構建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中文+專業”教育的課程體係。課程體係是實現人纔培養的重要依據與路徑,全麵、完善的課程體係對人纔培養的質量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中文+專業”理念雖已深入人心,但目前課程體係尚未健全,在課程設置方麵也缺乏參考依據,進而影響人纔培養質量。通過分析“中文+專業”人纔培養的現狀,瞄準國傢重大需求,結閤學生個人成長,以及新形勢下對國際化人纔培養的新理念,突破傳統課程體係範圍,參考世界語言教學發展前沿,構建齣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更有針對性、實用性的“中文+專業”教育的新型課程體係,以滿足當下“一帶一路”建設對國際中文教育提齣的迫切需求。
交際漢語工業設計專業中國學生走入課堂與意大利項目學生完成課堂交際訓練
交際漢語課堂照片
基於上述探索與思考,我們希望推進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以逐步提高國際學生預科及本科階段的培養質量,進而完善對國際化人纔的培養模式,為國際中文教育優化升級提供支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奠定堅實的人纔基礎。(作者張帥係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鄭超係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王永生係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
參考文獻:
[1] 劉旭, 李明航. 響應與突破:“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迴顧與展望(2014~2019)[J].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20,18(6).
[2] 李曉琪. 新時代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新機遇[J].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2019,(4).
[3] 符妤豐.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發展探究[J].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 2019, 22(4)
[4] 史誌欽. 史誌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ghsl/gnzjgd/96705.htm. 2019-07-14.
[5] 馬銘英, 張維娜. 論“一帶一路”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J]. 文學教育(下). 2018, (7).
[6] 祁偉. 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與評價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0, 33(22).
[7] 崔希亮. 漢語國際教育的若乾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8, (1).
[8] 李泉. 新時代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取嚮與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20, (1).
[9] 劉英林, 李佩澤, 李亞男. 漢語國際教育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全球化之路[J]. 世界漢語教學. 2020, 34(2).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3期
作者:張帥 鄭超 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