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3:58:43 PM
魯西北地區,位於黃河以北,津浦鐵路以西,包括當時隸屬於國民政府山東省第六行政督查區和第四行政督查區的22個縣。
1936年11月,範築先被任命為第六行政督查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和聊城縣長。稍後,範築先的好友、老上級張維璽推薦其胞弟張維翰投奔範。張維璽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對範築先有提攜之恩,所以,範對張維翰非常信任,立即任命張為專員秘書。
彭雪楓與張維翰在北平育德學校(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軍官子弟學校)讀書時,即為好友,張維翰受彭雪楓影響很深(彭在校讀書時已是黨員)。1937年春,彭雪楓以代錶的身份到濟南進行統戰工作,並到聊城看望在範築先處工作的老同學趙伊坪、張維翰、牛連文等,同時為趙伊坪接上瞭與山東省委的關係,發展瞭張維翰、牛連文二人為特彆黨員,囑咐他們一定要促使範築先同共産黨閤作。[15]
抗日戰爭爆發後,範築先身邊的秘密黨員趙伊坪、王化雲、張維翰、牛連文等一起做範的工作,範答應同共産黨閤作,共同抗日。此時,能開赴前綫的八路軍僅3萬餘人,江南八省分散的紅軍小股遊擊隊的改編問題,國共兩黨正在商談之中。隨後,山東省委派黨員姚第鴻以黨員的公開身份去範處工作,範即任命姚為專署秘書。
1937年10月初,日寇占領瞭德州,侵入魯北。範築先急忙派張維翰去濟南聘請共産黨員到第六行政區協同抗戰,省委又派齣馮基民、刁子言、解彭年等12名黨員到六區任政訓乾事,並在第三集團軍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挑選瞭以共産黨員和民先隊員為骨乾的240名學員,隨張維翰一起來到聊城。[16]而此時,正值範築先接到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南撤的命令,範沒有聽從韓復榘南撤的命令,而是留在黃河以北繼續抗戰。
為瞭加強魯西北組織的力量,山東省委隨即派組織部長張霖之來到聊城,隨後又派洪濤、王幼平、金維國等二十餘名紅軍乾部,來加強軍事工作,並和原魯西北地方黨的地下黨一起,成立瞭新的魯西特委,派前山東省委組織部長趙建民任書記。範築先也毅然將保安司令部改組為戰時體製的遊擊司令部,王金祥任參謀長,成立瞭政訓處(後改為政治部),任命張維翰為主任,姚第鴻為副主任,張霖之、王幼平等黨員也都在政訓處任職,各科科長和乾事約20餘人,也多由共産黨員擔任,其下還有200多名政訓服務員,均由從濟南來的政訓班學員擔任,這些學員不是員就是共産黨外圍組織中的積極分子。這樣,政訓處實際上就成瞭魯西特委的公開辦事機構。[17]
在此期間,範築先先後會見瞭我黨高級領導人郭洪濤、張經武、黎玉及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嚮前。在地下組織和組建的各民眾團體的幫助下,範不僅在自己所轄的第六行政區,而且還將勢力延伸到第四區和第一、第二區部分縣,恢復瞭27個縣政府(由範任命縣長),其中濮縣、觀城、陽榖、範縣、莘縣冠縣等13個縣均由共産黨員任縣長。[18]此前,範築先已密令所屬第三支隊司令齊子修將不願與我黨及範閤作的,第四行政督察專員曾琦以破壞抗日之名驅逐齣境,並極力舉薦他的好友、同是西北軍高級將領的韓多峰齣任第四區專員。[19]韓多峰到任後,在和我黨閤作方麵錶現得更為積極。
至1938年鞦,隸屬於範築先遊擊總司令部統轄的武裝,共有35個支隊、3路民軍,另外還有直屬部隊,共約6萬餘人。其中第十支隊,是由魯西北特委直接創立的,由張維翰兼任司令。此外,還有在特委影響和協助下組成的由直接掌握的第七、十一、十二、十三、三十五支隊。每個支隊,範築先都請政訓處委派瞭黨的政治工作人員,普遍建立起瞭政治工作製度。[20]範築先的隊伍雖然壯大瞭,但內部的矛盾也更加突齣。有以參謀長王金祥為代錶的一批將領反對同共産黨閤作,有以政治部主任兼第十支隊司令的張維翰為代錶的一批共産黨員,不僅堅決支持同共産黨閤作,而且還經常同王金祥等作鬥爭。其中,在範築先所部內部之間爆發的“鄄城事件”,[21]就很能說明問題。
事件的當事人冀振國,在其迴憶文章《第十三支隊的建立與鄄城事件》中,對“鄄城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有詳細的記述。冀振國,馮玉祥西北軍高級軍官,抗戰前在山東韓復榘第三路軍總指揮部任中將參議。一九三七年初夏,地下黨介紹冀去延安抗大學習。抗戰爆發後,又派冀迴山東組織部隊。此時,冀振國已是一名沒入黨的共産黨員。因為冀振國和冀南、魯西一帶地方武裝力量素有聯係,所以,冀振國很快就在魯西拉起瞭一支隊伍,由範築先授予“第十三支隊”番號,冀振國任司令,派瞭黨員王青雲任副司令、黨員汪毅為十三支隊政治部主任,十三支隊很快就建立起四個團和一個獨立營。
第十三支隊駐紮在濮縣和觀朝交界處的古雲集,處於冀、魯、豫三省的交界地,不但可以和魯西北特委在冠縣、館陶建立的第十支隊,在長清、往平建立的第十二支隊、第三十一支隊,在鄄城巨野建立的第十一支隊,在肥城建立的第十七支隊,即將在曹縣建立的三十五支隊相呼應,構成特角之勢,而且可以進齣於冀、魯、豫三省邊區。
第十三支隊駐防濮縣境內時,恰好濮縣縣長是黨員張舒禮,所以,濮縣縣政府對第十三支隊的供應是積極和充足的。因為濮縣在魯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山東省政府主席瀋鴻烈不同意共産黨掌握該縣政權,在瀋鴻烈的強烈要求下,範築先隻好將張舒禮和觀城縣長薑鴻元對調。自六月薑鴻元任濮城縣長後,加緊發展自己能掌握的縣保安隊和民團,並開始剋扣十三支隊的給養和經費。為瞭擠走薑鴻元,魯西北特委和冀振國想瞭許多辦法,但均未成功。
恰在此時,曹縣黨組織負責人徐茂裏從曹縣來到聊城,嚮魯西北特委匯報曹縣荷澤地下黨建立瞭一支武裝,因為四周國民黨軍和民團很多,沒有我黨的隊伍掩護拉不起來。特委通過範部政治部副主任姚第鴻,使範築先委徐茂裏為三十五支隊司令,去曹縣菏澤建立武裝,並同意冀振國率十三支隊南下,到曹縣菏澤一帶幫助把三十五支隊拉起來。因為菏澤曹縣一帶是第十一行政督查區的轄地,所以,當冀迴到駐地後忽然接到範築先的電話通知,命令十三支隊不要去曹縣瞭,可集中範縣待命。冀振國拒絕瞭範築先的命令,仍率領部隊嚮曹縣進發。當十三支隊行進到濮縣城邊時,冀接到薑鴻元的請客邀請函,冀隨即和徐茂裏去濮縣縣政府參加薑鴻元的宴會。喝酒吃飯畢,冀、薑密談時,冀麻痹薑說,願意將十三支隊交給薑改編,條件是薑必須嚮十三支隊全體成員,就剋扣十三支隊給養一事道歉。薑立即同意第二天到十三支隊駐地嚮全體官兵講話,並在鄄城設宴宴請十三支隊連以上的軍官。
迴到駐地後,冀立即找王青雲、汪毅、南偕池、張工芳等幾個共産黨員商量,最後決定,第二天薑鴻元來這裏嚮部隊講話時,將他扣留,嚮他要一筆款子以接濟軍需,然後帶著薑鴻元繞道臨淮集轉曹縣,再派人將薑鴻元解送聊城司令部處理。結果,第二天薑鴻元沒有來,隻是派人送來次日上午在鄄城設宴招待十三支隊連以上乾部的請帖。
為瞭趁進鄄城赴宴之機抓捕薑鴻元,冀振國和他的同事做瞭充分的準備工作,他們先做瞭一道範築先將薑鴻元撤職查辦,由冀振國負責執行的假命令;然後割斷鄄城通聊城的長途電話綫,以免走漏消息;並讓政治部趕印大批曆數薑鴻元十大罪狀的宣傳品,以便捉住薑鴻元後,進城散發;同時從全支隊挑選瞭最有能力又最勇敢的士兵二十八人,冒充十三支隊各級軍官,最後決定由王青雲副司令、汪毅主任和李薈賓參謀長掌握部隊。待冀振國等齣發後,部隊隨後跟進,聽見鄄城內槍響後,就衝進城去,接應他們齣來。
十月十五日的早上,冀振國和徐茂裏率領二十八個勇士,嚮鄄城進發。薑鴻元方參加宴會的除薑鴻元外,還有縣大隊的大隊副張偉霆,公安局局長馬步亭,縣大隊的十二個中隊長。地方士紳有縣動員委員會主任王恒如,副主任熊子明和黃河東岸的五個區長。其中王恒如是冀振國的老師,在濮縣很有威望。
一進到宴會廳,冀振國帶來的二十八勇士們就站在薑鴻元縣大隊各位隊長的左右。坐定後,冀立即急聲喊道:“注意!”聽到喊聲,各勇士立刻搶瞭身邊隊長們的盒子槍,對準他們齊聲喊道:“不許動!”濮縣縣大隊的隊長們和縣政府科局長、區長等都舉起瞭手,冀振國立時拿齣瞭僞造的命令宣布薑鴻元的罪狀,沒等冀念完,薑鴻元就開始反抗,與冀振國帶來的人扭打在一起,搏鬥中,薑被亂槍打死。
當即,冀振國就扣押瞭濮縣大小頭目四十餘人,並收繳盒子槍等四十餘支,隻有一人跳牆逃跑,到濮縣城給聊城王金祥打電話求救。薑鴻元被打死後,王恒如要求將扣押的地方武裝頭子放齣來,冀振國錶示必須把他的部隊放進城來,纔放他們齣去。濮縣地方武裝各頭目卻不同意十三支隊進城。幾經協商,他們纔同意十三支隊司令部的負責人和警衛部隊可進城。
十三支隊警衛部隊進城後,王青雲副司令將司令部設在東門裏的一個小工廠內,汪毅主任布置部隊沿街進行宣傳,散發事前印好的宣布薑鴻元十大罪狀的告民眾書和傳單。衛隊營進城時已是黃昏時分,此時,範築先的參謀長王金祥已帶幾個支隊連夜趕到甄城,將鄄城緊緊包圍。激戰中,十三支隊被打散。這就是當事人冀振國在迴憶文章中講述的“鄄城事件”。
“鄄城事件”後,魯西北特委立即派張霖之嚮範築先提齣嚴懲王金祥的要求,範立即決定將王金祥撤職,國民政府魯西行轅主任李樹椿堅決不同意將王金祥撤職,此事最後隻好不瞭瞭之。
1938年11月13日,日軍兩個聯隊從濟南齣發,進犯聊城。14日,日軍將範築先及其所部六七百人包圍在聊城。範築先率部應戰,打退瞭日軍的多次進攻。15日,日軍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隊後強行攻擊,雙方血戰多時,範築先手臂負重傷,裹傷再戰,終因敵眾我寡,城門被日軍攻破。範遂親率餘部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戰鬥中。身受重傷,不甘被俘,舉槍自戕。
範築先殉國,聊城失陷之後,魯西北特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一緻認為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領導權決不能落到國民黨手中。為此,會議決定由張維翰來代理六區專員和遊擊司令,並以其名義發布告示,來安定民心。[22]第六行政區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設置的行政區劃,不經山東省政府許可,擅自宣稱自己為六區專員和遊擊司令,自然不會得到國民黨方麵的同意。國民黨魯西行轅主任李樹椿一聽說張維翰代理專員和遊擊司令,並在莘縣張貼布告,就立即命令參謀長王金祥率領第二支隊、第二十一支隊約三韆餘人,嚮在莘縣的第十支隊一部發起進攻,雙方在莘縣西關展開瞭激烈的戰鬥,由於寡不敵眾,十支隊機槍營隻得嚮城北撤退,最後撤齣莘縣,撤到河店。[23]
與此同時,日軍在魯西北平原加緊進行“掃蕩”,臨清、武城、恩縣、高唐等城相繼落入敵手。隨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委任王金祥為第六區專員兼保安司令。
其後,魯西北特委和張維翰,將由共産黨掌握的第10 支隊及第5 、6 、7 、16 等支隊拉到距冀南八路軍較近的魯西地區駐防。王金祥從此也以專員和保安司令的身份,收容第2 、21 、22 、23 等支隊,編為第6 、8 、9 保安旅,駐守朝城、範縣、壽張、陽榖、觀城、莘縣一帶。第3 支隊司令齊子修也趁機收容第19 、29 等支隊,編成第7 、11兩個保安旅,占據高唐、清平、博平一帶,擴大自己的實力。王來賢的民軍1 路,也被瀋鴻烈編為第22 保安旅,王任旅長,活動於館陶、丘縣邊界。[24] 王金祥、齊子修、王來賢等雖然各有矛盾,但都聽命於國民黨山東省政府。
稍後,為把共産黨的勢力擠齣魯西北,李樹椿、王金祥等在張鞦鎮召集各保安旅負責人會議,計劃各部隊四麵閤圍,將共産黨掌握的各支隊擠齣魯西北。會後,王來賢的參謀長劉冠韆從張鞦鎮返迴防區,路經第十支隊駐地時被張維翰扣押,張維翰審齣王金祥的計劃後,將劉冠韆槍決。
為瞭打破王金祥等閤圍張維翰部的計劃,魯西北特委隻好嚮冀南的八路軍求援。1938年12 月9 日,八路軍129 師在冠縣成立瞭先遣縱隊(簡稱先縱),由李聚奎任司令員兼政委,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劉緻遠任參謀長,統一指揮津浦支隊、騎兵團和青年縱隊第3 團,隨後又將衛河支隊、博平5 大隊、第10 支隊第5 團等,先後改編為先遣縱隊第1 、2 、3 團。同時,
129 師又派386 旅771 團、補充團進至館陶、丘縣、冠縣一帶,由已進至朝城地區的386 旅旅長陳賡統一指揮,幫助魯西北地區黨組織開展工作,支持張維翰部堅持鬥爭。
[25]八路軍大部隊進駐魯西北後,王金祥等立即放棄進攻計劃,收縮兵力,進行防禦。
1938年12 月中旬,特委在館陶召開瞭有陳賡、李聚奎等參加的會議,會議一緻認為對王金祥等應由政治鬥爭轉為武裝鬥爭,同時認為王來賢部盤據館、冠、丘抗日根據地的北部東目寨一帶,截斷瞭魯西北與冀南的通道,如不將其殲滅,會使我們腹背受敵。決定先集中力量殲滅王來賢部。對駐臨清的第16 支隊吉占鰲和駐高唐的齊子修部,則先爭取他們在我軍集中力量對付王金祥和殲滅王來賢時保持中立。
12 月24 日,八路軍對王來賢部發起總攻,經過激烈戰鬥,王來賢部3000餘人被殲,王來賢帶200餘人逃走。經此戰,魯西北的形勢基本上穩定下來。[26]
為瞭紀念範築先,八路軍總部決定成立築先縱隊。1939年1月14日,由第10 支隊及第5 、6 、7 、16 等支隊各一部組成的築先縱隊在館陶正式成立,張維翰任司令,袁仲賢任政治部主任,鬍超侖任參謀長,共整編瞭6 個團和1 個獨立團。
1939 年l 月15 日,北方局根據抗戰形勢的需要,決定將原魯西特委、魯西北特委和泰西特委閤並,建立魯西區黨委,統一領導這一地區的抗日鬥爭,張霖之任區黨委書記。
王金祥的專署設在朝城,部隊駐守在朝城、陽榖、壽張、範縣、莘縣、觀城、濮縣一帶。為消滅王部,1940 年l 月,築先縱隊與先遣縱隊和泰西楊勇獨立旅,互相配閤,打開瞭朝城,王金祥率其第6 、8 、9 旅嚮西南逃竄,八路軍跟蹤追擊到濮縣一帶,將其主力第6 旅擊潰,其他各部也被擊潰散,隻王金祥率少數騎兵逃走。從此,八路軍收復瞭範縣、朝城、壽張、濮縣、觀城等縣城,使魯西北、魯西南廣大地區連成一片。[27]
l940 年春,築先縱隊參加瞭討伐國民黨軍石友三部的戰役。1940年4月,成立瞭魯西軍區,楊勇任司令員,肖華任政治委員,同時成立瞭魯西行政主任公署,至此,魯西地區的運西(運河以西)、泰西、魯西北和運東(運河以東)連成一片。1940 年7 月,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築先縱隊與先遣縱隊閤編為八路軍129 師新8 旅,旅長張維翰,政委肖永智,副旅長王近山,政治部主任王幼平。為加強魯西區和冀魯豫邊區的軍事指揮,1941年7月,魯西根據地閤並於冀魯豫區。歸晉冀魯豫邊區領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