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9:20:25 AM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段蘇權
率部參加遼瀋戰役(上)
段��恒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首先在北寜路山海關唐山段打響。9月11日20時,段蘇權下達《作縱字49號命令》,八縱作為東野首發陣容,前鋒12日黃昏開始行動,後尾14日齣發。
為隱蔽作戰意圖,八縱晝伏夜行,經三江口西渡遼河,二縱緊隨其後,最後是炮縱重迫炮團。八縱領銜的右路縱隊,沿金寶屯以南人煙稀少的草甸和灘塗地帶艱難跋涉,段蘇權報東總並轉後續二縱:“金寶屯至太平街120裏,村少人稀,糧草均難,右側平行路泥濘,不能過大車,金寶屯、康平無糧站”。
18日17時,林彪得到確信,義縣之敵即將突圍。三縱乘車南下,已於17日晨抵達義縣外圍,八縱此時尚在新立屯、聚江屯、彰武一綫運動,三縱、八縱會攻義縣的計劃顯無可能。
9月21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率由司、政、後機關組成的前綫指揮部離開雙城子緩緩南行,為瞭保密,火車一路七摺八拐、走走停停。10月3日上午10時,林彪在彰武車站的火車上,給東野所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縱及一、二兵團下達命令,“決以一、二兩縱全力參加攻城”,其餘則安排在東西兩綫打援,仍然不脫林彪慣長的圍點打援和運動戰套路。
10月5日,林彪一行齣現在錦州城下,前綫指揮部設在錦州西北的��牛屯,距錦城大約18公裏。中午12時半,鑒於昨天下午和晚上連發兩電,要求“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隻要你們10天內打下錦州,你們就有瞭戰役上的主動權”,林彪遂變更前一天戰役部署,“以6個縱隊及強大的炮兵,采取強攻方法殲滅錦州之敵”。
10月2日,段蘇權仔細觀察素有“山海要衝、邊關鎖匙”的錦州地形,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遂嚮東總提齣建議,“主攻應選擇西北角,雖是敵主陣地,但我攻占後可居高臨下控製全城,且達子沿一帶有較良好之炮兵陣地。城東北地形平坦,利於我坦剋活動”。
10月7日、8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帶著參謀人員在錦州城外高地視察,果然同地圖上看到的不一樣。特彆是8號下午在帽山西方山頂觀察錦州地形,可看到錦州車站、機場、大鐵橋和老城塔尖,林彪電稱“與在地圖上及在帽山東方127高地觀察有許多不同”,提議二縱、三縱和炮縱首長也都來此看一看。
通過偵察地形,林彪改變初時的想法,嚮七、九兩縱發電:“應首先殲滅西半部的敵人為有利,因此我七、九兩縱應求得在小淩河、太子街、女兒街、牡丹街之綫突破,我二、三縱則首先殲滅火車站以西的敵人與你們對進夾擊”。
這一戰役調整,對八縱極為不利,原先5個縱隊加1個師,在炮縱全力配閤下打東城,現在變成4個縱隊加1個師加上炮縱和戰車團打西城,八縱單獨打東城。段蘇權在前指接受任務時,林彪特彆交待:你們縱隊的任務是箝製敵人,你們吸引的敵人越多,挨的炮彈越多,你們完成的任務就越好!一錘定音,由此決定瞭八縱啃硬骨頭的角色和慷慨赴死的命運。
衛立煌十分重視錦州防務,曾派東北“剿總”工兵指揮官李賢來錦州主持加速構築城防工事,將錦州外圍防禦構築成立體形一綫式的鋼筋混凝土碉堡。據事先偵察,東邊和東北由紫荊山至二郎洞有413個碉堡,其中山地工事最為堅固,17個鋼骨水泥大碉堡,壁厚約1米,高2.5米,地下80公分,與山下的地堡群、交通壕、掩蔽部連成一體,一般炮火不易摧毀。
為減少部隊傷亡,段蘇權一直寄厚望於一縱炮團的到來,這是林總唯一的關照。一縱是較早成立的東野主力,屬大炮團編製,配有美式山炮12門、90野炮6門、105榴彈炮9門,都是八縱山炮營所欠缺的重型火炮。
然時運不濟,“屋漏偏逢連陰雨”,10月8日21時,一縱來電:“炮團現在北鎮,因連天暴雨,淩河水漲,無法徒涉。現即派汽車傳達命令,今晚齣發,由義縣南進,趕至王蠻子溝,限10日拂曉到達”。王蠻子溝係八縱指揮所駐地,不意一縱9日8時又來電,稱“炮團改走老爺嶺,山路泥濘,行動睏難,要走很多彎路,10日拂曉不能到王蠻子溝”。
10日晚8時,林彪給所有攻城部隊下達命令,總攻時間推遲到14日。由於晨霧大,應炮兵請求,10時開始炮火準備,11時總攻。在餘下的3天裏,“完成肅清外圍(包括堅決殲滅北大營之敵),挖好交通溝和進行充足的政治動員”。
為什麼林彪專門提到北大營呢?因北大營是錦州東北角的重要據點,工事堅固,周圍地形開闊,並設有多種副防禦設施,為吸引敵人炮火與兵力,利於二、三縱從西北麵的突擊,也為八縱攻城消除隱患,段蘇權10日下達56號作戰命令,把攻北大營的任務交給24師,配屬22師65團、縱隊山炮營和23師迫擊炮連。由於步炮協同好,炮兵火力集中、射擊精準,北大營東北角的工事、地堡逐個被摧毀,圍牆被轟開。主攻團70團打得勇猛,僅用90分鍾全部占領北大營陣地。
10月13日,總攻的前一天,戰場相對沉寂,隻有東邊八縱槍炮聲不絕於耳。從淩晨開始,23師67團打八傢子,68團打被服廠,這是錦城東麵兩個重要的外圍據點。24師71團則負責攻占處於錦州東北角的東大梁。東大梁又稱西山坡,是慢坡地,從山頂可俯瞰錦州市內大部分地區,是東部城防要點。由於敵人反復爭奪和拼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敵人不僅將瀋陽空降來的2個團5425人用在這個方嚮,同時將守衛機場的18師縮迴城裏,調主力團到東邊機關車房助陣。
13日晚8時,東野發布《今日戰況》:“八縱已攻剋八傢子、被服廠及北大營、西南梁兩地堡群,共殲敵1個團。三縱7師攻剋城北兩個地堡群,8師剋亮馬山地堡群,二縱剋師管區”。
八縱13日的勇猛進攻,打亂敵人部署,進一步加深瞭守軍認定我軍主攻方嚮在東邊的判斷。羅榮桓在會上錶彰八縱“在東邊打得英勇、打得好,占被服廠等12、13日的佯攻是得力的,把敵機動力量暫18師搞爛瞭”!錦州東郊人民為紀念東大梁犧牲的英烈,修築瞭一座“錦州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塔,以示緬懷追思。
13日夜,敵嚮被服廠施放催淚瓦斯彈。
14日淩晨,敵C-47型飛機8架,集中嚮我八傢子上方掃射投彈,同時敵炮火亦嚮八傢子傾瀉,力圖逼退我67團,恢復陣地。因能見度不佳,發生兩機互撞,機毀人亡,這是範漢傑集團最後的瘋狂。
10月14日9時半,晨霧散盡,韆炮齊鳴,驚天動地,以炮縱預備炮兵和屬於各縱隊的炮兵團,總計10個炮團同時開火,“禮花盛宴”場麵極其壯觀,其中山炮、野炮、加農炮、榴彈炮、重迫擊炮等大口徑炮311門,5倍於敵。步兵炮589門(內迫擊炮308門),60炮1220門,在31小時激戰中,共發射各種炮彈109600餘發,其中山、野、榴重炮彈17123發。而八縱的山炮營,隻有38野炮3門、94山炮2門、41山炮18門,遠遠不具備摧毀敵人堅固工事的能力。
攻錦作戰時我軍炮兵陣地
戰前,林彪答應臨時抽調助陣的一縱炮團,因大淩河水漲和道路泥濘,從北鎮到錦州不足70公裏路途,整整走瞭4天半,戰前雖到瞭幾門重炮,但操作人員新,炮彈10餘發,未派上用場。
段蘇權在熱河軍區和冀熱察軍區,以善打攻堅戰揚名,多次受到晉察冀軍區和中央軍委嘉奬,並得到主席高度贊譽,其亮眼的戰損比,在我軍攻堅史上並不多見,“讓戰士們活著”,最大限度地減少士兵的傷亡,是段蘇權心心念念的宗旨。據錦州戰後統計,我南北對進兵團與敵兵力對比為2.8:1,重炮對比為5.2:1,而獨戰東城的八縱兵力不占優,又無重炮開道,在最惡劣的情形下攻城,是段蘇權最不願意看到和遂行的戰鬥。除士氣外,喪失瞭攻堅戰的所有先決條件――隱秘性、突然性、有利地形、人數占優、強勁火力、以逸待勞、友鄰支援。攻錦作戰,八縱付齣最大犧牲,以傷亡6470人的代價(其中犧牲1208人)獨攻半城,掃清三分之一外圍據點和工事,吸引三分之一以上敵人的兵力和炮火。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冀察熱遼英雄兒女,創造無數可歌可泣的殊勛,僅龍關、赤城兩縣,在戰爭年代犧牲11000餘人,約占兩縣總人口的17%。段蘇權晚年,總是利用各種場閤,發錶文章或講話,宣揚八縱在遼瀋戰役中的巨大功勛,宣傳冀察熱遼人民子弟兵綿延賡續的戰鬥精神。一嚮把士兵生命看得高於一切的段蘇權,對著名作傢權延赤說:“我老瞭,身體不行瞭,過去沒講過,現在想說。八縱在東北犧牲3000多,不講講,不好見他們”。錦州攻堅是段蘇權心中的痛,一生不曾經曆如此慘烈的撲城戰鬥,“縱死猶聞俠骨香”,這不是一個個簡單數字,這是一條條鮮活生命!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段��恒,男,1950年6月生,籍貫湖南省茶陵縣。先後在國防科工委109廠、空軍38師、北京中國書店、中國文聯齣版公司、中央講師團文聯分團、中國文聯齣版公司、中國圖書聯閤公司等單位工作。現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
來源: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文/圖:段��恒(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