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8:25:53 PM
紅網時刻記者 楊艷 通訊員 徐朝紅 長沙報道
首屆湖南省研究生創意寫作大賽舉行。
在2022年1月舉行的首屆湖南省研究生創意寫作大賽中,來自15所高校72名選手同台較量,用實力斬獲榮譽,以奮鬥詮釋青春。評委是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閆真、湯素蘭等業內大咖。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專業人纔的國民教育形式,將寫作能力與素養的培養納入研究生人纔培養體係,這是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發起此次賽事的初衷。近年來,湖南師大文學院以“中文專業有效知識體係構建”為核心理念,以“讀―說―寫―研”四種核心素養能力為實踐抓手,以“學科競賽―學生社團―學術活動―科研項目”等為多維驅動,以“建立製度―完善管理―健全育人組織―提升導師隊伍水平”等為多重保障的“四維一體多驅動”中文學科研究生專業核心素養與有效知識體係的構建及實踐的人纔培育機製,正在不斷夯實中文學科研究生專業核心素養,也有力推動著中文學科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培育四大核心素養,構建有效知識體係
畢業季來臨,碩士生叢楊留校成為瞭一名輔導員,為學生講授《演講與口纔》,從本科到研究生,他先後獲得演講方麵的國傢、省部級奬項5個。談起收獲,他最感恩母校和導師的正是“核心素養的培養”。
為瞭提升中文學科研究生的社會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破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一篇論文定乾坤”的狹隘觀念,自2010年以來,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著力構建適應社會發展和體現專業特色的研究生有效知識體係,確立瞭以“讀”“說”“寫”“研”為四大核心素養的研究生人纔培養體係。
針對“讀”這一核心素養,文學院首先在人纔培養方案上作瞭規定,特彆強調“學術閱讀”“經典閱讀”“文本解讀”三個層麵的能力。“學術閱讀”強調的是學術文獻的檢索、學術資料的搜集和學術信息的查閱等方麵的能力;“經典閱讀”既從中文一級學科層麵規定瞭博士生、碩士生必讀書目,也在課程設置層麵增加瞭“經典研讀”的課程;“文本解讀”則是落實到學生對具體作品的把握、分析和鑒賞。通過對“讀”這一核心素養的重視,近年來,文學院的研究生在圖書館的年度藉閱榜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
研究生核心素養“說”“寫”能力的培養,既是對中文本科生“誦讀”“演講”“文學創作”“實用寫作”“書法”等“說”“寫”方麵素養的延續,也是對其的升華與拓展。比如在研究生階段,“說”這一核心素養則主要體現在學術交流、學術報告和人際交往等方麵的能力,“寫”則更側重於論文寫作、文學創作等能力的培養。當然,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對“說”“寫”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樣。
“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我們一般要求他們能寫規範閤律的近體詩詞,如果自己都不會創作詩詞,如何能準確地鑒賞和評價古代詩詞作品?隻有自己有切身的創作體驗,我們纔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賞析作品的藝術特質,否則終是隔靴搔癢,不著要點。”談到研究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曾紹皇教授深有體會。
湖南師大文學院研究生參加全國全日製教育碩士學科教育競賽。
相較於其他核心素養,研究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於“研”。中文研究生核心素養“研”包括瞭學術規範意識的養成、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學術精神的培育等多個層麵的內涵。近10年來,研究生“研”的能力與日俱增。本學科擁有8個國傢重大招標項目,100多個國傢級項目,為學生提供瞭廣闊的科研舞台,充分發揮瞭項目育人的優良效果;學生主持省教育廳、學校的各類科研創新項目,也為鍛煉學生科研能力,升華專業核心素養提供瞭施展纔華的天地。
與“讀”“說”“寫”“研”有關的學生社團成為學生素養培育的重要驅動。楚魂戲劇社、黑螞蟻詩社、朝暾文學社等社團,每年定期舉辦的語言辯論、文苑雅會等學術論壇、各種專業學術沙龍、文學創作、詩詞背誦、書法、攝影、漢字聽寫、教學比武、社會調查等10項技能競賽,研究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截至目前,文學院研究生會與研究生團委主辦的語言學論壇已舉辦74期,語言學辯論賽88期,每期話題都契閤新時代主題,引發熱議,對培養中文學科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口頭錶達能力發揮瞭重要的作用。
打造一流導師團隊,強化成果多重保障
名師齣高徒,研究生教育中導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其科研能力,更要注重品行養成,而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一流的德纔兼備的導師隊伍。
為瞭確保“樹大根深,根深葉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湖南師大文學院不拘一格大力引培優秀導師。導師隊伍中既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領軍人纔、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級人選、青年長江學者、全國優博論文指導教師、全國優博論文獲得者等學術明星,也有兒童文學傢、散文傢、演說傢、文學評論傢、茅盾新人奬獲得者等文學藝術界名流。此外還外聘瞭國內知名作傢韓少功、省作傢協會主席王躍文等30餘人做兼職導師,同時開發國際教師資源,聘請外籍專傢教授為兼職教師或來院講座,如邀請紐約市聖若望大學教授、著名海外漢學傢金介甫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湯晨溪教授等來院和研究生交流。
為瞭給研究生發展專業核心素養和構建有效知識體係提供組織保障,文學院選聘德纔兼備的教師作為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輔導員,強化導師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思想,建立以導師為核心的3―5人導師組,采取師徒結對形式實現導師隊伍的傳幫帶,形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良好氛圍。學院組建瞭多個省級、校級研究生培養優秀導師團隊,以學位點為中心,不定期地開展教育教學研討,不斷深化研究生教學改革,取得瞭很好的育人效果。
就在不久前結束的2021年湖南師範大學第33屆“未來教育傢”競賽中,文學院研究生李珍獲得特等奬1項、馬思睿、謝曉梅周雯獲得一等奬。李珍、周雯還分彆獲得即興演講及普通話單項奬、軟筆字單項奬。
湧現一批育人成果,學生素養顯著提升
“如頑童的遊戲,蟲鳴把春天踢成兩半/一半是讓祝福彎下腰身的田埂/一半是從根部上漲的碩果的暗示……”這是湖南師範大學2018級文藝學碩士研究生陳堯詩歌《春的深處》的節選片段,該係列獲得湖南師範大學素蘭文學奬詩歌一等奬。
如今的陳堯,正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說,“文學創作仿佛是我在學術駐足之際自由遊戲的樂園,有著與學術創作的冥思苦想所不同的樂趣。可見,學術研究能夠拓展創作的方法和思路,創作實踐又可以加深對文學理論的理解,兩者互相增益。”陳堯的成功經驗錶明,文學創作不但沒有耽誤學術研究,相反,優良的寫作功底更有利於學術錶達,促進學術研究。
“在豐富多彩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中,學術活動是重心,網聯著其他活動,讓大傢以慎思、明辨、篤行之特質,公正而智雅地審視世事與人生。”第三屆全國全日製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專業教學技能大賽一等奬獲得者劉習文說。
毫無疑問,中文研究生核心素養的強化,為研究生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近十多年來,文學院優博優碩論文不斷湧現,擁有全國百優博士論文3篇,省優博士論文16篇、省優碩士論文51篇,所獲國優、省優論文在省內領先,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在中文專業競賽中,文學院研究生也錶現不俗,成績斐然,共獲專業競賽奬勵100多人次,其中國傢級奬勵30餘人次。在科研方麵,文學院研究生主持或參與國傢社科項目100餘項,主持省級研究生創新性實驗項目50餘項,發錶各級各類論文500多篇。研究生與導師閤作的10多項成果獲教育部、省社科優秀成果奬。
數據顯示,湖南師大文學院研究生首次就業率每年均在85%以上,博士畢業生中75%以上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碩士畢業生50%以上到中小學任教,不少成為教授、語文教學名師,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
“不以文憑論英雄,而以能力論英雄,這樣的研究生培養體係纔更為科學閤理,纔有利於培養齣更多有益於社會的高素質人纔。”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楊雲萍舉瞭一個例子,畢業生吳娟在2021年的應聘中,以一手漂亮的闆書力壓其他名校競爭對手,成功入職深圳一所名校,“中文專業自身最大特點在於其賦予學生中文素養,讓中文學科研究生的中文特點與特色更加明顯,而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畢業後的李國強為孩子們講解古籍知識。
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甚至還推動瞭研究生的創新創業。2021年,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彭鼎文獲評湖南省創新創業優秀畢業生。此前,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李國強,在研一舉辦瞭個人書法展,好評如潮。畢業後他創辦書法工作室,專注傳統文化教育,也成為文學院學子們的實踐基地。李國強感激著3年的研究生教育生涯,他說,中文教育的魅力在於,雖然沒有直接將邏輯化思維程序告訴學生,卻能讓大傢帶著中文素養看待問題,從而賦予瞭人生更多思考更多可能,而這,也將成為他乾事創業的宗旨。
“做好做精做特中文研究生教育,讓中文屬性與特色更加突齣、明顯。如果我們培養的研究生閱讀麵廣,口頭錶達能力佳,文學創作或應用寫作能力強,敬畏學術,恪守規範,有攻堅剋難的鑽研精神,有文氣、纔氣、骨氣,何愁不能成纔,前途定當光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鄭賢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