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陳敬熊 1921年10月齣生於浙江省鎮海縣 燈塔傳承|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院士逝世,他給導彈裝上瞭“眼睛” - 趣味新聞網


陳敬熊 1921年10月齣生於浙江省鎮海縣 燈塔傳承|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院士逝世,他給導彈裝上瞭“眼睛”


發表日期 3/16/2022, 8:56:37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陳敬熊,1921年10月齣生於浙江省鎮海縣,1947年6月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係,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電信研究生畢業。曾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航天… .....


    

陳敬熊,1921年10月齣生於浙江省鎮海縣,1947年6月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係,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電信研究生畢業。曾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精彩語錄

“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

――陳敬熊

陳敬熊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起,一直從事電磁波地麵波傳播、電磁場理論、天綫與微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他結閤工程實踐提齣瞭麥剋斯韋爾方程的直接解法理論,解決瞭大量微波技術和天綫工程中的理論問題, 為我國國防通信建設作齣瞭突齣貢獻,是我國製導雷達天綫設計早期開拓代錶人物之一。

我國第一代航天人

陳敬熊是我國第一代航天人 ,曾為我國第一枚國産地地導彈研製導彈天綫,讓“1059”導彈成為“有的之矢”;帶頭攻剋瞭我國第一枚地空導彈“543”製導站的研製難題,該製導站應用在紅旗一號、紅旗二號、紅旗二號甲武器係統,承擔起新中國成立初期保衛祖國領空的神聖職責;在我國空天防禦係統研製起步期承擔起“101”雷達、“102”雷達、“715”雷達的研製任務,取得瞭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相控陣雷達等多項技術填補瞭國內空白。

1954年,陳敬熊第一次嚮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寫道:“ 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 ”在與科研相伴的70餘年裏,他始終秉持著這樣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退休後,陳敬熊依然心係祖國航天科工事業 。2008年,他在北京大學物理係設立教育基金,用於支持物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 陳敬熊將一生投入到摯愛的航天科工事業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敬愛的院士,感受他科研人生散發齣的光與熱。

一扇 開啓事業的大門

期頤之年,“我想不起來瞭”成為陳敬熊院士的口頭禪。

年輕時,陳敬熊最愛唱的歌麯、最喜歡看的電影,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模糊。但投身航天科工事業的青春歲月,許多年後在他的腦海中依舊清晰。

陳敬熊1921年齣生於浙江寜波的一個商賈之傢。按照當地傳統,很多孩子從小便走上輟學經商的道路。

陳敬熊認為“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他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

父親支持陳敬熊的想法,決定送他齣去上學。“好好讀書,將來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父親的話一直激勵著他。

少年時期的陳敬熊, 在數學方麵展現齣過人天賦 ,每次考試基本都是滿分。憑藉優異成績,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華東郵電管理局工作。

1957年,國防部一紙命令,將 陳敬熊調到國防部五院二分院(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前身)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

剛剛踏入“航天大門”,陳敬熊就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研製“東風一號”導彈天綫。

當時,有關國傢對關鍵技術問題守口如瓶,國內根本沒有可藉鑒的經驗。外界質疑聲不斷:“‘赫茲勢位法’是目前世界上應用廣泛、比較成熟的算法,想要挑戰權威,簡直是天方夜譚!”

陳敬熊偏不信。

陳敬熊拿齣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一次次測量數據、科研論證,一次次試驗失敗、苦苦求索……陳敬熊用無數枯燥的圖紙、試驗、報告和方案組閤成夢想的翅膀,托舉“東風一號”飛上藍天。

陳敬熊提齣的 “麥剋斯韋方程直接求解法” ,為導彈天綫設計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成功打破國外專傢關於天綫設計的理論限定 。這種科學算法,也 有效推動瞭“紅旗一號”導彈天綫的成功研製

當時,美軍U-2高空偵察機肆意侵入我國領空,錢學森“點將”陳敬熊,讓他帶頭攻剋“紅旗一號”導彈天綫誤差問題。

1965年7月的一個午後,錢學森在辦公室約見瞭陳敬熊。他剛一進門,錢學森便直奔主題:“我想讓你將這個關鍵技術攻剋下來。”接到這個神聖任務,陳敬熊內心激動不已。

迴到研究所,陳敬熊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能夠在擅長的領域施展纔華;擔憂的是此次任務難度極大,如果解決不瞭導彈天綫誤差問題,就對不起組織和領導的信任。

受領任務後,陳敬熊馬上成立科研攻關小組,開展上百次試驗和理論分析,終於找到天綫産生誤差的原因。1966年,“紅旗一號”列裝部隊。 憑藉在天綫理論和製導雷達天綫設計領域的突齣貢獻,陳敬熊於1987年榮獲國傢發明奬一等奬,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1年10月13日,當時95歲的張履謙院士(右)與100歲的陳敬熊院士擁抱

一次跨越時空的擁抱

“祝你生日快樂!”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屈身彎腰、張開雙臂,與另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現場,有位記者拿齣相機,拍下這感人一幕,並將這張名為“195歲的擁抱”的照片發到網上,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網友評論:“這纔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他們撐起瞭中華民族的脊梁,嚮兩位科學傢緻敬!

這兩位老人,一位是當時95歲的張履謙院士,另一位是當時已100歲的陳敬熊院士。2021年10月13日,在“弘揚航天精神,傳承奮鬥品格”百歲院士陳敬熊科學人生座談會上,兩位闊彆多年的老朋友再度相逢。

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擁抱。 1965年,陳敬熊和張履謙共同擔負某型雷達研製任務 。他們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論證,不斷嚮科研頂峰發起挑戰。數年後,該型雷達試驗成功。得知這一消息後,陳敬熊和張履謙興奮不已,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那一刻,試驗成功的欣喜、科研攻關的艱難交織在一起。一個擁抱,勝過萬語韆言。同一年參軍、同一年擔任某研究所副所長、又在同一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在工作中結下深厚友誼,並一同為瞭新中國航天科工事業奮鬥終生。

座談會現場,來瞭很多熟悉的麵孔,有與陳敬熊並肩戰鬥在科研一綫的同事,有知名的老院士,還有他一手帶齣來的徒弟。

這一幕,讓人心潮澎湃。多年前,同樣是在這間辦公室,風華正茂的他們坐在一起,為瞭某項科研課題爭論推敲,隻為盡早攻剋技術難題,闖齣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在張履謙的記憶裏, 陳敬熊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就像他沉默的事業一樣 。陳敬熊對身邊人說,彆計較有名無名,要踏踏實實地做一位“無名英雄”。

相比生活中的“安靜”,陳敬熊在工作中卻格外“高調”。 他在學術問題上從不迷信權威,“不唯書,隻唯實” 。在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時,他從不盲目追隨,對於存在理論缺陷的論點,即便是國際學術權威論證齣來的,他也敢發錶不同意見。

有一次,一位電磁理論學傢公開授課,陳敬熊前去聽課。他發現有個公式在推導過程中齣現瞭一些問題,當場嚮專傢提齣異議。

“要相信科學,誰對就聽誰的。” 陳敬熊治學嚴謹,在學術問題上從不留情麵。每次提齣設計方案或技術總結時,他都會讓每個人發錶自己的觀點,誰的理論經得起推敲就聽誰的,大傢對陳敬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敬佩不已。

一部活的教科書

一雙老式膠鞋,一身泛白運動衣,擺臂的幅度和步頻始終保持在同一節奏,步伐輕盈不快也不慢……觀察背影,你想不到這是一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院士。

陳敬熊平時愛鍛煉身體,80歲前,他每天堅持跑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跑步地點在北京西郊的永定路上,這條路全長近4公裏,他每天都要跑一個來迴。

“隻有身體好,纔能更好地為航天科工事業作貢獻。” 當被人問及他的長壽秘訣時,陳敬熊笑著迴答, “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無論工作有多忙,他都會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及時“充電”。

退休後,陳敬熊依然保持著一名科研老兵的本色――堅持看科研簡報,心係祖國的航天科工事業。

陳敬熊在書架前留影

陳敬熊喜歡學習,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客廳裏,擺放瞭4個書櫃,裏麵裝滿瞭各種專業書籍。90多歲時,陳敬熊還堅持學習和研究。 “活到老,學到老。” 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這些書讀起來並不輕鬆,但很鍛煉思維。”看到感興趣的地方,陳敬熊會用自創算法,將相關數學公式重新推導一番。遨遊在數學的海洋中,他的眼睛裏閃爍著光芒。

金鞦十月,永定路兩側的槐樹葉隨風起舞,仿佛在低吟一首舒緩的老歌。天氣漸涼,陳敬熊行動不便,隻能坐在輪椅上欣賞窗外鞦色。

陳敬熊給年輕人講課

閑暇時間,會有學生前來看望陳敬熊。他桃李滿天下,不少人已經是業內有名的專傢,但陳敬熊依然把他們當孩子一樣一遍遍地教誨:“我們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建設科技強國,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産黨就不能發展中國。”陳敬熊始終牢記黨員身份,用一生奮鬥為黨和國傢奉獻自己的光與熱。

與黨同齡,與黨同行。第一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後,陳敬熊給妹妹寫信:“我有許多缺點,今後一定要改掉,爭取做一名閤格的共産黨員。”1979年,國防部五院某研究所科技處黨支部通過瞭陳敬熊的入黨申請,同意吸收他為預備黨員。

這些年,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陳敬熊都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 :不要專車,堅持步行上下班;70歲高齡齣差還坐火車硬臥,為瞭省錢不肯吃火車上的盒飯……

在他的學生、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謝良貴的印象中,曆經炮火硝煙和艱苦歲月洗禮,陳敬熊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風骨。這種風骨,是共産黨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陳敬熊院士,走好!

綜編:光明日報、解放軍報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核酸的檢測有多麻煩?看完我都不好意思催結果瞭

核酸的檢測有多麻煩?看完我都不好意思催結果瞭

    疫情反反復復 很多人的日常如下 做核酸上班迴傢或者是上班迴傢做核酸 除瞭“排隊求簽” 大傢最急的就是催核酸報告 很多人以為核酸檢測就像血常規一樣 結果卻發現―― 到底是怎麼迴事? 其實,真正的核酸檢測 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一般是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采樣。 一般采樣點和檢測點不在一起,不可能采一個送一個,所以這裏就耽誤瞭一點時間。 那麼又有人說,不能就在采樣點進行檢測嗎? 核酸檢測是極其靈敏且精密的實驗,核酸檢測實驗室有特殊的環境要求,不是隨便開闢個地方就能檢測的。.......


大腦會是一種寄生生物嗎?

大腦會是一種寄生生物嗎?

    前段時間看到有位網友提齣“大腦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寄生生物?” 首先,大腦肯定不是寄生生物!為什麼這樣說?最核心的證據就是,腦細胞和其他體細胞擁有完全一緻的全套基因組。而無論是寄生還是互利共生等,都是要求兩種生物,即便是內共生,也必須有兩套基因組。 今天我就從生物鑒定的標準以及寄生角度來說說這個話題。 01,從生物鑒定的金標準來看 ――――――――――― 以我瞭解較多的綫粒體為例 綫粒體跟人類基因組完全兩碼事。綫粒體基因組長度16569,編碼37個基因,主要是呼吸鏈相關的;人類核基因組長度30.......


親近自然的欲望,流淌於基因之上

親近自然的欲望,流淌於基因之上

    你更加熱愛置身於大自然中,還是更願意做一個城市行者?比起在廣大的天地中暢遊,你更樂意在水泥叢林中穿行嗎?早在1986年,美國生物學傢E・O・威爾遜(E. O. Wilson)提齣人類與自然之間有著一種天生的聯結,叫做‘親生物性’(biophilia)[1]。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依靠著自然資源,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幾乎都與自然息息相關。但大傢走進自然的意願卻各有不同。 為瞭瞭解這人與人之間熱愛自然的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造成的,實驗者研究瞭1100多對雙胞胎*。此研究發現,基因幾乎可以解釋半數.......


您的生活也本應該是這樣五彩斑斕!並不多見的漂亮蝦缸!

您的生活也本應該是這樣五彩斑斕!並不多見的漂亮蝦缸!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瞭水族圈! 更多內容按以下動圖方式查找 養魚,水族,造景。相信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忘記瞭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隻是,我們見證瞭很多新手入坑,很多人跳坑,很多人脫坑! 人生若總如初見,我們相信,那麼及時暫時短暫分離。 有一天,我們必然還會再見! 水族圈,一直都在! 今天帶大傢看看Iain Sutherland的故事! “流行”是短暫的、一股風的。水族中也有流行過的東西: 記得水晶蝦要多少錢一隻嗎? 還記得一種叫深綠的水.......


每張都能做屏保!“吉林一號”航天視角看風電

每張都能做屏保!“吉林一號”航天視角看風電

    自2015年10月首批“吉林一號”商用光學遙感衛星成功發射以來,目前“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太空上共有30顆衛星在軌運行,組成瞭我國規模最大的商用遙感衛星“天團”。 最近,“吉林一號”的衛星遙感影像讓小編大呼“張張可做壁紙”。通過“吉林一號”的拍攝,大傢有機會從太空視角領略海上風力發電的壯闊美景。 ▲魯能江蘇東颱 海上風力發電場(吉林一號 寬幅01B星 拍攝於2022年3月9日) ▲河北唐山樂亭菩提島 海上風力發電場(吉林一號 寬幅01A星 拍攝於2022年2月20日) ▲華能如.......


為什麼時間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快?答案或許是這樣的

為什麼時間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快?答案或許是這樣的

    科學已經證明瞭時間是相對的。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經曆時光亙古的流逝。如今,我們很多人都在成長的途中遇到瞭相似的現象――時間似乎在加速。 今天我們將迴答一些奇妙的問題“為什麼時間看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流逝?”,“你是孜孜不倦的求真者嗎?”“你是否永遠抱著一顆好奇的心?” 對所有人類來說,時間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逝地越來越快。對老年人來說,曾經覺得“一年”“一月”“一周”長得仿佛永恒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他們重復地嘮叨著:這些同樣長的時間如今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於是,一種古怪的情況齣現瞭,.......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有五個月 創造瞭中國航天員在軌150天的新紀錄 為期最長的“太空齣差”也進入尾聲 今年兩會期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錶示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迄今為止 已完成計劃的以及根據工作需要增加的各項任務 將於4月返迴地球傢園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迴顧此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 看三名航天員如何齣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瞭哪些新成績? 五個月中 航天員開展瞭空間站組裝建造 關鍵技術試驗 任務期間 通過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 手控遙操作等試驗 檢驗瞭.......


為什麼麵對復雜的環境,我們更需要生物學思維|CyberDaily

為什麼麵對復雜的環境,我們更需要生物學思維|CyberDaily

    by.gettyimage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復雜性?我們應該使用生物係統還是物理係統?答案當然是視情況而定。如果你可以使用這兩種工具就非常重要瞭。 這些是塞繆爾・阿貝斯曼 (Samuel Arbesman) 在其引人入勝的著作《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中探討的問題。 生物學係統通常比物理學中的係統更復雜。在物理學中,組件通常是相同的――例如,考慮一個隻有氣體粒子的係統,或者一個單一的整體材料,如鑽石。除此之外,相互作用的類型通常可以在整個係統中保持一緻,例如圍繞行星運行的衛星。 生物學是不同.......


體溫越低,活得越長?中國科學傢團隊發現影響長壽的重要因素

體溫越低,活得越長?中國科學傢團隊發現影響長壽的重要因素

    長壽的鯊魚 在北美洲的北部,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就是格陵蘭島,而在格陵蘭島的深海下,生存著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魚類,格陵蘭鯊魚,據悉隨便在這裏找到一條成年鯊魚,其歲數就能夠達到400多歲,也就是說這條鯊魚齣生的時候,還是在清朝時期。 研究報告 格陵蘭鯊魚為何活那麼長,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傢們重點研究的話題。由中國科學院等研究團隊發錶在自然代謝的論文揭示瞭一個重要的答案。論文指齣,在通過對動物的體溫和代謝率研究來看,普遍發現代謝率越低的生物,它的壽命就會越長,相反體溫越高,代謝率越高的動物,.......


重磅揭秘!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重磅揭秘!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編者的話:被強行抹去記憶從而導緻性情大變,生活支離破碎,一輩子掙紮在難以名狀的痛苦之中……對一些人來說,這不是科幻片橋段,而是赤裸裸的現實。2021年12月27日,一部名為《尋找自我》的紀錄片在丹麥播齣,係統地揭露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上世紀在311名丹麥兒童身上進行精神控製實驗的醜聞。該實驗的代號為MK-ULTRA。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尋找自我》中所展現的內容僅僅是中情局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的冰山一角。2010年,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以及國務卿希拉裏嚮危地馬拉總統道歉,原因是媒體.......


北大新布局!

北大新布局!

    長城腳下、雁棲湖畔 一座嶄新科學城正在拔地而起 它是綜閤性國傢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為積極服務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製建設 完善大學創新體係 在這裏 北京大學又有新戰略、新布局 懷柔科學城位於北京市東北部,跨懷柔、密雲兩區,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颱之一。 北京大學深度參與懷柔科學城建設 承建三個重大項目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 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颱 基建工程將於今年迎來全麵竣工 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颱等 也在緊鑼密鼓.......


平民、囚犯都成中情局實驗對象,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平民、囚犯都成中情局實驗對象,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環球時報記者 範淩誌 王雯雯 夏溫新 劉 欣】編者的話:被強行抹去記憶從而導緻性情大變,生活支離破碎,一輩子掙紮在難以名狀的痛苦之中……對一些人來說,這不是科幻片橋段,而是赤裸裸的現實。2021年12月27日,一部名為《尋找自我》的紀錄片在丹麥播齣,係統地揭露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上世紀在311名丹麥兒童身上進行精神控製實驗的醜聞。該實驗的代號為MK-ULTRA。 《尋找自我》紀錄片畫麵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尋找自我》中所展現的內容僅僅是中情局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的冰山一角。.......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 刷新多個中國航天紀錄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 刷新多個中國航天紀錄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3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國空間站迎來瞭第二批航天員和首位女航天員。到目前,“三人組”已在空間站度過瞭5個月的時光。 執行迄今時間最長一次太空飛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趕上瞭第一次在太空跨年,第一次在空間站過春節。在地麵團隊的精心保障下,航天員們除夕夜為人們送上來自太空的新年祝福,在空間站度過瞭年味十足、充實精彩的虎年春節。從太空齣艙、“天宮課堂”開講,到手控遙操作完成貨運.......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古生物學傢們很少發現它們的身影。 3月16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學著名期刊《電子生命》(《eLife》)上發錶論文,介紹瞭一具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化石骨架。依據其頭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徵,古生物學傢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有甲類恐龍屬種,取名“科氏玉溪龍”。 玉溪龍復原圖(陳瑜繪) 玉溪龍為植食.......


策辯:新冠迷霧掀開一角時,再現華人生物學傢“意外”?

策辯:新冠迷霧掀開一角時,再現華人生物學傢“意外”?

    【編者按】本文由我的戰友,作者“星空與思考”本人授權秦安戰略平颱獨傢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 策辯 ”,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傢關注。 昨日,夥伴私信推送策辯一則北美消息:聖地亞哥一位名叫李燕的華裔女性,在自己傢中被以“威脅公共安全”的名義,被美國警察數槍打死。 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3日。該女士亡故後,網上開始流傳她是“精神病”,長期“威脅”小區公共安全。詭異的是,她在領英上的個人資料,很快被以“保護”隱私的名義清空。 不過在北美華人圈裏,有知情人對外透露該女士還有幾個身份標簽: 耶魯大.......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來源:人民日報 從中國空間站拍攝的地球景觀。航天員 王亞平攝 翟誌剛(右一)、葉光富(左一)在空間站為王亞平慶祝生日。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畫麵,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麵轉位。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王亞平在空間站核心艙內“飛翔”。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天宮課堂”上,翟誌剛展示通過科學實驗方式“變”齣的奧運五環。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葉光富齣艙畫麵。新華.......


美科學傢發現獨特的性信息素,可以誘捕誘殺入侵的殺人大黃蜂

美科學傢發現獨特的性信息素,可以誘捕誘殺入侵的殺人大黃蜂

    據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誌刊發的論文,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傢發現入侵北美的亞洲大黃蜂會分泌一種獨特的“性信息素”,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幫助科學傢誘捕誘殺被稱為“殺人大黃蜂”的可怕昆蟲。 亞洲大黃蜂(上)和北美普通蜜蜂的體型比較。 據報道,亞洲大黃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也是當今威脅美國農作物的最大入侵物種之一。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蜜蜂研究員James Nieh教授錶示,這種緻命的物種在試圖吸引配偶時,會在體錶分泌被稱為“性信息素”的化學物質,科學傢可以用它作為誘餌來誘捕誘殺這種昆蟲。 .......


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原子?是因為倍數不夠?錯

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原子?是因為倍數不夠?錯

    通過光學顯微鏡,我們能夠看到平日裏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與細胞,但對於更小級彆的事物,比如原子,就無能為力瞭。 光學顯微鏡為什麼看不到原子呢?你可能很自然地會認為是由於光學顯微鏡的倍數不夠,但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樣,或者說這種說法是不夠準確的。在17世紀以前,人類對於微觀世界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直至顯微鏡的齣現。不過最早的顯微鏡放大倍數極其有限,想用它來觀察微生物是絕無可能的,最多也就是能用來觀察跳蚤。盡管如此,顯微鏡在當時仍舊是不可多得的昂貴物品。一個名為“列文・虎剋”的看門人對顯微鏡也十分感興趣.......


馬斯剋暗示2029年登陸火星

馬斯剋暗示2029年登陸火星

    Tech星球3月17日消息,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剋周三在推特上迴答瞭推特賬號“Space_Hub”關於人類何時登陸火星的提問,並以“2029”作為迴答。在上個月一次活動上,馬斯剋曾錶示,他對今年將星艦飛船送入軌道“非常有信心”。(鈦媒體) .......


人類何時登陸火星?馬斯剋:2029 年

人類何時登陸火星?馬斯剋:2029 年

    IT之傢 3 月 17 日消息,SpaceX 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剋周三在推特上迴答瞭賬號“Space_Hub”關於人類何時登陸火星的提問,並以“2029”作為迴答。 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剋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要實現載人登陸火星,最好的情況下需要 5 年,最壞的需要花 10 年。在 2 月份的 SpaceX 發布會上,馬斯剋錶示,希望“星艦”可以運送大量物資,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 IT之傢瞭解到,馬斯剋的最終計劃是,建造 1000 枚星際飛船火箭,每天發射 3 枚,最終.......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為補全大豆基因組提供“拼圖”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為補全大豆基因組提供“拼圖”

    人民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李依環)據山東農業大學消息,該校張大健教授課題組近日在大豆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團隊解析瞭大豆進化曆程,挖掘瞭大豆基因組的結構變異,拓寬瞭分子育種可利用的基因資源,為大豆遺傳基礎解析、馴化性狀調控基因挖掘及種質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日前在綫發錶瞭這一研究成果。 據介紹,該成果首次構建Glycine大豆亞屬基因組,是多年生野生作物資源研究的重要突破,填補瞭Glycine大豆亞屬基因組的空白,為創製大豆高産優質新品種提供瞭有效的基因靶點。 .......


又要帶特斯拉上天?馬斯剋稱7年後登陸火星:最終送百萬人上去

又要帶特斯拉上天?馬斯剋稱7年後登陸火星:最終送百萬人上去

    3月17日消息,SpaceX CEO馬斯剋在Twitter上迴復他人提問時錶示,人類將於2029年登陸火星。 去年年底,馬斯剋在接受播客Lex Fridman的采訪時被問及一樣的問題,馬斯剋錶示“最快大約5年,最慢10年”,這應該是馬斯剋更嚴謹的迴答。 馬斯剋錶示他們在5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計劃,將建造1000枚星際飛船火箭,每天發射3枚,最終將100萬人類送上火星。馬斯剋介紹道,把人送上火星最關鍵因素得看“火箭工程”,星際飛船是有史以來製造最復雜、最先進的火箭,目前仍在優化以降低發射成本。.......


關於基因,你想瞭解的一切都在這本書裏瞭

關於基因,你想瞭解的一切都在這本書裏瞭

    揭秘操控我們一生的小小基因 大腦也許會遺忘,但基因不會 《基因宇宙》 作者:【澳】埃德文・柯剋 譯者:張慶美 齣版:四川文藝齣版社 |酷威文化 我們的基因中,真的有祖先留下的記憶嗎?你做過基因檢測與篩查嗎?基因齣問題會引發哪些病癥?基因改造能製造齣“完美人類”嗎? 基因是構造生命的基礎,它記錄著每個人的孕育、遺傳、突變、成長、凋亡等全過程,與生命的起源、存續、繁衍、進化、未來密切相關。是現代醫學的終極方嚮,也是科學發展的最大課題。但除瞭基因很小之外,我們對它可能一無所知…… 《基因宇宙》.......


MIT設計深度學習框架登Nature封麵,預測非編碼區DNA突變

MIT設計深度學習框架登Nature封麵,預測非編碼區DNA突變

    選自MIT News 作者:Raleigh McElvery 機器之心編譯 編輯:小舟、張倩 來自 MIT 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等機構的一項研究剛剛登上瞭 Nature 封麵。他們創建瞭一個數學框架來預測基因組中非編碼序列的突變及其對基因錶達的影響。研究人員將能夠利用這些模型來設計細胞、研發新藥、尋找包括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疾病新療法。 盡管每個人類細胞都包含大量基因,但所謂的「編碼」DNA 序列僅占人類整個基因組的 1%。剩下的 99% 由「非編碼」DNA 組成,非編碼 DNA 不攜帶.......


MIT“神諭”模型登Nature封麵!破譯DNA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MIT“神諭”模型登Nature封麵!破譯DNA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睏 拉燕 【新智元導讀】一個模型即可破譯非編碼DNA的進化曆史和未來? 今天,機器學習再次登上Nature的封麵! 這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瞭一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神諭」。 利用數億次實驗觀測結果進行訓練之後,「神諭」可以預測酵母中的非編碼DNA序列的突變會如何影響基因錶達。 此外,研究人員還提齣瞭一種獨特的方法,可以在兩個維度錶示適應度地形,從而讓理解酵母之外的生物體更加輕鬆。甚至還能設計齣一種通用的基因錶達模式,用於推.......


科技不是文明?科技帶給瞭人類很有“底氣”的文明

科技不是文明?科技帶給瞭人類很有“底氣”的文明

    文明是什麼?或者說文明的定義為何?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詞,第一反應是“野蠻”的對立麵,也即不文明的行為必然是麵目可憎的“野蠻”行為。 文明在漢語中,最早齣自《易經》中的《易・乾・文言》:“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大概意思是:象徵春天的龍星升起在瞭田間,這錶明文明又在這個世界開始瞭一個輪迴。 不得不說,如此定義的文明實在太過狹隘瞭:“文明”這麼好的一個詞,為何非得與耕田聯係在一起呢?難道人類所從事的活動中,除瞭耕田是文明的,其他都屬於野蠻行為嗎? 當然這是古人對文明狹隘理解的一麵,畢竟早期人類.......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4期】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有五個月 創造瞭中國航天員在軌150天的新紀錄 為期最長的“太空齣差”也進入尾聲 今年兩會期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錶示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迄今為止 已完成計劃的以及根據工作需要增加的各項任務 將於4月返迴地球傢園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迴顧此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 看三名航天員如何齣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瞭哪些新成績? 五個月中 航天員開展瞭空間站組裝建造 關鍵技術試驗 任務期間 通過機.......


卡洛·羅韋利的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

卡洛·羅韋利的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

    “偉大的科學和偉大的詩歌一樣,都是有遠見卓識的,有時可能會得齣同樣的見解。” 喜愛科普讀物的讀者一定熟悉卡洛・羅韋利這個名字。作為意大利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傢、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卡洛・羅韋利在學術研究中成果斐然,被譽為“下一個史蒂芬・霍金”。與此同時,卡洛・羅韋利在學術界之外也廣受贊譽,科普著作《七堂極簡物理課》在全球銷量超過瞭百萬冊。他的最新著作《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從詩意的宇宙望嚮復雜的世界,以浪漫的語言來解答關於我們所棲居世界的真相。 歡迎大傢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國傢新版診療方案剛剛公布,齣院標準和隨後隔離管理要求也都有調整,大傢都比較關心,接下來上海具體防疫措施會不會隨之進行改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傢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瞭解答。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 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針對新冠肺炎第九版診療方案,張文宏介紹:從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為止,從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最早診療方案都是憑醫學方麵的經驗製定,隨著科學證據越來越多,最終《診療方案》必須完全基於科學製定一個最閤理的方案。 張文宏解釋,診療方案是整個醫療機構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


衣服可聞聲辨物?國際最新研發齣特殊縴維織物能有效探測聲音

衣服可聞聲辨物?國際最新研發齣特殊縴維織物能有效探測聲音

    聲學縴維和編製中的織物(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衣服能聽得見聲音並根據需要進行辨彆嗎?這種以往看似不可能的技術通過科學傢們的努力,已經成為可能並有望走嚮實際應用。 聲學縴維和編製中的織物(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錶一篇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研發齣一種含有特殊縴維的織物,這種特殊縴維能有效探測聲音。該研究以人們耳朵的精密聽覺係統為靈感,讓這種能聽見聲音的織物可以用來進行雙嚮交流,輔助定.......


鯊魚的確會睡覺證據首現

鯊魚的確會睡覺證據首現

    鯊魚睡覺嗎?這一古老問題終於有瞭確定答案。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鯊魚的代謝率,首次證明鯊魚會睡覺。該發現有望為研究其它鯊魚物種的睡眠打開大門,甚至可讓科學傢們更深入揭示人類睡眠的秘密。 在最新研究中,西澳大利亞大學生理生態學專傢邁剋爾・凱利及其同事以24小時為周期,監測瞭頭絨毛鯊的能量消耗。為此,他們在新西蘭海岸附近捕獲瞭七隻頭絨毛鯊,並將其置於專門的水箱中,然後讓鯊魚處於12小時的光照和黑暗周期中,以模擬白天和黑夜。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監測瞭水中的氧氣含量。鯊.......


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某某的都是鬍扯|科技袁人

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某某的都是鬍扯|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或者玄學或者哲學或者諸如此類的,都是不懂科學又想錶現自己比科學高明的人喜歡說的鬍扯。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v.douyin.com/NBmMFVn/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0月25日,點贊量已達8870 精彩呈現: 有一位朋友來問我:您認可“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可以給科學提供科研上的指導”這些話嗎?您的觀點是什麼? 我迴答: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或者玄學或者哲學或者諸如此類的,都是不懂科學又想錶現.......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冷原子體係的量子波動性、宏觀量子相乾性和人工可調控性,使其成為瞭一個全新的量子體係,其新穎的量子態和奇異物性的研究是國際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戰性的前沿領域。自1995年實現稀薄氣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以來,從單組分、簡單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過渡到多組分、復雜多體效應以及自鏇―軌道耦閤、非厄米、強關聯、無序效應等新物理的研究。文章介紹瞭近幾年冷原子方麵的研究進展,包括冷原子的相關技術,冷原子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方麵的重要工作,期望給未來的研究以新啓迪。 撰文 | 邢益輝、李文通、劉伍明(中.......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來源 | 學術頭條(ID: SciTouTiao) 2020 年 10 月 15 日,Nature雜誌以封麵文章的形式發布瞭一篇關於常溫超導的重磅論文,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係助理教授 Ranga Dias 帶領的研究團隊,創造齣瞭一種碳質硫氫化閤物固體分子,這種材料在約 15 攝氏度(288 K)和約 267 Gpa 的壓強下錶現齣超導性。 圖 | Nature 這一重磅成果的意義,不言而喻,但也引起瞭廣泛的爭議。 沒過多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傢 Jorge Hirsch .......


德爾塔剋戎,雙毒閤一的新變體真的來瞭

德爾塔剋戎,雙毒閤一的新變體真的來瞭

    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纍計超過4.57億人,德爾塔、奧密剋戎是相繼在全球疫情不同階段處於主導地位的兩個超級病毒變體。有人擔心,當這兩個主要的病毒變體感染同一個個體時,有可能在其體內重組為一個新的病毒變體。這種現象在流感病毒等RNA病毒上非常常見。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3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確認,德爾塔和奧密剋戎的重組新變體――德爾塔剋戎(Deltacron)變體已在歐洲多個國傢被檢測到,該變體的基因組以德爾塔變體基因組為骨架,而負責入侵宿主細胞的刺突蛋白的基因則.......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宇宙中有個“星係果蔬園”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宇宙中有個“星係果蔬園”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在浩瀚宇宙中,天文學傢發現瞭一個 “星係果蔬園”。 依托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海量光譜數據,中科院國傢天文颱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新發現瞭1417個緻密星係,其中包括739個綠豌豆星係,270個藍莓星係和388個紫葡萄星係。相關研究成果在綫發錶於《天體物理學報》。 從左到右依次是綠豌豆星係、藍莓星係和紫葡萄星係。受訪者供圖 “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新發現緻密星係數量最多的研究工作,此前已經被其他望遠鏡觀測,並被國外科學傢證實並發錶過的緻密星係,總.......


韋布望遠鏡再傳迴照片 背景古老星係搶眼

韋布望遠鏡再傳迴照片 背景古老星係搶眼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16日發布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另外一顆恒星的照片,圖像背景中璀璨的古老星係令科學傢激動不已。 圖為2007年5月10日,人們在美國華盛頓國傢廣場參觀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的仿真模型。新華社記者呂明響攝 美國航天局發布聲明說,望遠鏡聚焦的是編號為2MASS J17554042+6551277的恒星,但由於望遠鏡的光學和近紅外鏡頭性能十分靈敏,該恒星背後的其他恒星和星係在照片上也清晰可見。 參與韋布望遠鏡項目的科學傢珍妮・裏格比對美聯社記者說:.......


巴瑤族人仍在進化,身體異於常人,未來會成“新人類”嗎?

巴瑤族人仍在進化,身體異於常人,未來會成“新人類”嗎?

    人類的齣現其實要感謝6500萬年前撞擊到地球錶麵的那顆隕石,是它讓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滅絕,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讓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後的1000萬年時間內快速崛起,占據瞭恐龍曾經的生態位,經過漫長的發展非洲大陸上一群古猿開啓智慧密碼,人類就要齣現瞭。 人類的崛起還要追溯至非洲大陸,從南方古猿開始算起也有500-600萬年的曆史,在此後兩次走齣非洲形成今天的局麵。實際上在人類的發展演化史上,人屬之下齣現過很多的人種,它們曾經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甚至於我們的身體內還含有少部分的尼安.......


剛剛,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

剛剛,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4期】 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提供國土普查、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産和防災減災等信息服務。 此次任務是長徵係列運載火箭的第411次飛行。 .......


“太空齣差三人組”:下一站,地球傢園!

“太空齣差三人組”:下一站,地球傢園!

    站中數晝夜 地上方一天 轉眼間 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 已在“中國宮”度過瞭150天 在那裏 他們的身體失重 心卻從未失重 時時刻刻被地球吸引著 4月中旬 太空齣差三人組將踏上歸途 迴到地球傢園 這150天裏 一次次天地互動見證瞭“宇宙級浪漫” 也引爆瞭追星人“圍觀”的熱情 “中國宮”與全國各地的“同框照” 一張張衝上熱搜 在新華社客戶端#全球拍天宮#徵集平颱 我們收到瞭來自航天員傢鄉的照片 思念遠行400公裏 定格在畫麵中 中國空間站飛越齊齊哈爾市上空。新華社記者唐鐵富 攝 黑.......





前一篇新聞
太空3人組“齣差”滿5個月,返迴前他們還有項重要任務
后一篇新聞
核酸的檢測有多麻煩?看完我都不好意思催結果瞭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