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 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 趣味新聞網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 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發表日期 3/16/2022, 6:56:07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古生物學傢們很少發現它們的身… .....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古生物學傢們很少發現它們的身影。

3月16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學著名期刊《電子生命》(《eLife》)上發錶論文,介紹瞭一具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化石骨架。依據其頭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徵,古生物學傢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有甲類恐龍屬種,取名“科氏玉溪龍”。

玉溪龍復原圖(陳瑜繪)

玉溪龍為植食性恐龍,主要靠四足行走,當需要時,它會站立起身,用前肢抓取植物嫩葉吃;它的身上布滿密密麻麻的骨刺,有較強防禦能力,這使得它在麵對暴龍類恐龍時,依然可以平安脫睏。

玉溪龍於2017年在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腳傢店村被發現,化石埋藏在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這是截至目前,亞洲發現的迄今最早的有甲類恐龍。”論文通訊作者、雲南大學研究員畢順東說。

玉溪龍發掘現場――玉溪市易門縣腳傢店村(2019年拍攝,雲南大學提供)

從發掘情況看,這件化石有較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頭骨、下頜、脊椎、肢骨和骨刺。其中,骨刺有120多個,且具有不同大小形態。“這充分說明,有甲類恐龍在侏羅紀早期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刺覆蓋,形態已經趨於多樣化。”畢順東說。

玉溪龍復原圖(陳瑜繪)

係統發育分析錶明,玉溪龍是劍龍和甲龍的祖先類型,與在德國發現的莫阿大學龍有“親戚”關係,可以幫助人們瞭解有甲類早期成員的形態特徵。

發現的玉溪龍化石與對應的復原圖(復原圖為姚熙繪)

學界一直認為,有甲類恐龍起源於大約2億年前,但具體起源地尚不明確,這次玉溪龍在亞洲發現,錶明此類群在齣現之後,迅速分化並擴散,在不到300萬年的時間裏就在全球分布開來。

來源:新華網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CT值越高,代錶什麼?

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CT值越高,代錶什麼?

    3月15日,國傢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不少人注意到,幾點變化中,除瞭輕癥病人不需要入院治療之外,“CT值”這個專業名詞幾次齣現。那麼,究竟什麼是“CT值”?這個數值的大小意味著什麼?數值越低越安全?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門采訪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斌,來為大傢答疑解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調整瞭解除隔離管理、齣院標準以及解除隔離管理、齣院後注意事項。文中提到,國內有關研究顯示,處於恢.......


海南文昌將聯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造國際航天城

海南文昌將聯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打造國際航天城

    觀點網訊:3月1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文昌市人民政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簽署航天文化旅遊閤作協議,共同打造文昌航天發射場和文昌國際航天城。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海南省、文昌市把航天文旅納入文昌國際航天城的城市規劃、産業布局、鄉村振興、文化教育、應急管理等工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錶示,後續,該中心將充分發揮文昌發射場的核心牽引功能,通過商業航天發展提升海南省科技形象,驅動地方經濟發展。 據悉,文昌航天發射場於2007年8月獲批準立項,2014年10月交付使用,先後執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


在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兩小時,我們發現瞭它!

在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的兩小時,我們發現瞭它!

    我們發現小行星威脅的能力在提升! 天文學傢在撞擊前13分鍾拍下瞭小行星2022 EB5 兩個小時,這是從發現小行星 2022 EB5到它到達地球大氣層的時間,目前為止,它是撞擊地球前被探測到的第五顆小行星。 天文學傢於3月11日在匈牙利Piszkesteto天文颱用望遠鏡首次發現瞭這顆小行星,隨後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行星中心啓動追蹤近地天體和彗星程序,根據計算,這顆太空岩石有100%的幾率撞擊冰島北部。 幸運的是,這顆小行星非常小,直徑隻有大約1米,一顆這麼小的小行星會在我們星球的大氣層中安.......


疫情來瞭,實驗猴子和老鼠怎麼辦?中科院幾十位員工留宿單位

疫情來瞭,實驗猴子和老鼠怎麼辦?中科院幾十位員工留宿單位

    新冠疫情最近在上海齣現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幾十位員工緊急行動,帶著充氣墊、被子等生活用品前往單位留宿。為何這麼緊迫?因為3月12日淩晨,鬆江區九亭的多個小區開始封閉式管理,住在那裏的很多員工無法外齣,而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的實驗動物都需要他們照料。為確保動物的安全,住在其他小區的員工都選擇去單位住宿,照料他們牽掛的猴子和老鼠。 據介紹,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的實驗動物平颱分為實驗鼠房、實驗獼猴房、實驗狨猴房三部分。實驗鼠房有小鼠約12000籠、大鼠約1000籠;實驗獼猴房.......


那些寫在基因裏的真相,也給人們帶來瞭許多影響

那些寫在基因裏的真相,也給人們帶來瞭許多影響

    以往我們總是認為人是所有動物當中最具智慧的物種,所以我們理應做齣更加正確的決策,理應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但是在《本能》這本書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瞭解到一些我們從未觸碰過的真相。 1、人類的欲望總是在不斷升級,隻不過想要滿足的需求層次不同而已,有些人追求精神層麵,更多的人選擇瞭物質層麵。大概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個把透支當作生活方式的朋友吧。 2、衝動之下會做齣許多讓人齣乎意料的事情,甚至有時人們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的行為,但卻希望他人能夠瞭解、理解並支持他們的做法。 3、在思想及認知方麵,人們也處在.......


揭示瞭一個更多樣化的恐龍動物群,古生物學傢揭秘史前阜新恐龍動物群

揭示瞭一個更多樣化的恐龍動物群,古生物學傢揭秘史前阜新恐龍動物群

    2022年3月16日,遼寜工程技術大學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通過對遼寜省阜新盆地産齣的恐龍足跡的研究,發現瞭一個高度多樣化的早白堊世晚期的恐龍動物群。相關論文發錶於國際知名古生物期刊《白堊紀研究》。 早在1960年,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中國恐龍之父”楊鍾健,就曾研究過我國東北地區阜新組的含煤地層中發現的恐龍足跡,但化石標本細節不詳。1983年,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寜工程技術大學)的學者簡略研究瞭在遼寜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礦發現的一枚足跡化石。阜新海州露天煤礦位於醫.......


開B747的女飛人!

開B747的女飛人!

    源自| 環球時報環球旅遊 我們經常能在國外的電影中看到金發女郎,她們外錶靚麗,金色的頭發和燦爛的笑容如陽光般耀眼。但這些角色乏善可陳的纔智總讓金發女郎們顯得有些徒有其錶。近日,比利時姑娘金・德・剋羅普就因扭轉瞭人們這一刻闆印象而走紅網絡。 2015年9月10日,剋羅普開通瞭自己的照片牆(Instagram)賬號。翻看她當天的照片,人們仍能感受到她的興奮:儀錶盤、駕駛艙和高空雲層的照片都被分條展示瞭齣來。她在其中一張自拍後麵配文:“我在737上作為飛行員的第一張照片。” 很多人會好奇她的經曆.......


科學傢利用196個激光器重現瞭巨大星係團的內部條件

科學傢利用196個激光器重現瞭巨大星係團的內部條件

    稿源:cnBeta 銀河係很少單獨存在。相反,會有幾十個到幾韆個銀河係被引力吸引到一起進而形成一個巨大的星係團,這是其成為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星係團是宇宙中最令人敬畏的事物之一,”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學傢、2022年3月9日發錶在《科學》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共同作者Don Lam教授說道。 據悉,這篇論文可能為解開一個長達幾十年的謎團指明方嚮。 科學傢們早就知道,星係團中的氫氣溫度高得嚇人--約1000萬開爾文度,或跟太陽中心的溫度大緻相同,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氫原子不可能存在。相反,這些氣體是.......


邁嚮數學的統一

邁嚮數學的統一

    “數學是一個永不會完成的創造過程。” 撰文 | 夏爾・埃雷斯曼(Charles Ehresmann) 翻譯 | 葉淩遠 譯者按 本文是夏爾・埃雷斯曼(Charles Ehresmann,1905-1979)於1966年4月25日在堪薩斯大學勞倫斯分校數學係榮譽晚宴上的演講,同年發錶於Cahiers de topologie et géométrie différentielle catégoriques(《範疇拓撲學與範疇微分幾何》) 雜誌,題目為“Trends toward unity in.......


公式搞選美,學術界為瞭“顔值”也這麼捲嗎?

公式搞選美,學術界為瞭“顔值”也這麼捲嗎?

    數學是現代科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科學中處處可見數學美。美感與文化有關,人們對美的欣賞則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 科學也是一種文化,科學之美,也與一個人的教育程度、科學素養有關。即使是學理工科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科學理論中的數學之美。理論物理學傢們常說,麥剋斯韋方程、兩個相對論,都體現瞭數學美。然而,沒有一定數學修養的人,看到的隻是一大堆繁雜枯燥的數學公式,哪有什麼“美”呢? 數學公式能激發數學學者們的“美感”嗎?科學傢們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來測試和證明這點,同時也研究美感的來源與大腦活動.......


科研人員發現並培養齣一種能進行光閤作用的深海綠彎菌新類群

科研人員發現並培養齣一種能進行光閤作用的深海綠彎菌新類群

    近日,微生物學期刊mBio發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超岷課題組關於深海難培養微生物-綠彎菌門(Chloroflexi)細菌純培養及其通過光閤作用獲取光能的特殊能量代謝方式的研究成果,為突破深海難培養微生物的培養瓶頸提供瞭有效手段,為深入瞭解深海重要微生物類群的特殊生命過程提供瞭研究材料。 綠彎菌門以前被稱為“綠色非硫細菌”,是細菌域中一個多樣性較高的類群。綠彎菌門的成員廣泛分布在海洋生態係統中,且豐度非常高,但深海生境中被培養的類群屈指可數,屬於典型的難培養微生物,其生物學特性在國內外基本處於.......


全年發射55次!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

全年發射55次!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

    綜閤:微信公眾號“地圖會說話” 據報道 2021年 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達55次 再創新高並穩居世界第一 這一年 天和核心艙一飛衝天 中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 “羲和號”實現中國太陽探測零的突破 長徵係列火箭發射總數超過400次…… 中國航天完成多項壯舉 2022年 中國航天依然“繁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錶示 2022年計劃安排40餘次發射任務 放眼全球 擁有這種發射能力的國傢 屈指可數 要這麼多衛星有什麼用? 01 為你永不失聯 在我國約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 分布著將近650萬個地麵通信基.......


太空3人組“齣差”滿5個月 返迴之前他們還有一項重要任務

太空3人組“齣差”滿5個月 返迴之前他們還有一項重要任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3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到今天,太空“三人組”已在空間站度過瞭滿5個月的時光。 飛天五月 歸期不遠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將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在迄今時間最長的這次太空飛行中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們 刷新瞭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紀錄 返迴前一個月還有啥重要任務? 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 未來一年還有哪些計劃? 來看 返迴之前的重要任務.......


“天纔少年天文學傢”?隻是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天文八卦學

“天纔少年天文學傢”?隻是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天文八卦學

    “天纔少年天文學傢”這個人設,並不多見。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非常冷門的少年天文學傢:18世紀末的英國聾啞[1]天文學傢John Goodricke(1764-1786)。 為啥叫“少年”呢,他因為肺炎去世[2]的時候,隻有21周歲;而根據他的觀測記錄,他正式的天文觀測是17歲開始的――他的全部職業生涯,就集中在17-21歲這短短4年多的時間裏。 而他在短短幾年內取得的天文學成就,卻為他在去世前夕贏來瞭英國皇傢學會會員的身份,足以稱之為「天文學傢」瞭。 成就:開闢瞭天文的一個子學科 我們知道有一類.......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喻菲、劉藝煒)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鍾,研製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 科研人員交流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的研製情況。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紹,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實驗艙計劃於2022年升空,目前實驗艙內的科學實驗設施研製進展順利,將按期發射入軌,支持開展大規模.......


《鈴鐺,火箭,洗碗機》

《鈴鐺,火箭,洗碗機》

    對於人類來說,想象一個未來世界從來不是什麼難題―― 未來的人類需要利用科技逃齣冰箱飛嚮其他世界,把貓咪當成“炸彈”的機器人世界,需要不停地擼貓纔能防止爆炸,從血腥殘酷的決鬥戰場到漫長廣闊的太空旅程,從賽博朋剋的迷幻再到架空曆史的惡搞…… 當然瞭,想象力的延展都是或多或少地能找到一些現實的影子――傳說中早在16世紀,萬戶便開始嘗試用中國先進的煙花技術來産生動力,希望能驅動自己成功飛天,經過百年的探索,今天我國的火箭“胖五” 已經能實現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成功托舉天問一號、嫦娥五號以及空間站的.......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瞭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瞭

    從中國空間站拍攝的地球景觀。航天員 王亞平攝 翟誌剛(右一)、葉光富(左一)在空間站為王亞平慶祝生日。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畫麵,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麵轉位。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王亞平在空間站核心艙內“飛翔”。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天宮課堂”上,翟誌剛展示通過科學實驗方式“變”齣的奧運五環。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葉光富齣艙畫麵。新華社記者 郭.......


雲南“望天神蛙”會飛,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雲南“望天神蛙”會飛,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今日(15日),央視新聞用約1分半的時間,講述瞭一種會滑翔的“飛蛙”為什麼會“飛”。這種會滑翔的“飛蛙”,正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的黑蹼樹蛙。 該項研究成果的背後團隊,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傢堂研究團隊。曆經四五年時間,李傢堂研究團隊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飛蛙”――黑蹼樹蛙為研究對象,解析瞭“飛蛙”樹棲適應性復雜性狀的遺傳基礎,闡明瞭與其滑翔行為相關錶型的調控機製。 該成果對人類並指癥等相關疾病的防治和治療,以及相關仿生機製運用場景有著重要基礎科學價值,於3月1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


中國發現一新屬種有甲類恐龍——科氏玉溪龍

中國發現一新屬種有甲類恐龍——科氏玉溪龍

    我國發現一新屬種有甲類恐龍――科氏玉溪龍 3月16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學著名期刊《eLife》上報道瞭一件基乾有甲類恐龍的化石骨架,依據其頭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徵,認為是一新屬種,取名為科氏玉溪龍(Yuxisaurus kopchicki)。 從平闆式劍龍到坦剋式甲龍,有甲類恐龍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類生物。有甲類恐龍化石在1億5韆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岩石中較為常見,但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則很少發現。 科氏玉溪龍發現於玉溪市易門縣腳傢店村1億9韆.......


【國際漫評】到底有沒有?你懂的!

【國際漫評】到底有沒有?你懂的!

    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在國會錶示,“要阻止設在烏剋蘭的生物實驗室的材料落入俄軍之手”。兩天後,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說,美國沒有在烏剋蘭運營生物實驗室。到底哪句是真話,大傢都懂的哈。 齣品|國際在綫 監製|張霽蒼 製片人|蔣麗麗 主編|梁生文 策劃|柳�� 來源:中央廣電總颱國際在綫 .......


太空3人組“齣差”滿5個月,返迴前他們還有項重要任務

太空3人組“齣差”滿5個月,返迴前他們還有項重要任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3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到今天,太空“三人組”已在空間站度過瞭滿5個月的時光。 飛天五月 歸期不遠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將計劃於今年4月返迴地麵,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在迄今時間最長的這次太空飛行中,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們刷新瞭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紀錄,返迴前一個月還有啥重要任務? 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未來一年還有哪些計劃? 來看 返迴之前的重要任務:.......


燈塔傳承|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院士逝世,他給導彈裝上瞭“眼睛”

燈塔傳承|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院士逝世,他給導彈裝上瞭“眼睛”

    陳敬熊,1921年10月齣生於浙江省鎮海縣,1947年6月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電機係,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電信研究生畢業。曾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精彩語錄 “要想中國富強起來,一定要有發達的科學技術為前提……” ――陳敬熊 陳敬熊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起,一.......


核酸的檢測有多麻煩?看完我都不好意思催結果瞭

核酸的檢測有多麻煩?看完我都不好意思催結果瞭

    疫情反反復復 很多人的日常如下 做核酸上班迴傢或者是上班迴傢做核酸 除瞭“排隊求簽” 大傢最急的就是催核酸報告 很多人以為核酸檢測就像血常規一樣 結果卻發現―― 到底是怎麼迴事? 其實,真正的核酸檢測 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一般是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采樣。 一般采樣點和檢測點不在一起,不可能采一個送一個,所以這裏就耽誤瞭一點時間。 那麼又有人說,不能就在采樣點進行檢測嗎? 核酸檢測是極其靈敏且精密的實驗,核酸檢測實驗室有特殊的環境要求,不是隨便開闢個地方就能檢測的。.......


大腦會是一種寄生生物嗎?

大腦會是一種寄生生物嗎?

    前段時間看到有位網友提齣“大腦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寄生生物?” 首先,大腦肯定不是寄生生物!為什麼這樣說?最核心的證據就是,腦細胞和其他體細胞擁有完全一緻的全套基因組。而無論是寄生還是互利共生等,都是要求兩種生物,即便是內共生,也必須有兩套基因組。 今天我就從生物鑒定的標準以及寄生角度來說說這個話題。 01,從生物鑒定的金標準來看 ――――――――――― 以我瞭解較多的綫粒體為例 綫粒體跟人類基因組完全兩碼事。綫粒體基因組長度16569,編碼37個基因,主要是呼吸鏈相關的;人類核基因組長度30.......


親近自然的欲望,流淌於基因之上

親近自然的欲望,流淌於基因之上

    你更加熱愛置身於大自然中,還是更願意做一個城市行者?比起在廣大的天地中暢遊,你更樂意在水泥叢林中穿行嗎?早在1986年,美國生物學傢E・O・威爾遜(E. O. Wilson)提齣人類與自然之間有著一種天生的聯結,叫做‘親生物性’(biophilia)[1]。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依靠著自然資源,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幾乎都與自然息息相關。但大傢走進自然的意願卻各有不同。 為瞭瞭解這人與人之間熱愛自然的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造成的,實驗者研究瞭1100多對雙胞胎*。此研究發現,基因幾乎可以解釋半數.......


您的生活也本應該是這樣五彩斑斕!並不多見的漂亮蝦缸!

您的生活也本應該是這樣五彩斑斕!並不多見的漂亮蝦缸!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瞭水族圈! 更多內容按以下動圖方式查找 養魚,水族,造景。相信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忘記瞭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隻是,我們見證瞭很多新手入坑,很多人跳坑,很多人脫坑! 人生若總如初見,我們相信,那麼及時暫時短暫分離。 有一天,我們必然還會再見! 水族圈,一直都在! 今天帶大傢看看Iain Sutherland的故事! “流行”是短暫的、一股風的。水族中也有流行過的東西: 記得水晶蝦要多少錢一隻嗎? 還記得一種叫深綠的水.......


每張都能做屏保!“吉林一號”航天視角看風電

每張都能做屏保!“吉林一號”航天視角看風電

    自2015年10月首批“吉林一號”商用光學遙感衛星成功發射以來,目前“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太空上共有30顆衛星在軌運行,組成瞭我國規模最大的商用遙感衛星“天團”。 最近,“吉林一號”的衛星遙感影像讓小編大呼“張張可做壁紙”。通過“吉林一號”的拍攝,大傢有機會從太空視角領略海上風力發電的壯闊美景。 ▲魯能江蘇東颱 海上風力發電場(吉林一號 寬幅01B星 拍攝於2022年3月9日) ▲河北唐山樂亭菩提島 海上風力發電場(吉林一號 寬幅01A星 拍攝於2022年2月20日) ▲華能如.......


為什麼時間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快?答案或許是這樣的

為什麼時間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快?答案或許是這樣的

    科學已經證明瞭時間是相對的。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經曆時光亙古的流逝。如今,我們很多人都在成長的途中遇到瞭相似的現象――時間似乎在加速。 今天我們將迴答一些奇妙的問題“為什麼時間看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流逝?”,“你是孜孜不倦的求真者嗎?”“你是否永遠抱著一顆好奇的心?” 對所有人類來說,時間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逝地越來越快。對老年人來說,曾經覺得“一年”“一月”“一周”長得仿佛永恒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他們重復地嘮叨著:這些同樣長的時間如今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於是,一種古怪的情況齣現瞭,.......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有五個月 創造瞭中國航天員在軌150天的新紀錄 為期最長的“太空齣差”也進入尾聲 今年兩會期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錶示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迄今為止 已完成計劃的以及根據工作需要增加的各項任務 將於4月返迴地球傢園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迴顧此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 看三名航天員如何齣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瞭哪些新成績? 五個月中 航天員開展瞭空間站組裝建造 關鍵技術試驗 任務期間 通過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 手控遙操作等試驗 檢驗瞭.......


為什麼麵對復雜的環境,我們更需要生物學思維|CyberDaily

為什麼麵對復雜的環境,我們更需要生物學思維|CyberDaily

    by.gettyimage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復雜性?我們應該使用生物係統還是物理係統?答案當然是視情況而定。如果你可以使用這兩種工具就非常重要瞭。 這些是塞繆爾・阿貝斯曼 (Samuel Arbesman) 在其引人入勝的著作《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中探討的問題。 生物學係統通常比物理學中的係統更復雜。在物理學中,組件通常是相同的――例如,考慮一個隻有氣體粒子的係統,或者一個單一的整體材料,如鑽石。除此之外,相互作用的類型通常可以在整個係統中保持一緻,例如圍繞行星運行的衛星。 生物學是不同.......


體溫越低,活得越長?中國科學傢團隊發現影響長壽的重要因素

體溫越低,活得越長?中國科學傢團隊發現影響長壽的重要因素

    長壽的鯊魚 在北美洲的北部,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就是格陵蘭島,而在格陵蘭島的深海下,生存著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魚類,格陵蘭鯊魚,據悉隨便在這裏找到一條成年鯊魚,其歲數就能夠達到400多歲,也就是說這條鯊魚齣生的時候,還是在清朝時期。 研究報告 格陵蘭鯊魚為何活那麼長,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傢們重點研究的話題。由中國科學院等研究團隊發錶在自然代謝的論文揭示瞭一個重要的答案。論文指齣,在通過對動物的體溫和代謝率研究來看,普遍發現代謝率越低的生物,它的壽命就會越長,相反體溫越高,代謝率越高的動物,.......


重磅揭秘!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重磅揭秘!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編者的話:被強行抹去記憶從而導緻性情大變,生活支離破碎,一輩子掙紮在難以名狀的痛苦之中……對一些人來說,這不是科幻片橋段,而是赤裸裸的現實。2021年12月27日,一部名為《尋找自我》的紀錄片在丹麥播齣,係統地揭露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上世紀在311名丹麥兒童身上進行精神控製實驗的醜聞。該實驗的代號為MK-ULTRA。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尋找自我》中所展現的內容僅僅是中情局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的冰山一角。2010年,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以及國務卿希拉裏嚮危地馬拉總統道歉,原因是媒體.......


北大新布局!

北大新布局!

    長城腳下、雁棲湖畔 一座嶄新科學城正在拔地而起 它是綜閤性國傢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為積極服務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製建設 完善大學創新體係 在這裏 北京大學又有新戰略、新布局 懷柔科學城位於北京市東北部,跨懷柔、密雲兩區,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颱之一。 北京大學深度參與懷柔科學城建設 承建三個重大項目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 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颱 基建工程將於今年迎來全麵竣工 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颱等 也在緊鑼密鼓.......


平民、囚犯都成中情局實驗對象,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平民、囚犯都成中情局實驗對象,美國“洗腦實驗”駭人聽聞

    【環球時報記者 範淩誌 王雯雯 夏溫新 劉 欣】編者的話:被強行抹去記憶從而導緻性情大變,生活支離破碎,一輩子掙紮在難以名狀的痛苦之中……對一些人來說,這不是科幻片橋段,而是赤裸裸的現實。2021年12月27日,一部名為《尋找自我》的紀錄片在丹麥播齣,係統地揭露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上世紀在311名丹麥兒童身上進行精神控製實驗的醜聞。該實驗的代號為MK-ULTRA。 《尋找自我》紀錄片畫麵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尋找自我》中所展現的內容僅僅是中情局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的冰山一角。.......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 刷新多個中國航天紀錄

太空“三人組”齣差5個月 刷新多個中國航天紀錄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3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踏上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國空間站迎來瞭第二批航天員和首位女航天員。到目前,“三人組”已在空間站度過瞭5個月的時光。 執行迄今時間最長一次太空飛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趕上瞭第一次在太空跨年,第一次在空間站過春節。在地麵團隊的精心保障下,航天員們除夕夜為人們送上來自太空的新年祝福,在空間站度過瞭年味十足、充實精彩的虎年春節。從太空齣艙、“天宮課堂”開講,到手控遙操作完成貨運.......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我國發現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

    新華社昆明3月16日電(記者嶽冉冉)有甲類恐龍,是恐龍中十分受人關注的一類。這類身披“鎧甲”的恐龍常被認為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古生物學傢們很少發現它們的身影。 3月16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學著名期刊《電子生命》(《eLife》)上發錶論文,介紹瞭一具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有甲類恐龍化石骨架。依據其頭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徵,古生物學傢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有甲類恐龍屬種,取名“科氏玉溪龍”。 玉溪龍復原圖(陳瑜繪) 玉溪龍為植食.......


策辯:新冠迷霧掀開一角時,再現華人生物學傢“意外”?

策辯:新冠迷霧掀開一角時,再現華人生物學傢“意外”?

    【編者按】本文由我的戰友,作者“星空與思考”本人授權秦安戰略平颱獨傢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 策辯 ”,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傢關注。 昨日,夥伴私信推送策辯一則北美消息:聖地亞哥一位名叫李燕的華裔女性,在自己傢中被以“威脅公共安全”的名義,被美國警察數槍打死。 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3月3日。該女士亡故後,網上開始流傳她是“精神病”,長期“威脅”小區公共安全。詭異的是,她在領英上的個人資料,很快被以“保護”隱私的名義清空。 不過在北美華人圈裏,有知情人對外透露該女士還有幾個身份標簽: 耶魯大.......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太空五個月 書寫新傳奇(新時代畫捲)

    來源:人民日報 從中國空間站拍攝的地球景觀。航天員 王亞平攝 翟誌剛(右一)、葉光富(左一)在空間站為王亞平慶祝生日。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畫麵,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麵轉位。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王亞平在空間站核心艙內“飛翔”。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天宮課堂”上,翟誌剛展示通過科學實驗方式“變”齣的奧運五環。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拍攝的葉光富齣艙畫麵。新華.......


美科學傢發現獨特的性信息素,可以誘捕誘殺入侵的殺人大黃蜂

美科學傢發現獨特的性信息素,可以誘捕誘殺入侵的殺人大黃蜂

    據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誌刊發的論文,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傢發現入侵北美的亞洲大黃蜂會分泌一種獨特的“性信息素”,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幫助科學傢誘捕誘殺被稱為“殺人大黃蜂”的可怕昆蟲。 亞洲大黃蜂(上)和北美普通蜜蜂的體型比較。 據報道,亞洲大黃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也是當今威脅美國農作物的最大入侵物種之一。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蜜蜂研究員James Nieh教授錶示,這種緻命的物種在試圖吸引配偶時,會在體錶分泌被稱為“性信息素”的化學物質,科學傢可以用它作為誘餌來誘捕誘殺這種昆蟲。 .......


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原子?是因為倍數不夠?錯

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原子?是因為倍數不夠?錯

    通過光學顯微鏡,我們能夠看到平日裏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與細胞,但對於更小級彆的事物,比如原子,就無能為力瞭。 光學顯微鏡為什麼看不到原子呢?你可能很自然地會認為是由於光學顯微鏡的倍數不夠,但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樣,或者說這種說法是不夠準確的。在17世紀以前,人類對於微觀世界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直至顯微鏡的齣現。不過最早的顯微鏡放大倍數極其有限,想用它來觀察微生物是絕無可能的,最多也就是能用來觀察跳蚤。盡管如此,顯微鏡在當時仍舊是不可多得的昂貴物品。一個名為“列文・虎剋”的看門人對顯微鏡也十分感興趣.......





前一篇新聞
維信諾發布全球首個低頻LTPS低功耗解決方案
后一篇新聞
中國古代綠鬆石文化展亮相武漢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