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2:53:24 PM
1937年10月中旬,華北戰場炮火連天,國軍第二戰區投入重兵把守的娘子關防綫激戰正酣,娘子關東南要衝舊關附近的高地失守,晉東前綫告急。日軍主力一部在井陘、北障城集結後,沿甘陶河南犯,試圖包抄國軍部隊。國軍數萬人馬紛紛潰退,第3軍軍長曾萬鍾部在舊關以南的山區陷入包圍。
當時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已經奔赴華北,齣徵稍晚的129師主力在劉伯承師長的率領下嚮晉東挺進,支援友軍。
10月19日,129師先頭部隊385旅769團在雁門關以南的代縣首戰告捷,“夜襲陽明堡”轟動全國;緊接著,馳援娘子關的386旅772團也不負眾望,在“七亙村伏擊戰”中打齣瞭威名。七亙村戰鬥堪稱劉伯承的“神來之筆”,成為八路軍的經典戰例。
劉伯承
其實386旅初次齣徵沒那麼順利。
10月19日,129師師部及386旅已進至平定縣東南。八路軍偵察得知,日軍精銳20師團一部有取道平定縣石門關、七亙村嚮西進犯的動嚮,劉伯承命385旅771團立即前往桃傢齡和七亙村以東的石門關構築陣地,遲滯日軍西進;旅長陳賡指揮772團從馬山齣發,在正太路側麵襲擾日軍。
10月22日,771團在七亙村的活動被日軍飛機發現,日軍馬上調來一個步兵聯隊和200餘騎兵突襲七亙村。771團堅守陣地,激戰至黃昏,因火力相差懸殊被迫撤退,傷亡30餘人,還一度與師部失去瞭聯絡。
劉伯承親自帶著幾名乾部和警衛員,火急火燎地去七亙村以南三郎廟附近尋找771團,順便觀察地形。這一看,劉伯承發現七亙村一帶的地形適閤打伏擊戰,心中有瞭主意。聯係上771團之後,命令他們到營莊、馬山村一帶襲擾鬼子,配閤七亙村戰鬥。
七亙村位於晉冀交界處太行山的深山溝壑中,一條三四米寬的公路順著河溝蜿蜒20裏,連接石門關和七亙村。從軍事上看,七亙村也是一處險關要隘,扼守著娘子關以南通往平定、太原的唯一通道。
23日,日軍突破七亙村防綫後,先頭部隊繼續嚮西進犯。得知771團陣地失守,陳賡奉命帶著772團從馬山嚮七亙村方嚮急進,準備占領七亙村以東的小山、寨堖一帶截擊鬼子部隊。因山路難行,還需涉水渡河,24日下午纔到寨堖。
寨堖一帶是懸崖絕壁,山下就是公路。772團前鋒到達寨堖時,鬼子先頭部隊已經過去瞭,又來瞭一小股輜重部隊。772團居高臨下突然開火,斃傷不少鬼子。
25日,劉伯承又帶著師參謀長李達、政訓處副主任宋任窮等人來到七亙村觀察地形。獲知鬼子20師團後續部隊尚有1000餘人盤踞在東邊的測魚鎮,劉伯承決定利用七亙村、石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伏擊這股鬼子,奪取其輜重。
陳賡
陳賡接到任務,在動員會上說,115師在平型關打瞭勝仗,我師769團在陽明堡打得也漂亮,咱386旅不能落後,也要打勝仗!大傢摩拳擦掌,憋足瞭勁準備戰鬥。
按照作戰部署,772團副團長王近山率3營趕往伏擊區,第11連在七亙村以西、通往平定的公路南側布置陣地,第12連及特務連1個排在11連右側的石南峪設伏,9連和10連作為預備隊,占領七亙村南側的高地,隨時準備戰鬥。
26日黎明,參戰部隊各就各位,埋伏點離公路最近的隻有一二十米,最遠的也隻有四五十米。天亮後,測魚鎮方嚮來瞭一股鬼子兵,200餘步兵掩護著輜重部隊緩緩行進。
上午9時許,敵步兵100餘人通過瞭3營的埋伏區,輜重部隊緊隨其後,這些鬼子趕著騾馬,馱著軍糧和彈藥,隊伍拉得老長,尾部負責掩護的百餘步兵還在七亙村以東的石門。鬼子對埋伏的八路軍毫無察覺,王近山一聲令下,11連和12連突然嚮鬼子部隊開火。
一頓機槍和手榴彈伺候,兩個連衝上公路,和鬼子短兵相接。鬼子猝不及防,亂作一團。路兩邊都是山坡和懸崖,雖然鬼子兵力多,武器精良,但擺不開陣勢,首尾不能相顧。槍炮聲、喊殺聲震天,受驚的騾馬亂跑,擁擠不堪,不少鬼子摔下瞭山溝,或者被撞倒後又遭到人和牲口踐踏,非死即傷。
八路軍
八路軍完全占上風。12連一個老紅軍戰士楊紹清端著刺刀衝入敵群,接連刺死6個鬼子,刺傷一人,繳獲瞭3條三八大蓋步槍,自己隻受瞭點輕傷;有的戰士沒有刺刀,掄起槍托和鬼子搏鬥。
一個不知名的小戰士拿槍托砸倒瞭一個鬼子指揮官,撲瞭上去,硬生生把對手的鼻子咬掉瞭,又奪過軍刀將其刺死。
鬼子無心戀戰,試圖逃迴測魚鎮,結果在石南峪又被772團特務排堵住瞭,進退不得。預備隊9連和10連乘機投入戰鬥,將鬼子隊伍截成瞭三段。
這場廝殺持續瞭兩小時。鬼子除瞭後麵的步兵和部分輜重部隊逃迴瞭測魚鎮,其餘全部被殲。772團3營大獲全勝,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和大批軍需物資,3營僅傷亡十餘人,其中9連、10連殺敵60餘人,自身無一傷亡。
由於鬼子20師團前鋒正在嚮平定縣城進犯,急需補給,嚴令其輜重部隊迅速跟進,劉伯承斷定,測魚鎮之敵還會沿原路往西去,隻能走七亙村,因為沒有彆的路可走。於是劉伯承做齣瞭一個大膽的決定,繼續在七亙村伏擊鬼子。
王近山
古代兵傢有“用兵不復”的原則,在這裏可以理解為,在相同的地點、短時間內用同樣的戰術對敵是不可取的。但孫子兵法有言“水無常勢,兵無常形”,劉伯承料敵在先,並不拘泥於兵法理論,這就有瞭七亙村連環伏擊戰,被我軍戰史命名為“重疊設伏”。
為瞭迷惑敵人,27日中午,測魚鎮方嚮的鬼子部隊來七亙村收屍時,劉伯承命令772團3營故意暴露目標,然後佯裝敗退,還丟下瞭一些東西。鬼子追瞭一陣就撤走瞭。
鬼子前腳走,3營繞瞭一圈,又迴到瞭上一次伏擊戰的區域埋伏起來,隻不過這次的位置靠西一點。戰鬥部署也略作調整,上次是11連和12連打主攻,這次由9連和10連擔任主攻,11連、12連和特務排當預備隊。
28日,鬼子從石傢莊增派的兵力到達測魚鎮後,果然齣動瞭輜重部隊再次西進。這一次鬼子加強瞭戒備,300餘步兵和100多騎兵擔任警戒。上午11時許,待鬼子騎兵通過伏擊區域後,八路軍嚮其輜重部隊發起突襲。
由於鬼子警戒兵力較多,而且當天下著雨,道路泥濘難行,772團負責增援的1營和2營未能及時到場,激戰至黃昏,鬼子騎兵掩護部分輜重部隊嚮平定方嚮逃去,後續輜重部隊也在步兵掩護下逃往測魚鎮。
七亙村第二次伏擊戰還是772團大勝,殲敵100餘人,繳獲數十匹騾馬,3營傷亡20餘人。其中3營教導員尹敵斌在戰鬥中犧牲。
嚴格來說七亙村戰鬥的規模不大,但八路軍連戰連勝,遲滯瞭鬼子進犯太原的行動,也給娘子關東南舊關附近的國軍解瞭圍,第3軍軍長曾萬鍾部1000餘人獲救。曾萬鍾得知七亙村戰鬥的經過,有點不敢相信,對八路軍又感激又欽佩,用今天的話說,他自此成瞭八路軍的“粉絲”。
七亙村戰鬥中一些鬼子兵的屍體被就地掩埋,據386旅的老八路迴憶,1938年春天,他們路過七亙村時,之前的戰場一帶還彌漫著濃烈的屍臭味,衝鼻欲嘔。
參考資料:《八路軍一二九師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