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2:53:21 AM
作者在教學樓前留影
人生,總有許多美好的記憶,在心中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對於我而言,最難忘的是三十年前那段色彩斑斕的學習生活,留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
我1992年從吉首衛校畢業,至今已進入第三十個年頭。三十年來,我多少次眺望那個引領人生航嚮的伊甸園,搜尋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三十年來,我多少次打開記憶的閘門,在腦海中反復演繹那一個個驛動的青春;三十年來,我多少次夢迴校園,盡情吸吮那一縷縷醉人的書香。
記得1992年12月11日那天,在即將離開校園的那個晚上,班主任彭心昭老師像往常一樣,空著雙手走進405教室,含情脈脈地與我們寒暄瞭幾句離彆之意,轉身在黑闆上留下一首無題小詩,然後帶領全班同學從頭到尾朗讀一遍。那時情景,深深地鎸刻在我的心坎裏,那首小詩,至今留存在我那本早已發黃的同學錄的扉頁上:
有一條小路我們都走過
有一朵小花我們都記著
有一個願望我們都有過
有一段往事我們都珍藏著
有過成功
有過失落
有過平坦
有過坎坷
我們有過很多很多
還有一支青春的歌
那是一條條灑滿叮嚀的小路,帶我們通嚮知識的殿堂。記得剛進校園開學第一天,我們班被安排在教學樓405教室,班主任彭老師在教室主持召開瞭兩個會,一個是班會,宣布班乾部名單。二個是班乾部會,進行班乾部職責分工。那一次,彭老師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人長得很帥氣,高挑結實的身材,烏黑濃密的頭發,細膩白淨的皮膚,鼻梁上架著一幅深度近視眼鏡,穿著一身上下得體的休閑服裝,操一口純正地道的湘西口音,講話輕言細語,時刻保持一種微笑的狀態,儼然一個神氣十足的學者模樣。
彭老師給我們教授病理學,醫學生大都有同感,病理學是各類學科中最深奧而又最難理解和記憶的學科,對於彭老師來說,卻是一件順手拈來的輕鬆活。上課的時候,彭老師從不拿教科書,也不照本宣科,有時隻帶幾幅掛圖,拿幾隻粉筆,可以從頭講到尾,在講到重點和難點的時候,通常運用“諧音記憶”的方法進行講解,深入淺齣,幽默風趣。譬如,要記住一個問題的幾個方麵,可用其中某幾個字的諧音字錶達齣來,再用一句日常用語把這些諧音字貫穿起來,連成一句話,朗朗上口,讓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生硬拗口的醫學術語通俗化,使我們學得即輕鬆,又容易理解,記得更加牢固。彭老師的記憶力特彆強,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為活躍學習氣氛,一口氣把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一百位,同學們無不唏噓驚嘆,聽課的精神又振作起來!
給我們帶課的其他老師,教學各有章法,教解剖學的吳長初老師喜歡自編“順口溜”,教內科學的劉欽聖老師擅長“肢體語言”,教生理學的方聖賢老師習慣於“掛圖作戰”......通過老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我從中悟齣讀書的訣竅,明白瞭其中的科學道理,把老師傳授的讀書方法,自覺運用到各門學科,並在此基礎上絞盡腦汁,邊學習邊思考,最大限度找到快速記憶的要領,沒過多久,人的五髒六腑、血管經絡、肌肉骨胳、細胞組織、拳法口訣等基礎知識,如庖丁解牛,記得滾瓜爛熟。
教體育的張太乾老師身材魁梧,高大結實,給我們上課時候,最常用的是三樣東西:一支粉筆、一個籃球、一把寶劍。每當雨雪天氣,就在405教室給我們講授體育方麵的理論知識,在黑闆上畫一些圖標,講解籃球攻防技術。每當天氣晴好,就把我們帶到操場,精心傳授健身拳法,如少林太極拳、太極劍等健身法寶,即可攻,又可防,更能強身健體,一招一勢,剛柔相濟,我至今記憶猶新,愛不釋手,成為每日晨練的必修課,真是受益匪淺。
書山有路勤為徑。其實,讀書並沒有捷徑可走,老師教給我們的隻是讀書方法,純屬拋磚引玉,需要課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到溫故而知新,纔有可能將書本知識為我所用。每當晚餐過後,我便拿起書本,在教學樓道挑選一個相對僻靜的地方,以地為席,靠牆而坐,把當天老師教過的章節,再一字一句通讀一遍,並將老師要求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強記下來。每次考試,也都得心應手,運籌帷幄,基本能在自已的掌控之下。
我終於明白馬剋思的那句至理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那是一朵朵競相綻放的小花,在陽光下吐露醉美的芬芳。我們醫45班共有33名同學,都是高中畢業生,書生意氣,風華正茂。全班僅有7名女同學,花少葉多,陰衰陽盛。雖然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還好我們都來自大湘西,語言溝通沒有任何障礙,男女同學之間相處得也很融洽。畢竟,物以希為貴,女同學無疑會受到男同學的特彆青睞、追捧和嗬護,有時還會招來妒忌的眼光。
作者所在醫45班級女同學閤影
賀群芬是班上的文娛委員,來自大文豪瀋從文的故鄉鳳凰縣,人長得像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笑起來特彆可愛。不僅如此,嗓音清純,成績優異,心地善良,無不讓眾生傾慕。
常言道:近水樓台先得月。或許因為我年紀偏長,辦事穩重,也或許我喜愛讀書看報,寫寫畫畫,彭老師委任我為宣傳委員,這讓我與賀群芬交往的時間多瞭起來,經常在一起談論生活的感悟,但更多的話題是交流學習上的體會。賀群芬從小和祖母生活在一起,曆盡生活的艱辛,自幼養成一種自尊、自立、自強的性格,因而在學習上特彆刻苦用功。每天晚自習之後,就寢鈴聲響起的時候,樓道深處總有她挑燈夜戰的身影;每逢周末,同學們三三兩兩外齣郊遊,而她卻在教室裏專心緻誌溫習功課,潛心汲取知識的營養。蒼天不負有心人。頑強拼搏的學習精神,成就瞭她在學習上的領跑地位,各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班上人數不多,個個身手不凡,人人都有拿手好戲。花垣縣的石紹生,雖是男兒身,卻長成女兒相,麵容溫文爾雅,說話輕言細語,能拉一手好二鬍,據他說是自學成材。我和他及幾個學友住在同一個寢室,每當學習之餘,或周末,或假期,或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便圍坐在一起,聽他給我們拉上幾個名麯,如《我愛北京天安門》、《山青水秀太陽高》、《南泥灣》等,麯調宛轉悠揚,令人如癡如醉,麯聲飄過窗外,在校園久久迴蕩;保靖縣的石橋富,長著一幅陳佩斯的臉蛋,是我們班的“開心果”。記得學校舉辦一個元旦文藝晚會,我們班要選送一個節目,經過班委會再三醞釀,推薦由石橋富牽頭創作一個小品。石橋富立馬接手,挑選搭檔,沒想到把我相中瞭。他日思夜想,沒過幾天,作品齣瞭思路,取材電影《白毛女》中的一個片段,名叫《楊白勞給喜兒紮紅頭繩》。他不知從哪兒藉來一件破棉衣、一頂舊棉帽、一件褪瞭色的花布衣和一根一米多長的紅頭繩做道具,他穿破棉衣,飾演父親楊白勞,硬叫我穿花衣,飾演喜兒,沒辦法,拗不過他,隻好硬著頭皮排練。在彭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們倆配閤得也算默契,讓同學們在捧腹之餘流下瞭辛酸的淚水。但由於晚會節目太多,我們的小品齣乎意料地被“砍”瞭下來,雖然有幾分遺憾,卻也收獲瞭無窮的樂趣。
那是一個個滿懷憧憬的願望,嚮著遠方展開騰飛的翅膀。“一個很好的同學的印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裏,那就是你――嚮輝同學。祝你能有好運――everywhere,everything!嚮著輝煌!”1992年12月13日,在離開校園的前一天,彭心昭老師在我的同學錄的第一頁寫下瞭離彆留言,還特意在我的名字下麵加瞭“著重符號”。
從1990年7月入校,到1992年12月離校,短短兩年半時間,彭老師在我們身上傾注瞭大量心血,寄予瞭無限希望,不僅彆齣心裁培養我們的學習能力,而且韆方百計讓我們開闊學習視野,跟著時代節拍不斷前行。彭老師用班費幫我們訂閱瞭《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大眾衛生報》、《求是》、《讀者》等學習刊物,讓我們在緊張學習之餘,及時瞭解到許多窗外精彩的世界。作為班上的宣傳委員,彭老師給我安排一個雷打不動的“讀報”任務,每天晚自習前10分鍾,由我集中組織全班同學學習報刊雜誌。我每天都要提前瀏覽報刊雜誌內容,關注國際國內形勢走嚮,精心挑選學習篇目,涉獵時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內容,包括新聞、評論、通訊、詩歌、散文等體裁,通過閱讀,讓同學們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自覺養成學習習慣,努力成為一名德纔兼備、品學兼優的醫學生。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通過“讀報”,我慢慢對報刊雜誌産生一種特彆的情感。每當學習之餘,乃至於走嚮工作崗位以後,每天堅持讀報,長年筆耕不綴,把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文字記錄下來,先後在《中國鄉村醫生》、《黨風與黨紀》、《健康報》、《湖南日報》、《紅網》等10多種報刊雜誌和網絡平台,公開發錶各種體裁文章近韆篇,在作傢齣版社和中國文化發展齣版社,分彆結集齣版新聞作品集《守護青山綠水》和《見證初心》,先後榮獲《中國監察》雜誌優秀通訊員、《張傢界日報》“十佳讀者”及永定區優秀學習型傢庭等榮譽稱號,也算是對老師良苦用心的一種迴報吧。
作者(右一)與同學劉俊閤影
“我最佩服你堅忍不屈和持之以恒的耐力,春天有你辛勤的勞動,相信鞦天你會碩果纍纍。”――保靖縣張天鬆;“同窗兩年,讓我瞭解到,你是一個忠誠、令人可信的有誌青年,常常在我處於睏境時,你伸齣熱情的手,我的感激銘刻心中。”――鳳凰縣楊通雲;“對什麼事都要想開些,不是你的東西,是強求不來的;是你的東西,同樣也是跑不丟的。”――濾溪縣石海燕......離彆時刻,同學們紛紛給我留言,一聲聲贊譽的話語,一句句善意的忠告,字字撩人,脈脈含情,宛如清純的甘露,滋潤著我的心田,伴隨我不斷成長。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穿過的細紗,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三十年過去瞭,我經常在心中懷想,那一朵朵嬌艷輕盈的小花,在飽經風霜雪雨的洗禮後,將會以彆樣的風采賡續青春的夢想。
嚮天地祈禱,願同窗安好!
作者與任課老師及醫45班全班同學畢業閤影(作者倒數第二排右四)
作者:嚮輝(湖南省張傢界市永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轉發 傳遞 智慧 | 感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