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0:22:25 AM
作者:斌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那些上陣廝殺的士兵來說,吃飽飯纔能驅使他們嚮著戰場前進。如果因為朝廷腐敗或其它原因導緻士兵連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滿足,引發戰場潰敗或是造反都不是稀奇的事。
明朝末年一批明軍就因為偷吃瞭一隻雞,居然被昏聵的明朝政府逼迫造反並投奔敵人,大大的增加瞭後金軍的戰鬥力。誰能想到偌大的明帝國最後轟然倒塌,居然跟一隻雞有關。
寄人籬下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起兵對抗明朝,並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瞭討伐的明軍主力。明政府處置不當使遼東局勢迅速惡化,重要城市鐵嶺,瀋陽,遼陽等全部淪陷。正麵戰場一敗塗地的時候,1622年毛文龍居然在旅順和皮島建立瞭“東江鎮”敵後根據地,通過遊擊戰不斷襲擾後金軍的後方,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其進攻的步伐。
毛文龍的成功也得到瞭天啓皇帝的嘉奬,並被賜予瞭尚方寶劍;孔有德和耿仲明等都投奔其麾下。但是由於毛文龍本身性格有缺陷,再加上孤懸遼東,山高皇帝遠;隊伍的遊擊習氣越來越重。比如不聽號令,軍紀廢弛,虛報軍費等;引起瞭朝內眾多文臣不滿。
1629年,在崇禎麵前誇下“五年平遼”海口的袁崇煥為瞭能夠統一號令,居然未經請示就擅殺瞭毛文龍。此事引起瞭其它將領強烈不滿,耿仲明和孔有德一氣之下都投奔瞭時任登萊巡撫孫元化,前往登萊一帶布防。隨著東江鎮的衰敗,耿仲明他們也不被人重視,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
袁崇煥
難忍飢餓偷瞭一隻雞
公元1631年鞦皇太極率大軍攻打大淩河城,明軍全綫告急。崇禎皇帝卻一時無兵可派,便命令山東齣兵。十月孫元化就命令孔有德率部分士兵走海路去支援,結果船隊到瞭遼河口遭遇狂風無法前進隻好原路摺迴。這些士兵剛剛慶幸自己逃過一劫,又接到瞭朝廷的詔令讓他們從陸路去。
沿著渤海灣走,路程增加瞭一倍,而且體力消耗極大。可以說孔有德他們本身就帶著一肚子怨氣上路,到達河北吳橋時已經是閏十一月。此時北風呼嘯,天氣極為嚴寒。孔有德他們不但缺少禦寒衣物,糧食也基本耗盡。孔有德想讓當地官府和駐軍提供糧草,卻遭到其蠻橫拒絕。無奈他們想用身上最後一點錢,買些食物充飢。
孔有德
匪夷所思的是,附近所有店鋪關門拒不接待他們。這其中既有明朝時期存在嚴重地域黑問題,這些身處大後方的河北老百姓一點兒都不待見這些遼東“土老帽”。第二就是由於孔有德他們遊擊隊齣身,即使有軍紀約束舉止行為相對粗魯,讓老百姓很難相信他們。同時也要考慮明朝後期,整個社會存在嚴重的重文輕武風氣。隻是孔有德他們正好把這些倒黴事兒全湊齊瞭。
一批士兵實在是餓得受不瞭就萌生瞭去偷的念頭。二十七日一個士兵從當地一位王姓莊園裏偷瞭一隻雞齣來,和同伴一起吃掉。
按理說一隻雞也值不瞭幾個錢,孔有德也沒拿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沒想到第二天莊園的主人王象春的兒子帶著一夥惡奴氣洶洶地闖進軍營,要孔有德交齣偷雞的士兵。孔有德打聽對方名諱頓時就直呼不妙。原來王象春是東林黨的重要成員,其哥哥王象乾曾兩度齣任兵部尚書,並加太子太師銜。
明末軍隊普遍軍紀敗壞
沒想到捅瞭這麼大一個簍子,孔有德隻好下令將那個士兵抓起來,按軍紀士兵施以貫耳遊營處罰。但接下來這位“王大善人”的一句話激怒瞭軍營所有人。他說他傢的雞可不是普通的雞,光打瞭一頓不行,必須要殺這個士兵來償命。
孔有德的臉也掛不住瞭:我們這些人在前綫齣生入死地殺敵,換來的是你們這樣的對待。一名軍官李九成大喊一聲“反瞭”,其它士兵分分響應;王象春的兒子一看不好,急忙溜之大吉。
王象春兒子的逃跑,令李九成等人攛掇孔有德一起造反。孔有德考慮一旦明朝大軍前來鎮壓,他不參與也會被問罪下獄。考慮到當時朝政腐敗和東林黨一手遮天,孔有德最後決心一起乾。
明朝處置不當
這場所謂的吳橋兵變,是根本不應該發生的鬧劇。當孔有德他們造反的消息傳到登州,耿仲明和孫元化都感到難以理解。很快孔有德已經殺到登州城下,二人都提齣應該安撫。
但接下來孫元化提議將登州城外的東江兵傢屬接到城內,卻遭到瞭同樣歧視東江兵的登州士紳強烈反對。這一下耿仲明心態失衡,萌生瞭跟孔有德一樣的想法。於是在二人裏應外閤下,登州城被攻破;孫元化先被活捉,逃跑後被崇禎皇帝所殺。
之後李九成、孔有德稱“都元帥”,這意味著他們在造反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二月耿仲明守衛登州,孔有德率主力進攻萊州。聽到有關奏報後,明朝升謝璉為副都禦使巡撫登萊,擢參政徐從治為山東巡撫。二人率軍民死守萊州,叛軍久攻不剋。
明末登州和萊州
可接下來明王朝的操作更加令人睏惑。在二人已經公然造反的情況下,明朝庭卻在“剿”和“撫”之間猶豫不定。於是一麵明朝大軍壓境包圍萊州,一麵卻又故意按兵不動,指望二人主動浪子迴頭。如此荒唐的操作促使孔有德加緊攻打萊州,謝璉和徐從治極為憤慨,上疏要求迅速進剿。
在天津的一位裨將孫應龍率2000人乘船,於1632年四月到登州試圖勸服耿仲明投降;耿和孔反而將其伏擊,並由此得到瞭逃跑的大船。
由於明朝中樞的昏聵無能,以至於這場規模不大的叛亂居然持續瞭超過一年時間。一直到瞭七月明朝庭得知謝璉被俘、徐從治戰死纔下令全力進攻,萊州之圍隨之化解。可接下來收復登州還是下不瞭最後決心,以至於明明兵力占優卻久攻不剋。
到瞭1633年2月,叛軍已經是窮途末路。但他們這時也決定心一橫,徹底投奔曾經的死敵後金。為瞭能夠納投名狀,他們把附近的火器、火藥和工匠等收羅一空,連同傢屬近萬人乘船逃往遼東。孔有德和耿仲明逃走後,二月十八日明軍纔攻入登州。
明軍火器
改變瞭火器力量對比
雖然明將黃龍早已預料到二人會乘船突圍,並派尚可喜在旅順附近截殺;但仍然未能阻止二人在鴨綠江口登陸並嚮後因投誠。皇太極聞訊大喜,親自率王公大臣齣盛京十裏熱情迎接。
在皇太極看來,孔有德和耿仲明不僅僅是帶來瞭精兵良將,重要的是他們能扳迴之前在火器方麵的劣勢。要知道雖然後金軍在野戰中占據絕對優勢,但明軍利用堅城和西洋大炮的組閤,屢挫後金兵於堅城之下。
孔有德他們不但帶來瞭大炮火槍,而且還帶來瞭能製造這些火器的工匠,讓後金開始擁有瞭火器方麵的優勢。明朝最後一點能改變戰局的機會也沒有瞭。
一隻雞居然能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看起來非常荒誕。但真正促使孔有德和耿仲明造反,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甚至要殺一個普通士兵,都並非其造反的真正理由。
之前毛文龍被殺,一直是這些東江鎮將領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使他們隨時都擔心自己也會步其後塵。投奔孫元化又被歧視,他們的憤怒已經難以化解。而這一次讓他們支援遼東,卻故意讓他們餓肚子。可以說再不造反,他們恐怕也就是某些人的炮灰而已。
孔有德等剃發投降後金
孔有德和耿仲明投奔後金之後,得到瞭優厚的封賞並成為瞭早期藩王。耿仲明先被封為懷順王。1649年轉封為靖南王;結果卻因為部下私自藏匿逃人在同年自殺,後來造反的耿精忠是他孫子。
孔有德被封為恭順王,1649年轉封為定南王;1652年在李定國反攻桂林時幾乎全傢戰死,定南王也就絕嗣。站在明朝人的立場來看,這兩個反賊最後也算是死得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