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3:04:18 PM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諸葛亮之侄子。公元
222年,他弱冠後即被拜為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隨侍太子孫登講論道藝,成瞭太子的賓友。後來,他又從中庶子轉任左輔都尉。
拍馬屁能力強
有一次,吳王見到元遜,問他:
“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他應聲迴答:“我的父親更優秀。
吳王其實自然知道會是如此迴答,卻絕對沒有猜到理由。但聽元遜道,老爹會擇明君而仕,我叔,就沒這眼光咯。吳王又是樂得閤不攏嘴。
可見,拍馬屁讓人受用的是不覺得你在拍馬屁。很是認同,這之所以有效。曾仕強教授認為:我們不能拍馬屁,一味的討好彆人而不顧客觀事實,但我們可以創造很濃厚的馬屁味道。
簡單一點說就是,如果每個人都知道你在拍馬屁,那你就不要拍;但你拍到好像沒拍一樣那就去拍。拍馬屁要有技巧,他就是利用瞭他父親的特點。
諸葛亮在劉備那裏可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他父親在吳王這隻是普通的將軍,他還是很有底氣說他父親厲害。
沒有人願意被歸類定義和臉譜化,每個人都是復閤多樣的,看人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從他的一舉一動,談吐舉止,裝置陳設,發現他被埋沒的追求。
纔思敏捷
有一日吳王大會群臣,讓人牽瞭頭驢進來,臉上貼瞭張紙,上書幾個字,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瑾的字。他爹臉長,有點像驢臉。
說句實話,咱覺得這玩笑開得有點過火瞭,畢竟是自己的下屬啊,這完全是在汙辱他的人格。諸葛瑾肯定尷尬至極,有氣無處撒。
片刻不到,諸葛瑾的兒子鑽齣來瞭,跪到吳王麵前,說:
“殿下能不能給我一支筆?”他卻揮毫之間,就將之破解瞭。
他討來毛筆,在後加瞭兩個字
“之驢”。成諸葛子瑜之驢。吳王大樂,既然是你老爸的驢,你就牽迴去吧?就把這頭驢送給瞭元遜。可見,元遜纔思敏捷、善於應對的事。
所以,遇到睏難的時候,不要心煩氣躁地麵對,換一種方法或方式,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記住你思索的東西,積纍它。尤其對自己的反思和總結最重要,你要相信所有人都一個樣,隻是它的一些東西被放大瞭或者縮小瞭,導緻錶現不一樣。
一定記住。觀察人是最能瞭解世界的,前提你要足夠瞭解自己,那些微沫不易察覺的情緒和動機最需要捕捉!因為它們比任何教科書都真實都全麵。
元遜就是善於思索的人,善於觀察,捕捉動機的人,巧妙地化解瞭尷尬,用他的聰明纔智把父親的窘迫轉危為安。
驚纔絕艷
後來蜀國有使者到來,群臣集會。吳王對蜀國使者說:
“這個元遜很愛騎馬,迴去告訴諸葛孔明,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
他當即跪在吳王麵前拜謝,吳王感到奇怪,問他:
“馬還沒有到為何就當麵稱謝呢?”元遜說:“蜀國就好像陛下在外麵的馬廄,如今有瞭旨意,好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謝呢?”
驚纔絕艷的元遜堪成吳國中後期第一能人,他的功業在諸葛傢族中僅次於他的二叔諸葛亮。得到吳王寵愛的他,成瞭當時東吳的一顆閃亮新星,人人愛他、讓他、器重他,就連東吳大佬都給他麵子。
在一次宴會上,東吳台柱張昭因年老不願多喝,在吳王的慫恿下,他刁難張昭說:
“呂尚年九十,依然高舉白旄,手持兵器,指揮部隊作戰,還沒有告老退休。
如今軍隊上的事,將軍您跟在後邊;聚會飲宴的事,將軍您總被請到前麵,這還不夠尊敬老人?
”張昭無話可說,隻好飲酒。
另一次聚會,有隻白頭鳥飛停在宮殿前,吳王隨口問:
“這是什麼鳥?”元遜答:“這是白頭翁。”張昭年齡最大,滿頭白發,懷疑他在戲弄自己,說:“從來沒有聽過有鳥叫這個名字,如果有“白頭翁”,那你能再找齣一隻“白頭婆”嗎?
元遜答:
“不是所有鳥的名字都能成雙成對,有種鳥叫“鸚母”,輔吳將軍能再找齣一隻“鸚父”嗎?”張昭不能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