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3:08:06 AM
宋慶齡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她的丈夫孫中山,曾領導辛亥革命,帶領全國百姓進入民國時代。因此,孫中山獲得瞭“國父”的稱號,宋慶齡也成瞭很多人公認的“國母”。
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之前,偉人和周總理等高層領導,聚在一起召開過很多重要會議。期間,大傢一緻認為,應該邀請宋慶齡女士來參加開國大典。
從身份來說,宋慶齡女士作為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在國內一直都是最有名的社會人物之一,如果她不參加開國大典的話,不管是對國內群眾,還是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無法解釋的棘手問題。
宋慶齡本人跟我黨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她的丈夫孫中山,雖然曾是國民政府的核心領導和奠基人,但是她在戰爭時期,卻沒有支持國民政府。
宋慶齡是一個思想高度開明的人,早在大革命時期,她就清醒地認識到,隻有以群眾為基礎,堅定不移地為群眾服務,纔能有更好的發展。若是不顧群眾的利益,肆意妄為的話,早晚會被民眾捨棄。
宋慶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她年輕時長期跟孫中山先生並肩作戰,為國傢的民生和社會發展嘔心瀝血,作齣瞭很多曆史貢獻。
孫中山先生臨終之前,曾囑咐身邊人:“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可是他真正去世之後,掌握國民政府實權的官員們,非但沒有繼續為老百姓謀福利,反而變得越來越腐敗和墮落。
尤其是蔣介石掌管權力以後,國民政府以肉眼可見的驚人速度迅速腐朽,再也沒有瞭為民請命的立場。
宋慶齡的妹妹宋美齡,早就嫁給瞭蔣介石,兩傢人的關係很親近。可是深明大義的宋慶齡,並沒有因為這種親戚關係,就放棄自己的革命立場。
她曾多次公開反對蔣介石的錯誤行為,甚至還公開發錶瞭一份《關於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宋慶齡作為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在國內有著極高的社會影響力,她的錶態對蔣介石等人來說,是一次極其沉重的打擊。
蔣介石對宋慶齡的所作所為特彆痛恨,甚至還曾喪心病狂地想要派人將她除掉。情況最危險的時候,宋慶齡甚至被迫去瞭蘇聯避難。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內環境有瞭巨大的變化。遠在海外的宋慶齡,也迴到瞭日思夜想的祖國。
宋慶齡知道抗戰的必要性,所以她暫時放棄之前的恩怨,積極聯係國民政府的高層關係,想方設法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綫。
不僅如此,宋慶齡還時常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為紅軍部隊送去瞭大量抗戰物資。如果沒有宋慶齡當初的努力,我們的抗戰,應該會艱難許多。
宋慶齡女士為我黨作齣的曆史貢獻,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高層領導一直記在心裏。正因如此,領導們纔會迫切地希望宋慶齡女士能夠參加開國大典。
麵對我黨領導的熱情邀請,宋慶齡女士卻遲遲不願動身,還提瞭3個條件,這是怎麼迴事?領導們是如何迴復的?
從主觀層麵來說,宋慶齡女士對我黨一直都很認可,她很願意參加開國大典,親眼見證祖國邁嚮新時代的重要時刻。
她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主要是因為環境所迫。那時候,人民解放軍雖然已經通過三大戰役贏得瞭輝煌的勝利,可是國民政府的殘兵敗將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們在部分地區仍有較強地軍事實力和影響力。
蔣介石深知,如果宋慶齡真參加開國大典的話,國民政府的執政閤法性,將會徹底宣布破産。因此,他特彆不希望宋慶齡去參加開國大典。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和宋慶齡的關係,雖說有瞭一些緩和,但是兩人的根本矛盾並沒有消失。因此,他根本無法通過正常的方式阻止宋慶齡,隻能用“威脅”的方式,迫使宋慶齡不去參加開國大典。
宋慶齡這邊剛收到我黨領導的邀請,蔣介石就計劃著綁架宋慶齡,或是直接將其暗殺。
後來,蔣介石又派人宣傳說,宋慶齡即將擔任國民政府的首腦。從身份來看,宋慶齡確實有資格到國民政府擔任高官,但是她早就跟國民政府劃清瞭界限,根本不願意再跟蔣介石等人有任何關係。
麵對蔣介石的挑撥離間,宋慶齡毫不猶豫地發布瞭一個闢謠聲明,再次強調自己的立場,絕對不會到國民政府擔任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區解放後,我黨其實已經派瞭很多人保護宋慶齡女士,因此蔣介石等人派來的特務,一直都沒有得逞。
為瞭讓宋慶齡女士能夠毫無顧慮地前去參加開國大典,我黨領導在加強保衛力量的同時,安排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女士親自前去勸說宋慶齡,當麵嚮她傳達我黨領導的誠意。
其實,我黨一開始時,曾計劃讓周總理親自前去勸說宋慶齡,之所以改派鄧穎超女士前去,也是因為受到瞭國民政府的影響。
當時,我黨的情報部門,得到瞭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國民政府企圖派人破壞開國大典。
周總理作為開國大典的主要負責人,必須留下來處理各項問題,在分身無術的情況下,隻好安排自己的妻子鄧穎超女士前去勸說宋慶齡。
從身份和能力來看,鄧穎超女士也能代錶我黨領導的態度和誠意,她跟宋慶齡都是奇女子,聚在一起反而更好說話一些。
鄧穎超女士的到來,讓宋慶齡徹底感受到瞭我黨領導的誠意。於是她跟鄧穎超提齣瞭3個條件,第一,不要為她開辦迎接會。第二,到瞭北平後,她希望見見老朋友張治中將軍。第三,去北平的話要保密,不要派人到車站迎接。
周總理等高層領導直接答應瞭宋慶齡女士的前兩個條件,第三個條件沒有完全答應。以宋慶齡女士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派人去車站迎接的話,實在說不過去。
最終,周總理托人給宋慶齡送瞭一份迎接人員的備選名單,讓宋慶齡女士自己決定由誰來迎接自己。如此一來,既錶達瞭我黨對宋慶齡女士的重視,又充分尊重瞭宋慶齡女士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