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53:30 AM
在抗戰中,廣西桂軍一直以來都是以在戰場上頑強作戰,敢打敢拼而著稱,特彆是在淞滬和武漢等會戰中,桂軍都發揮齣瞭中流砥柱的作用。結閤其他戰區的錶現來看,白崇禧率領的這支桂軍,就是抗戰國軍地方係強兵的象徵。但就是這樣一支曾讓日軍膽寒的桂軍,卻在抗戰末期的桂林抗戰中晚節不保。1944年,跟隨老蔣多時的白崇禧也學起瞭“躺贏戰法”,在桂柳戰役中避戰保存實力,導緻國軍在桂林保衛戰戰中一潰韆裏。
那麼在桂林戰役中,桂軍是如何明哲保身,上演一齣啼笑皆非的桂林保衛戰呢?
桂林保衛戰
在1944年日軍為瞭打通交通綫,進行瞭大陸一號作戰。
在上半年華北方麵軍進入河南豫西擊敗瞭國軍第一戰區湯恩伯部,隨後華中日軍在湖南地區先後進行瞭“長衡會戰”,國軍第4次長沙保衛戰失利,日軍也在付齣慘重代價後也占領瞭中南大動脈衡陽。1944年6月日軍控製瞭粵漢路北段後,也在謀劃發動桂柳會戰打通湘桂、桂越二綫。
而為瞭準備此次會戰,日軍也是精銳部隊盡齣,在北綫以橫山勇指揮的11軍擔任主攻,當時11軍麾下有地3、13、34、37、40和58等6個師團,兵力接近13萬人。而為瞭牽製國軍廣東部隊,日軍華南方麵田中久一的23軍(22和104師團,另外還有兩個混成旅團)將近5萬人的部隊,也在粵中和粵西的肇慶一帶集結,其作戰目的為消滅廣東國軍後,北上和橫山勇會師進攻桂柳。
而日軍的對手則是駐紮在兩廣地區的第4戰區,當時部隊下轄夏威的16集團軍(桂軍),鄧光龍的35集團軍(粵軍)、楊森的27集團軍(川軍)以及在黔桂湘邊界的湯恩伯率領的中央軍,閤計16個軍,16萬人。
雙方兵力對比為18:16,正常會戰日軍和國軍比基本上為1:2-3,而此次為1.1:1,日軍罕見的占有優勢。再加上這些國軍很多都是從前綫敗退下來的,比如湯恩伯軍,或者是一些地方雜牌,如楊森和鄧光龍部隊。所以從戰役還沒開始,就基本上宣告瞭國軍的失敗。
當然正如大的豫湘桂背景一樣,雖然知道國軍會敗,但不知道會敗得這麼慘。
戰役剛開始,進行的是桂林外圍作戰。
在日軍南下進攻桂林的過程中,當時國軍93軍在全州駐守,全州可是桂林的北門戶,在軍長陳牧農的指揮下,全軍接到的命令是守衛全州三個月(實際上是1個月)。按理說當時全州的防守應該以黃沙河扼守江邊為主,但國軍反而放棄天險,將兵力留在城內,這也是擺明瞭對戰役的不重視。
9月初日軍58師團先頭部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黃沙河陣地,到瞭下午已經抵達全州城,而此時93軍軍長壓根就沒有與全州共存亡的心思,直接下令防火燒毀美援物資和城內建築,直接開溜。
就這樣本該堅守一周的全州,不到2天時間就被日軍占領,桂林防綫大開。
而看到全州中央軍直接跑路的白崇禧也直接開始犯嘀咕,中央軍都跑瞭,自己也沒必要一直失守。於是他開始將自己的親信部隊調到城外,桂林兵力空虛,也為之後的慘敗埋下伏筆。
桂林城內保衛戰。
早在1944年7月,白崇禧在視察桂林時就一直在加固其城防。桂林自古以來就是兵傢必爭之地,桂林的地形區岩石矗立,三麵環抱,東麵濱灕江,郊外平野開闊,形成天然之要塞堡壘。在城內的還有大量的明暗堡,當時桂林的堡壘有多強?根據國軍工兵們的說法,當時桂林的城防公司可以抵抗100mm加農炮和航空炸彈的轟炸。按照當時白崇禧的話來說 “桂林就是廣西凡爾賽,能擋日軍3個月”。而當時4戰區對桂林的任務要求也是“固守待援”3個月到半年,甚至於當時桂林城內的防禦物資也是以這個標準去配備。
1944年10月27日,已經到桂林郊區的橫山勇開始集中4個師團對桂林發起總攻。其中58師團進攻城西和城北,40師團進攻東麵,37師團進攻南麵,而此時桂林的守軍並非是2個軍6個師,而是隻有31軍131師和46軍170師(剛組建而成),一共兩個師以及79軍一個團,加起來不到3萬人。
在11月1日左右,日軍從東南和西北兩個方嚮對桂林的第一道防綫展開進攻,到瞭11月4日,日軍已經占領桂林外圍重要的屏風山和貓兒山兩個據點,守衛此處的131師一個團幾乎全員犧牲。當時戰況有多慘瞭?在不到1裏的防禦正麵,國軍1個營和日軍反復爭奪數十次,此戰除瞭一個中尉排長受傷被抬下陣地之外,所有軍官都在此戰中陣亡。
到瞭5日,日軍靠著毒氣彈攻下瞭象鼻山陣地,同時也占領79軍一個團把守的智德中學。10月9日,在上百門大炮和幾十架飛機的掩護下,日軍突入到市區的鹽街與守備隊展開激戰。並逐步壓縮包圍圈嚮皇城進攻。看到日軍兵臨城下之後,守備隊司令韋雲淞也帶著31軍軍長賀維軍突圍,但131師師長闞維雍以及城防參謀長陳濟恒、31軍參謀長呂旅濛等人堅守殉國。11月12日,日軍全麵占領桂林。
整個桂林保衛戰,日軍8萬人對3萬守軍,國軍傷亡19000人,日軍傷亡5000餘人。
桂林保衛戰,城內新桂軍錶現確實很勇敢,基本上鮮有投降日軍士兵,多半是兵敗受傷被俘。在保衛戰中也湧現齣瞭像七星岩800勇士之類的感人事跡,可以說城內守城的桂軍沒有一個是孬的。
但守軍的勇敢抵抗,並不能掩蓋國軍,特彆是桂軍在桂林會戰中的“庸碌”錶現。
桂林失利誰之錯
為何要說桂林保衛戰,是桂軍抗戰最恥辱的一仗呢?
首先白崇禧在桂林保衛戰時,就開始明哲保身。桂林會戰的失利,負首要責任的就是白崇禧和夏威這兩個桂係的首腦。
白崇禧在桂林會戰中也學起瞭老蔣“躺贏戰法”,當時白崇禧看見湖南和河南兩地國軍在日軍麵前一敗塗地,自然也有保存實力的想法。特彆是在看到老蔣授命93軍不抵抗後,已經猜到老蔣心思的他也開始“避戰”。但是如果不守桂林,桂軍在廣西大本營的名聲自然會一落韆丈。
之前本來是指揮第三十一、第四十六、第九十三三個軍與敵進行決戰。以第三十一軍擔任守城,但為瞭避免戰力受損所以白崇禧想到一個摺中的方法,對桂林前綫的31軍和46軍做戰略性調整,首先他將31軍最精銳的188師(師長海竟強是白崇禧的外甥)、135師調到城外,同時也將46軍175師(師長乾成城是夏威的外甥)臨時調走,美其名曰機動作戰,當時夏威還一再強調桂林城內不能配備過多的兵力,實際上就是保存實力。
當然如果直接跑路,肯定會讓白崇禧集團被廣西人民唾罵,會讓桂係在群眾中的威信降低。同時白崇禧自己從老蔣那裏拿來的5萬多人裝備當時為瞭守衛桂林,他用電話對蔣說,隻要中央撥給4個師的裝備,部隊可以在兩星期內編成,實際上守衛170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倉促編成。
於是白崇禧還是將31軍131師,在守城將領人選上選擇瞭在桂軍領導層邊緣的韋雲淞(韋雲淞是老31軍軍長),31軍軍長賀維珍也不是廣西人(江西人),雖然是桂係但並非老廣,注定成為炮灰。而調進來的46軍170師雖然也是桂軍部隊,但都是臨時編練齣來,戰鬥力比不上老兵,但諷刺的是反而這些人打得更頑強。在作戰之前白崇禧讓人將老蔣撥給的武器偷偷藏瞭起來。搞笑的是白崇禧在太平、陳村塘儲藏有一大批新式武器,因為害怕被老蔣發現連夜轉運,卻被日軍提前知曉,這些武器全都成瞭戰利品。
其次,桂軍在外圍作戰中畏首畏尾。
桂林市區保衛戰,僅僅是桂林戰役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國軍在桂平外圍對日軍作戰。前麵受過白崇禧和夏威將親信的135、 175和188師以參加桂平之戰的名義調齣來,但在桂平之戰中卻也是畏首畏尾,在桂平之戰中主導的是粵軍的35集團軍。在換裝部分美械裝備(有中央軍1個105炮兵團和75山炮營支援)以及美軍空軍的支援後,粵軍全麵展開攻擊士氣很旺,而對麵的日軍23軍哪見過這個陣勢,紛紛退縮在濛圩城內,不過因為天氣原因,以及桂林被日軍攻破,鄧光龍不得不讓部隊停止進攻。
而和粵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崇禧從貴州撤下來的3個師卻始終布置在64軍的背後,美其名曰“集中力量於一點”。卻始終未主動進攻。氣的四戰區的高級參謀李漢衝說道:
“但當對桂平攻擊實施兵力部署時,白卻以保存桂係黎軍(46軍)之實力為要領,不按原來戰區將黎軍由貴縣渡過邕江,與張軍(64軍)夾江並列,嚮丹竹、平南進齣,遮斷桂平敵之後路,並策應張軍右翼攻擊之計劃,藉口集中優勢兵力於主攻擊方麵,將黎軍重疊配備於張軍之後,使黎軍得以避免正麵第一綫攻擊之損失。”
最後,是桂軍對當地百姓的傷害,
雖然桂軍都是廣西子弟組成的,廣西一直以來也是以團結著稱,但是桂林會戰中的桂軍,確實做得有點丟分瞭。
在確定守衛桂林的時候,當時白崇禧就發動廣西省府的專員們進行勞軍,讓多送一些牛羊到城裏去,但實際上這些勞軍錢財和物資有9成都被桂軍高級將領,如韋雲淞、賀維珍等人都送到安全區銷贓去瞭,隻有不到1成到守城將士的手中。士兵們吃不上菜,隻能就地徵糧,直接搶菜販子的菜,搞得都沒有菜農願意進城。
在防守桂林的過程中,國軍的堅壁清野就做得有點過,比如全州戰役中,日軍還沒打進全州,中央軍93軍就將物資全部燒毀,關鍵是連抵抗都沒有。桂林也是一樣,除瞭存儲炮彈和作戰器材的倉庫之外,全部燒毀,整個戰役桂軍燒毀的房屋比日軍還甚。而且在守城期間,桂軍居然搞瞭一個捉漢奸活動,大肆抓捕百姓和劫掠錢財,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當時桂林鬧得有多凶?
在收復桂林之後,當地百姓紛紛要求嚴辦韋雲淞以平民憤,嚇得他將近1年時間不敢齣門。
桂林戰役時期暴露齣來的問題,也說明瞭桂軍部隊雖然戰鬥力強,作戰猛,但終歸還是處於地方軍閥之列,特彆是在抗戰期間明哲保身,並沒有起到安邦守土的職責,反而將桂林輕易送給日軍,也辜負瞭那些在桂林城中堅守將士們。
其實這也是國軍在抗戰後期的一個通病,在抗戰結束到來前,都想著保存實力,卻不曾想這樣做是在透支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