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5:06:43 PM
大傢常說:“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其實死亡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之所以“永恒”,一是因為它的“無解”,沒有人會真正有過“死”的體驗。二是因為它重要,用王一方教授的話說, 不解決對死亡的認識,就會讓人始終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中,而臨到死時會痛苦萬分 。
在社會層麵上看,對死亡的恐懼還是造成過度醫療和臨終階段過度搶救的重要源頭。
關於對死亡的認識,我在三年前的一篇“感悟死亡”的文章中有所闡述,已經歸入我的小書《醫學的溫度》。今天想重點講一講與死亡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問題: 衰老 。
與死亡一樣,衰老也是一種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長坡。除去各種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會經由衰老而至死亡。 衰老是死亡的前奏 。
Part.1
什麼是衰老?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衰老是體內各種分子和細胞損傷隨時間逐步積纍的過程”。著名醫學人文作傢葛文德通過生動的案例錶明:“ 衰老是一係列連續不斷的功能喪失 ”。美國的托馬斯 傑佛遜在71歲時寫信給78歲的老約翰 亞當斯的信中寫得很形象:“我們的機器已經運轉瞭七八十年瞭,可以預料到它將會損壞,這裏一個輪軸,那裏一個輪子的,現在一個齒輪,下次一個彈簧,都將會齣現故障,雖然我們能暫時將其修理好,但終究都是會停止運轉的。”
衰老既是獨立的狀態,又與疾病相互依存
形象地說,衰老與疾病是兩個軌道上跑的車,但又隨時可能發生變軌、並軌。 一方麵,衰老是疾病的溫床 , 會形成、也會加速某些疾病; 另一方麵,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進程和程度 。 但無論有沒有疾病,到瞭一定年齡,身體毫無例外地都將處於持續的衰老過程中,衰老積纍到一定程度,通常會滑入“無疾而終”的境地,當然,不排除疾病在其中充當瞭“扳機子”,觸發瞭“多米諾骨牌”效應,醫學術語是由多器官衰弱演化為多器官衰竭。
在衰老與死亡之間,有一個時期叫深度衰老,醫學上稱之為生命末期,也就是安寜療護發力的階段,過去叫“臨終關懷”,2016年4月政協雙周會提議改為“安寜療護”。安寜療護非常重要,關涉每一個人生命落幕的質量。
衰老是一個過程,全身各處相繼發生,人與人之間隻是發生早晚,與順序有所不同
衰老時最普遍與突齣的錶現是 全身血管變窄 ,器官供血不足,由此帶來各個器官的功能降低乃至衰弱,其中心腦血管嚴重的粥樣硬化病變則導緻心肌梗塞與腦卒中。
衰老時 免疫功能普遍下降 ,抗感染能力低下,少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就容易導緻嚴重感染,錶現在多個器官,尤其是肺部。
衰老時多種 激素水平下降 ,導緻肌肉萎縮無力,骨質疏鬆,容易跌跤和骨摺。
衰老時腦細胞數量和相互間連接減少,記憶力下降,嚴重時導緻癡呆等 精神障礙 ,失智、失憶會相繼發生。
衰老時基因復製、轉錄、翻譯齣錯機會增加,錯誤疊加纍積,加上免疫力下降導緻的糾錯能力減弱, 癌癥發病 幾率會大大增加等等。
所有這些,不僅錶現為各種 生理功能的下降 ,而且常常導緻 各種各樣的疾病 。可以說衰老為疾病提供瞭廣闊的背景。
衰老不僅增加疾病的發生,而且使疾病的性質和病理過程發生顯著的改變
同樣的病,老年人的臨床錶現、治療反應和轉歸會與非老年人有很大差彆,例如老年人即使嚴重感染時也可能不太發燒,白細胞數升高不明顯;例如對手術打擊和藥物副作用的耐受性明顯降低等等。
所以對老年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也應與一般成人有所區彆。我們現在臨床上對此還不夠重視,往往由此影響醫療質量,乃至形成事故。
衰老是一個全麵的過程,多器官功能相繼丟失,老年人往往有多種疾病 同時存在
所以給老年病人看病就必須更加注重係統分析,分清主次,解決主要矛盾。如果按一個一個病分科診治,眉毛鬍子一把抓,必然顧此失彼,甚至相互衝突,帶來嚴重後果。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老年人一天服7-8種乃至十幾種藥物,這是按分科診治帶來的結果,每科醫生都隻顧及某一係統、某一器官的病患,缺乏統籌。
凡是藥物都是有毒副作用的,這些 毒副作用還具有疊加效應 ,即使毒副作用不明顯,各種藥效之間也可能相互衝突。因此,多種藥物同時服用常常會對身體有害。所以,老年醫學專傢已達成共識,那就是老年人 每天同時服用的藥物不應超過5種 。
既然衰老時會有多器官功能丟失,其中多數無法恢復正常,我們必須學會與其“和平共處”
例如有研究錶明,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前列腺中存在癌癥病竈的可能性逐漸增高,在其他死因解剖的屍體中,70歲以上者前列腺癌病竈的檢齣率高達82%。在女性屍體解剖中發現老年人子宮頸癌、乳腺癌等病竈的存在也占據相當高的比例。對於這樣一些癌癥病竈,在老年人身體中與其他病變相比,實在不算是什麼大的問題,完全可以“和平共處”。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斷加大篩檢力度,對這樣的病竈采取“圍剿”治療,反而會對身體和精神帶來巨大的損害。
衰老時全身各器官功能的不斷丟失,必將帶來疾病,不是這裏病,就是那裏病;最後,不是這個重病,就是那個重病,導緻我們的死亡。其實 造成我們死亡的不是具體哪個病,真正的死因是衰老 ,是由於我們已經損耗殆盡,注定崩潰。隻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於人為地一定要找齣一個病來作為死因,而否定“死於年老”和“老死”而已。
Part.2
如何延緩衰老?
對於衰老,我們也不是完全不可作為,我們可以 防止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導緻的早衰 ,甚至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的過程。例如吸煙、酗酒、鬍吃海喝、久坐不動等等肯定會加快衰老,如果我們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相對延緩衰老。
我們也可以積極探索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一方麵,各種介紹已經很多瞭,隻講一點個人的體會。20年前,我的 腰椎已經齣現退行性病變 ,此後進行性發展,8年前齣現嚴重癥狀,盡管經保守治療癥狀減輕,但腰痛已成為生活常態;自己認為“吃鐵都能行”的消化吸收能力明顯下降,身體越來越瘦,胳膊腿越來越細;一直引以為豪的視力由1.5逐漸降到瞭0.7,並有瞭白內障;體檢總結報告中列有 二十多處異常 ,包括影像學4-5個可疑陰影(其中前列腺癌高度懷疑)、多項腫瘤標記物指標升高和免疫細胞功能異常。
衰老進程的明顯加快,促使我從三年前開始 健身訓練,每周2-3次 ,我高興地看到自己的身體發生瞭迅速的改善,肌肉發達瞭,整個人挺立起來瞭,各方麵功能得到改善,朋友們誇奬我“不見老”,我自己也覺得好像衰老的腳步慢下來瞭。年輕時讀金庸武俠小說,常感嘆書中那些鶴發童顔的武林耆老,不僅身手矯健,快拳勁腿,而且腰腹流轉自如,想必不是什麼秘籍研讀,仙丹隨身,而在於寒暑操練,經年不輟。
Part.3
衰老的精神含義也需要深入探究
上麵講的都是生理層麵的衰老問題,但我想,衰老的精神含義也需要深入探究, 精神與生理是密切關聯的 。
麵對同樣的衰老情況,麵對生理功能一項一項的丟失,麵對伴隨衰老而來的越來越多慢性疾病的睏擾,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泰然接受,冷靜應對,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生命的激越,如同清華上海校友會閤唱團銀發一族那般豪情四溢,“歸來仍是少年”;也有人整天處於對身體與疾病的恐慌之中,以及對生活境遇起伏的失意、失序、失落情緒中。
不同的態度取決於對人生、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以及相應的精神狀態;也由此影響到晚年生活的質量,乃至衰老的進程 。
衰老伴隨著一係列生理功能的丟失和疾病的痛苦。但是從精神層麵而言,人生走過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各個階段,見過世麵,經過曆練,心智與思想更加成熟,更能理解人生與生活的真諦,如果修煉得好,能夠做到 心靜似水,榮辱不驚 ,超然於生活中的各種失意與失落,對世事洞若觀火,對境遇甘之若飴,這樣的境界是一般年輕人無法抵達的。
在這一方麵,中國文化傳統中有非常獨到的洞察與錶述。唐朝詩人劉禹锡的那首詩最生動地闡述瞭這個道理,詩的上半部分錶述衰老的身體狀態:“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疲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為惜眼,多灸為隨年。”但到瞭詩的下半部分,則流露齣他真正的精神世界:“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是啊,夕陽晚照,紅霞滿天,隻此青綠,往事曆曆,故人惜惜,放下所有,迎接新生,這是何等美好的情景!
當下,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洪流中。關於生命知識與生命態度的各種信息洶湧而來,無時不在我們周圍。如果以 衰老這個人類永恒話題的感悟與探討為題,我們該如何把握? 孰“舊”孰“新”?現代生命知識肯定是新的,但是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境界,或者說生命態度,是否在人的智慧層麵上,也在不斷提示我們,關照我們?
親愛的老年朋友們,讓我們衰老著,並快活著!
作者:韓啓德
(病理生理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係原作者
文章僅代錶作者觀點,不代錶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轉載注明齣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科普博覽 是中科院科普雲平台,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緻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點這裏告訴我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