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死後,他5歲的幼子曹乾每次見到哥哥曹丕都會拉著哥哥的手喊爹,這件事被記錄在《魏略》之中,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曹操一生對曹乾抱有愧疚,臨終時叮囑曹丕要善待幼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曹操一生縱橫天下,為魏國建國奠定瞭基礎,他的生育能力也很強,他一生有25個兒子,他去世時,幼子曹乾年僅5歲。
曹乾是曹操的幼子,又名曹良。他的生母是曹操的陳姓妾侍,在他3歲的時候生母陳氏就去世瞭,不過他的生母陳氏卻並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他的父親曹操所殺。
這件事起源還得從曹丕和曹植兄弟爭位說起,在曹操的兒子中最為優秀的兒子當屬長子曹昂以及曹丕、曹彰、曹植、曹衝五人。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操當初徵討宛城張綉時,因為霸占瞭張綉叔叔張濟的遺孀,所以已經投降張綉再度反叛曹操,張綉反叛打瞭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曹昂就是在宛城之戰中為瞭掩護父親曹操撤退,把馬讓給瞭曹操,結果自己被張綉亂軍所殺。
如此仁孝還比較有能力的長子曹昂就因為曹操霸占寡婦被亂軍所殺,可以說曹操霸占寡婦的這個代價還是比較慘重。
曹丕、曹彰、曹植三人都是曹操的繼妻卞氏所生,三人一母同胞,曹丕能力均衡,文采武功都很卓越;曹彰喜好軍事,行軍打仗勇猛過人;曹植偏於文采,有些文人的放蕩不羈之氣。
曹衝則是曹操諸子之中最為聰明,還最為仁愛的兒子,曹衝稱象的典故就是齣自他的身上,曹衝幼年既有急智,曾深得曹操喜愛,也深得曹操部屬的敬服。曹操曾多次對部下誇奬曹衝,並且當時已經錶明想立曹衝為繼承人,隻可惜曹衝12歲時就夭摺瞭。
因此本來曹操閤法的繼承人長子曹昂為瞭掩護父親死於亂軍之中,後來曹操屬意的繼承人曹衝又夭摺,而曹彰善於打仗,性格剛勇,不適閤做繼承人,所以曹操的繼承人選就在曹丕與曹植之間選擇。
曹植為人雖然文采斐然,但為人放蕩不羈,經常任性而為,飲酒毫無節製,自我約束力太差,相比之下曹丕既有文采,還有能力,還能規範自身言行,因此曹操逐漸屬意於立曹丕為繼承人。
曹操雖然屬意於曹丕當繼承人,但是由於曹操之前對曹植過於喜愛,以至於很多大臣都認為曹植最有可能成為曹操繼承人,所以曹植身邊已經形成瞭一股可以與曹丕相抗衡的政治勢力,其中以楊修、丁儀等人為主。
曹操既然屬意讓曹丕當繼承人,那他就不願意再看到曹植身邊還有這些政治勢力,他就開始著力打壓曹植身邊的政治勢力,楊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曹操所殺。
曹植的妻子崔妃齣身秦漢時期的名門望族清河崔氏,其叔乃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崔琰,崔氏傢族在當時政治影響力極大,曹操既然想打壓曹植,曹植嫡妻崔妃傢族首當其衝。隻是曹操一直沒有找到閤適的藉口收拾崔氏傢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植的妻子崔妃違背瞭曹操禁止貴族穿奢侈服飾的禁令,這就讓曹操找到瞭藉口,崔妃齣身名門望族,自幼生性就比較奢侈,曹操故意推行瞭禁止王公貴族穿著奢侈服侍的禁令就是為瞭針對她。
曹操以此為藉口,賜崔妃自盡。最終崔妃被公公曹操逼迫自盡,曹操賜死曹植嫡妻崔妃也是為瞭警告曹植,他已經屬意曹丕當繼承人,希望他不要再有其他想法瞭。
而曹乾的生母陳氏恰好偷聽到瞭曹操策劃逼迫崔妃自盡的事情,曹操得知陳氏偷聽之後大怒,當即將陳氏打死,因此曹乾在三歲就沒瞭母親。
曹操殺瞭曹乾生母之後,其實對曹乾還是比較愧疚,因此曹操將年僅3歲的曹乾交給瞭自己的寵妾王昭儀撫育,而曹操也對曹乾是百般嗬護疼愛。
根據《魏略》記載:良年五歲而太祖疾睏,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纍汝也。”
曹乾又名曹良,這意思就是曹操臨終時曹乾纔五歲,曹操對他放心不下,於是遺囑交代兒子曹丕,要可憐曹乾三歲喪母,現在五歲又即將喪父,要連纍曹丕以後代為照顧幼弟瞭。
其實這就是曹操臨終嚮曹丕托孤幼子之意,此後曹丕果然遵照父親遺囑交代,對幼弟曹乾極為疼愛,以至於曹乾把他錯認成瞭自己的爹。
據《魏略》記載:良年小,常呼文帝為阿翁,帝謂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湣其如是,每為流涕。
這意思就是曹乾年幼時,經常稱呼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為阿翁,這個稱呼在當時就是稱呼父親的意思,而曹丕每次都告訴曹乾自己是他的哥哥,而曹丕每當聽到曹乾稱呼自己為阿翁時,都會憐憫幼弟小小年紀喪父喪母而哭泣。
這部《魏略》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史學傢魚豢所著,魚豢本身就是魏國的郎中,對於魏國皇室之間的一些事頗為熟知,而《魏略》是魚豢所做的私書,並不受魏國的政府所監控,而且魚豢為人比較注重風骨,敢於揭露當時魏國貴族包括曹操在內的一些貴族的醜聞,後來包括《三國誌》作者陳壽和裴鬆之為《三國誌》作注解,都參考和引用瞭《魏略》中的事情,所以魚豢的記載非常客觀可信。
也因此曹操托孤和曹乾稱哥哥曹丕為阿爹這件事肯定是真實的曆史,那既然如此,曹乾稱哥哥曹丕為阿爹的背後,真的隻是因為曹丕太疼愛弟弟,以至於讓弟弟産生錯覺拿哥哥當父親瞭嗎?
曹乾既有被哥哥曹丕的疼愛所感染,也和他背後有高人指點有關係
要知道曹乾是曹操的兒子,曹操的DNA是非常優秀的,而曹乾當時已經5歲瞭,同樣他的哥哥曹衝5歲時已經稱象,讓眾朝臣都嘆服瞭。
雖然曹乾沒有曹衝那麼聰明,但是同一個老爹生齣來的,也不會差太多。而且據曆史記載曹乾也不是智力上有障礙的人,在現代我們來看一個五歲的孩子都早已能清楚認識自己的父母,因此曹乾雖然年幼,但也不至於連哥哥和父親都分不清,真要這樣的話他豈不是腦袋有問題瞭。
所以曹乾稱曹丕為阿爹,應該其一是被曹丕的疼愛所感染,其二則是背後有高人指點曹乾。
正所謂長兄如父,哥哥曹丕像父親一般疼愛自己,這也很確實很容易感染年幼的曹乾以至於讓他真把哥哥曹丕當成瞭父親。
至於曹乾背後有高人指點也是很正常的,雖然曹乾年幼就喪母喪父,但是他並不是孤獨長大,他還有養母王昭儀。
曹操將曹乾交給寵妾王昭儀撫育之後,由於王昭儀沒有子嗣,所以她對曹乾特彆好,猶如親生兒子一般,可以說曹乾到後來就成為瞭王昭儀的心頭肉。
王昭儀可不是曹操普通的妾侍,她在曹丕與曹植爭位期間,曾經對曹丕助力極大,她沒少在曹操枕邊吹曹丕的風,可以說曹丕能成為曹操繼承人,王昭儀也有不小的功勞。
據《三國誌》記載:乾母(王昭儀)有寵於太祖,及文帝為嗣,乾母有力。
這一句話就交代瞭王昭儀在曹丕繼位之中齣力不少,所以曹丕不僅看在父親曹操遺囑交代照顧好曹乾的份上,還得看在曹乾養母王昭儀對自己繼位齣過力的份上。
如此來看王昭儀對曹丕的人品肯定是有所瞭解,其實曹丕在曆史上並不算是對兄弟有多麼好的人,他對親弟弟曹彰和曹植都非常猜忌,尤其是曾經與自己爭位的曹植,曹丕對其打壓最甚。
曹植甚至在曹丕的打壓迫害之下,寫齣瞭流傳後世的七步詩,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齣瞭帝王之傢無情之處。
因此在曹丕打壓迫害親弟弟曹丕的情況下,王昭儀很可能會為養子曹乾做打算,畢竟曹丕是連親弟弟曹植都想迫害的人,更何況異母弟曹乾瞭。
所以王昭儀很可能在齣於保護曹乾的前提下,摸準曹丕的性格,教導曹乾以阿爹來稱呼曹丕,以此來提醒曹丕老爹曹操臨終的托付,以及喚醒曹丕內心中對兄弟的感情。
曹丕雖然對兄弟猜忌,但是他本性並非像隋煬帝楊廣那樣的暴君,他對兄弟還是講究兄弟情義,在曹植的七步詩齣來之後,曹丕已經有所感悟,所以曹丕雖然最後仍舊猜忌曹植,沒有重用他,但曹丕也並沒有傷害曹植,隻要曹植不插手政治,這就是曹丕對他的底綫。
而王昭儀很可能也正是看透瞭曹丕這樣的性格,所以很可能她會教導曹乾稱哥哥曹丕為阿爹,以保全自身,並換來日後的榮華富貴。
寫在最後
曹乾喊瞭哥哥曹丕阿爹,確實也換取瞭曹丕後來對他的疼愛,曹丕在臨終時還特意叮囑交代兒子魏明帝曹叡一定要善待比曹叡還小11歲的小叔叔曹乾。
據《三國誌》記載:文帝臨崩,有遺詔,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因此曹叡繼位後對曹乾的恩賞更勝曹丕,曹乾很早就獲得封爵和封邑,後來更是纍加到瞭五韆戶的封邑,比一般宗室封邑都高得多。
即便後來曹乾恃寵而驕,觸犯瞭藩王不得私通賓客的律法,也沒有被曹叡追究責任,曹叡隻是給小叔叔曹乾寫瞭一封信,規勸瞭他一番就算瞭事。
後來曹乾一直到魏國末帝魏元帝曹奐景元二年(261年)纔去世,享年47歲。也算是一生富貴無憂,得以善終瞭。
其實想一想曹乾雖然一生富貴無憂,得以善終,但是身在皇傢,年幼就父母雙亡,為瞭能活下去,還得喊哥哥曹丕為阿爹,真的也是很不容易。這也充分印證瞭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最是無情帝王傢”的這句詩。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