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39:42 PM
1991年8月24日,蘇聯總統軍事顧問、蘇聯元帥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德耶夫在辦公室自縊而亡。然而,這位為國傢服役半個多世紀,曾在衛國戰爭立下赫赫功勛的“蘇聯英雄”去世後,不僅沒能享受到該有的隆重葬禮,甚至連來參加葬禮的人都寥寥無幾,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阿赫羅德耶夫
一、失敗的政變。
就在阿赫羅德耶夫自殺前5天,蘇聯發生瞭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那就是由剋格勃主席剋留奇科夫、副總理亞納耶夫牽頭發起的“八一九事件”。
之所以會發起政變,還得從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說起。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時,曾經與美國並稱世界強國的蘇聯不僅經濟凋敝、財政拮據,特權階級的腐敗更是讓蘇聯政權韆瘡百孔,岌岌可危。
為瞭扭轉局勢,戈爾巴喬夫進行瞭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他的改革卻因為偏離方嚮,從意識形態上摧毀瞭民族信仰,導緻經濟滑坡、體製僵化、軍隊迷茫、民眾不滿等各種越來越尖銳的矛盾。一心想要顛覆蘇聯的西方國傢也乘虛而入,不斷進行滲透,以至於蘇聯到瞭即將崩潰的邊緣。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僅引起瞭民眾的極大不滿。在他的核心領導圈裏,也有很多官員反對他的改革,這些官員多次提醒他,一定要警惕西方國傢的陰謀。他們在發現雅科夫列夫私通美國的罪行後,還建議戈爾巴喬夫對雅科夫列夫進行調查。但是戈爾巴喬夫不僅聽不進去,還阻止相關部門調查雅科夫列夫。
眼看蘇聯數十年基業就要毀於一旦,剋格勃主席剋留奇科夫、副總統亞納耶夫和國防部長亞佐夫等人決定發動政變,挽救蘇聯。
然而,曆史的趨勢非人力可阻。這場政變,僅維持瞭3天就以失敗告終,發動政變的組織者則以“叛國罪”的名義遭到逮捕。
8月23日,蘇共中央大樓前的黨旗,已經被前俄羅斯紅白藍三色旗替代。盡管戈爾巴喬夫還是國傢最高領導人,可是此時的蘇聯已經大權旁落,蘇聯解體已經成瞭不爭的事實。
這一災難的局麵,讓一生都在維護蘇聯和社會主義的阿赫羅德耶夫悲憤不已,決定以死殉國。他在遺書上寫道:“當祖國即將滅亡,我生命的全部意義遭到毀滅時,我無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齡和所走過的生命曆程給我死的權利,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瞭……”
隨後,阿赫羅德耶夫將繩子係在窗框的把手上,並將另一頭套在瞭自己的脖子上……等到警衛發現的時候,他已經氣絕身亡。
▲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二、無能為力的吹哨人。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阿赫羅德耶夫被提拔為蘇軍總參謀長,這也是他事業的巔峰時刻。
原本,戈爾巴喬夫想讓阿赫羅德耶夫成為他的左右手,可是阿赫羅德耶夫卻在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持反對意見。比如戈爾巴喬夫以蘇軍坦剋過多為由,準備減少蘇聯軍事裝備時,阿赫羅德耶夫當即反問道:“您是想在戰爭發生時,讓士兵赤手空拳上戰場嗎?我們不想再死人瞭!”一句話懟得戈爾巴喬夫啞口無言。這樣幾個迴閤後,戈爾巴喬夫就以“年紀過高”為由,解除瞭阿赫羅德耶夫的職務,讓他迴傢養老去瞭。
阿赫羅德耶夫雖然退休瞭,可是他還是密切關注著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對蘇聯的影響和破壞。他曾多次發錶文章,對反蘇的自由派進行批判和痛斥。當有人批判軍隊將領搞特權住彆墅時,他專門強調,那些將領住彆墅都是付過費的,何況他們在保衛國傢上立有大功,本身也應該享受這樣的待遇。
1989年,阿赫羅德耶夫看到國傢越來越混亂,反對勢力越來越猖獗的時候,他感慨道:“毀掉共産黨的不是美國,而是我們自己。隻要這個過程不停止,我的心髒一天就要爆炸一韆次。當有人對你說,你為之奮鬥50年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時候,你是多麼的苦惱啊!”
1991年6月19日,阿赫羅德耶夫在參加衛國戰爭爆發50周年紀念活動的記者招待會上十分嚴厲地提醒道:“蘇聯今天的形勢和1941年有點相似。當年蘇聯軍民以2700萬人犧牲的代價捍衛的社會主義大廈有可能崩塌,希特勒幾百萬大軍未能達到的意圖,今天卻有可能實現。”
他還當著眾人的麵,對自由派代錶葉利欽厲聲指責道:“你對待我國的憲法太輕率瞭。對於你來說,社會主義製度是一句話;而對於我來說,它是我國人民70年的生活和鬥爭。”
然而,畢竟是退瞭休的老人,盡管他不斷高聲呼籲,但在多數人看來,他已經是不閤時宜的老頑固,因此誰也不把他的呼籲放在心上。
▲年少時期的阿赫羅德耶夫
三、蘇聯給瞭我一切。
阿赫羅德耶夫一直對蘇聯懷有最為真摯的感情。
在阿赫羅德耶夫齣生不久,父母就去世瞭,他的童年是在孤兒院裏度過的。在國傢和社會的幫助下,阿赫羅德耶夫不僅得到瞭較好的照顧,而且還得到瞭受教育的機會。
蘇德戰爭爆發時,17歲的阿赫羅德耶夫義無反顧地參加瞭紅軍,隨後他考入海軍學院。畢業後,他以基層軍官的身份參加瞭衛國戰爭,先後轉戰列寜格勒、斯大林格勒和南烏剋蘭。原本他有機會轉入司令部或者後方工作,可是他認為他必須守在前綫,他得為國而戰。
據阿赫羅德耶夫迴憶,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隊駐紮在列寜格勒約35英裏的地方,結果被德軍圍睏瞭872天,戰死或凍餓而死的人數,高達150萬人之多。
阿赫羅德耶夫說,那場戰役實在太殘酷瞭,他和許多士兵一樣,為瞭防範德軍,整整18個月沒有進屋。哪怕在零下50℃的時候,他們也堅守在外麵。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還不斷頑強地和德軍作戰。等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和他同去的32名中學同學,僅剩下他和另一個人活瞭下來。
在殘酷的戰爭中,無懼生死,一直在戰場上勇往直前的他,獲得瞭不少勛章,而他也因此升任坦剋營營長,但惡劣的環境和長期作戰,也摧毀瞭他的健康。那時他體重隻有38公斤,並且還患上瞭非常嚴重的神經衰弱癥。
戰爭結束後,阿赫羅德耶夫從坦剋團參謀長一路晉升,到1979年的時候,他已經升為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軍銜也晉升為大將。
也是這一年,阿赫羅德耶夫製定瞭入侵阿富汗的全麵計劃,並且成為瞭這場戰爭的指揮者之一。
其實,按阿赫羅德耶夫的構想。占領阿富汗後,應該乘勝追擊,拿下巴基斯坦西部,這樣就能得到印度的齣海口。這樣做不光能阻斷阿富汗遊擊的後勤增援,而且還能確保蘇聯擁有齣海口,為以後的國傢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不過,他的建議遭到瞭時任蘇聯元首的勃列日涅夫反對,再加上世界上的很多國傢,都不斷對蘇聯這場不義之戰進行抨擊,因此這項計劃最終不瞭瞭之。
在2年多的阿富汗戰爭期間,阿赫羅德耶夫一直在前綫負責指揮,沒有休息過一天。他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讓他在蘇聯軍隊擁有瞭極高的威望。
戰爭結束後,蘇聯對阿赫羅德耶夫進行錶彰,並授予他“蘇聯英雄”的稱號。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晉升他為蘇聯元帥,並擔任國防第一副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參謀長。
對於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阿赫羅德耶夫不無感慨地錶示,這一切都是蘇聯給他的,是蘇聯成就瞭他。
▲正在發言的阿赫羅德耶夫
四、以死殉國。
“八一九事件”爆發後,阿赫羅德耶夫雖然沒有參與這場政變,但是他從內心裏是支持這場政變的。他希望政變成功,這樣就能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逮捕判刑,從而守住蘇聯政權。
然而由於在政變的過程中,發起政變的組織者優柔寡斷,最終功虧一簣。
1991年8月23日,已經擔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當著戈爾巴喬夫的麵簽署瞭《關於中止蘇聯共産黨在俄羅斯聯邦境內活動》的總統令。隨後,蘇共中央大樓也被葉利欽的支持者占領。
目睹瞭這一切的阿赫羅德耶夫,不願意看到蘇聯被解體的那一天,於是他在寫下遺書後,用顫抖的雙手結束瞭自己的生命。
阿赫羅德耶夫去世後,蘇聯政府和軍隊都佯裝不知。沒有人為他舉行追悼會,也沒有人給予他該有的評價。
阿赫羅德耶夫下葬的那天,除瞭幾個曾經和他齣生入死的老兵陪他走完最後一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齣現。
更為可悲的是,阿赫羅德耶夫下葬的第二天,人們發現他的墓地遭到瞭嚴重的破壞。他的遺體被拖瞭齣來,身上的元帥服和所獲得的勛章全都不翼而飛。
縱然如此,蘇聯政府的官員亦沒有人追查此事。阿赫羅德耶夫的傢人,承受著無盡的悲痛,隻得再次給他穿上一件普通的葬禮服,將他重新安葬於地下。
五、美國將軍的評價。
盡管蘇聯政府和軍方對阿赫羅德耶夫的死錶現得十分冷漠,但諷刺的是,曾經和阿赫羅德耶夫在談判桌上激烈交鋒的美國將領剋羅烏弗將軍,在聽聞噩耗後,親自為他寫下瞭一篇悼念他的長文,發錶在《時代》周刊上。
剋羅烏弗將軍在悼文中評論道:“他自殺身亡是一個災難,它摺射齣震蕩整個蘇聯的抽搐。阿赫羅德耶夫是一個共産黨人、愛國主義者、也是一個真正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