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8:20:55 AM
01
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這麼一些人,一件事情持有兩種態度,自己做就是對的,彆人做就是錯的。我們俗稱, 雙標 。
對於那些雙標的人,我們就是秀纔遇上兵,有理也說不清,索性少和這些人來往,大不瞭絕交。
可是,我們生活中又有那麼一些人,即使我們被她們的雙標支配,也無法輕易逃離,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也可能是因為某種特殊關係無法徹底擺脫的人,例如婆婆。
小曼的婆婆,就是一個雙標到街坊鄰裏都受不瞭的人。
02
小曼結婚前就知道婆婆的毛病,也沒當迴事,總覺得和婆婆也沒什麼交集,也不關自己事兒。
可婚後的現實生活,好好給小曼上瞭一課。
因為丈夫傢庭條件有限,小曼結婚也沒要彩禮,沒要房子,而是和丈夫奮鬥瞭幾年,自己貸款買瞭房子。
搬新房那天,小曼本以為婆婆好歹意思一下,包個紅包啥的,誰知道紅包沒等來,倒是等來瞭婆婆的一大堆行李。
婆婆毫不客氣的占瞭房子的主臥 ,小曼反應過來的時候,婆婆行李都收拾好瞭。
小曼也不好發火,把丈夫拉進臥室盤問瞭一番,而丈夫也是覺得母親勞纍瞭挺多年瞭,來跟他們住也無可厚非,還能照顧他們的起居,何樂不為。
小曼忍瞭忍,也就算瞭,畢竟也不能把人趕齣去。
可是生活在一起,小曼纔發現,婆婆真的是雙標的不行。
每次做好飯,都是把肉放到丈夫麵前, 囑咐丈夫多吃點 ,小曼的眼前永遠是一盤綠油油的青菜。
每天晚上都是小曼刷碗,婆婆一副看不見的樣子,但隻要小曼一喊丈夫來洗,婆婆就一個箭步衝過來,說丈夫忙瞭一天,纍,需要休息,好像小曼不是上瞭一天班一樣。
每次和丈夫吐槽這些,丈夫都說婆婆隻是心疼他,沒有彆的意思,但是小曼就是感覺自己被針對,覺得這個傢更像是婆婆的。
小曼的丈夫還有個妹妹,結婚比較早,彆看比小曼還小兩歲,孩子都已經七八歲瞭。
這小曼纔結婚沒多久,就聽婆婆說,小姑子離婚瞭,帶著孩子淨身齣戶,沒有地方住,想先來小曼這裏住幾天。
小曼倒並不是很在意小姑子過來住,畢竟小姑子離婚瞭也挺可憐的。
小姑子要來的頭一天,小曼就收拾好瞭客房,還給小姑子的女兒買瞭零食和玩具。
小姑子來瞭以後倒是也很客氣,說找到房子就搬齣去,但是婆婆就不那麼客氣瞭: "自己傢,想住多久住多久,找什麼房子。" 小姑子看瞭看小曼尷尬的笑瞭笑。
小姑子住在小曼傢的這幾天,婆婆好吃好喝,幾乎把冰箱搬空瞭,就怕小姑子和孩子受瞭委屈,要走的那天,還把能帶的都帶走瞭,小曼倒不是心疼那些東西,就是 對婆婆的所作所為不能認同。
每次和丈夫聊,丈夫也都是愛答不理,根本不把她的想法當迴事。
正值暑假,小曼哥哥一傢從老傢來當地旅遊,在小曼傢住幾天,小曼滿心歡喜的迎接哥哥,卻被婆婆潑瞭冷水。
"大老遠的來乾啥呢,來瞭還得你們帶著齣去玩兒吧, 這得花多少錢 …"婆婆磨叨瞭一整天,小曼強忍著沒有發火兒,想著婆婆隻是嘴上說說。
可哥哥在的這幾天,婆婆的所作所為,讓小曼徹底寒瞭心。每天的飯菜全是青菜,冰箱裏小曼給哥哥傢孩子準備的零食也不翼而飛,就連小曼專程給嫂子買的麵膜都不知道去瞭哪裏。
哥哥一傢就算是瞎子也看齣瞭小曼婆婆對他們的不歡迎,沒住兩天就匆匆離開瞭。
哥哥走的當天晚上,小曼就和丈夫大吵瞭一架,都是基於婆婆平日裏對小曼的不公平,婆婆聽著吵架也不能坐視不理,進屋就和小曼吵瞭起來: "你們一傢那麼多人,每天吃的喝的可都是我兒子的錢啊,我兒子掙錢多不容易啊!"
"我也是掙錢的,又不是你兒子一個人養傢!"婆婆的說法又好氣又好笑,小姑子來的時候她怎麼不說省點兒是點兒,對小曼的哥哥就那麼雙標,她算是見識到瞭。
"那以後,傢裏的錢你們各自管,生活費也要AA。" AA?小曼無言以對,她已經對這個傢徹底失望瞭。
次日,昨天吵架勝利瞭的婆婆又邀請小曼的小姑子來過周末,小曼當即攔下婆婆:"我這也不是慈善機構,誰想來就來的,就算是外麵的旅店,住一晚上也得300吧, 我這管吃管喝,也不和您多要,大人一天300,小朋友100就可以瞭,您錢先付一下。 "
婆婆聽瞭小曼的話,轉身就找小曼的丈夫說理去,丈夫還沒來的及替婆婆說話,小曼已經把離婚協議遞瞭過去。
小曼最終沒有離婚,這場婚姻鬧劇以婆婆搬齣去收尾。
03
我們不能隻評判小曼的婆婆雙標,畢竟在傢庭矛盾麵前,雙標隻是婆婆的錶象,她的內在是希望獲得兒子傢庭的主動權,占據傢庭的主導地位。
可是她沒有想過,兒子畢竟是和兒媳一起生活,她的加入隻會讓這段婚姻失去該有的樣子,所以對待下一代的婚姻,應該秉承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凡事都應該把握好分寸,尤其是在親人之間
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婆媳之間,相處都需要有個度,失瞭分寸,局勢就會無法把控。
正如小曼的婆婆,妄圖主導小曼傢的生活,隻會逼得小曼選擇離婚。
婚姻生活中的任意一方傢長,或多或少都會 偏嚮自己的孩子一些 ,這是骨子裏對自己人和外人的區彆,誰也無法改變。
沒有哪個婆婆真的會把兒媳當親閨女,也沒有哪個媳婦真的把婆婆當親媽,所以說婆媳關係,更應該適當的保持距離。
婆媳關係中,丈夫充當調和劑,要時刻調和雙方,化乾戈為玉帛,而不是添油加崔,激化矛盾。
對於喜歡偏嚮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應該多想想,媳婦娶迴來是為瞭和兒子好好過日子的,一味的怕媳婦占瞭便宜,又怎麼能是長久之計。
第二:子女成傢後,父母就應該懂得退齣他們的生活
生活裏,我們總是會聽到誰誰誰又遇上瞭一個 媽寶男 ,大傢都是一陣唏噓,覺得嫁給媽寶男太慘瞭,又或是嘆息還好自己沒有嫁給這樣的男人。
所謂媽寶男,就是母親一站式包辦所有,從小不需要自己思考任何一個問題,唯母親命是從的現代男青年。
這些男生,即便是結婚後,母親也不會輕易把他們交給兒媳,而是順其自然的一起進入到兒子的婚姻生活。
從此,女孩嫁的不是丈夫,而是丈夫和他的媽媽。
沒有人會喜歡自己的生活多齣來一個陌生人,兒媳不喜歡,婆婆自然也不喜歡。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摻和到子女的婚姻裏,為婚姻矛盾製造燃點呢?
很多父母,並不是因為怕孩子適應不瞭新的生活不願意放手,更多的是因為一直把子女當成生活的重心,子女結婚瞭,不需要他們瞭,突然沒瞭重心,日子似乎也沒什麼意思瞭。
所以一定要一頭紮進人傢的婚姻裏, 百般挑剔就是為瞭刷自己的存在感 ,證明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媳婦?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還是正常的,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把生活過好,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孩子結婚瞭,老人就該享受生活瞭, 不要總揪著子女的生活不放 ,你認為的永遠是你認為,畢竟那是人傢的生活,就算再不如意,也不會按你的心意去過,又何必徒勞呢?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