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2:45:50 PM
奧林匹剋的發源地,希臘的獨立史,繼承虛榮的近代希臘?
變為嬰兒的希臘
在希臘獨立戰爭以前,希臘很多人都自稱為羅馬人,直到現代,在非官方的場閤中他們都使用“Romios”來親切地稱呼彼此,始終對羅馬念念不忘。
在近代,他們的身份認同是被人為剝奪的,曆史和文化傳統被集體除憶而且被強行植入瞭一個對他們而言又遙遠又陌生的概念
,導緻這個民族在近代步履蹣跚,毫無建樹。
當時的歐洲人不認同,認為羅馬自古以來是有德者居之,德不配位,憑什麼稱你為羅馬?說他們的羅馬是假的,然後對他們拍拍肩膀說:“你們其實是古希臘人的後裔,當年古希臘多麼輝煌,全歐洲文明的導師,這不比羅馬好?”
歐洲人把希臘給捧上瞭天,然後他們真的相信瞭。他們迎閤西方的吹捧開始推崇和宣揚古希臘來追求對希臘的認同。離譜的是,後來羅馬這個國名直接被羅馬尼亞給搶走瞭,沒有任何解釋,直接虛空羅馬
,哪怕是當地人一韆多年都不覺得自己跟羅馬有什麼關係,但是羅馬尼亞臉皮夠厚,西方拿它沒轍,屬實是把文化自信玩明白瞭,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
古希臘時代早過去2000多年瞭,也沒有什麼人懂真正的古希臘。
歐洲人吹著吹著自己都信瞭,對他們給予瞭極大的期望,把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理解的古希臘灌輸給他們,期待他們能夠煥發“第三次活力”就好像對一個新生嬰兒說你的前世有多偉大
,可以說是對牛彈琴瞭。乃至於古希臘的真愛粉英國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誌願趕赴希臘幫助他們反對土耳其的統治並為之獻齣瞭生命。
但當他首次與當地“希臘人”接觸時,他心中對希臘人的形象徹底崩塌,認為他們與野蠻人無異。其實奧斯曼統治下的巴爾乾鄉巴佬都是這樣的,但歐洲人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自己長久以來所崇拜的偶像竟然是這幅形象,於是便認為古希臘和現代希臘一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歐洲人用兩個不同的詞來嚴格區分他們,以“Hellas”指代古希臘而用“Greece”稱呼現代希臘。
“Greece”起源於希臘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部落。這種赤裸裸的歧視和貶低,深刻刺傷瞭希臘人的民族自尊心,19世紀的希臘人錶現齣嚴重的自卑和浮躁。
在希臘宣布獨立後,列強們雖然在近東的利益對衝當中爭執不休、互不相讓
。但是就憑它被冠以希臘之名還是給足瞭麵子,一起約好不把他們滿世界殖民侵略的那一套用在希臘。所以,盡管希臘非常弱小但是一誕生就是完全獨立的國傢
,還受到列強的重點照看和保護,這種待遇在當年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簡直是貴賓級的。於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變成瞭繈褓中的嬰兒。
希臘獨立戰爭
1821年3月6日在多瑙河流域,一群希臘人率先發動起義,號召同胞們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壓迫。此前奧斯曼帝國並非沒有發生過起義,
卡拉曼、特拉布宗、塞爾維亞曆史上都反抗過奧斯曼帝國,其結果也無一不是被帝國以鐵腕手段鎮壓,而這次的起義也不例外,希臘人的起義很快被奧斯曼帝國撲滅,但到瞭同年3月25日,伯羅奔尼撒等地再次爆發革命,而這次的反抗要比19天前的更為洶湧。
到1821年10月,整個希臘都陷入瞭戰火之中,這場戰爭持續瞭4年的時間,直到1825年奧斯曼帝國纔在埃及的幫助下重新占領瞭希臘。
希臘獨立戰爭
這場戰爭帝國雖然獲得瞭勝利但也暴露瞭帝國的軟肋讓其他國傢覺得有機可乘。在短短兩年後的1827年,以英法為首的各國列強開始齣兵希臘,公開支持希臘人的獨立運動,同時
奧斯曼帝國在叛亂平息後對希臘人的無差彆屠殺也引起瞭各國民眾的不滿,許多外國誌願者自發前往希臘幫助當地人反抗帝國。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拜倫
奧斯曼帝國的屠殺
然而,戰爭中並非所有希臘人都站在瞭奧斯曼帝國的對立麵。希臘人中有一部分人被稱作“法那爾”,他們居住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其大多從事翻譯官、商人、工程師一類的職業,可以將法那爾人簡單理解為希臘人中的“上層階級”。
他們依然將自己認同為希臘人中的一員說希臘語、信東正教(當然,還是有相當部分人改信伊斯蘭教)甚至飲酒,但他們又和穆斯林權貴一樣可以齣任帝國的總督、帕夏甚至擔任蘇丹身邊的大維齊爾。
憑藉其數百年來在奧斯曼帝國內積攢的人脈,到18世紀末,法那爾人-這些希臘人中的精英階層已經滲透進瞭帝國的方方麵麵。從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牧首到地方豪強,從軍隊中的帕夏到穿梭於東地中海的商人,他們象徵著希臘人中“最優秀”的那一部分。
奧斯曼大屠殺
當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打響之時,一部分法那爾人毅然決然地拋棄瞭自己的財産迴到故土,與自己的同胞們並肩作戰而另一部分則留在瞭奧斯曼帝國境內。
那些留在帝國境內的法那爾人被視作“不可靠的”182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屠殺便是專門針對這些法那爾人。這場由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下令發起的屠殺,從希臘人起義的消息剛一傳到君士坦丁堡,耶尼切裏們就迫不及待的將屠刀伸嚮城裏的希臘人富商
,無論是東正教牧首還是街頭的貧民,當時君士坦丁堡城內幾乎每天都有希臘人被殺,其餘幸存者也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販賣為奴,盡管他們中的大多數根本沒想過反抗帝國。此後再無希臘人在奧斯曼帝國內擔任要職。
亞美尼亞人與猶太人在對希臘人的屠殺中錶現尤其積極。
因為原本法那人把控著帝國的船運和銀行業,金融與貿易帶來的巨額財富讓其他族裔都垂涎不已,而希臘人的起義剛好給瞭城中其他族裔落井下石的機會。
在1821年後,法那爾人在帝國境內地位逐步被帝國境內的猶太人與亞馬尼亞人權貴所替代。當1832年希臘共和國建立時,全國上下隻有80萬人,依然有250萬希臘人生活在奧斯曼蘇丹的統治下而到瞭恩維爾帕夏上台的1913年,這個比例將會倒過來。
屠殺亞美尼亞人
當1832年奧斯曼帝國被迫承認希臘獨立之時,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與猶太人富商正站在希臘人的屍體上幸災樂禍的瓜分著其財産卻不曾想到在不久的將來
,當他們民族中的底層人民也不堪壓迫並起兵反抗帝國的殘暴統治之時,這些亞美尼亞人與猶太人中的“精英階層”也將像現在的法那爾人一樣難逃毀滅的命運。
獨立後的希臘
獨立後的希臘先是采用瞭共和製政體,它強烈地想嚮西方世界錶現自己來證明希臘人能像他們的祖先一樣以民主製度來管理自己。
嚮國民傳播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學說,這在當時來看是一項比較震撼的決定,因為歐洲基本上都是君主製,各國君主聯閤扼殺任何敢於拋頭露麵的革命勢力
,但是他們偏偏對希臘的這個決定大加稱贊,全力支持。
希臘共和國
新共和國的形勢非常嚴峻,全體國民識字率纔10%左右,遍地都是文盲而且從來沒聽說過跟古希臘沾邊的事。
雖然這種情況在那個時代非常常見但很明顯不符閤建設古希臘國傢的標準,更糟糕的是希臘遍地都是殺人放火、打傢劫捨的山賊
,這些悍匪是反抗土耳其的主力軍但對他們來說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隻是副業。他們的鬍作非為導緻共和國混亂不堪,招惹瞭歐洲的厭惡。
西方列強覺得問題可能是齣在共和製上,於是商量給希臘安排一個國王,最後選定瞭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奧托王子,由英法俄三國海軍護送乘坐英國軍艦來到希臘。
在古典主義思潮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奧托一世帶著他的使命感來到希臘希望把希臘改造成他心中所想像的那樣。
國王政府不顧希臘國情毅然決然展開古希臘復興計劃。他們堅持把首都搬到已經破爛不堪的雅典,聘請西方的建築師把城市翻修,但雅典修完以後希臘就破産瞭。他們還對語言文字進行改造希望恢復古希臘語而當時希臘的很多人都沒有受過教育怎麼可能理睬官方這種一廂情願的行為,因此收效甚微。
由於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國庫年年入不敷齣,希臘人民的生活反而不如以前。
國王效仿其他君主專製獨裁,新國王的統治比奧斯曼還差,惹得怨聲載道。
奧托一世
1843年,憤怒的希臘人再次發動起義,國王被迫同意把自己身邊鬍作非為的巴伐利亞顧問驅逐並交齣瞭權力,頒布瞭憲法。
建立議會製度後,希臘人雖然掌握瞭權力但並沒有使情況得到改善,憲法從未被尊重。因為貧睏潦倒,導緻盜賊橫行,政府又缺乏管控。
1850年,在一次動亂當中有一個英國人財産被搶劫,大英帝國派齣軍艦封鎖瞭希臘的港口但是最後手下留情隻讓希臘賠款150英鎊瞭事,希臘並沒有遭受實際的損失。後來奧托一世想明白瞭他的人民真正想得到的不是古希臘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是擴張與徵服。
希臘的早期擴張
在民族情緒的催化和希臘曆史學傢的醞釀之下,一種擴張主義思潮“偉大理想”也應運而生。
國王與政府都極力宣揚和鼓吹這種思想高舉這麵大旗,但是在叢林法則支配下的世界,在列強的保護之下纔能偏安一隅的希臘實力相當弱小卻企圖如此遙不可及的目標
,可以說難上加難。
雖然列強把希臘當兒子看但父愛是有限的,不能過分溺愛,不能百呼百應,而且關於近東問題利益牽扯很大,所有列強都想讓希臘乖乖歇著,但是不穩定的近東時常爆發危機給希臘很多機會。
希臘希望藉助俄國的幫助來完成偉大理想,但這就得罪瞭另外兩個大國,英法。1854年,在剋裏米亞戰爭中英法竟然和土耳其站在一起打俄國,希臘人對這場衝突疑惑不解,左右為難。
希臘直接參戰的膽子沒有,但在後方渾水摸魚搞偷襲的膽子還是有的,但結果是希臘派齣的軍隊被土耳其全部消滅,而且英法從剋裏米亞迴來後順道收拾瞭不聽話的希臘又把它的港口封鎖瞭幾個月。這樣希臘的政府和國王威信掃地。長久積纍的矛盾終於爆發瞭,地方勢力乘機作亂形成叛亂,1862年,奧托一世被迫退位。
希臘國王喬治一世
列強們對此頭疼不已但又不辭勞苦地給希臘物色一個新國王。這迴是來自丹麥的王子,稱喬治一世,在送他上路時,英國還把愛奧尼亞群島當做禮物送給瞭希臘,讓希臘人嘗到瞭一點小甜頭,當爹的真是煞費苦心呀!
喬治一世能做得很少,權力已經被移交給瞭政府和議會,後者繼續不負責任,為所欲為,但是他至少通過個人外交以王室聯姻為手段搞好瞭同英法俄三個大國的關係。正是由於他的外交幫助希臘人在談判桌上拿到瞭不少國土。
但是,1870年6月,在雅典近郊三名英國使館工作人員被山賊殺害,這次事件在西方引起軒然大波,外界的謾罵與侮辱洶湧襲來,希臘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瞭無情的踐踏。在劇烈的心理落差之下,人們比以往更加熱切地追逐偉大理想。
時局的動蕩為他們創造瞭很多機會,1875年,近東危機爆發,
1877年,俄土戰爭爆發。起初英法極力勸導希臘保持中立,希臘人聽從瞭。眼見俄軍勢如破竹,希臘按捺不住進行瞭史無前例的大動員,結果還沒來得及參戰,俄國的仗就打完瞭,但是希臘還是被邀請參加瞭柏林會議
,為瞭遏製俄國在巴爾乾半島的擴張,英國幫希臘爭得瞭色薩利。這次邊境的推進讓希臘人歡欣鼓舞,但並不滿足於此。1885年,保加利亞危機爆發,希臘進行戰爭動員,準備進行北伐,英國看希臘又不老實趕緊對希臘進行瞭持續三個月的封鎖。
奧林匹剋運動會的復興
希臘政府大辦對國民經濟毫無幫助的工程項目,還要大力擴展陸海軍,
為復興國土的計劃做準備,然而這一切開銷巨大,政府大量藉債,加大稅收。
由於藉債過多,大部分收入都用來償付利息,隻能藉新債來還舊債,國庫日益虧空,結果希臘在1893年破産瞭。
第一屆奧林匹剋運動會
就在希臘破産的前一年,法國人顧拜旦提齣復興國際奧林匹剋運動會,把第一屆奧林匹剋運動會的舉辦地定在雅典,但希臘的破産讓奧運會的舉辦麵臨重重睏難,差點要把奧運會地點改到布達佩斯來慶祝匈牙利建國一韆年。希臘人錶現齣對運動會的極大熱情,堅持如期舉辦,紛紛捐款。
1896年雅典奧運會開幕,雖然第一屆奧運會隻有13個國傢參加但是總體來說舉辦得很成功。希臘人被這樣的場麵深深震撼,再度喚醒他們發自心底的榮耀和自豪。
當他們注視一位名叫路易斯的希臘人衝嚮馬拉鬆的重點將要多下第一個馬拉鬆冠軍時,所有人都沸騰瞭。
“偉大理想”的破滅
通過這場運動會希臘人重拾瞭自信,希臘的國運似乎有瞭轉機。結果他們將這份重塑的自信投入到偉大理想的事業中,又被撞得頭破血流。奧運會幾個月後,
在1897年,剋裏特島爆發起義,起義者要求與希臘閤並。盡管各國極力勸告,奈何在強烈的民意之下依然對土耳其發動瞭戰爭
,各國紛紛派齣艦隊封鎖希臘但這迴卻沒那麼管用瞭,希臘決意一意孤行,連爹的麵子都不給瞭。
德皇威廉二世親自齣馬,力挺土耳其。希臘人被土耳其的德械師毫不留情地碾碎瞭,一路平推,潰不成軍。絕望的希臘人撤到溫泉關做最後的抵抗。還沒等敵軍打過來,他們的太上皇們紛紛發來停戰詔書,叫停瞭雙方。
由於列強仍然偏袒希臘一邊,土耳其隻獲得瞭一點象徵性的利益,但希臘已經在這場大敗中受到瞭嚴重傷害,空喊瞭半個世紀的“偉大理想”後,鬥誌和激情都已經消磨殆盡又遭遇如此重創,人們陷入瞭前所未有的自我懷疑當中
,希臘也跌入瞭失落與空洞的無底洞,內部各派仍然爭論不休,混亂此起彼伏。在整個20世紀初的十年間,希臘社會就彌漫著一種沉悶的氛圍。
希土戰爭
1920年8月10日,《色弗爾條約》在巴黎和會被簽署,這是東方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也是奧斯曼帝國的死刑判決書。
通過外交手段,希臘首相為他的祖國贏得瞭巨大的勝利。這份條約為希臘許諾瞭大片土地。但希臘人並不滿足,他們趕走瞭首相,丟掉瞭首相為希臘竭力爭取的良好外交環境。
希土戰爭
在眾望所歸之下康斯坦丁一世揮師東進,來追求無邊無際的偉大理想,到這時希土戰爭纔算全麵爆發。戰爭性質也從協約國的聯閤行動變為瞭希臘單獨的侵略戰爭。
1921年1月10日希臘軍隊遭遇瞭土耳其匆忙組建的軍隊,盡管戰力懸殊但依托有利地形以及高昂的士氣和優秀的指揮領導,土耳其以少勝多挫敗瞭希臘的計劃
,後來土耳其開始瞭獨立鬥爭獲得響應,希臘最終輸掉這場戰爭。
總結
從1924年到1935年這11年間,希臘總共經曆瞭23次政府更迭,13次政變,中間又破産瞭一次。此後的希臘曆史就是一筆爛賬
,二戰中即使國土淪喪,希臘人仍然沒有團結起來,國傢戰爭內亂不斷,到1949年一切纔塵埃落定。近代希臘的曆史成為希臘人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