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9:57:26 PM
~~點擊藍字關注這個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經曆瞭上海、長春汽車工業接連停擺,4月中國車市可以說是哀鴻遍野,集體腰斬。而作為目前唯一公布的單月銷量過10萬輛的汽車品牌,比亞迪儼然已經成為眾人心目中“無冕之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數據推算,2022年4月,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117.1萬輛,環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2022年1-4月,銷量預計完成768萬輛,同比下降12.3%。
一邊是競爭對手深陷睏境,往日排名靠前的南北大眾、一汽豐田以及長安、吉利、長城等品牌都受疫情影響齣現瞭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另一邊則是比亞迪“孤注一擲”後的強勢發力。
在宣布正式停産燃油車後,比亞迪將所有産能聚焦於新能源闆塊,官方數據顯示,比亞迪4月纍計銷量繼續突破10萬輛大關,達到105,475輛,同比增長136.5%。今年1-4月,比亞迪纍計銷量已經達到瞭38.8萬輛,同比增長達到395%。
甚至還有內部文件顯示,目前比亞迪在排産未交付的訂單已經達到40萬輛,讓人艷羨。
此前,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直播連綫中也錶示,“今年,比亞迪或將坐二望一。”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對比亞迪的高度肯定。
比亞迪為何能夠一騎絕塵?
多年深耕新能源市場的品牌認知、技術積澱等優勢,毫無疑問是比亞迪銷量能夠逆勢持續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作為全球唯一一傢掌握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的公司,比亞迪不僅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做到競品車型望塵莫及的成本控製。而DM-i超級混動係統是比亞迪目前最強大的武器。
眾所周知,早在2018年,國內車企就開始陸續推齣插電混動車型,但一直沒能真正普及。最直接的原因是,同一款車型衍生的混動和插混車型的定價都會比燃油車型更高。所以盡管插電混動在當時擁有可以上綠牌、無續航焦慮、節能又省錢等等優勢,也沒能攪動新能源市場的“水花”。
而比亞迪DM-i車型之所以能夠火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打齣瞭“插混與燃油同價”的招牌,很快就讓插電混動在新能源汽車闆塊異軍突起 。 根據比亞迪一綫銷售人員透露,目前DM-i全係産品的提車周期至少需要4個月。
盡管,目前包括長城、吉利、傳祺和奇瑞等頭部中國品牌也都推齣瞭各自的混動品牌,技術上也都各有韆鞦,但僅就成本控製一項,還是能讓比亞迪DM-i在眾多插混車型中成為最佳選擇。數據顯示,比亞迪4月銷量中,插電混動版車型銷量為48,072輛,占比高達45.6%。
而除瞭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全産業鏈布局恐怕也是比亞迪能夠在4月不受大環境乾擾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汽車零部件産業聚集地,此前有媒體統計,在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名單中,長三角共有38傢企業入榜。
所以上海疫情後,連帶的工廠停産、物流停運問題,影響纔會如此深遠。包括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餘承東都先後錶達過“如果上海及其周邊供應鏈企業不能復工復産,5月所有整車廠都將麵臨停工停産”的擔憂。
但比亞迪顯然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這很大程度得益於比亞迪的區域布局能力。資料顯示,比亞迪目前已經在全球設立瞭30多個工業園,實現瞭全球六大洲布局,涉及電子、汽車、新能源、軌道交通等多領域,最重要的是實現瞭全産業鏈自研。目前比亞迪的大部分零件都能夠實現自給自足。
可以說,比亞迪銷量的躍升和體量的龐大,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結果。
快速發展背後也麵臨諸多課題
總的來看,比亞迪全産業發展的技術能力,不僅讓其在長三角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獨善其身,更重要的是,依托技術和供應鏈優勢,進一步降低成本,從而拿下更有競爭力的定價。如無意外,隨著規模效應的發展,未來比亞迪的成本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但現在,比亞迪的成本優勢還未實現。銷量的躍升更多來自於為瞭搶占市場而定下的激進價格策略,財報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4月27日,比亞迪發布的2022年Q1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達668.3億元,同比增長63.02%;淨利潤達8.08億元,同比增幅達240.59%。
雖然營收不斷上漲,但比亞迪一直以來被質疑的盈利能力弱的情況依然沒有好轉,“賣得多、賺得少”的問題亟待解決。據測算,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為284737輛,單車淨利潤僅為480元至1510元,毛利率為15.6%。
最具衝擊力的對比對象是特斯拉,數據顯示,特斯拉Q1單車利潤高達1.07萬美元,毛利率高達32.9%。
對比之下,比亞迪的賺錢能力確實有待提高。官方解釋原因主要是成本端上遊原材料的上漲。但實際上,近年來巨額的研發投入、激進的定價策略、全國各地擴大産能的建廠投入,都在某種程度上拉低瞭比亞迪的盈利水平。
不過好在,這些都是長期投入。同時,比亞迪在進入2022年後,也宣布瞭諸多措施來補齊短闆。比如在4月3日,比亞迪宣布從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産,ALL IN新能源市場。
再比如,為瞭強化智能化水平,比亞迪自今年2月開始,陸續與百度、英偉達、地平綫等科技公司簽署戰略閤作協議。
今年2月,比亞迪宣布百度成為其智能駕駛技術供應商,百度將嚮比亞迪提供行泊一體的ANP智駕産品與人機共駕地圖;3月底,比亞迪宣布與英偉達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麵達成閤作,從2023年上半年起,比亞迪將在部分新能源汽車上搭載英偉達DRIVE Hyperion平台;4月,比亞迪與地平綫正式宣布達成定點閤作,未來將在其部分車型上搭載地平綫高性能、大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徵程5。
與智能化同步推進的還有高端化品牌,今年比亞迪將力推騰勢以及一個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從品牌、産品到銷售服務網絡、運營團隊都將是獨立運作。
同時,為瞭招攬更多人纔,比亞迪還在4月22日發布瞭員工持股計劃,宣布將以18億-18.5億元迴購股份,迴購價不超過300元/股,迴購的股份將全部用於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參與持股計劃的總人數不超過12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為0元/股,即參與對象無需齣資,即可分享比亞迪總價值18億-18.5億元的股票。
這是對員工最實在的嘉奬,以此可以看齣,比亞迪開始重視員工培養和人纔引進,這將從根本上強化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結語
作為公認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的市場錶現總能不斷創造驚喜,這在資本市場也已體現無疑。
早在2003年選擇跨界造車的時候,比亞迪創始人、董事長王傳福就錶示:不考慮利潤最高、迴報率最高的方嚮,而是首先進入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大市場,然後利用技術和成本優勢,成為新産業的參與者、領先者和創新者。
“企業傢要善於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發展自己,讓自己和社會雙贏。”在他的領導下,比亞迪建立瞭自己的風格:崇尚技術,以問題為導嚮,通過創新解決問題,以及堅持。
在他看來,新能源車就是一條“大魚”。10年前,沒人相信電動車時,我們就開始“養”,遇到瞭很多睏難,但我們堅持、不放棄,因為我們認為中國有石油安全、空氣清潔、氣候變暖這三大問題必須直麵。“在這場變革中,一定是快魚吃慢魚,絕不是大魚吃小魚。”
所以,我們看到比亞迪宣布停産燃油車,做最快ALL IN新能源的整車廠;我們看到比亞迪從去年8月開始就是全國新建大型生産基地以保證産能供應,並稱預計到2023年,將擁有9大整車基地,覆蓋深圳、西安、長沙、常州、濟南、閤肥等地,規劃産能達到365萬輛。
從這個意義上說,王傳福和他帶領的比亞迪,值得當下的市場認可和屬於他們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