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5:21:35 PM
如果遭遇到核武器襲擊爆炸時,立即躲到下水道當中有用?還有沒有其他的活命方式呢?
答案:有些用,但是依然會有巨大危害。最好的活命方式是: 躲避在較為完備的人防工程 ,如果沒找到,其次的選擇是地鐵,或者大型地下停車場,如果這都沒有,隻能躲避到下水道當中。
要瞭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核武器造成的傷害都有哪些?
核武器的殺傷類型
核武器原理是利用核反應釋放巨大能量來造成殺傷和破壞。原子彈利用的是核裂變和鏈式反應,氫彈則用的是核聚變,實際上還存在一些混閤的類型。
一般來說,用來發射核彈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導彈、火箭、飛機、火炮、潛艇、魚雷等等。因此,核彈引爆時的位置就不是完全確定的,有可能是在高空引爆,也可能是在地麵引爆,甚至還可以在地下或者水下引爆,不同的引爆方式和位置,造成的傷害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核武器造成的殺傷主要分為:
熱輻射(光輻射)
衝擊波
早期核輻射
核電磁脈衝
放射性汙染
其中,熱輻射、衝擊波、早期輻射和核電磁脈衝隻在核彈爆炸之後的幾十秒內齣現的殺傷和破壞,而放射汙染持續的時間比較久,可以持續幾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因此,當核彈爆炸時,最需要擔憂的就是熱輻射、衝擊波、早期輻射和核電磁脈衝,我們就來一個個分析到底是咋迴事?
熱輻射
熱輻射指的是 核彈爆炸後形成的火球並嚮外射齣大量的光和熱,其中在爆炸中心區域的溫度可以高達幾韆萬度 。在核彈爆炸造成的光輻射一般來說會有兩個階段,對應著兩個峰值。
第一個階段是核彈的閃光,持續的時間隻有幾毫秒,釋放齣來的能量約占熱輻射釋放總能量的1%,主要是以紫外綫形式釋放齣來,這比較容易被空氣所吸收。如果不是處於核彈的爆炸中心,這個階段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當然,如果處於核彈爆炸中心,也來不及跑,這個階段釋放的能量會燒傷皮膚。
第二個階段是熱輻射可以持續幾秒,長的會達到30秒左右,釋放的能量占熱輻射釋放總能量的99%。如果此時暴露在熱輻射之下,暴露的皮膚會被燒傷,如果吸入瞭大量帶有熱輻射的空氣,呼吸道也會被燒傷。如果恰好此時直視火球,會導緻視網膜燒傷。不僅如此,熱輻射會導緻衣物、建築物、各類物品發生著火。
因此,發生核爆的那瞬間,找到遮光物體,是可以避免傷害,同時要盡可能避免直視火球以及把皮膚暴露在熱輻射之下。
衝擊波
衝擊波是指 爆炸瞬間(幾十秒種內),火球猛烈膨脹壓縮周圍空氣而形成的高速高溫高壓氣浪, 如果暴露在衝擊波之下,人會被直接拋齣,可以達到數米甚至是幾十米。
一般來說,衝擊波的氣浪會讓人跌傷,從而造成皮膚損傷、骨摺、肝脾破裂。同時,由於超壓作用,也會導緻肺、胃腸和耳鼓膜受損,這些都是直接損傷。
除此之外,衝擊波還會間接造成傷害,這主要是因為衝擊波會造成建築物坍塌,瓦礫、石塊、玻璃碎片等物體飛散,從而導緻人員受傷。
因此,對於衝擊波的防護來說,最好是找到足夠堅固的掩體,比如:山地、土丘等,避免在門窗、玻璃或者不堅固的建築物周圍逗留。
早期核輻射
早期核輻射又稱為貫穿輻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射綫,對人體有巨大的傷害,一般是伽馬射綫(以前也叫作:丙種射綫)、中子流。它們可以貫穿人體,使得人體組織細胞受到嚴重損失,甚至可以破壞人體的遺傳物質。一般來說,在核彈爆炸瞬間的十幾秒就會開始對周圍的一切造成殺傷。
由於早期核輻射的穿透能力非常強。因此,對於防護早期核輻射的辦法就是:在條件允許下,盡可能找到具有一定厚度的物體進行隱藏。不同物體對於早期核輻射的削弱能力不同。削弱程度從好到差,依次是:鐵、混凝土、磚、土壤、水,最後是木闆。
如果條件允許,最後是躲避在具有相當厚度土層的地下室當中,一般商品房的地下室是不足以防護早期核輻射的。
核電磁脈衝&放射性汙染
核電磁脈衝也是在核彈爆炸的瞬間産生,與自然界的雷電類似,不過它主要危害的是電子設備,而非人體。
放射性汙染指的是核彈爆炸時産生的放射性物質,在重力和高空風的作用下,落到地麵,造成對環境造成的沾染。
放射汙染和早期核輻射一樣,都人無法察覺的,隻有專門的儀器纔能測量齣來。它會造成三種危害,分彆是:體外照射、體內照射和皮膚灼傷。
體外照射是因為人接觸瞭被汙染的物體,射綫直接照射人體造成的。體內照射是因為人吸入瞭受到放射汙染的空氣,或者食用瞭放射汙染的食物或者飲用瞭被汙染的水源。皮膚灼傷是因為皮膚沾染瞭被汙染的粉塵。
因此,防護放射汙染是核彈爆炸後最需要注意的。如果一味地躲在下水道,就有可能被這些放射汙染傷害,那也是十分緻命的。最佳的辦法就是躲在一些人防工程當中,極可能防止吸入灰塵,不飲用露天的水源,也不要隨意進食。
總結
遭遇核彈爆炸襲擊時,如果恰在爆炸中心,由於熱輻射來的太快,那基本上沒有機會躲瞭,逃生概率很低。如果真的有時間空餘可以躲避,最佳的躲藏地點就是: 人防工程 ,其次是 地鐵站 或者 大型地下停車場 ,實在沒得選,再選擇下水道。
如果不是在爆炸中心,躲藏的最佳地點也是一樣的。不過,在核彈爆炸之後,要注意對放射性汙染的防護,不要在放射性沾染區過度停留。如果躲在下水道當中,要注意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盡可能找距離核彈爆炸中心有多個拐角的地方躲藏,核爆結束後,要盡可能離開放射性沾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