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壽的秘訣其實並不難 雖然可能沒那麼容易遵循 少吃點兒!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5/8/2022, 9:00:13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一個長壽的秘訣其實並不難,雖然可能沒那麼容易遵循,那就是少吃點兒!對各種動物的研究已經錶明,限製熱量攝入可以帶來更長的壽命,以及更健康的生活。而現在,最新的一項研究認為,身體的日常節律在這種長壽效應… .....
一個長壽的秘訣其實並不難,雖然可能沒那麼容易遵循,那就是
少吃點兒
!對各種動物的研究已經錶明,
限製熱量攝入
可以帶來更長的壽命,以及更健康的生活。
而現在,最新的一項研究認為,
身體的日常節律在這種長壽效應中扮演著關鍵的作用
。一組科研團隊在《科學》上報告,針對小鼠的研究錶明,
在限製熱量限製的基礎上,僅僅在一天中最活躍的時間段進食,可以明顯延長小鼠的壽命
。
青春的源泉
過去幾十年的研究已經發現,限製熱量攝入,可以延長許多動物的壽命,從蠕蟲和蒼蠅,到小鼠、大鼠,再到靈長類動物皆是如此。這些實驗展現齣瞭限製熱量攝入的諸多好處,比如幫助減輕體重、改善葡萄糖調節、降低血壓,並減緩炎癥問題。
但是,在人身上上係統地研究熱量限製一直很睏難,畢竟人不可能一直生活在實驗室裏,一輩子都吃定量的食物。但仍有一些研究人員嘗試對人類進行瞭熱量限製的控製研究。他們初步觀察到,
即使是適度地減少熱量攝入,似乎也對延緩衰老的相對明顯的益處
。
近年來,許多流行的飲食計劃逐漸興起,它們很多都側重於所謂的間歇性禁食,比如隔天禁食,或者每天隻在6到8個小時的某段時間內進食。
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熱量、進食和晝夜節律,究竟對我們的身體有怎樣的影響?
問題在於時間
為瞭揭示熱量、禁食和晝夜節律對壽命的影響,在新研究中,科研團隊進行瞭一項為期4年的廣泛實驗。
團隊利用自動喂食器飼養瞭數百隻小鼠,並
控製每隻小鼠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進食時間和食量
。
在實驗中,一些小鼠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另一些小鼠的熱量攝入被降低瞭約30%到40%。同時,那些被限製熱量的小鼠,還會被分為在不同的時間段進食的組彆,從而進行比較。
團隊發現,僅僅是降低熱量後的飲食,就讓小鼠的壽命延長瞭10%。而如果隻在夜間,也就是小鼠的節律中最活躍的時候,給小鼠飼喂這種低熱量飲食,可以延長35%的壽命。也就是說,這種降低熱量的飲食,加上夜間進食計劃的組閤,讓動物的典型兩年中位壽命增加瞭9個月。
但研究並沒有發現不同時間段進食的小鼠在體重上的差異
,換言之,限製進食時間似乎無助於小鼠減肥,這也和之前的一些研究結論吻閤。但這種模式可能仍然會對身體産生積極的影響,帶來壽命上的明顯差異。
此外,從細胞和基因水平上來看,隨著動物的衰老,與炎癥有關的基因往往變得更加活躍,而幫助調節新陳代謝的基因則變得沒那麼活躍。新研究發現,熱量限製,特彆是在小鼠夜間活動期進食,實際上
有助於抵消小鼠衰老過程的某些基因變化
。
在白天進食?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能幫助厘清一些圍繞飲食計劃的爭議,尤其是那些強調隻在一天中某些時間進食的飲食計劃。
團隊希望,研究熱量限製如何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而對身體的內部時鍾産生影響,並進一步從細胞或基因水平入手,這或許能幫助科學傢找到延長人類健康壽命的新方法。
對於人類來說,和小鼠相反,內部時鍾最活躍的時間是在白天。研究通訊作者
高橋
(Joseph Takahashi)已經從他研究的小鼠身上吸取瞭經驗,將自己的飲食限製一個長12小時的時間段內。但他也錶示,他
期待更多實驗室的測試
,發現飲食時間和壽命之間更深層的聯係。
#
創作團隊:
編譯:M ka
排版:雯雯
#
參考來源:
https://www.hhmi.org/news/cutting-calories-and-eating-right-time-day-leads-longer-life-mic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0297
#
圖片來源:
封麵圖&首圖:Fernando Augusto/made-for.studio via HHMI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我們測試瞭4222條私信,有人感謝,有人迴復“微博用戶已經自殺死亡”
當我們享受著現代生活便利與美好的同時,還有一些人群,正在默默承受生活的茫然、無助甚至絕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硃廷劭老師所做的事情,就是默默蹲守著一個樹洞,識彆齣有自殺傾嚮的人,然後對他們說:且留一步。硃廷劭老師帶來分享《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讓站在懸崖邊緣的人“且留一步”?》。 硃廷劭演講視頻: 以下為硃廷劭演講實錄: 我是硃廷劭,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嚮處於自殺睏境中的人提供幫助。 我雖然來自中科院心理所,但其實是純計算機背景,我的本、碩、博都是計算機專.......
嫦娥五號新發現,月壤中發現富含鐵鈦的化閤物,到底有多重要?
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自然天體,在38萬公裏之外它已經陪伴地球四十多億年,人類對這個“鄰居”的研究可以發現很多太陽係內的秘密,當然也包括地球的演化之謎。 目前為止隻有三個國傢在月球上采集過樣本,其中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在1969年-1972年成功瞭6次載人登月任務,一共有12位宇航員登上月球錶麵,共帶迴380公斤左右的月壤和月岩樣本。 蘇聯的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三次無人探月,在月球上一共取迴瞭301剋月球樣本。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一共采集瞭1731剋月球樣本。 .......
天舟4號蓄勢待發!神舟14號乘組選定,NASA局長:中國不主動閤作
天舟4號貨運飛船和長徵7號運載火箭早已成功閤體,5月7日,火箭組閤體以垂直狀態被運至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進行發射,這說明天舟4號貨運飛船已經進入瞭蓄勢待發狀態,就等最後的“3,2,1,點火!”發射指令瞭。 為瞭安全起見,就這兩天,天舟4號貨運飛船和長徵7號運載火箭還會進行發射前的最後總測試,因為天舟4號貨運飛船太重要瞭,神舟14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就取決於天舟4號能否成功發射,這就像鎖鏈一樣,一環扣一環。 天舟4號貨運飛船尺寸大小與天舟3號貨運飛船和天舟2號貨運飛船是一樣的,天舟2號已經不在瞭.......
SpaceX Starlink 發射在黎明前,夜空生齣瑰麗光雲
IT之傢 5 月 8 日消息,周五 (5 月 6 日) 淩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發射瞭最新一批的“星鏈”(Starlink) 衛星,在黎明前的夜空中産生瞭一片怪異的光雲,像中世紀小說中幻想的怪物一樣燁燁閃亮。 美國東部時間早上 5:42 (北京時間 17:42),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搭載著 53 顆 Starlink 互聯網衛星在佛羅裏達州的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 SpaceX 的專業照片攝像機捕捉到瞭一縷黎明前的光雲,火箭掠過大西洋,照亮瞭雲層。.......
崇明東灘為三隻野生綠頭鴨佩戴追蹤器,半年過去它們命運如何
2021年12月,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聯閤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為3隻綠頭鴨佩戴衛星追蹤器,這是保護區第一次為野生綠頭鴨佩戴衛星追蹤器,也是東灘保護區第一次記錄到綠頭鴨的活動軌跡。在過去的將近半年的時間裏,這三隻綠頭鴨究竟是怎樣活動? 雌性綠頭鴨佩戴追蹤器 高子靖 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瞭解到,近半年,這3隻綠頭鴨的活動軌跡各不相同:一號綠頭鴨(橘色活動軌跡綫)在2月底停止記錄,二號(玫紅色活動軌跡綫)在4月初停止記錄,三號(綠色活動軌跡.......
浙江舟山齣現“血色夜空”景觀!不是天文奇觀,它到底是什麼?
都說5月有7年一遇的“超級血月”,血月還沒有來,沒想到浙江舟山上演瞭一種極恐怖的景觀:天空變成瞭“血紅色”,時間是在北京時間5月7日20時左右,按理說這個時候天空都已經是黑透瞭,夜空怎麼會齣現血紅色。 看到如此血紅的夜空,有人嚇得呆若木雞,有人心裏直打鼓,還有人聯想到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詞“血光之災”,人們對“血色夜空”現象議論紛紛,沒過多久就上瞭熱搜,網友們對“血色夜空”的關注度是真高啊。 沒過一天時間,各種各種的猜測都齣來瞭,可能屬於一種自然的天文現象,或許是地震到來前的前兆,是危險品.......
光子、光譜、能譜、雙能量與光子計數
光子(photon)齣自2014年《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是基本粒子的一種,不帶電,靜止質量為零。光子是光量子的簡稱,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在1905年由愛因斯坦提齣。 光子 X射綫本質上也是一種光子,通常需要高速電子轟擊陽極金屬靶麵。這樣形成X光一般都很連續,稱為軔緻輻射。隨著管電壓的增加,電子能量隨之增大,這樣內層電子也會被激發,從而導緻內層齣現空穴,外層電子就會迴到內層,這樣形成波長在0.1nm的光子。由於外層電子一般會放齣量子化的能量,波長一般都很集中,這.......
中國氣象局啓動三級應急 江南華南等地部分地區將現大暴雨
據中央氣象颱預報,5月9日至13日,江南、華南及貴州、雲南等地有大到暴雨,江南南部、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預計大部纍計降水量50~70毫米,江南南部至華南大部100~200毫米,廣西中北部、廣東中北部和沿海地區局地超過300毫米。 經綜閤研判和應急會商,局領導於5月9日8時30分簽發命令,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減災司、預報司、觀測司,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數值預報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人影中心、宣傳科普中心(報社)、服務中心、華風集團立即進入Ⅲ級應急響應狀態。(央視.......
腦洞!如果太空是假的呢,那會如何?
外太空有許多神奇的地方,有時你很難理解它們。從絢麗龐然的星雲到肉眼可見的遙遠星係,再到甚至連我們最偉大的科學頭腦都無法完全解釋的“黑洞”現象等等,未解之謎仍有眾多。 但假設這一切都並非真的會怎麼樣?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個非同尋常的問題:如果太空是假的會如何?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懷疑“外太空”這個說法,更準確地說,是懷疑人類與它之間的關係。幾十年來,關於1969年登月以及所有其他的登月計劃,包括對各種各樣的太空任務的陰謀論層齣不窮。 據2019年衛星網絡的一項調查發現,1.......
音爆是怎麼迴事,為什麼聲音會這麼巨響,而且隻有突破音障纔有?
杭州蕭山又突然發生巨響瞭,居民樓的窗戶都在震動,許多人錶示自己被嚇到瞭,而且幾乎差不多時間紹興的部分區域也聽到瞭巨響。 大自然中最常見的巨響便是火山噴發、地震和打雷時發齣的聲音,但是氣象局已經明確錶示並沒有觀察到打雷和地震現象。 所以,這個聲音很可能是“人造”的,在人造聲音中能夠讓杭州蕭山和紹興這種跨度區域內都聽到的情況很可能就是飛機突破音障時引發的音爆。 音爆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可它為什麼必須突破音障纔會産生呢?它的聲音又為什麼會這麼巨響呢?還有我看到很多人在問,飛機突破音障時那個“音.......
愈發溫暖的海洋,是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溫床
5.9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使得海洋變暖,海洋生物多樣性可能會在未來幾個世紀內喪失,達到恐龍滅絕以來從未有過的水平 |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逐漸暖化且缺氧的海水考驗著海洋物種的生存能力,並驅使其嚮兩極移動,引發海洋物種、特彆是極地物種的滅絕危機。 今年4月發錶於《科學》雜誌的研究中,研究者模擬瞭二疊紀末期物種滅絕風險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並得到化石記錄數據的驗證;研究將該模型遷移到當下環境,量化分析瞭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未來全.......
高達76.8米,墨脫發現的大陸新樹王究竟是種什麼樹?
古語有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總有一些樹木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傲然挺立、直上雲霄。比如近日發現於西藏墨脫的一棵不丹鬆,經過西藏墨脫相關部門和北京大學牽頭的科研團隊聯閤調查證實,它是目前中國大陸已知的最高樹,高度達到瞭76.8米,刷新瞭此前位於雲南高黎貢山的72米禿杉的樹王紀錄,成為瞭中國大陸“新樹王”。 不丹鬆是一種僅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地區的狹域分布樹種,樹乾筆直粗壯,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當中,而位於雅魯藏布大峽榖區域的墨脫,年降雨量大概在3000-4000毫米之間,氣候溫暖濕潤,並且峽.......
我國科學傢利用月壤實現地外人工光閤成,月球或可生産氧氣
近日,我國科學傢通過分析嫦娥五號取迴的月壤,提齣瞭一套利用月壤進行地外人工光閤成的策略,有助於未來月球探測、居住和旅行。 在月球上長期生存,是載人深空探測之旅的首個裏程碑。最大限度地利用月球上的資源與能源,可以幫助人類在月球建立一個兼具生命支撐和支持航天器發射的中繼站。 與現有的地外生存技術相比,地外人工光閤成技術有望利用月球的資源與環境生産氧氣、燃料和生存用品。該技術能在寬溫度範圍下運行,實現低能耗和高效能量轉換。 此外,地外人工光閤成技術主要利用人類呼吸的二氧化碳(CO2)和月球上原位.......
研究錶明全球鳥類數量急劇下降,而氣候變化是其新的驅動因素
據智慧科技迷報道,全球各地鳥類數量正在急劇下降,這是來自多個機構的科學傢研究得齣的一個結論。自然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資源過度開發被認為是主要威脅,而氣候變化是鳥類數量下降新的驅動因素。在過去50年中,僅美國和加拿大就有30億隻鳥類消失,這大大超齣正常水平。不過科學傢認為,盡管如此,鳥類保護依然有希望,就看生活在這個星球的人類是否願意與自然共存。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錶在《環境與資源年鑒》上。 .......
地學裏的“元”“宇”“宙”
2021年10月28日,全球互聯網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宣布將現有公司改名為“Meta”,公司未來發展聚焦於建立“元宇宙(Metaverse)”(圖1)。元宇宙概念瞬間被引爆,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推齣技術發展規劃;各路媒體推波助瀾,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資本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過去的2021年裏,“元宇宙”是一個熱詞。 ▲圖1 元宇宙概念圖(蘇中等, 2022) 元宇宙一詞最早見於美國科幻作傢尼爾・斯蒂芬森(Nile Stephenson)於1992年所著的小說《雪崩》(Sno.......
中國氣象局啓動三級應急 江南華南等地部分地區將現大暴雨
中國天氣網訊 據中央氣象颱預報,5月9日至13日,江南、華南及貴州、雲南等地有大到暴雨,江南南部、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預計大部纍計降水量50~70毫米,江南南部至華南大部100~200毫米,廣西中北部、廣東中北部和沿海地區局地超過300毫米。 經綜閤研判和應急會商,局領導於5月9日8時30分簽發命令,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減災司、預報司、觀測司,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數值預報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人影中心、宣傳科普中心(報社)、服務中心、華風集團立即進入Ⅲ級應.......
看瞭30年鍾錶,還不知道它是如何準確計時的?
前段時間歐米茄(omega)和斯沃琪(Swatch)的聯名款非常火爆,引發不少人搶購。盡管鍾錶已經淡齣瞭不少人的生活,平時看時間有手機就夠瞭,但還是有不少人需要鍾錶。 從個人佩戴的手錶到傢中牆上懸掛的石英錶,從廣場大屏幕上的電子錶到塔樓裏的機械鍾,鍾錶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 現代鍾錶的誕生高度依賴於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即使是最廉價、結構最簡陋的現代鍾錶,其內部結構之精巧,也足以令古代的能工巧匠嘆服。而在工業革命之前,計時裝置的發展經曆瞭一段漫長的歲月。 為瞭搞清楚鍾錶準確計時的原理,我們不妨.......
撒哈拉沙漠的麵積約940萬平方公裏,那深度呢?沙子下麵是什麼?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麵積達到瞭驚人的940萬平方公裏。 940萬平方公裏,這豈不是說整個北非都被沙漠所覆蓋瞭嗎?撒哈拉沙漠的確是幾乎占據瞭整個北非,但並不是說整個北非都被沙漠所覆蓋,因為撒哈拉沙漠的總麵積雖然很大,但沙丘覆蓋率並不是特彆高,大概隻有15%左右。也就是說在940萬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大約隻有15%左右的區域覆蓋著沙丘。不過這些沙丘並不是固定的,它們的位置、高矮都會發生變化,一陣風吹過,一座數百米的沙丘就消失不見瞭,而在另一個地方,一座新的沙丘又.......
太陽有多“燙”?這個探測器已經“觸摸”到瞭它
齣品:科普中國 作者:錚錚有聲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 美蘇冷戰時期,美國人編造瞭大量抹黑蘇聯的“故事”,比如這則著名的“晚上去太陽”: 美國人登月成功後,勃列日涅夫當天就打電話給蘇聯宇航員…… “鑒於美國人已經在月球上登陸,現在蘇聯決定,馬上派你們去太陽登陸。”勃列日涅夫說。 “您不知道嗎,勃列日涅夫同誌,我們會被燒死的。”宇航員大驚,哽咽道。 勃列日涅夫生氣地說:“你以為政治局沒有考慮過嗎?我們已經決定,派你們晚上在太陽登陸!” 在“蘇聯笑話”裏經常被黑的老幾位(圖片來源:IMRussia) .......
南京大學等發現有望藉助月壤生産氧氣和燃料
【南京大學等發現有望藉助月壤生産氧氣和燃料】人類遨遊太空,水、氧氣和能源不可或缺。記者8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鄒誌剛院士、姚穎方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閤作,發現嫦娥五號帶迴的月壤樣本中,一些成分可以作為催化劑,在太陽光作用下,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氫氣、甲烷和甲醇。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提齣,未來可以利用月球自身資源建設月球基地,支持深空探測、研究和旅行。 (新華社) .......
全球在2030年消除經狗傳播的狂犬病:現狀和前景(7)
前言:由來自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尼日利亞和秘魯的7位作者於3月28日在專業雜誌《Current Tropical Medicine Reports(最新熱帶醫學報告)》上在綫發錶瞭綜述論文:Rabies in the Tropics( 熱帶地區的狂犬病)(見參考文獻)。該文全麵深入分析瞭全球在2030年消除經狗傳播的狂犬病計劃執行的現狀和前景。本博客將分數次介紹該文的主要內容。 熱帶地區的狂犬病 (Rabies in the Tropics) 本文目錄: 摘要 1.前言 2.非洲的狂犬病 2.......
當年聽王亞平太空授課的小學生,如今迎接航天員迴傢
逐夢飛天徵程,彰顯青年力量。從第一枚地地導彈到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空間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如今,一批批青年航天科技人員堪當大任,肩負偉大使命奔赴星辰大海。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乘組平安返迴東風著陸場,那一刻,官燦輝格外興奮,作為東風著陸場的一名航天搜救隊員圓滿完成航天員艙落機臨、安全齣艙、健康迴京的指示要求,為建設“三最”航天港貢獻力量。 2000年齣生的官燦輝是湖南嶽陽人,22歲的他,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大型搜救迴收任務。為.......
浙江舟山現“血魔大陣”?夜空通紅如火燒,搞怪的卻隻是一盞漁燈
天空晴朗時是藍色的,霧霾和陰天時是灰濛濛的,但是在5月7日晚8時前後,浙江舟山一帶的人們發現天空突然變成瞭紅色的,十分罕見。先來看看當時的天空什麼樣,如下圖: 當時傍晚已過,天幕已經變黑,天空不應該是這個顔色,當地很多人都十分詫異,錶示沒見過這種現象,有人稱仿佛是齣現瞭影視作品中的“血魔大陣”,整個天空就像是燒紅瞭一般。 有人拍攝視頻發到瞭網上,或有人聯係氣象局問怎麼迴事,舟山市氣象局工作人員迴應稱7日當天多雲有霧,齣現紅色天空應該是光的一種摺射現象,屬於大氣光學現象,但是光.......
抬頭,望天,看每一朵不期而遇的雲
所有生靈都俯視地麵, 唯有人類被賦予瞭一張可以仰望星辰、凝視天空的臉。 ――《變形記》,羅馬詩人奧維德 看雲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實現的樂趣之一,因為你需要做的事情隻有:抬頭,望天。 今天會有一朵什麼樣的雲在等我呢? 這是作為朝陽群眾的書評君近日拍攝到的一些雲(安也/攝) 在豆瓣上,有一些每天隻是簡單地盯著雲彩看的小群體,比如“雲的賞味期限”、“畫雲小分隊”、“每天拍多雲”等,所做的事情,就是隨時通過攝影和繪畫來捕捉自己所見到雲彩的瞬息變化。 這種對天空和雲彩的嚮往,可能是作為人類.......
僅隔10天!美國第2艘龍飛船撤離國際空間站,但這一點不如我國
就在前不久的5月6日,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耐力號”龍飛船濺落在羅裏達坦帕海岸附近的預定海域中,成功將4名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載迴瞭地球。 這一次龍飛船撤離國際空間站,是把執行“Crew3”任務的三名美國宇航和一名歐空局的德國宇航員帶迴地球。這4名宇航員是在2021年11月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他們已經在太空中待瞭將近半年時間。 這次返迴任務,“耐力號”龍飛船大約耗時24個小時,纔將這4名宇航員安全帶迴瞭地球。 (Ax-1任務中公理太空公司的四名乘客) 此次任務之所以引人注.......
Epic 宣布與 NASA 閤作開展火星題材的“元宇宙”項目
IT之傢 5 月 9 日消息,虛擬現實技術在遊戲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這也為其他行業帶來瞭大量的機遇。例如最近興起的“元宇宙”,甚至美國宇航局也承認這種潛力。 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NASA 宣布將與 Epic Games 閤作,為遊戲開發者提供“挑戰”。據介紹,這種“挑戰”旨在締造一種基於火星的虛擬現實資産和生活體驗,可以為人類最終的火星之旅做準備。這項挑戰將通過 HeroX 平颱發布。 據悉,該平颱允許組織為獨特的項目提供眾包解決方案。這項 NASA 的挑戰主要針對遊戲開發者,這也是它與 Epi.......
從一頂帳篷起傢,中科院珠峰站“成長記”
新華社拉薩5月9日電(記者白少波、田金文、李鍵)如今,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環境綜閤觀測研究站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中科院珠峰站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紮西宗鄉絨布河河榖中,距離珠峰登山大本營30公裏,建站17年來,從一頂帳篷逐漸成為設施完備、儀器齊全的綜閤觀測研究站。 17年前,現在中科院珠峰站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遍布礫石的荒灘。2005年,第四次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啓動,中科院珠峰站首任站長馬耀明說,齣於科研需要,在珠峰北坡建設觀測站的任務提上瞭日程。 中科院珠峰站全景。(中科院珠峰站.......
研究人員首次在南極冰下沉積物中發現地下水
稿源:cnBeta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瞭南極冰流下的地下水。這一發現證實瞭科學傢們已經懷疑但直到現在還無法驗證的事實。科學傢們需要來自南極冰蓋所有部分的數據以瞭解該係統如何運作以及它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氣候作齣反應而變化。 這項研究讓人們看到瞭南極冰蓋中一個以前無法進入和未被探索的部分,並且還提高瞭科學傢對它可能影響海平麵的理解。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剋裏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Chloe Gustafson指齣:“冰流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將南極洲約90%的冰從內部輸送到邊緣。這些冰流.......
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海拔8000米,珠峰的高度是如何測量的?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將一麵五星紅旗帶上瞭珠穆朗瑪峰峰頂,創造瞭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曆史;2022年5月4日,13名珠峰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62年間,我們一次一次登上這座高峰,希望能瞭解其中的奧秘――不斷更新測量珠峰高度,成功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惡劣糟糕的環境,齣乎意料的危險,每一次攀登都是一場賭博。 那些年,為瞭得齣珠峰最精確的高度,我們如何測量?當科考隊突破8000.......
剛剛!科學傢在38億年前隕石中發現遺傳物質,生命可能來自太空?
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種生物?飛鳥、鯨魚、蜥蜴、猴子……相信絕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無法統計完所有物種,據科學傢統計,目前我們登記在冊的物種已經高達233萬種,而地球上真正存在的物種,數量可能在1000萬種以上。 地球物種韆韆萬,他們最初來自哪裏?又是怎麼齣現的?這個問題一直睏擾著古生物學傢們。近日,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一項新研究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物種,都或將追溯到數十億年前落在地球上的三塊隕石上,這是真的嗎? 一、地球生命源自“天外來客”? 據悉,這三塊隕石分彆在1950年墜落在美國肯塔基.......
我在MIT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工作一年學到的 5 件事
隻要稍加實踐,科學就能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的世界觀。 ” 作者 | 劉冰一、Ailleurs 編輯 | 陳彩嫻 Mike Ferguson ,麻省理工學院大腦和認知科學係 (MIT BCS) 擔任研究軟件工程師/ML工程師。專門研究 Brain-Score(一種衡量類腦 AI 的工具)。他於 2021 年春季畢業於弗吉尼亞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學士學位,以及認知科學和哲學學士學位。 圖注:Mike Ferguson 在本文中,Mike分享瞭在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一年中學到的 .......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閆湞課題組(膜蛋白結構與功能實驗室)招聘博士後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實驗室研究方嚮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元,細胞膜將細胞的內部與外界隔開,保障細胞內部生命活動的運行。在真核細胞中,細胞膜進一步在細胞內部界定瞭細胞器,使多種化學反應有序進行。細胞膜保護著細胞,但也阻礙瞭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位於細胞膜上的跨膜轉運蛋白則承擔著物質、能量與信息交換的重要任務。 跨膜轉運蛋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異常與多種疾病相關。 本實驗室研究方嚮包括: 1. 與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通道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並基於結構進一步篩選、設計並優化潛在的藥物.......
4月航天大事記『迴顧2022』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77期】 嫦娥四號第二十五批科學數據發布 2022年4月6日,月球探測工程地麵應用係統公開發布嫦娥四號第二十五批科學數據。本次發布的數據由地麵應用係統提供,包括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所搭載的4颱科學載荷在第二十九月晝(2021.04.04~2021.04.19)期間獲取的科學數據,共計493個數據文件,數據總量2796.56MB。 嫦娥四號第十三批國際閤作載荷科學數據發布 2022年4月6日,月球探測工程地麵應用係統公開發布嫦娥四號第十三批國.......
收藏!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大閤集,你的最愛是哪個?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77期】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發射在即 新的任務標識也加入瞭 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大傢庭” 作為骨灰級“航天粉” 小太私藏瞭一整套 我國曆次載人航天飛行的任務標識 現在,小太把它們整理分享給大傢 (誇我!) 快來看看哪個是你的“心中最愛”~ 神舟五號:飛天圓夢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員:楊利偉 神舟五號任務是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標誌著我國成為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傢。 從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行.......
《自然》:最短一天,塑料徹底降解!塑料汙染難題迎重大突破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視頻展示瞭藉助最新的酶,塑料在48小時內發生的變化(視頻來源: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每一年,全球生産的塑料達到驚人的3億噸,但當它們結束使命,如何處理這些穩定的聚閤物成為一道難題。在全球各地,數十億噸塑料垃圾埋藏在垃圾填埋場裏,汙染著當地土壤與水源,還能以微塑料的形式齣現在人體的血液、糞便甚至是胎盤中…… 如何緩解日益嚴峻的塑料危機,成為當下極其緊迫的.......
我們的現實,隻是一對相互作用的世界中的一半?
物理學傢有時會想齣一些瘋狂的故事,它們聽起來可能就像科幻小說。有些被證明是真的,比如愛因斯坦描述的時空彎麯已經被天文觀測證實,但還有一些仍屬於理論範疇。 在《物理評論研究》的一篇新論文中,兩位物理學傢探索瞭一種富有想象力的可能性,那就是,我們的現實隻是一對相互作用的世界中的一半。他們的數學模型可能為研究現實的基本特徵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比如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會以這樣的方式膨脹,以及那與量子力學中允許存在的最小長度極限有什麼關係。 這些問題對於理解我們的宇宙至關重要,甚至有望幫助揭開現代物.......
挨餓能讓壽命翻倍?北大美女科學傢:少吃是“抗衰關鍵”
“過飽傷人,餓治百病”是明初醫學傢的智慧,“闢榖”是道傢最基礎的修行方法,“過午不食”是佛傢遵循的戒律。事實上,這一係列古老的養生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展現齣其科學性。 近日,一段北大生命科學教授劉穎的演講視頻登上熱搜榜。在演講中她興奮地公開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少吃能夠延緩衰老,飢餓能改寫基因! 據媒體報道,這項研究於今年年初獲得重大突破。劉穎教授介紹,團隊長期研究綫蟲的飲食和壽命的聯係。為阻斷其進食,團隊通過特殊的化學試劑乾擾綫蟲eat-2基因,控製對照組的飢餓狀態。 最終多組數據證實,長期處於.......
《你好!火星》今晚開播!再現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曆程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號
作者:安普忠 王淩碩
為紀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成功著陸火星一周年
由國傢航天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颱
聯閤齣品的大型科學紀錄片《你好!火星》
自5月18日至22日每晚22點36分
在央視一套正式播齣
5月19日至23日每晚20點10分
在央視科教頻道重復播齣
紀錄片共分5集,每集30分鍾,將為廣大觀眾真實呈現人類探索火星所麵臨的巨大技術挑戰,全景式迴顧天問一號任務的全過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完美展現新時代中國航天工作者勇攀高峰、挑戰自我的精神風貌。
紀錄片共曆時三年攝.......
神秘文明的最古老曆法記錄
我們已經很習慣一年365/366天的日曆,或許很難想象,許多不同文明都曾有過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曆法。其中,帶有一絲神秘色彩的瑪雅文明和它的曆法就是典型的代錶之一。
瑪雅曆法主要基於一個長260天的儀式周期,直到今天,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區的一些人仍在使用這種占蔔日曆,再加上一年365天的周期。兩者加在一起,就構成瞭一個長達18980天(52年)的超長曆法循環。這種復雜而古老的係統被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原住民使用瞭數韆年。
盡管考古學傢已經從保存完好的文字記錄、紀念碑和繪畫中,推斷齣瞭許多關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