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quelyn K. Beals, Ph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pril 16, 2009 — 一篇迴溯族群基礎研究發現人類第12染色體NINJ2基因附近的變化 與缺血性中風風 與缺血性中風有關的基因變化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09-05-02T09:41:30+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作者:Jacquelyn K. Beals, Ph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pril 16, 2009 — 一篇迴溯族群基礎研究發現人類第12染色體NINJ2基因附近的變化,與缺血性中風風 .....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4 22:42 編輯
作者:Jacquelyn K. Beals, Ph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pril 16, 2009 — 一篇迴溯族群基礎研究發現人類第12染色體NINJ2基因附近的變化,與缺血性中風風險有強烈關聯。在大型白人世代發現與缺血性中風有顯著關聯之基因組的兩個單核甘酸多型性(SNPs)中,一個SNP在荷蘭與黑人參與者中獲得再度確認。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副教授Sudha Seshadri醫師以電子郵件嚮Medscape Neurology & Neurosurgery錶示,他們也計畫對包括中國人、台灣人、新加坡人與南亞族群進行研究。
在雙胞胎與傢族研究中發現與中風有關的基因因素,但在一般族群並未發現與中風有關的基因因素。這篇發錶於4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齣以往未曾發現過的特定基因與發生中風的關聯。
荷蘭與美國的科學傢對已發現的樣本—Cohorts for Heart and Aging Research in Genomic Epidemiology (CHARGE)研究中、4個世代共19,602名自我描述的白人樣本—追蹤平均11年。基因組的顯著閾值為P < 5 × 10-8;分析僅限於這4個世代中,共通的200萬個以上的自體SNPs。
中風被分類為缺血性、齣血性或自發性。缺血性中風次分類為粥狀動脈栓塞性(因為粥狀動脈硬化導緻腦血管血栓)或者心因性(因為心髒方麵的血栓或血塊有關的腦血管阻塞)。
在這19,602名病患中,1,544人於觀察期間發生中風,其中1,164人確認為缺血性中風。隻有在第12染色體的兩個SNP顯示與整體中風(SNP rs11833579: P = 4.8 × 10-9; rs12425791: P = 1.5 × 10-8)和缺血性中風(SNP rs11833579: P = 2.3 × 10-10; rs12425791: P = 2.6 × 10-9)有顯著的基因組關聯;這兩個SNP與非缺血性中風都沒有顯著關聯(兩者之P = .20)。
兩個SNP都顯示與粥狀動脈栓塞癥中風有比整體缺血性中風有更強烈的關聯。rs12425791的整體中風風險比為1.30 (粥狀動脈栓塞性中風95% 信心區間[CI]為1.19 – 1.42),至於缺血性中風為1.33 (95% CI, 1.21 – 1.47)、粥狀動脈栓塞性中風為1.37 (95% CI, 1.23 – 1.54)。 而rs11833579也有類似的數據。
邁阿密大學Miller醫學院神經科主席Ralph L. Sacco醫師於電子郵件中嚮Medscape Neurology & Neurosurgery錶示,有關此基因變化[rs12425791]如何引起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還未能定論。如作者所指齣的,本研究顯示齣強烈關聯,他們發現的特定SNP也可能不是原因所在。
在三組再現世代中,兩個SNP基因型都與中風風險有關:
* 2,430名自我報告無中風風險的黑人參與者中;在15年追蹤期間,這組發生瞭共215例中風,191例為缺血性;這些缺血性中風之中有153例為粥狀動脈硬化性。
* 574名自我報告無中風風險的黑人參與者中;85人在追蹤期間發生中風,68例為缺血性;這些缺血性中風之中有57例為粥狀動脈硬化性。
* 652名荷蘭白人中風病患案例控製樣本與3,613名年齡相仿的控製組病患中,案例組其中501人為缺血性;這些缺血性中風之中有400例為粥狀動脈硬化性。
在黑人族群中,rs12425791與中風、缺血性中風、粥狀動脈硬化中風有顯著關聯(P值分彆為P = .04; P = .02; and P = .04);而此一族群中,rs11833579與中風風險無關聯。在樣本較少的黑人族群中,兩個SNP都與中風風險無關。在荷蘭族群中,rs12425791與中風、缺血性中風、粥狀動脈硬化中風有關聯(P值分彆為P = .03; P = .04; and P = .005);rs11833579與粥狀動脈硬化中風有顯著關聯(P = .05)。
NINJ2是最靠近中風相關SNP的基因。它的基因産物ninjurin 2屬於神經損傷誘導蛋白質,是受到神經損傷所誘導。作者認為ninjurin2 錶現程度會影響腦部對缺血現象的耐受度。
Seshadri醫師指齣,以前研究的基因多數是與血管損傷、加速粥狀硬化、引起高血壓或增加血栓風險等有關的候選基因,也就是,這些基因會引起缺血。雖然NINJ2 的角色依舊是推論,我們認為這個基因和其他已經發現的基因與對缺血和損傷的反應有關。
Sacco醫師觀察發現,這類研究點齣瞭以往未曾考慮過的病理路徑。他錶示,這不是首次讓我們對疾病分類方法再度思考的基因結果。基因風險評估有助於我們再度釐清風險,可以促成行為改變或者更早的藥物介入。
他錶示,此類研究大有幫助,不過,我們不能忘記風險因素控製與生活型態調整對大眾在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方麵的好處,這與基因風險無關。
Seshadri醫師與 Sacco醫師都宣稱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Genetic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By Jacquelyn K. Beals, PhD
Medscape Medical News
April 16, 2009 —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has found variants near gene NINJ2, on human chromosome 12,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risk for ischemic stroke. Of the 2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ith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large white discovery cohort, 1 SNP was further validated in individual replication samples with white Dutch and black participants.
Sudha Seshadri, M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Massachusetts, told Medscape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via email that they also "plan to study Asians and are collaborating with Chinese, Taiwanese, Singapore, [and] South Asian groups."
Genetic factors in stroke incidence are evident in twin and family studies, but no genes for stroke risk had been identifie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5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emonstrates a "previously unsuspected association" between specific loci and incident stroke.
Scientist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llowed discovery sample participants — 19,602 self-described white individuals from 4 cohorts forming the Cohorts for Heart and Aging Research in Genomic Epidemiology (CHARGE) — for an average of 11 years. The threshold for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was P < 5 × 10?8; analysis was "limited" to more than 2 million autosomal SNPs common to all 4 cohorts.
Strokes were classified as ischemic, hemorrhagic, or idiopathic. Ischemic strokes were subtyped as atherothrombotic (a blood clot in a cerebral vessel already affected by atherosclerosis) or cardioembolic (cerebral vessels blocked with a clot or other debris of cardiac origin).
Of the 19,602 participants, 1544 suffered strok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1164 of which were defined as ischemic. Only 2 SNPs, both on chromosome 12,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with risk for total stroke (SNP rs11833579: P = 4.8 × 10?9; rs12425791: P = 1.5 × 10?8) and ischemic stroke (SNP rs11833579: P = 2.3 × 10?10; rs12425791: P = 2.6 × 10?9). Neither SNP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nonischemic stroke (P = .20 for each).
Both SNPS showed stronger associations with atherothrombotic strokes than with ischemic strokes overall. The rs12425791 hazard ratio for total stroke was 1.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9 – 1.42), for ischemic stroke it was 1.33 (95% CI, 1.21 – 1.47), and for atherothrombotic stroke it was 1.37 (95% CI, 1.23 – 1.54). Similar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rs11833579.
"It is probably still too early to know how and if this genetic variant [rs12425791] may cause ischemic stroke," said Ralph L. Sacco, MD, FAAN, FAHA, chairm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iami, Florida, in email comments to Medscape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The study shows a strong signal of association and, as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e specific SNP they found may not even be the causal variant," he said.
Individuals in 3 replication cohorts were genotyped for both SNP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isk:
A stroke-free group of 2430 self-identified black participants; during a 15-year follow-up, the group experienced 215 total strokes, 191 of which were ischemic; 153 of these ischemic strokes were atherothrombotic.
A stroke-free group of 574 self-identified black participants; 85 experienced stroke during follow-up, 68 of which were ischemic; 57 of these ischemic strokes were atherothrombotic.
A case-control sample of 652 white Dutch participants with stroke (501 of which were ischemic; 400 of these ischemic strokes were atherothrombotic) and 3613 age-matched control participants.
rs1242579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for stroke, ischemic stroke, and atherothrombotic stroke (P = .04; P = .02; and P = .04, respectively) in the larger black group; no association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rs11833579 and stroke risk in this group. Neither SNP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isk in the smaller black sample. In the Dutch group, rs12425791 was associated with risk for stroke, ischemic stroke, and atherothrombotic stroke (P = .03; P = .04; and P = .005, respectively); rs11833579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therothrombotic stroke (P = .05).
NINJ2 is the gene nearest the stroke-associated SNPs. Its gene product, ninjurin 2, belongs to the "nerve-injury-induced protein" family and is inducible by injury to nerv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ninjurin2 expression levels might affect "how the brain tolerates ischemic insults."
"Most genes previously studied as 'candidate genes' were ones that damaged vessels,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caused a high blood pressure or increased risk of clotting," noted Dr. Seshadri. "[T]hat is, they were genes causing ischemia." Although the exact role of NINJ2 is still speculative, "we think this and other yet-to-be-discovered genes may determine response to ischemia and injury," she said.
Dr. Sacco observed that such discovery studies can point to pathogenetic pathways not previously considered. "[I]t would not be the first time that we had genetic results causing us to rethink our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pproaches," he said. "Genetic risk assessment will hopefully refine our estimate of risk, improve earlier detection, and could motivate behavioral change or lead to earlier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S]tudies like this are helping greatly," he said. However, "We cannot forget about the benefits of risk factor control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for wider segments of our population, regardless of genetic risk, to help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 Dr. Sacco concluded.
Dr. Seshadri and Dr. Sacco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N Engl J Med. 2009;360:1718–1728.
|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舊傷谘詢~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8-4 06:45 編輯 性彆: 男
年齡:30
身高:174
體重:100
有無抽菸/喝酒習慣:少酒
工作性質:維修性質工作
曾患過之疾病及個人病史:翻腳刀.腰背筋拉傷.手筋拉傷.氣喘
癥狀(部位、描述):腰筋拉傷.龍骨尾骨錐凸
癥狀持續時間:腰和背筋抽傷.尾錐骨凸齣
補充說明:因本人自修內氣功.進而使得受傷部分
可以迴復8~9成,但依然無法完全迴復
.......
舒緩眼睛疲勞的妙方
上班長時間要用電腦。看報錶的朋友試試看吧,很實用喔! ~
很痛但很舒服!
我們常常會感到眼睛會疲勞,但又不是睡眠的時間。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穴道的按摩法,來舒緩眼睛疲勞的癥狀。
我們的姆指上有三個相鄰接的穴道,分彆是明眼、鳳眼、大空骨(如上圖).......
色彩,調節心情,改變生活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6-22 23:48 編輯 這次介紹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欠缺的顔色,顔色已經融入在我們的食衣住行內,如正確選擇 服裝的顔色、科學安排居室的色調、閤理搭配不同顔色的食物,不僅能帶來視覺的享受,而且能促進
身心健康,以下是我整理的顔色相關資料與知識,希望對大傢有幫助: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艷夏「峰」情/活潑靚妹請穿運動內衣 因乳房韌帶較細嫩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6-29 23:33 編輯 (NOWnews 06/27 10:22) 記者葉卉軒/颱北報導
新時代的年輕女性,愈來愈喜歡運動,有人愛大步健走、有人瘋小摺,也有一大群女性朋友們瘋瑜珈、愛有氧,但無論是內衣業者,還是運動專業品牌都紛紛提醒,女人們準備運動健身、香汗淋灕前,最好都能夠選擇專業的「運動內衣」,因為乳房韌帶較脆弱,做不同的運動,會造成胸部不同的擺動,運動時過度擺動,容易導緻乳房疼痛或下垂,且根據調查有高達56%~72%的女性,曾有運.......
花牧童 你想改行當麻豆嗎?★再次更新7.12鶯歌阿婆壽司
本帖最後由 迷途小牧童 於 2009-7-13 22:43 編輯 牧童我附閤的條件是第二項「2.我現在就是個胖子,我想現在開始減肥!」 花太郎在這裏~
沒有錯這篇分享活動早在幾天前就已經發現瞭,隻是目前還在苦撐期末考雖然直至今天尚有一門科目未完成,但看到花太郎我實在是忍不住瞭...
先看看花牧童吧...照片是農節剛過清明的時候拍的,剛吃完大餐,這應該是極限的狀態,因為骨架子小,所以肥胖對我或許是有個極限在,不過這也已經是超越我的極限所在瞭... 牧童我當時88公斤重點是我的身高僅有.......
苦不堪言 三、四成鼻過敏者有鼻息肉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12 00:50 編輯 【颱北訊】2009.05.11
腸胃道的息肉不痛不癢,但鼻腔的息肉,卻可能讓很多人苦不堪言。不少罹患鼻息肉的民眾,呼吸時常以口代鼻。有人誤信坊間偏方,以腐蝕性草藥來燒灼鼻息肉,反而發生不良後遺癥。醫師提醒,有鼻息肉、鼻過敏睏擾的人,一定要到醫院接受診治,不要道聽途說,延誤治療時機。
到底鼻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宏仁診所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解釋,鼻腔黏膜可以分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等三部分,如果長期鼻過敏、發炎,.......
英國人食物太油 有害健康
(中廣 )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英國人吃東西太油膩膩,飽和脂肪攝取量超過正常值百分之二十,嚴重影響英國人健康。
英國(食品標準局)錶示,英國人知道飽和脂肪對身體不好,但不會把它跟心髒病聯在一起,因此還是照吃高油脂食品。
為瞭提醒英國人飽和脂肪有多.......
英國研究:男人愛硬撐 遠比女性易死於癌癥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6/16 02:20 F67張仲琬
(法新社倫敦15日電) 研究指齣,英國男人身體不舒服時「硬撐」的態度,可能導緻他們較女性更易死於癌癥。
英國癌癥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國傢癌癥.......
英國:特殊骨髓移植 治癒愛滋病
英國:特殊骨髓移植 治癒愛滋病
英國獨立報十二日報導,一名罹患愛滋病和白血病的男子接受特殊骨髓移植手術兩年後,即使該名患者沒有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品,體內已不見愛滋病病毒(HIV)蹤跡,白血病也沒有復發。手術所用骨髓來自於一名對愛滋病具有先天免疫力的捐贈.......
茄子跟膽固醇息息相關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9:14 編輯 降低膽固醇十二法『榜首的茄子』
茄子,又名落蘇,有青茄、白茄及紫茄三種,性能相同。
茄子內含維生素A、 B1、B2、C及脂肪蛋白質等。
經科學試驗,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
每公斤茄子含維生素P達七韆二百毫剋。
維生素P,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
降低膽固醇,可保持微血管的堅韌性。
多吃茄子,對血管硬化有抑製作用。
在食療上,有降低高血壓 、防止微管破裂的特殊功能。
美.......
荔枝吃過量鼻血直流 應就醫找齣病因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7-15 00:04 編輯 【中時健康 楊格非/颱北報導】2009.07.13
阿亮從小喜歡吃荔枝,傢裏冰箱總是存放著一大堆新鮮的荔枝,有時不吃正餐,就隻吃荔枝,沒想到,吃著吃著,就突然流鼻血,一時情急,用手摀住,結果雙手沾滿瞭鮮血,自己與傢人都嚇瞭一大跳。耳鼻喉科開業醫師李宏信指齣,最近適逢荔枝盛産期,門診多瞭不少因為吃太多荔枝,突然上火,黏膜乾燥而易破裂,也是導緻流鼻血的主因。除瞭荔枝之外,餅乾、巧剋力也常導緻流鼻血,有人一吃辣、龍眼乾.......
荷爾濛治療會增加前列腺癌與心髒病男性的死亡風險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9-13 00:30 編輯 作者:Nick Mulcahy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ugust 26, 2009 – 對於局部惡化的前列腺癌,使用新加入的荷爾濛治療會造成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之男性的死亡風險增加將近兩倍。
此一發現來自一篇有5,077名以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治療其癌癥之研究對象的迴溯研究,其中30%接受新加入的荷爾濛治療,平均療程4個月。
這個荷爾濛治療包括促性腺釋放.......
荷爾濛藥物治禿頭 精蟲品質恐下降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8-24 23:10 編輯 (自由 08/24 05:29) 文/郭鴻璋
最近在美國不孕癥醫學會期刊有一篇報告指齣:「男性不孕患者閤併長期服用抗男性荷爾濛藥物來治療禿頭,易導緻精蟲的品質下降。」
他們發現,有一例隱性無精蟲癥的患者,接受禿頭藥物治療長達1年以上的病史,在停藥6個月後,精蟲檢查發現,每毫升隻有600萬隻精蟲,如此一來,他也隻能藉助睪丸取精手術纔能找到精原細胞,再以精卵顯微注射受精的方式來嘗試懷孕。
另一個案例,.......
荷爾濛貼片治女性性冷感效果不大且有副作用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3-21 17:54 編輯 (法新社巴黎3日電) 一項醫學報告今天指齣,針對摘除子宮和卵巢導緻荷爾濛不足的女性,使用睪丸激素貼片以刺激性慾的效果可能不彰,長期而言,安全性也尚未可知。
寶鹼公司(Procter and Gamble)推齣的Intrinsa是一種能夠釋放齣微量睪丸激素的貼片。這種激素是男女性自然就有的性荷爾濛。
許多歐洲國傢核準該藥物可以用在因手術造成的「外科停經」,所引起的女性性慾障礙(HSDD)。但美國食品及.......
莫被「孩童標準體重錶」所限製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2-27 10:41 編輯 齣處: 公司健康資訊電子報
最近報載我們錯用瞭嬰兒標準體重錶40年,以前用的喝配方奶粉而不是餵母奶的標準體重錶,因此比較實際重瞭約0.5-1.0公斤,這使得餵母奶的母親擔心自己小孩長的太小。門診經常遇到焦急的母親擔心自己小孩吃不好長不大,輸在起跑點,其實每人的體質不同,有人長的比較快,有人長的比較慢;有人早長,有人晚長;發育期有些小孩會一段時間吃的比較少,此時會長的慢,但隻要精神活力正常,無不適,大多過一陣.......
萬芳醫院指定使用的堅果飲~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4-2 00:50 編輯 我前陣子跟我媽去萬芳醫院做健康檢查
如果有健康檢查的人就知道
醫院都會給牛奶啊 麵包啊 給民眾補充營養
然後...很難吃........
不過都挨一天餓瞭 還是會把它吃掉
不過這次去萬芳醫院檢查
健檢中心給我們一人一包元氣種子~~~~
雖然我沒喝過 不過有聽過網友推薦
就跟我媽說 這聽說很營養喔!
我媽還說 營養不都很難吃~
不過喝瞭以後覺得 好香好濃喔!!!
是因為堅果的關係嗎? 超濃鬱的!!
.......
落發-大陸團壓力大,導遊忙到禿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3-31 09:28 編輯 【心得】 造成落發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因此當有遇到落發癥狀的時候,建議應當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做詳細的問診和檢查,以做齣正確的診斷再加以治療,不建議自行尋求偏方或是找非專業的人士來處理,以免花瞭大錢卻又得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平白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轉貼文章】 大陸團壓力大,導遊忙到禿 大陸安利團來颱旅遊對國內旅遊業者來說意義重大,上周一名颱籍導遊不幸在導覽中猝死,還有一名王姓導遊因壓力過大,突然大量落發.......
葉酸、維生素B可能降低老化相關的黃斑病變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8 23:17 編輯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February 24, 2009 — 根據一項發錶於2月23日內科學誌的隨機分派、雙盲、安慰劑控製研究結果,每天攝取葉酸、維生素B6、與維生素B12顯然可以降低心髒疾病高風險女性的老化相關黃斑病變(AMD)。
麻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William G. Christen博士及其來自女性抗氧化與葉酸心血管研究的.......
葛根.野葛根這兩個東西有一樣嗎
白高顆 野葛根這是一盎的東西嗎?隻是名稱不同嗎?
另外葛根.野葛根有一樣嗎?去YAHOO找有的人說是一樣的東西 也有找到相反答案的
有藥師能解答嗎?.......
葡萄神奇效用新發現!
本帖最後由 yanjw2000 於 2009-7-26 20:18 編輯 保健飲食
葡萄神奇效用新發現!
--------------------------------------------------------------------------------
葡萄皮--改善過敏
當花粉等異物入侵時,人體會釋放齣組織胺(Histamine)等發炎物質,造成打噴嚏、流鼻水以排齣異物的癥狀。
葡萄皮中的白蔾蘆醇(resveratrol)能抑製發炎物質的運作,緩和過敏癥.......
葡萄酒 可能有助減少食道癌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9 00:30 編輯 (自由 03/06 04:09) 〔編譯陳成良/綜閤報導〕有胃灼熱與胃食道逆流毛病的美國人估計有數百萬人,但為何其中隻有少數人會齣現足以導緻食道癌的嚴重病變?最新科學研究顯示,關鍵可能是少喝瞭葡萄酒。
紐約時報五日報導,三月發錶在「胃腸病學期刊」的兩項新研究顯示,適量飲用葡萄酒,無論是紅酒或白酒,都可以降低齣現可能引發「食道腺癌」的病癥風險。
這兩項研究特彆令人訝異的原因,在於酒精攝取均被認為是引發另.......
蔬果不缺席 健康從早餐開始
(教育廣播) 一天活力的來源從早餐開始,颱北市衛生局建議民眾早餐除瞭要吃得飽,也要健康,尤其蔬果更是不可缺席,纔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而颱北市立聯閤醫院更參考市麵上販售的早餐,設計瞭十種簡單的營養早餐組閤,讓民眾可以吃得方便又健康。
根據歐美和衛生署的.......
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8:16 編輯 【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
隨著文明進步,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日漸增加,也因而常疏於健康管理導緻癌癥及心血管等各項文明病的發生比例居高不下。
檢視國人的飲食狀況,在蔬果的攝取量,衛生署建議每天每人應攝取三份蔬菜,而有70%的人吃不到這個量。約有90%的國人,每天吃不到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的二份水果;如此缺乏蔬果的飲食習慣,最容易導緻癌癥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是颱灣癌癥基金.......
蔬果攝取不足 4成學童有便便危機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7-21 23:20 編輯 (自由 07/16 04:09記者鍾麗華/颱北報導) 根據調查,4成學童蔬果攝取不足,超過3成解便睏難,齣現「便便」危機!根據北醫小兒科急診統計,一個月平均有12名學童因為便秘急診,佔小兒腹痛的4成。還有小朋友飲食習慣不良,常因便秘求診,醫師與學者建議,多吃蔬果、營養均衡,就能遠離便秘。
就讀幼稚園大班的Max半夜肚子痛到打滾,經過X光影像判斷,Max滿肚子都是大便!經過灌腸、軟便劑,兩天後纔暫緩,其實Max在2.......
蕁麻疹的原因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6-22 21:27 編輯 最近全身一直齣現蕁麻疹 每天都有 看瞭皮膚科 要吃藥纔不會發作 不吃馬上就齣現
難道沒有其他辦法瞭嗎??.......
蕃茄功用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9 00:28 編輯 番茄果實通常為扁圓形及圓形,有些品種為櫻桃形.除瞭可以作水果生食外,還能作齣多種美味佳餚.加工後能成為番茄汁及番茄醬.
彆名:西紅柿,番柿,洋柿
ps因番茄內有蘋果酸和檸檬酸,所以在烹調時所含有的維生素c不會受到煮食而損失.且有利於人體吸收.
食療作用: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蘋果,檸檬酸)
降低高血壓(果酸)
強健身體促進生長發育(含有維生素A,錳,銅,碘礦物質)
減肥(消化脂肪)
抗老化衰老(維生.......
藥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很罕見但會緻命
本帖最後由 yanjw2000 於 2009-7-31 19:50 編輯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July 15, 2009 — 根據7月份肝髒移植期刊的迴溯世代研究結果,雖然藥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dru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DIALF)很罕見,但是會緻命。
馬裏蘭大學醫學院的Ayse L. Mindikoglu等人寫道,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藥酒含曼陀羅 治失眠險失明!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6-25 00:04 編輯 更新日期:2009/06/24 19:00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
彰化縣一名王姓婦人因長期失眠,朋友拿瞭一灌藥酒給她喝,沒想到喝完覺得頭暈心悸想睡覺,隔天醒來,兩眼幾乎看不見!到醫院檢查結果,視力僅剩下0.05,幾乎失明,原來藥酒裏含有曼陀羅成分,幸好劑量不大,經過治療纔逐漸恢復視力。
躺在病床上的王姓婦人還是很虛弱,兩眼也無神,她怎麼也沒想到,隻是喝瞭一點點藥酒,就差點害她失明;王姓婦人說,「當天晚上.......
蘋果麵包含食用防腐劑 吃多恐影響肝髒機能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3-12 16:23 編輯 (NOWnews 03/12 00:12) 很多小朋友喜歡吃的蘋果麵包,保存期限竟然可長達將近一個月!原來是因為麵包裏添加瞭食用防腐劑,這種防腐劑雖然標榜對人體沒有危害,但吃多瞭還是會影響肝髒機能。
一口一個的蘋果麵包在大賣場隨處可見,但這種麵包竟然可以擺上將近一個月,為什麼可以放這麼久?賣場人員直說廠商就這樣印,他們也不曉得。不過,仔細看包裝說明就可以瞭解原因,麵包背後的成分寫得清清楚楚,含有己二烯酸鉀,就是俗.......
蘿蔔腿要瘦小腿~一起加油吧~神經阻斷術
本帖最後由 larryjohnson 於 2009-7-14 20:19 編輯 蘿蔔腿要瘦小腿,有哪些方法是有效又直接的呢?名媛診所的蔡豐州醫師的小腿神經阻斷術,可以讓小腿圍減少3公分嗎?.......
蚊子叮咬抓破皮 小二男生童蜂窩性組織炎住院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8:58 編輯 (中廣 03/13 19:05) 天氣轉熱,蚊蟲變多,颱中市一名小二男童,常被蚊子叮咬,日前右腳小腿突然腫一大塊,就醫後,纔知道因為蚊子咬,抓破皮,導緻蜂窩性組織炎,住院三天,打抗生素治療,纔逐漸痊癒。颱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陳敏恭提醒,被蚊蟲叮咬,如果很癢,可以冰敷止癢,避免皮膚抓破皮,反而造成細菌感染。(寇世菁報導)
小朋友因無法忍受被蚊蟲叮咬後的癢,往往不自覺抓破皮,如果當時雙手有細菌,就很容易經由傷口.......
蚊蟲叮咬 病菌穿過眼瞼膈膜 發燒、嘔吐 重則緻命
(自由 06/17 04:09) 記者歐素美/颱中報導
夏天到戶外遊玩,容易被蚊蟲咬傷,颱中縣童綜閤醫院小兒科門診最近接獲數起幼兒因蚊蟲叮咬過敏,引發蕁麻疹個案,甚至併發「膈膜前蜂窩性組織炎」,以緻眼睛一大一小,並齣現發燒、嘔吐等癥狀,經住院治療纔康復。.......
蚊蟲叮咬狂抓 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本帖最後由 CHIMEI888 於 2009-6-17 00:21 編輯 新聞齣處: 全國廣播(FM106) 夏天是蚊蟲活躍的季節,民眾從事戶外活動也不斷的增加,同時被蚊蟲叮咬的案例也隨氣溫增高而增加。近日颱中縣童綜閤醫院小兒科門診接獲數例蚊蟲叮咬造成過敏蕁麻疹的案例,其中兩例幼兒分彆為3歲和2歲,來時眼睛一大一小,一眼明顯睜不開,經醫師診治後,發現幼童都是被蚊蟲叮咬所造成,在傢長不以為意下,未經治療卻演變成「膈膜前蜂窩性組織炎」,經住院治療後施以消炎藥水與抗生素治療後纔逐漸消腫,康復齣.......
蚊蟲咬一口 發炎差點截肢
本帖最後由 yanjw2000 於 2009-7-31 19:45 編輯 更新日期:2009/07/31 04:09 記者歐素美/颱中報導
一名一歲多女童因被蚊蟲叮咬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差點截肢,所幸緊急送醫治療,纔挽迴右腿。颱中童綜閤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錶示,入夏後,已接獲10多起幼兒被蚊蟲叮咬,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案例,提醒傢長防範。
夏天蚊蟲多,許多傢長擔心,幼兒被叮咬而感染日本腦炎或登革熱,但醫師錶示,幼兒抵抗力較弱,被蚊蟲叮咬後搔抓,即容易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蚊蟲咬童 成蜂窩性組織炎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8-12 22:32 編輯 (民視 ) 隻是被蚊子叮一下,沒想到差點演變成要截肢!颱中縣一名1歲大的女童,被蚊子咬,用手抓齣瞭蜂窩性組織炎,傷口迅速擴散化膿,幸好醫師趕快清除壞死細胞,纔救迴女童一條腿。
小女童被蚊子叮一下,小手不太乖開始狂抓,沒想到整隻右腿腫的跟饅頭一樣大,小女童傢長當初以為隻是感冒,不過一直高燒39度不退,治療超過3天不見好轉,轉院後發現原來問題齣在女童的右腿,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差點截肢。
以這傢醫院為例,光是這個.......
蛀牙要命 拖過一週敗血癥亡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4-15 00:18 編輯 (民視 04/14 19:01)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的會要人命,一名男子蛀牙硬撐,拖瞭一個多星期纔就醫,最後細菌侵入骨頭、進到血液,引發敗血癥死亡,醫師提醒,有蛀牙要立刻看醫生,每年也要定期做口腔檢查。
51歲的李先生,4月1日發現蛀牙,看瞭診所都沒用,拖瞭一個星期掛急診,脖子腫脹,充滿膿液,緊急開刀,差點要瞭他的命,李先生算好運,撿迴一條命。
還有一名40多歲男子,牙痛拖瞭一個多星期,ㄍㄧㄥ到最後脖子腫.......
蛋白尿無法幫助預測子癲前癥之母親或胎兒的結果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4-10 20:31 編輯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March 27, 2009 — 根據3月24日BMC Medicine期刊綫上版的係統性迴顧研究結果,估計子癲前癥(preeclampsia)孕婦的蛋白尿值,對於預測母親或胎兒的結果並無實際臨床助益。
英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Shakila Thangaratinam等人寫道,蛋白尿是臨床診斷子癲前癥的一個重要準則。蛋白尿.......
蛋糕的保存方法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3-29 06:58 編輯 蛋糕的保存方法
隔夜的蛋糕不但水分減少,香味也變淡瞭,難道蛋糕一定要一天內吃完嗎?
其實如果將蘋果與蛋糕一起放,可以保持蛋糕的美味喔!
隻要將蘋果切開,然後放進裝蛋糕的盒子內與蛋糕一起保存,
等到隔天蛋糕仍然不失美味喔!與蘋果放在一起的蛋糕,不但水分可以保持住,
蘋果的香味還能讓蛋糕更香喔!.......
蜆錠和藍藻和綠藻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3-28 11:35 編輯 請問一下
我想要保養我的身體
這三種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勒
我做餐飲業的10點上班10點下班有時候12點
所以請問一下哪總比較好
還是有其他的選擇???.......
蜆錠的功效?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4-4 21:41 編輯 最近上班的時候精神都很不好,吃蜆錠會不會有幫助阿
那是要買單方的還是有加鼕蟲夏草的比較好?
聽說蜆錠對肝功能修復有很大的幫助,那能消除脂肪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