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這首詩是毛主席唯一一首寫給國軍將領的悼念詩詞,獲得毛主席詩悼的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戴安瀾。
緬甸遠徵背景
戴安瀾是安徽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學員。1939年,憑藉在北伐戰爭中立下的纍纍戰功升任國民軍第200師師長。200師是中國軍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1937年,日本倭寇發起侵華戰爭,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受到殘害。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曆經幾年,國內局勢依然緊張。
日本人在中國橫行霸道,他們鎖死瞭所有國內通往海外的海關綫路,使得國外的物資無法運送進來,想要把中國人包圍在圈子裏睏死。
戰爭的勝利,除瞭戰術和將士的無畏精神,
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和糧食。海關綫被鎖死,物資無法運來,軍隊想取勝難之又難。
1941年,日本軍占領瞭緬甸。從緬甸通嚮中國的滇緬公路是當時唯一的中國物資運輸公路。如果滇緬公路再被日本人堵死,中國人就要被掐著脖子瞭。
國民政府組織瞭遠徵軍去支援緬甸。遠徵軍先鋒軍就是驍勇善戰的200師。1942年,身為師長的戴安瀾將軍帶著精英部隊告彆父老,整裝齊發踏上瞭去往緬甸的徵程。而這一去,竟然是永彆。
將軍不隻有纔華,還有情有義
戴安瀾齣生在1904年,遠徵緬甸時38歲。他有幸福美滿的傢庭,那一年和妻子王荷馨已有四個孩子。
戴將軍和妻子從小就認識,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感情十分好。戴安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因錶現優異節節升職,而妻子是農村普通傢庭的女兒,
因為傢境貧睏沒有上過學,連字也不認識。這樣的文化差距並沒有阻止戴安瀾與妻子結為連理。
結婚後的戴安瀾充當瞭妻子的老師,他教妻子識字學文。妻子王荷馨冰雪聰明學得很快,在丈夫的教導下,她不僅認得瞭字,還學到瞭許多知識,文學水平也在不斷學習中提高瞭。
抗戰開始後前綫戰事繁忙,戴安瀾和妻子隻有通過書信來聯係。一個在前綫作戰,一個在傢裏照顧全傢老少。
緬甸遠徵在當時已經是必須要走的一步路,作為黃埔軍校精英骨乾的200師早已醞釀多時,在接到齣戰的命令時,戴安瀾下定決心誓死一戰,保衛祖國。他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傢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殘酷的緬甸戰場
緬甸戰事比預想的還要凶險。國軍到達緬甸同古,當英勇的200師給瞭日軍猛烈的打擊時,日軍憑藉著雄厚的火力,每天百餘架次空軍狂轟同古進行反擊,喪心病狂的投擲燃燒彈和毒氣彈。同古保衛戰危機重重。
戰事緊急,戴安瀾把情況嚮上級反應,卻沒有得到援兵支援,隻有苦苦死守。戰事越來越慘烈,200師孤軍奮戰,日軍看到沒有援軍就開始肆無忌憚地狂轟猛炸,對國軍進行猛烈攻擊。軍隊後方補給已經中斷,如不撤退,必然全軍覆沒。
戴安瀾部署部隊撤退,並親自指揮守城部隊撤離。200師平日裏治軍嚴謹,此時精密的撤退計劃和戴安瀾沉著冷靜指揮若定,
即便四周槍聲不絕,全師部隊紀律依然井然有序,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安全撤退。
這次戰役激戰12天,給瞭日軍重創,日本軍隊高級指揮官說,他們進軍以來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強有力的對手。
在身先士卒的戴安瀾指揮200師官兵們又取得瞭幾次勝利時,整個緬甸戰場上的盟軍對抗日軍的戰役卻在急速潰敗,中國遠徵軍司令官也拋棄軍隊進入瞭印度,留在緬甸的遠徵軍成瞭群龍無首。
在這樣的情況下,戴安瀾決定把惡戰後剩餘的將士們帶迴國,盡快與軍部匯閤,重整旗鼓後再商議作戰計劃。
迴國之路卻異常艱難,將士們在森林中穿梭行走,還要防備日軍隨時發起的攻擊。沒有糧食,沒有水喝,大
部隊既要選擇隱蔽的路徑減少敵軍空中攻擊的傷害,還要隨時麵對敵軍的地麵伏擊。
精疲力盡還帶著傷兵,敵軍窮追不捨,又與敵軍進行瞭一場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激戰,,戰局十分慘烈。這場戰鬥結束後又有許多將士受傷,戴安瀾將軍胸部,腹部也中瞭槍彈。
梅雨季節森林裏濕氣彌漫,將士們的衣服終日都是濕漉漉的。這樣的環境很不利於傷口愈閤,而供給中斷,根本就沒有治療的藥材,傷口全靠自身來愈閤。
戴安瀾的傷口很嚴重,因為沒有藥材醫治,傷口逐漸化膿生蛆,他隻能被抬著擔架前行,但他依然堅持指揮軍隊前進。
撤退途中經曆近一個月的時間,戴安瀾傷口惡化,他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是將將士們帶迴自己的國傢的決心一直在支撐著自己,受傷的軍士們也都互相攙扶一路行進。
糧草中斷,前路坎坷不平,後又追兵伏擊,情況再凶險他也不願落下一個兄弟。傷勢持續惡化,戴安瀾已經說不齣話瞭,但他還是讓衛士拿齣地圖指揮部隊迴國。
1942年的5月26日,戴安瀾最後一次給步兵指揮官在地圖上指齣前進的路綫時,沒能說齣一句話就與世長辭瞭。全軍戰士悲慟萬分,痛哭失聲。
部隊指揮官按照戴安瀾指齣的路綫繼續帶著部隊齣發,
成功躲過瞭日軍的阻擊計劃,終於在離開故鄉一百天後迴到瞭祖國。
200師迴國時隻剩下不足四韆人,戴師長死後大傢都不願意把他留在異鄉,輪流抬著擔架和他的屍體一起前行。但空氣潮濕悶熱,沒過幾天屍體就腐爛流水瞭。為避免疫病發生,大傢隻得將戴將軍的屍體火化。
當將士們將戴將軍的骨灰帶到他的妻子麵前時,王荷馨悲痛欲絕。但她想到還有四個孩子和一傢老少需要她照顧,沉痛一段時間後振作瞭起來。
戴安瀾的孩子們迴憶說,父親常說的兩句話是:國傢興亡匹夫有責,“人窮誌不窮”。這兩句話對孩子們影響很大,後來他們長大成人,都成為國傢棟梁之材。
作為國民軍的骨乾精英,戴安瀾的軍事纔華和英勇精神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贊揚,戴將軍殉國後,國民政府給他的傢人一筆數目不菲的撫恤金。
王荷馨將這筆撫恤金全部拿齣來贊助瞭一所學校,她要讓丈夫的愛國精神傳承下去。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迴,這首古詩很真實地反映瞭戰爭的殘酷。有戰爭就有死亡,200師的將士們損失非常慘重,迴到祖國的隻有一小部分人。在戴將軍的指揮下返迴祖國的他的老部下們對他的妻子兒女充滿愧疚,他們認為是自己沒有保護好戴將軍,覺得自己沒有臉麵去見他的傢人,他們中有好幾位在晚年時還處在愧疚中不敢麵對戴將軍的兒女。
斯人已逝,戴安瀾的英雄事跡將永垂不朽。在這片中華大地上,曾經為瞭保衛國土而犧牲的英烈們的愛國精神也將會被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