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21:03 PM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忠臣,自古以來都為世人所傳唱,三國時期有諸葛亮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到劉備去世都還在為蜀國謀劃,而在清朝末期,也有這樣一位忠臣,一直在為阻止清朝的滅亡、恢復溥儀的皇位而奮鬥,這個人就是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
自清政府分崩離析後,大臣們四處逃竄,無暇顧及清朝的未來,而年僅六歲的溥儀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少年皇帝,而是變成瞭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
可是,在這樣的一團亂麻當中,多羅特・升允仍然在為瞭大清而奔走,他四處徵戰,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可惜,在多方勢力的影響之下,他的計劃最終還是都以失敗告終,他本人也在動蕩之中鬱鬱而終。
一、封建王朝的落幕
每一次革命都需要經曆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推翻封建統治自然也不例外。
在1911年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整裝待發,準備發動戰爭,嚮著清朝首都進發。清政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驚恐不已,因為他們知道,若是此時應戰,自己絕不是對手。
無奈之下,清政府隻得求助野心勃勃的袁世凱,讓他率兵抵抗,袁世凱欣然應允,成功將革命軍們攔在瞭武漢,清政府為錶感謝,將他封為瞭內閣總理大臣。
讓人沒想到的是,袁世凱根本不在意自己此時的官位,清朝的軍權握在他手中,皇帝此時又隻是一個毛都沒長齊的黃毛小子,袁世凱的野心如同藤蔓一樣瘋長,開始肖想更高的位置。
於是,他一邊裝模作樣,一邊暗中與孫中山等人談條件。
最後,孫中山先生不願再讓百姓居無定所,思索再三下,他答應瞭袁世凱的要求,錶示隻要他能讓溥儀退位,自己就可以答應他的條件。
這對袁世凱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他把那些不同意停戰的大臣全部驅逐齣瞭朝廷,留下的全都是與他站在同一戰綫的,而後他又對溥儀威逼利誘,錶示隻要他願意主動退位,那麼他就仍然能活著享受現在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
此時的溥儀可以說是真正的孤傢寡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求助。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像個傀儡一般任憑袁世凱擺布,成為瞭大清的最後一個皇帝。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對於已經存續瞭百年的大清來說,想要一時之間徹底將其消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清朝落下帷幕,仍然有許多清朝大臣們在為其奔走,試圖通過戰爭來恢復大清的統治,在這些人之中,就包括多羅特・升允。
二、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多羅特・升允是清朝有名的忠臣,其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因為犯瞭錯被逐齣瞭朝廷,在戰爭爆發後纔又被召迴。
雖然他的經曆和袁世凱十分相似,但是他的心卻和袁世凱完全相反,他對溥儀一直忠心耿耿,一直為保護大清而努力。
在他被召迴之後,朝廷將其任命為瞭陝西軍事總督。
多羅特渾身乾勁兒,率清軍戰鬥,不遺餘力攻打著西安城,以求有朝一日清朝的軍隊重新入駐西安後,可以將溥儀接過來,在這裏繼續他的統治。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目標還沒有實現,朝中就傳來瞭溥儀已經退位的消息。
這個消息就像是一根針一樣紮進瞭每一個將士的心裏,讓他們好不容易鼓起的士氣霎時之間漏瞭個乾淨。
多羅特的軍隊很快分崩離析,他本人也頹廢瞭好久。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復闢清朝,反而更加賣力,不斷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希望他們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畢竟清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誰都不願意在這種時候做齣得不到迴報的努力。
多羅特在國內求瞭一圈,都沒能找到願意幫他的人,無奈之下,他跑去瞭日本,並且加入瞭他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多羅特迎來瞭自己的機會,他趁著國內局勢動蕩,迅速在沿海地區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並且夥同清朝的一位老王爺一起,秘密做著復闢的準備。
胳膊擰不過大腿,多羅特最終還是擺脫不瞭袁世凱的控製,每當他想要實施什麼計劃的時候,袁世凱總是能夠先一步知道,然後將他的行動扼殺在搖籃之中。
三、一生執著
對多羅特來說,袁世凱可以算是自己最大的障礙,所以袁世凱一死,多羅特便認為自己迎來瞭新的機會。
他再一次找上瞭日本人,在他們的幫助之下籌集到瞭軍隊和經費,在一番緊鑼密鼓布置之後,多羅特終於迎迴瞭溥儀,看著他重新登上瞭皇位。
多羅特心中的激動溢於言錶,他的畢生追求終於實現,可以說人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瞭。
可惜的是,他的“沒有遺憾”僅僅維持瞭十二天,因為十二天之後,段祥瑞就再次齣兵,將溥儀趕下瞭皇位。
這一次,清朝徹底走嚮瞭滅亡,多羅特渾身的力氣也終於被抽乾,無力執著於復闢清朝。
他和溥儀一同逃往瞭天津生活,並且在那裏度過瞭自己的餘生。
清朝都滅亡瞭,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對於多羅特來說,能夠讓清朝復闢,把溥儀重新推上皇位是一生的追求。
可是,他忽略瞭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這段動蕩的局勢當中,清朝的覆滅是大勢所趨,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無論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他所做的一切也注定都是無用功。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是真正做到瞭對清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