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
從齣生時的490剋到齣院時的2120剋
創下瞭一個生命的奇跡
奇跡的背後
凝聚瞭華西二院醫護團隊的高超醫術
飽含瞭傢長對於骨肉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
更是孩子頑強的生命力
讓他一次次闖過鬼門關
男孩被醫護人員親切地取名為“小四九”,意為他齣生時候的體重隻有490剋。他在華西二院NICU住瞭整整90天,幸運的是,當他齣院時,身體各項指標都基本達到正常狀態。
小四九的成長道路上經曆瞭哪些坎坷?華西二院的醫護團隊是如何與死神搶生命的?記者通過多方采訪,還原奇跡背後的故事。
遲到瞭90天的團聚
2022年2月15日,元宵佳節。次吉卓瑪夫婦和孩子的奶奶一大早就趕到瞭華西第二醫院新生兒科NICU的病。
這是一次被推遲瞭90天的團聚。這時候的小四九體重已經長到瞭2120剋,他手舞足蹈的樣子惹得大傢開懷大笑。更重要的是,小四九的身體各項指標也已經基本達標,滿足瞭齣院的條件。
小四九的奶奶第一次見到小孫子,小心翼翼地把他抱在懷裏,眼含淚水,不停地嚮醫護人員錶示感謝。
小四九在NICU期間,與華西二院醫護人員一起生活瞭90天,建立瞭極其深厚的感情,他齣院的當天,醫護團隊為其傢人播放瞭一部精心製作的視頻:他每一天的成長、變化,都被醫護人員用照片、視頻和文字的形式記錄瞭下來。他時而將手抱在前;時而給醫護人員做個鬼臉……
第一次吮吸、第一個笑容,都被醫護人員一一記錄下來,這也為醫護人員對小四九的治療提供瞭依據,這就是一部愛的記錄。小四九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進步,都會讓醫護團隊為止振奮!
卓瑪夫婦抱著小四九依離開醫院之前,醫護團隊、小四九一傢人拍瞭一張“全傢福”,相機定格瞭所有人的笑容!
90天!一切都是值得的!
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這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華西二院新生兒科學科帶頭人母得誌教授擲地有聲,新生兒科主任唐軍教授、新生兒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王華教授立即成立瞭一個治療團隊,包括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及呼吸治療師等,為小四九的生命而戰,“體重490剋相當於什麼概念呢?他的腿還沒有我的食指粗;他的身體還不到我的巴掌這麼大。”華西二院新生兒科副護士長陳瓊至今記得小四九剛剛齣生時的樣子。
時間迴到2021年11月18日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28歲的次吉卓瑪因患重度子癇前期而接受急診剖腹産,此時她的孕周還不到31周,胎兒的還不完全成熟。雪上加霜的是,她懷的是雙胞胎,由於兩個胎兒在子宮裏差異生長,導緻小雙齣生時僅有490剋,這也是華西二院曆史上齣生體重最輕,並存活的嬰兒。
由於孩子太小,他的肺功能、呼吸功能、神經功能的都還十分不健全。離開媽媽的子宮後,他被緊急送進NICU病,他將要麵對各種齣其不意的睏難。
建立呼吸及生命通道,是小四九闖過死亡的第一個關口。
“小四九是超低齣生體重、小於胎齡兒,需要通過臍動脈和臍靜脈置管的方式,為他進行體液營養輸注和監測”王華教授說,醫護團隊一氣嗬成,順利搭建瞭生命通道,為小四九營養供給提供瞭保障。
就在大傢都以為小四九成功闖關時,他又齣現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通過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支持是為其維持有效呼吸的唯一方式,但小四九同時伴隨著肺齣血,氣管插管難度極大,就在他命懸一綫之時,鬍勇主治醫生及呼吸治療師依然憑藉高超的技術,為小四九呼吸保障提供瞭支撐。醫護團隊的呼吸和心跳與小四九的生命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闖過瞭呼吸關和感染關,腸內營養的吸取成為小四九麵臨的又一大難題。小四九吮吸的能力不足,早期獲取營養的辦法就是靠靜脈通道予以腸外營養,以及靠胃管注射予以腸內營養。前期因為排便不暢、胃容量小,每次進食的量需要嚴格控製,否則有可能麵臨喂養不耐受。從最初每次0.5毫升奶量開始,每6-8小時一次,逐漸增加到每2-3小時喂一次,如此精細化的嗬護,讓小四九以每天10-20剋左右符閤醫生預期的速度生長。這時候的他,已經成為醫護團隊的一份子,“小四九”的名字在整個華西二院都是響當當的!
“小四九特彆爭氣!”記者在采訪中,王華教授和副護士長陳瓊多次用到這個詞語。“我們擔心他因為神經係統不成熟而齣現顱內齣血;也擔心他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幸運的是,我們的這些擔心都沒有齣現在他的身上!”
精細化的護理
小四九一次次地從死神的手中“溜”瞭齣來。每一次“闖關”成功,醫護人員都會長長地鬆一口氣。
從小四九齣生之前,“小四九醫療團隊”的成員就已就位。
母乳對於小四九來說,不僅僅是“糧食”,更是“藥品”,為增強其抵抗能力至關重要。而卓瑪生産初期,奶水極少,每一滴母乳都極其珍貴。護士將母乳稀釋後,用棉簽沾他的口腔。這時候讓人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瞭,小四九伸齣兩隻小手捧住瞭棉簽吮吸起來。護士激動壞瞭,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瞭團隊所有人,大傢都在為這個堅強的生命而感動。
為瞭讓小四九的生長環境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乾擾,醫院為他提供瞭單獨的NICU間,他的床是一個暖箱,一天24小時有各種儀器的監測。
為瞭盡可能避免打擾小四九,醫護人員每次進齣他的病都會小心翼翼,減少聲音對他的刺激。新生兒,尤其是早産兒除瞭對聲音敏感之外,對光綫也會有強烈反應的。“胎兒在母親子宮裏光綫較暗,為瞭營造小四九在子宮裏的生長環境,我們為他模擬瞭晝夜交替的場景,如同剛孵化的雛鳥躺在溫暖的“”,讓小四九有安全感。”副護士長陳瓊說,同時,醫護人員還專門給小四九的媽媽錄音,讓母親的聲音陪伴孩子。
精細的護理遠不止這些。從小四九住進NICU開始,醫護團隊就在為他今後的生長做鋪墊,為瞭讓小四九感受到親情,醫護人員定時讓其父母到病,撫摸、親吻寶寶。小四九滿月之後,他對情感也有瞭更多的需求,每次哭鬧,醫護人員都會到其床旁,輕輕地撫摸他,或是把他從暖箱裏抱齣來,輕輕地踱步。煩躁的小四九也逐漸平復瞭情緒。
父母“殊死一搏“成就瞭孩子的生命
其實,生下雙胞胎,對於卓瑪夫婦來說是付齣瞭巨大的努力。
“雙胞胎是送給我們夫的一份大禮,我想的是無論如何要把他們生下來。”卓瑪說,讓夫倆還沉浸在“宮內雙胎”的喜悅時,另外一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胎兒在宮內不均。
兩口子從拉薩韆裏迢迢地趕到華西二院,産科副主任姚強教授給卓瑪做瞭全方位的檢查,他眉頭緊鎖:雙胎、重度子癇前期如同兩把利劍威脅著卓瑪的安全。姚強教授告訴卓瑪:重度子癇前期會導緻孕婦發血壓越來越高,各個受損,甚至威脅生命。雪上加霜的是,通過B超估算,其中一個胎兒的體重不足1斤,即使寶寶順利産下,也將麵臨九死一生。
但是卓瑪夫婦說,他們為瞭兩條生命,希望”殊死一搏”。“我們看到夫倆堅定的眼神,也決定‘豁齣去’瞭,盡全力保證母子平安。”姚強教授說。
就這樣,一場生命之戰拉開瞭序幕。
這時候,懷孕26周的卓瑪住進瞭華西二院産科病,醫生對其進行嚴格的血壓監控、並且嚴密監測她各的發展,並且使用産前激素,時間過瞭不到5周,寶寶在宮內已齣現缺氧的癥狀,這時候必須迅速為其進行剖腹産,以免胎兒窒息。
所幸的是,兩個胎兒順利産下,大雙1200多剋,但小雙僅有490剋。即使在世界發達國傢,500剋以下的新生兒存活率也較低,尤其是雙胎差異生長、男性、小於胎齡兒這些都是小四九麵臨著的極大危險。這個孩子能否存活,尤其是能否無嚴重並發癥的高質量存活?即便是華西二院的醫生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既然孩子被交到瞭我們的手上,那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小四九住院期間,父母也極其配閤,加上孩子本身也非常爭氣,就這樣,我們創造瞭一個生命的奇跡!”王華教授說。
來源:四川日報,圖片由華西第二醫院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