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8:18:21 AM
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青年創客、南京市高層次人纔……這些亮眼的標簽都集中在魏斌身上。如今,這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畢業生,將提供創業服務當成瞭主營業務,努力幫助青年學生走上創業之路。
在這個創業青年反哺就業幫扶的故事中不難發現,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絕不能僅靠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工作是項係統工程,他們學習在校內、工作在校外,想要青年學子人盡其纔,需要延伸工作鏈條,為青年成長成纔保駕護航。”團江蘇省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職業規劃從入學第一天開始
去年10月,一場數萬名大學新生參與的開學典禮在南京市舉行。
開學典禮上,南京市委市政府為全體在寜高校院所2021級新生送上“美麗古都”體驗行動、誌願南京服務行動、“寜聚”南京留寜行動等8項迎新“大禮包”。
“自2018年起,團南京市委連續4年承辦全市開學典禮。這不僅錶達瞭對大學生的歡迎,展示瞭南京市的人纔政策,還為全體新生上瞭一堂職業規劃課。”團南京市委學少部部長硃薇薇說。
近年來,江蘇共青團將就業幫扶工作前置,從入學階段起,就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
最近,南通大學學生高焱正忙著適應即將入職的工作崗位。但4年前,她經曆過躊躇時刻。剛入校時,她一個人從山西大同來到江蘇南通,4年後該何去何從的問題讓她一度迷茫。
為此,南通大學在大二、大三年級分階段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大二側重理論教學,大三注重實踐指導。校團委還配閤學工部門,邀請專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走進課堂,開展職業規劃輔導講座。
“很多時候,我們的幫扶工作不僅要解決臨畢業那時那刻的問題,更要迴歸大學全周期的此時此刻,做好教育引導。”南通大學團委書記陳婷婷說。
在蘇州大學,校團委則把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校園文化活動結閤起來,在活動中為學生就業賦能增效。
雖然纔上大三,蘇州大學學生唐博文已見識過不少熱門行業。看過這些崗位,她對自己的就業方嚮有更清晰地認識。
帶給她這份體驗的正是校團委組織的“職等你來”就業實踐之企業專訪活動。“尋訪活動不僅讓我親身體驗到每個職業的魅力,通過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更讓我對如何步入職場有瞭心理準備。”唐博文說。
與唐博文不同,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的葛燦從校園活動中得到的是更具體的指導。2019年11月,他報名參加瞭校園模擬麵試大賽,從製作簡曆到兩輪麵試,葛燦體驗瞭完整的求職麵試流程。
在江蘇高校共青團組織中,類似的工作還有不少。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團委鼓勵學生在返傢鄉社會實踐中結閤專業所學、群眾所需開展活動,對專業結閤度較高、受群眾歡迎的優秀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我們學校各專業應用性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的專業知識順利轉化成社會化能力。”該校團委書記顧興華說。
在南京審計大學,校團委通過職業規劃大賽、就業經驗分享、菁英訓練營等提升學生就業技能;江南大學校團委組織“青馬工程”學員到基層社區街道跟崗見習,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幫助學生體驗職場;鹽城師範學院校團委聯係鹽城市鋼鐵、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産業的企業單位,形成“行走課堂”;江蘇師範大學依托“挑戰杯”競賽開展創新創業訓練營,圍繞青年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開展培訓工作等。
“校園就是大學生走嚮社會前的‘演武場’,高校共青團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連接起來,就是盡量幫助青年學子實現高質量就業。”團江蘇省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人已齣校門 依然是“傢人”
每年7月,畢業生走齣校門步入社會,迎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挑戰。
可對學校來說,就業幫扶工作並沒有因此停止。相反,隨著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趨勢的發展,校地共青團接力幫扶青年就業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工作中,無锡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鄭月圓發現,部分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依然存在。
“工作不順心、待遇不滿意、能力不勝任都成為他們頻換工作崗位的原因,甚至一不留神就從‘失業’變成‘失聯’,這給我們的工作造成瞭很大壓力。”鄭月圓說。
為此,在校團委的組織下,二級學院團組織聯閤就業輔導員、畢業班班主任,“一對一”或“一對多”關注畢業生動態,幫辭職的學生推薦就業崗位,鼓勵在職場受挫的學生。
與之類似,蘇州大學各級團組織協同建立起高校團委、學生、用人單位之間的三方聯係反饋機製,開展畢業生就業迴訪工作,持續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服務學生需求。
不僅如此,自主創業的學生也成為校地共青團組織關注的焦點。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研究生瀋妍是一名緻力於研究開發菊花衍生品的大學生創客。
她依托南京農業大學菊花種質資源保存中心資源、育種栽培技術及菊花研發團隊,創立灑楓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入麻江研究生工作站,開發齣“菊花口紅”“菊花麵膜”“菊花護手霜”等産品。
對於像瀋妍這樣的大學生創業者,南京農業大學團委優化就業創業平台,整閤職能部門、學院、專傢教授、行業專傢等專業力量,完善相關扶持政策,精準對接産學研成果轉化,助力學生實現高質量創業。
在高校密切關注大學生創業者的同時,地方團組織也積極齣台幫扶措施,助力青年發展。
團鹽城市委重點打造瞭20個標杆性“青立方”青創空間,引入專業服務力量,為大學生青創項目提供政策指導、基礎辦公等一條龍服務。
在省級層麵上,2021年,江蘇共青團著力打造蘇青創業園,聯動全省288個“蘇青C空間”孵化器,鏈接“蘇青閤夥人”綫上平台,為創業青年提供供需對接、金融服務、項目路演、創業交流等“一站式”服務。
展翅高飛 持續跟蹤
如今,每次返迴母校常熟理工學院時,陳誠都格外珍惜與在校師弟師妹交流的機會。“這既是他們瞭解基層工作的機會,也是我審視總結就業選擇的機會。”她說。
陳誠去年成為江蘇省委選調生(蘇州市),現在太倉市瀏河鎮萬安村從事基層工作。
在校期間,她從校團委組織的“青春故事分享會”上瞭解到師兄師姐紮根基層的故事,並在一次次社會實踐中堅定瞭自己去基層的選擇。如今,她也成為報告會上的主角,用自己的故事影響著其他學生,帶動更多人選擇基層就業。
和陳誠相似,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來說,師兄劉翔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創業導師”。
2014年,劉翔入校後加入該校機械創新設計協會,從此開啓瞭科創生涯。2015年3月,劉翔加入該校創新精英班,他與團隊一起,在1年內就申報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80餘項,同時成為該校唯一一名在校期間就擁有3項發明專利授權的學生。2018年畢業後,他全身心投入創業,其公司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
成為創業人纔後,劉翔多次迴校舉辦創新創業講座,將自己的創新創業心得傾囊相授。2019年9月,他還與學校達成校企閤作協議,共建教育培訓實訓基地,共同開展人纔培養工作。
據瞭解,截至目前該基地已培育孵化齣10個創業團隊,其中5個團隊被評為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
“做好大學生就業幫扶工作,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還要持續關注他們的後續發展。”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團委書記紀海波說,青年人纔創業就業發展得好,也會帶動、反哺學校的就業創業工作。
對青年人纔的關注,不僅限於學校,江蘇各地團組織也密切關注青年人纔發展需求,及時推動相關政策措施的齣台。
團南京市委以“紫金山英纔計劃”為統攬,齣台“高峰、先鋒、寜聚、菁英”係列計劃,努力構築全鏈條人纔引進和服務的政策體係,並鼓勵政策實施嚮青年人纔傾斜,其中市級計劃支持青年人纔的比例不低於40%;徐州市在《徐州市“555”引纔工程實施方案》中,專門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齣台補助政策;揚州市在《人纔政策摘要匯編》中明確提齣針對高校就業工作給予補貼……
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錶示,近年來,江蘇共青團突齣就業育人導嚮,關注青年的全周期成長發展,實行“觀念上引導、實踐中鍛煉、就業時助力、成長期跟蹤”的四位一體就業幫扶措施,不斷放大青年就業幫扶工作的聯動效應和社會效應。今後,江蘇共青團將繼續聚焦重點環節、關鍵領域,針對青年成長的階段性特徵,不斷拉長青年就業服務鏈條,努力形成服務閉環、實現良性循環。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