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9:19:51 PM
想遏製某個國傢的發展,通過技術手段限製從而使行“科技製裁”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製裁方式。環球網轉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由於美國製裁,榖歌公司已經停止認證運行安卓管理係統的俄羅斯BQ公司的智能手機。該公司已經在測試中國華為的鴻濛操作係統。”
看到這裏,可能有些營銷號就已經為鴻濛係統齣海編排好瞭萬字長文,怕是下個月鴻濛係統就要那些歐洲市場,聯閤亞歐劍指美國、準備掀瞭榖歌的老傢。但在掀桌子之前,我們還有些事情需要搞清楚。
首先,我們不妨去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網站,看看這則資訊的完整版本是怎樣的:除瞭國內媒體報道的內容外,俄羅斯BQ公司總經理還說道: “品牌的新設備將在沒有榖歌公司支持下推齣” ,“所有已經認證的設備將繼續運行。新設備的Android係統可能會齣現問題”,以及最重要的“BQ公司鴻濛操作係統的新智能手機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齣品。”
看到這裏,相信瞭解Android係統、自己給AOSP固件刷GMS套件的資深Android玩傢們應該明白BQ到底遇到瞭什麼問題瞭:沒錯,他們的未來的手機不能搭載GMS瞭。 畢竟AOSP是一個已經開源的手機係統,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守開源協議的情況下自由使用AOSP。而Android係統是榖歌的,下載修改好瞭AOSP的廠商需要嚮榖歌付費,獲得Android設備認證後纔能預裝榖歌服務(GMS)、標榜自己搭載Android係統、並在開機界麵標注自己“Power by android”。
再加上我們現在說的鴻濛係統,背後既可以是P50 Pro裏運行的HarmonyOS 2.0,也可以是用於嵌入式係統的智能硬件的Open Harmony(前身為LiteOS)。甚至你給AOSP固件搭配一套不是GMS的套件,也可以說自己運行的不是Android係統。再加上華為迴應“目前暫無計劃在海外推齣搭載HarmonyOS的手機”,鴻濛手機齣海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準備時間。
不過話又說迴來,國內手機品牌功能這麼豐富,為什麼不選擇主動齣海,徵戰海外手機市場呢?
國産手機係統齣海難在哪裏?
其實國産手機市場也不是沒有嘗試齣海,資深米粉可能都還記得一個叫“MIUI波蘭版”的固件類型。 盡管所謂的“波蘭版”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下載都發生在國內,但毋庸置疑的是,早在10年前,國內Android手機品牌就有想過將麵嚮國內手機用戶的國産Android係統推齣到海外市場中。
但可惜的是,無論是MIUI、EMUI或最新的Color OS、OriginOS,在海外市場都隻能說錶現平平,不要說將係統開放給第三方品牌的手機瞭,即使和國內版本的係統相比,這些海外版係統在功能上都有所缺失,國內手機品牌想在海外市場重現國內市場的輝煌,要解決的問題顯然不少。
首先是專利的問題。 由於各國之間的專利信息並不互聯,某品牌在A國能使用的功能,在B國很可能就侵犯瞭其他公司的專利。這裏的侵犯版權指的不隻是外觀上的專利,還包括硬件設計、軟件交互甚至是關鍵功能的相關專利。
比如華為曾在歐洲起訴中性侵犯瞭華為的專利權和商標權,思科也曾起訴中國華為和美國華為、指其侵犯瞭思科知識産權、“連瑕疵都一樣”。就連蘋果也曾被侵犯知識産權的問題,在新係統中移除瞭設置壁紙時所放照片的功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將指紋識彆器整閤在手機的側邊電源鍵中”這項專利在美國甚至是屬於一個不做手機的電腦公司。
小雷舉齣這些例子並不是指責品牌“無恥抄襲”,而是想錶明一個觀點: 國與國之間不互通的專利信息讓國際轉專利所有權顯得錯綜復雜,某品牌在國內擁有專利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在全球各個市場使用自己的技術。 再加上世界各國都有大量的“專利訴訟公司”,通過搶注專利的方式來索取金錢補償,比如“特斯拉”三個字在國內就被某公司搶注,導緻Tesla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隻能以“拓速樂”的名義活動。
而在理清專利糾紛和潛在的專利隱患之前,手機品牌選擇“貿然齣海”,很有可能會引來難以估量的法律後果。
其次,即使手機品牌找到辦法規避所有專利隱患,將完整的國內係統帶到瞭海外,這樣的係統能否獲得海外消費者的認可也同樣是一個未知數。大傢熟知的“榖歌服務”就是最好的例子。 剛纔我們講到過,AOSP+榖歌服務纔是完整的Android係統,而在可以正常使用完整榖歌服務的地方,不少於手機核心功能息息相關的軟件服務均有榖歌參與, 比如除瞭三星之外絕大多數Android手機都采用的是榖歌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這不僅意味著海外手機品牌不需要從零開始自主開發一個全新的智能助手,更意味著手機品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使用來自榖歌用全世界用戶訓練齣來的AI助手,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在支付方麵,手機品牌也不需要逐個和銀行、發卡結算機構談閤作,可以直接使用來榖歌齣麵建立的Google Pay手機錢包,用更低的成本實現移動支付。
而一個原汁原味、另起爐竈的中國手機係統,是否能獲得海外消費者的喜愛,這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不 同市場的消費者對手機有著截然不同的功能需求,其間的需求差異更是催生瞭一加手機的“氫OS”“氧OS”兩個不同的係統分枝。直接照搬國內係統,還真不一定能在海外市場重現國內的錶現。
除此之外,GDPR等個人數據保護法案的實施也限製瞭某些國內係統的某些關鍵功能,讓外國用戶在一開始就無緣完整版的國內手機係統。
與其拖傢帶口,不如輕裝上陣
照這麼看,國內手機係統齣海似乎已經是死路一條瞭,那國內手機品牌就隻能在國內“小打小鬧”瞭嗎?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國內手機係統雖然不一定適閤海外消費者,整體齣海難度較大;但這些係統選擇輕裝上陣,以服務的形式徵戰海外市場,那有可能就是另一種情況瞭。
我們知道,Android係統由AOSP和榖歌服務共同組成,而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讓榖歌服務備受爭議。對海外用戶來說,榖歌掌握瞭絕大多數用戶數據;對手機品牌來說,榖歌壟斷瞭手機應用分發的入口;甚至對開發者來說,榖歌也壟斷瞭他們通過應用內購盈利的機會。 有壟斷自然就有會有新的挑戰者入場,華為的HMS服務就抓住瞭GMS壟斷的機遇,在榖歌體係之外重新建立瞭一套全新的應用生態。
盡管軟件還是那些軟件,但對開發者來說, 競爭對手的加入意味著手機的“生態”也可以進入良性的市場競爭中,更友好的分成比例和一站式的雲服務支持也能滿足開發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降低開發者對特定生態的依賴。 而事實上,HMS也已經展開瞭自己的齣海計劃,在全世界170個國傢服務瞭超過6億活躍用戶。
可以預見的是,隻要用戶和品牌對榖歌和GMS的壟斷行為越來越反感,HMS等輕裝上陣的國內生態供應商就越有可能在全球市場中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等到HMS可以在全球市場中和GMS正麵對抗時,國産手機操作係統登陸海外市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