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7:33:03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降噪NoNoise,作者|丘桃
01、時髦
北京的網紅餐館鼻祖其實是肯德基。
1987年,一傢「肯德基傢鄉雞快餐店」在前門大街開業,餐館有3層樓高,設有500個座位,是全球最大的肯德基門店。齣席剪彩儀式的嘉賓包括美國駐華大使和北京市的相關領導。下午6點多,11月的北京已經寒風料峭,但排隊的長龍還得靠警察維持秩序。
吮指原味雞是當傢産品,在北京,它與本土品牌「五星啤酒」組成瞭新 CP。店裏最受歡迎的套餐售價7.3元。當年北京市民的月平均工資是 139 元――夠買19份套餐。
肯德基成為網紅的原因很簡單:洋氣。
它是美國文化的符號。按照當時北京餐飲界人士的說法,這傢門店堪比二星級飯店的水平。除瞭炸雞的美味,還有北京市屬媒體感慨,「肯德基的廁所比我們的餐廳還乾淨」。開業前三個月,門店平均日銷售額達到4萬多,銷量位居全球770傢連鎖店之首。
在肯德基前門店當服務員,也是當年的好工作。有員工第一個拿到瞭260塊的工資。不過進來也不容易,比如最基本的身高,男性服務員需要175以上,女性服務員需要165以上。這套標準後來沿用到各地的肯德基門店,在杭州,一位前來求職的馬姓青年就因為形象問題被拒之門外。
當然這就是後話瞭。迴到1987年,肯德基前門店的體麵裏,投射著人們在國門開放的早期對西方發達國傢的嚮往。時髦的年輕人會選擇來這裏約會,每到周日,還有人在三樓舉辦婚禮。
浸潤在西方新鮮文化裏的年輕人,眼睛裏閃爍著好奇的光。
這是多方人士努力的結果。中美在1972年建交,但經濟領域的深入閤作,在80年代纔真正開始。
美國的餐飲巨頭百事公司在1983年收購肯德基之後,第一個大動作就是進入中國市場。百事嘗到過甜頭,1981年,百事公司在深圳建立瞭百事可樂罐瓶廠,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美國商業閤作夥伴之一,創始人簡道爾也因此被總設計師會見。
中美之間的貿易也開始頻繁起來。到1988年1月裏根總統卸任時,中國對美國的齣口額,已經占到齣口總額的25%。一年後,老布什上任,1個月就到訪北京,成為史上訪華最快的美國總統,還通過電視屏幕嚮中國民眾發錶瞭講話。
政治和經濟層麵的親密,也帶來瞭更加密切的文化交流。
1990年,上海電視台引入瞭《成長的煩惱》,接著在全國各地電視台播放,成為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美國情景喜劇。還有更多的中國年輕人選擇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抓住這個趨勢,北大教師俞敏洪在1993年辭職後創辦瞭新東方學校,為後來的電影《中國式閤夥人》提供瞭故事原型。
同年,《北京人在紐約》火遍瞭大江南北。這是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國産電視劇。多年之後,很多人已經忘記具體劇情,但那句話卻流傳瞭下來:
「如果你愛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
對於1992年的華晨公司來說,紐約更像是天堂。這傢中國汽車製造公司通過海外注冊的方式,於1992年10月9日登陸紐交所,被稱為「社會主義第一股」。盡管華晨後來的處境不算好,但它當時的創舉,相當於為後來無數需要融資的公司推開瞭一扇門。
從1992到2004年,國企成為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主力,比如中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石化、中海油、中國鋁業等,由於內地資本市場剛剛起步,它們赴美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獲取資本,學習並提升公司治理結構。
進入韆禧年後,互聯網公司成為這扇「門」的最主要受益者。
當全球化與互聯網浪潮重疊,資本的力量跨越瞭國界,新浪於2000年4月在美國納斯達剋上市,此後,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抄起瞭作業,「中概股」應運而生。
2007年12月,紐交所北京辦事處正式開業。對於紐交所而言,中國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來源地增長最快的國傢。
此時,距離肯德基在前門開齣那傢洋氣的門店,正好20年。
在20年的時間裏,肯德基承載瞭「小鎮青年」對城市的嚮往。比如財經作傢吳曉波就說過,「全世界最好吃的冰激淩是肯德基的」。這位年輕人上學時去上海,跑到外灘的上海第一傢肯德基門門店,排隊1小時,花1.2元,吃到瞭人生的第一根冰激淋。
讓他心滿意足並刻骨銘心的,肯定不隻是奶油和白糖的香氣,還有以美式冰激淋為代錶的時髦都市生活。
就這樣,來自肯塔基州的「山德士上校」在中國市場上開啓瞭新的「黃金時代」,中國的「華晨」「新浪」們也在紐約找到瞭更多的錢。
02、巨變
夏天的北京老城區裏,洋溢著黃瓜、北冰洋汽水和鴿子羽毛的味道。很多人都喜歡這份自在。
2011年8月,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到訪北京,順便帶著孫女一行,鑽進瞭老城區,在鼓樓腳下的一傢老字號飯館,吃起瞭炸醬麵。
坐落於北京中軸綫上的鼓樓,始建於元朝,周邊建築多以鬍同、低矮老小區為主。但從地圖軟件上不難發現,其周邊三公裏內,分布有10傢肯德基。這樣的門店密度,在一綫城市的核心地帶,並不罕見。
這是它耕耘多年的結果。
百勝餐飲集團於1993年在上海成立瞭專門的中國事業部,經營中國大陸地區的肯德基和必勝客,是其最主要的業務。截至2011年年底,百勝中國已經在大陸地區開齣瞭近3500傢肯德基餐廳、超過560傢必勝客餐廳。
肯德基在很長時間裏都為百勝中國貢獻著主要的利潤來源。以2004年為節點,此後,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中國遍地開花。
從1987年的中國首店,到2004年1月的第1000傢門店,肯德基花瞭27年。而從2004年開始,它保持著每兩三年就新增1000傢門店的節奏:
2007年,中國第2000傢餐廳在成都開業;2010年,中國第3000傢門店在上海開業;2012年,中國第4000傢門店在大連開業;2016年開齣第5000傢。
肯德基門店,幾乎成為中國現代城市的新標配。與它一起見證這場浩浩蕩蕩的城市現代化變遷的,還有以萬達廣場為代錶的購物中心、林立的高層住宅,越來越密的高鐵綫路和高速公路、越來越擁堵的城市道路,以及,如同毛細血管一般滲入日常生活的互聯網産品們。
在互聯網世界裏,技術和資本,成瞭魚和水的關係。
以紐交所和納斯達剋為代錶的美國資本市場,意味著更容易獲取的水源地。它能為中國企業帶來更高的融資金額,也是美國及海外投資者參與投資中國企業的重要渠道。
美股上市的通道裏很快擠滿瞭創業者,當然,其中很多,主要是被投資人推進去的。相比這些站在鎂光燈下的故事主角,一級投資者對上市鍾聲的期許更為熱烈。那是退齣變現的鍾聲。
在更熱鬧的輿論場中,中概股的故事,圍繞「財務自由」的造富主題,講瞭十幾年。
無數細節在坊間流傳,一遍又一遍,一代又一代,如同放大鏡一般,展現著「水域」之遼闊。比如,李國慶在當當上市時,為瞭諧音梗,固執地要求敲兩聲鍾。當晚,他高興地在禁煙酒店抽煙,不惜支付上韆美金的罰金。
比如,2014年,京東在納斯達剋上市後,市值接近260億美元,成為當時僅次於騰訊、百度的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意氣風發的劉強東,親自下廚為高管做起瞭西餐,來不及為籌備上市前臨時被換掉的 CFO 老哥們惋惜。
而趣店上市後,113億美金的市值成就瞭新富豪羅敏。奢華的生活作風成為他此後日常,即使在公司不景氣從北京搬到廈門後,他還在朋友圈裏炫耀自己在俄羅斯看世界杯,還跟C羅住在同一傢酒店。他喜歡足球,便安排年輕的管培生們,每周報銷費用,從全國各地飛到總部陪他踢球。
如果沒有「中概股」的故事模版,小鎮青年羅敏的人生,或許會是另一番模樣。
被「中概股」改變人生軌跡的,還有互聯網公司的創始員工、高管、以及數目更多的中層管理者們。
他們有人因為運氣好,在閤適的時候被閤適的人挑中,比如小米14號員工管穎智,她拿齣嫁妝認購瞭小米原始股份,上市後身價過億。還有更多人,憑藉自己的學曆和能力,讓賬戶餘額裏的「0」越來越多,有些還變成瞭一綫城市裏的房子和車子,以及餘生自由選擇的資本。
如同元妃省親之於《紅樓夢》,2018年也是「中概股」故事由盛轉衰前的最後「狂歡」。
這一年新增瞭38傢「中概股」公司,創下2010年以來的曆史新高,愛奇藝、拼多多、騰訊音樂、蔚來汽車和嗶哩嗶哩,排在融資額榜單的前五位。
但也是這一年,美國參議員 Marco Rubio 提齣瞭《公平法案》,認為美國監管機構有權審查中國公司的審計報告,建議將不遵守美國監管規定的中國公司摘牌。
而2018年持續升溫的中美貿易摩擦,也成瞭「中概股」頭上的「達摩剋利斯之劍」。6月,美國公布對華加徵關稅清單,彭博社很快發錶觀點稱:中美貿易戰可能升級,「中概股」和離岸人民幣遭雙殺。
市場情緒也很快反映在瞭「中概股」的股價波動上,不少公司的股價,呈現齣與營收、利潤並不匹配的下滑。以2018年10月的數據為例,阿裏巴巴和百度分彆實現瞭46.7%、57.3%的利潤增速,但股價卻分彆下跌瞭17.5%、18.8%。還有十餘傢公司,在IPO之後齣現瞭破發。
緊張的氣氛盤踞在「中概股」名單之上。隻是,身處2018年,恐怕多數人都無法預料到4年後的局勢之凶險。
03、未知
「今天早上我在麥當勞吃瞭早餐,用Apple Pay支付,在海外網站看新聞,並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發布瞭一張照片。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日常將成為超現實生活。」
俄烏戰爭開始後,20歲的俄羅斯年輕人舒什瓦洛夫在社交平台上感慨。受戰爭影響,麥當勞、星巴剋、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宜傢、耐剋、蘋果等企業相繼加入瞭對俄羅斯的製裁,在當地停止瞭服務。
從3月14日起,麥當勞關閉瞭在俄羅斯境內的847傢門店。黃牛們趕在閉店前忙著做生意,他們在廣告傳單上針對的對象非常明確:
「那些想要品嘗時代最後味道的人」。
國傢之間的對立和分野,正在割裂著過往的世界。
被顛覆的,不隻是戰爭中的日常生活。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東西,比如對全球化的信任、對和平互信的篤定、對更美好明天的嚮往。未知取代瞭信心,成為新的全球共識。誰也無法確定,今天是不是往後十年裏最好的一天。
在曾經的全球化浪潮中,麥當勞和肯德基被視為最鮮明的餐飲符號。如今,它們的logo,可能就要在一些城市消失瞭。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曾經的那個時代。
類似的情況可能在中國發生嗎?如今,恐怕連最徹底的自由學派,都無法肯定地迴答「不會」。
當然,肯德基短期內不會在中國消失。它所屬的百勝中國已經在2016年完成從百勝餐飲集團的拆分,並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本質上,百勝中國已經成為一傢獨立運營的中國公司,是「中概股」成員。
於是,美國證監會《外國公司問責法》生效後,百勝中國也成為其圍獵的目標之一。3月10日,根據百勝中國發布的公告,除非法案修訂將其排除,或者審計師進行全麵核查,否則其普通股將於2024年初從紐交所退市。
截至當天收盤,百勝中國股價下跌瞭10.9%。
百勝中國遇到的麻煩不止於此。
今年3月初,百勝中國宣布將永久關閉中餐品牌「東方既白」。這是它在2005年成立的新品牌,名字齣自蘇軾的《前赤壁賦》,「相與枕藉乎周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作為跨國餐飲集團在中國創立的首個本土化中餐品牌,它一度被寄予厚望,官方甚至錶態:「東方既白的數目總有一天會超過肯德基。」
結果呢,17年後,還是肯德基在支撐著百勝中國營收的排麵。除瞭已經劃上休止符的「東方既白」,百勝中國先後收購的「小肥羊」、「黃記煌」等中餐品牌,日子也很慘淡。
隻有肯德基的百勝中國,其商業價值和想象力,必定是受限的。肯德基本身也沒有太多的新故事,與二三十年前的情況不同,它不再代錶「洋氣」,對於00後、10後而言,它熟悉親切得就像學校門口的小賣店。年輕人不會討厭它,但也不會像當年的吳曉波那樣,花1個小時排隊,去買「全世界最好吃的冰激淩」。
當然,這些麻煩,若與它作為「中概股」麵臨的生存問題相比,便顯得沒有那麼急迫瞭。
04、代價
「血雨腥風」、「屠城」,這些詞語用來形容前幾日的「中概股」,不為之過。因為在美股市場上,隻有「中概股」被定嚮打擊瞭。
3月10日的一則消息成為風暴源頭。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美國證監會將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等5傢「中概股」列入「預定摘牌」的暫定清單。此後三個交易日,「中概股」經曆瞭連續大殺跌,閤計市值蒸發1007億美元,摺閤人民幣6400億元。
「我為魚肉,人為刀俎」的無奈,牢牢裹緊瞭「中概股」的投資者們。
「中概股」退潮的信號,以及相關部門和機構為此而做齣的準備,其實幾年前就開始瞭。這是由諸多因素推動的變化,比如美國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情有獨鍾、監管機構的圍獵,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
其中,港交所成為最重要的變革之地。
2018年,港交所修改準上市規則,包括放寬對首次公開募股實施「同股不同權」和VIE 架構的限製。2019年起,多傢中概股掀起「迴流潮」,截至2022年1月,已經有15傢「中概股」完成赴港二次上市,其中就包括瞭百勝中國。根據現有條件,還有約35傢「中概股」符閤二次上市要求。
針對「中概股」的這場圍獵,在3月16日暫時停止。多支股票齣現強力反彈,滴滴漲幅一度高達40%――它前兩天也跌齣瞭同樣的幅度。投資者們奔走相告,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裏互相告慰,但「殺戮」是否真的結束,誰也無法肯定。
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的那年,紐交所經曆過一場影響深遠的股災。
1987年10月19日,在沒有明顯負麵消息的情況下,紐交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一天之內暴跌近23%,創下其史上最大跌幅。人們恐慌性地拋售股票,這股風潮也很快蔓延開來,導緻瞭全球性的股市暴跌,以及80年代末的經濟衰退。
這一天後來被稱之為「黑色星期一」。
此後,美國股市進入瞭長達16年的熊市。很多從業者也開始重新思考股市。比如機構投資公司AJQ創始人發現,1987年的那場股市崩潰,實際上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市場如陰陽魔界那般瘋狂時,我們更需要作為人類進行思考,發現特徵和趨勢」。
但如今看來,「黑色星期一」也為美國資本市場的完善起到瞭推動作用,盡管這波推力讓人疼痛。股災期間,時任紐交所主席的伯恩鮑姆果斷凍結瞭市場交易,以安撫投資者,阻止進一步的恐慌拋售,3個月後,美股熔斷機製正式齣台,並在日後發揮瞭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
若乾年後再迴看「中概股」的今日,後人們或許也會有類似的發現。
如果能以今日的少數人之痛,換來更早到來的、更完善的國內資本市場,站在曆史的角度來看,也是值得的。
在暴跌的這幾天裏,關於「中概股」落幕的說法,不絕於耳。有人說,「中概股」可能隻是階段性的時代産物。它隻會存在於某個特定的曆史階段,完成特定的曆史使命,最終成為曆史中的老故事。
就像曾經的肯德基一樣。
雖然招牌的産品還在,經典的配方也還在,但今日之肯德基,已經不是35年前的肯德基瞭。氣派的前門店,終究是階段性的時代産物,遍布在街頭的,友好嚮需要歇腳、飲水、如廁的人們開放的普通快餐店,纔是它今日的身份。
參考資料:
《從1971年基辛格訪華到今天,中美關係齣瞭一個“圈”》,《�t望智庫》
《重返90年代:洋快餐》,林子人,界麵文化
《美國針對中概股的政策選項和潛在影響》,潘圓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