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3/2022, 6:45:44 PM
“尹朝陽:重建理想 1995-2021”個展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導言: 尹朝陽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雙空間)最新的大型迴顧展“重建理想 1995-2021”,讓我們看到瞭一位藝術傢對於繪畫這件事情的堅持與野心。
展覽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尹朝陽1993年上學時期的習作。並且一直貫穿至最新的作品。長達近30年對繪畫的探究,將一位藝術傢的創作脈絡清晰地呈現齣來。
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分為7個單元,共展齣繪畫和雕塑作品100餘件,全麵呈現尹朝陽20餘年來的創作曆程。這也是自2007年閤作以來,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為尹朝陽舉辦的第7次個展。
策展人崔燦燦如此闡釋此次展覽的意義:“‘重建理想’展現的不是繪畫,而是討論一個話題,討論畫傢的靈魂與人格。如何在韆篇一律的時代中,尋找“畫傢”獨特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狀態,例如八大的古怪、梵高的狂癲、培根的暴烈、羅斯科的悲愴、弗洛伊德的冷峻,他們可以缺乏社會信念和完美象徵,卻無法喪失畫傢的理想,他們以偏見和自由存活,以激進、偏執、自大在時代獲得畫傢安身立命的重量。”
尹朝陽早期寫生作品
尹朝陽:永遠不停,一直在研究繪畫這件事兒
在唐人的此次迴顧展,是尹朝陽藝術生涯中最大型的展覽之一。其中,難能可貴的是,可以看到藝術傢早期作為學生的習作。那些下鄉寫生的風景、課堂的素描人物自畫像,已經可以看齣尹朝陽在繪畫方麵的天賦。
尹朝陽自畫像,1994年
其中一幅1994年的素描人物自畫像,是展覽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是此次展覽中藝術傢早期自畫像作品之一。雖然能看到對西方大師的藉鑒。但藝術傢嫻熟的繪畫能力,已躍然紙上。
尹朝陽“青春殘酷”係列人物肖像
《青春遠去》,布麵油畫,180 × 150 cm,2000
如果當時的這件人物肖像還隻是一幅習作,那麼在之後的人物創作中,尹朝陽開始注入更多的思考。其人物係列最為代錶的便是成名之作:青春殘酷係列的作品。從畢業一直畫到30多歲,前後持續瞭近10年的時間。這一係列作品不僅代錶瞭人類跨入新世紀的那個特殊時代的心理變遷,也見證瞭尹朝陽個人的青春歲月。在這一係列作品中,藝術傢個人的情感體驗與時代的痛癥以麵帶憂鬱的人物形象反映在畫布上。
尹朝陽風景係列作品
此時尹朝陽的創作,已經脫離瞭學生時代的稚氣,開始展現齣一位藝術傢獨立的思考,對社會、時代深入體察的能力,並建立瞭屬於個人的藝術語言與錶達方式。這一時期的作品,藝術傢在人物形象的處理,色彩、筆觸的應用上,營造齣一種古典的氛圍。也見證瞭藝術傢走嚮成功的開始。這段曆程中,可以看見社會的變更,繪畫的自覺,看見“畫傢”在不同的處境中身份的轉變。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二展廳木頭裝置作品《傳說》
展覽中,除瞭繪畫,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二展廳,中間的兩根木頭裝置作品《傳說》,是尹朝陽尋求轉變時期的創作,作品完全用塗鴉的方式,隨意在上麵創作,充滿瞭破壞感。這件裝置與繪畫相比,稍顯不和諧,但正是這一不按常理方式,幫助尹朝陽找到瞭創作上的突破,不斷尋求轉變,甚至在不可能中尋找到全新的可能。
尹朝陽風景係列作品
在描繪瞭十餘年的人物之後,尹朝陽在創作上迎來瞭一次大的轉變。“風景”係列的齣現,是尹朝陽作為一位畫傢身份的再次覺醒。40歲的尹朝陽沿著塞尚與聖維剋多山的路徑,重返故鄉嵩山,重返畫傢的語言,東西方的藝術風格匯集成全新的“當代風景”。
《烈日梵高-白光》,布麵油畫,150 × 120 cm,2021
而在經曆瞭十餘年的風景創作後,2021年,尹朝陽全新完成的“梵高”係列的肖像和耗時十餘年完成的大型創作《歡樂頌之廣場》。重返藝術傢20年間藝術創作的母題,自畫像的個人理想與廣場中的集體理想,重返“畫傢”的象徵。在這批作品中,更加顯現齣一位成熟畫傢在持續研究,自我突破方麵的能力與修養。
尹朝陽大型繪畫:《歡樂頌之廣場》展齣現場
持續十年,完成一幅作品
在當代藝術領域,尤其是從事繪畫的藝術傢,在今天已經很少能看到大型繪畫的創作。尹朝陽是少數會耗時十餘年完成一幅繪畫的藝術傢之一。此次展覽中能看到不少創作時間跨度很長的作品。《歡樂頌之廣場》便是其中一件,作品高3.8米,長達11米。尹朝陽說,一幅畫,一開始畫的時候可能是這樣,但每一個階段總感覺它沒有完成。然後過一段時間又想再往前走一步,就這樣一直畫瞭十多年。
《歡樂頌之廣場》開始創作於2008年,從構思時,尹朝陽就希望完成一件雄心壯誌的作品,沒有想到這一畫就是12年。期間,這件作品跟隨尹朝陽幾次搬傢,也見證瞭之後十餘年的藝術創作過程。
“尹朝陽:重建理想 1995-2021”個展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一展廳現場
在開始畫這件作品時,正處於尹朝陽創作的轉變時期,從古典、敘事,強調氛圍感的人物肖像轉嚮錶現主義,更加強調繪畫語言的風景係列。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每隔兩年的時間,尹朝陽就會把畫拿齣來重新畫一遍,把自己這一階段對繪畫的理解融入進去。這件作品便成瞭尹朝陽創作轉變時期的“活標本”,完美地體現瞭繪畫在一個人身上演變的過程。時間隨之也凝聚於畫麵之上。
《歡樂頌之廣場》 布麵油畫 380×1100cm 2008-2022
對尹朝陽而言,完成這樣的一幅巨大尺幅的作品,是一位畫傢的責任。隻要它一直在那兒,便要不斷地嚮前推進。一次又一次地推翻、否定,重建,完善自我。過去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都在這一幅作品中發揮著作用,也是在嘗試瞭成百上韆的顔色與筆觸之後,纔最終留下瞭尹朝陽認為最好的那一筆。它記錄瞭一位藝術傢心理上的變化,和生命成長的過程。
尹朝陽風景係列作品
結語: 從開始畫畫以來,到現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裏,尹朝陽始終不斷思考著一個問題:畫畫的齣發點是什麼?為什麼要畫畫?怎麼畫纔能讓它變得有存在下來的意義?
“繪畫的存在還有意義嗎?”成為時代追問的話題,有的人為繪畫賦予商業意義,有的人為繪畫賦予人文意義。幾十年來,不斷有人嚮尹朝陽提齣這個古老的問題,尹朝陽說:“十多年前,也許我還會迴答,但畫瞭20多年之後,我認為已經不需要去迴答瞭。無論使用什麼樣的創作媒介,你有沒有真誠地錶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纔是最重要的。”
雖然畫瞭二十多年,對尹朝陽而言,最初的理想一直在,隻是如今已經內化至生命中。就如同耗時十餘年完成的一幅雄心壯誌的作品,在不斷的實踐中,完成瞭最終的升華。
關於藝術傢
尹朝陽,1970年生於中國河南南陽,199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90年代末,以尹朝陽為代錶的“青春殘酷繪畫”,震撼人心地展示齣一代人彷徨而“殘酷”的青春體驗,重新使繪畫在敘事性、圖像概念以及美學趣味上,具有一種嶄新的實驗性和思想深度,並構成90年代前衛繪畫的重要傾嚮。在此後的《神話》《烏托邦》《正麵》等係列作品中,通過不斷深入的內心追問和與之相應的繁復而深刻的語言探索,他完成瞭從錶現敏感的青春體驗到展示一個更復雜深沉的精神世界的轉變,成為中國“新繪畫”的重要代錶。2011年以來,尹朝陽轉嚮一種有著強烈的個人氣質、敏銳的當代視覺、和雄渾而深厚的傳統底蘊的“心靈風景”。以恢弘與純粹的繪畫語言,發展齣一種全新的,包含著個人與社會、曆史與當下的山水畫景觀。
尹朝陽近年來的個展包括“浩瀚史”(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2021),“尹朝陽在嵩山”(蘇州博物館,蘇州,2017),“寒枝驚雀”(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2015),“山外嵩山”(河南省博物院,鄭州,2015),“寒山”(龍美術館,上海,2013),“尹朝陽作品1992-2011”(河南省博物院,鄭州,2011),“巨匠”(民生銀行美術館,上海,2010),“正麵”(廣東美術館,廣州,2010),“正麵”(上海美術館,上海,2010),“十年”(民生美術館,上海 ,2008),“尹朝陽1997-2007”(今日美術館,北京,2008),“烏托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04),“烏托邦vs.青春物語”(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2004),“神話”(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2001)等。
他的作品也展齣於瑞士伯爾尼美術館、意大利聖埃莫堡、俄羅斯特列恰可夫國傢美術館、智利當代美術館、古巴國傢美術館、雅典Technopolis當代藝術中心、首爾市立美術館、塔希提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上海大學博物館、北京太廟藝術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展覽館、北京鬆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炎黃藝術館、北京宋莊美術館、石傢莊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寜波美術館、南京博物院、南京金陵美術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成都現代藝術館、重慶三峽博物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閤肥大地美術館等地。
尹朝陽迴顧展:重建理想 1995-2021
2022.3.19 - 5.5
策展人:崔燦燦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第一和第二空間